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及具有该制冷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45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及具有该制冷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及具有该制冷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带门体制冰机的法式冰箱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原因在于,门体制冰机通常安装在冰箱的门体内,从而可以大大地节约冰箱的空间并且方便制冰。为使得制冰机能够达到制冰的效果,需为其单独设计一套直冷制冰装置。

现有的直冷制冰装置中的风扇和蒸发器通常位于同一个空间内,并且蒸发器距离门体制冰机比较远,这样,由于蒸发器内的空间太大,使得经风扇吹来的风会向四周扩散,风力衰减严重,造成小功率的风扇无法将足够的冷量输送到门体制冰机内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及具有该制冷装置的冰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蒸发器内的空间太大,使得经风扇吹来的风会向四周扩散,风力衰减严重,造成小功率的风扇无法将足够的冷量输送到门体制冰机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口能与制冰机的入风口相连通;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入风口能与所述制冰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能与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相连通;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且能将所述蒸发器内的制冷量输送到所述制冰机内的风扇。

其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的卡座。

其中,所述卡座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的底壁上的基础壁和设置在所述基础壁的两端的侧壁,以及能够连接所述侧壁的顶壁,其中,所述基础壁、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构造成能够容纳所述风扇的容纳腔。

其中,所述容纳腔的前端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所述入风口,所述容纳腔的后端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础壁上。

其中,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制冷机的入风口密封连通。

其中,所述制冷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入风口密封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构造有制冷室;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且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制冷室的箱门;以及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制冷室内,所述制冰机设置在所述箱门内。

其中,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第一段进风通道和设置在所述箱门内的第二段进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段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段进风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段进风通道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风扇设置在进风通道内,可以有效地将蒸发器内的冷量吹送到制冰机的入风口处,从而使得该冷量进入到制冰机的内部,以起到对制冰机的内部进行降温的作用,即,实现该冷量与制冰机内的热量进行冷交换,而冷交换后产生的温度升高的冷量将会从制冰机的出风口经出风通道回到蒸发器内,并与蒸发器进行冷交换,从而再重新生成低温的冷量,生成的低温的冷量会在风扇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即再次被输送到制冰机的内部并与制冰机的内部进行冷交换。由此可见,通过将风扇设置在进风通道内,大大地缩短了风扇与制冰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风力衰减的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在制冰机需求的冷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小功率的风扇就能达到相同的制冷效果,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升了向制冰机内设输送冷量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门体制冰机的制冷装置的风扇与进风通道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制冷装置;1:蒸发器;11:蒸发器的出风口;12:蒸发器的入风口;2:进风通道;21:进风通道的入风口;22:进风通道的出风口;23:进风通道的底壁;24:第一段进风通道;25:第二段进风通道;3:出风通道;31:出风通道的入风口;32:出风通道的出风口;33:第一段出风通道;34:第二段出风通道;4:风扇;5:制冰机;51:制冰机的如风口;52:制冰机的出风口;6:卡座;61:基础壁;62:侧壁;63:顶壁;7:容纳腔;71:前端口;72:后端口;200:冰箱;201:箱体;202:箱门;203:制冷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的制冷装置100包括蒸发器1、进风通道2、出风通道3以及风扇4。

在该蒸发器1上分别构造有出风口11和入风口12。这样,方便将由该蒸发器1产生的冷量输送给制冰机5。

进风通道2的入风口21与蒸发器1的出风口11相连通,进风通道2的出风口22能与制冰机5的入风口51相连通。

出风通道3的入风口31能与制冰机5的出风口52相连通,出风通道3的出风口32能与蒸发器1的入风口12相连通。这样,便在蒸发器1和制冰机5之间构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即,实现将蒸发器1产生的冷量输送到门体制冰机5内,该冷量与制冰机5内的热量进行冷交换后,将制冰机5内的热量带回到蒸发器1内进行冷交换从而在风扇4的作用下将其再次输送到制冰机5内。这样,便实现了冷量的循环交换,满足了可持续运转的要求。

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且能将蒸发器1内的冷量传送到制冰机5内。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与蒸发器1均位于同一个空间内,并且蒸发器距离制冰机比较远,再加上蒸发器内的空间太大,使得经风扇吹来的风会向四周扩散,导致风力衰减严重,造成小功率的风扇无法将足够的冷量输送到制冰机内的弊端而言,本申请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从而大大地缩短了风扇12到制冰机5的距离,并且经风扇4吹来的风并不会向四周进行扩散,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在制冰机5所需的冷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小功率的风扇就能达到相同的制冷效果,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

容易理解,上述风扇4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推动蒸发器1内的冷量的流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蒸发器1与制冰机5之间的冷量循环。具体地,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可以有效地将蒸发器1内的冷量吹送到制冰机5的入风口51处,从而使得该冷量进入到制冰机5的内部,以起到对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降温的作用,即,实现该冷量与制冰机5内的热量进行冷交换,而冷交换后产生的温度升高的冷量将会从制冰机5的出风口52经出风通道3回到蒸发器1内,并与蒸发器1进行冷交换,从而再重新生成低温的冷量,生成的低温的冷量会在风扇4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即再次被输送到制冰机5的内部并与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冷交换。由此可见,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大大地缩短了风扇4与制冰机5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风力衰减的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在制冰机5需求的冷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小功率的风扇4就能达到相同的制冷效果,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升了向制冰机5内设输送冷量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

如图2所示,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制冷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的卡座6。该卡座6的设置,为该风扇4的固定安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卡座6包括设置在进风通道2的底壁23上的基础壁61和设置在基础壁61的两端的侧壁62,以及能够连接该侧壁62的顶壁63,其中,该基础壁61、侧壁62以及顶壁63共同构造成能够容纳风扇4的容纳腔7。具体地,该卡座6在安装时,位于基础壁61两侧的侧壁62均与相应的进风通道2的侧壁相抵接,从而使得该卡座6能够牢固地卡设在进风通道2内,以实现该卡座6的固定安装。

如图2所示,图2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容纳腔7的前端口71朝向进风通道2的入风口21,该容纳腔7的后端口72朝向进风通道2的出风口22。这样,该容纳腔7便和进风通道2形成连通,从而方便在风扇4的风力作用下,将蒸发器1内的冷量输送到制冰机5内。

另外,通过将风扇4的四周被卡座6包围,同时,使得该风扇4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与进风通道2相连通,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避免经风扇4吹来的风会向四周扩散,从而导致降低风力的弊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扇4固定设置在基础壁61上。具体地,该风扇4可直接放置在基础壁61上。这样,相对于现有的将风扇4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言,大大地方便了风扇4的安装及拆卸,同时,也节省了风扇4的安装及拆卸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进风通道2的出风口22与制冷机8的入风口51密封连通。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由蒸发器1产生的冷量,在风扇4的风力作用下,经进风通道2全部地输送到制冷机8内,从而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冷量输送到制冷机8内,以达到对制冷机8的降温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冷机8的出风口52与出风通道3的入风口31密封连通。这样,由蒸发器1产生的冷量传输到制冰机5内后,该冷量会与制冰机5内的热量发生冷交换,即,冷交换后的冷量会将制冰机5内的热量带回到蒸发器1中。在此过程中,通过保证制冷机8的出风口52与出风通道3的入风口31为密封连通,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冷量在回送到蒸发器1的过程中,发生扩散到外部的情况。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冰箱200,该冰箱200包括箱体201、箱门202以及制冷装置100。

在该箱体201的内部构造有制冷室203,箱门202安装在箱体201上用以打开或关闭制冷室203。具体地,该箱门202可枢接在箱体201上。采用枢接的方式方便箱门202的打开和关闭。

该制冷装置100中的蒸发器1设置在箱体201的制冷室203内,制冰机5设置在箱门202内。这样,通过将制冰机5设置在箱门202内,大大地节省了冰箱200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制冰和取冰。

如图3所示,图3还示意性地显示了上述进风通道2包括设置在箱体201内的第一段进风通道24和设置在箱门202内的第二段进风通道25,其中,该第一段进风通道24的入风口21与蒸发器1的出风口11相连通,该第一段进风通道24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段进风通道25的入风口相连通,该第二段进风通道25的出风口与制冰机5的入风口51相连通。

容易理解,该出风通道3包括设置在箱门202内的第一段出风通道33和设置在箱体201内的第二段出风通道34,其中,该第一段出风通道33的入风口与制冰机5的出风口52相连通,该第一段出风通道33的出风口与第二段出风通道34的入风口相连通,该第二段出风通道34的出风口与蒸发器1的入风口12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风扇4可设置在第一段进风通道24内。具体地,若想实现蒸发器1与制冰机5的热量的循环交换,通过在第一段进风通道24内设置风扇4,从而可以有效地推动该蒸发器1与制冰机5之间构造成的密闭空间内的冷量的流动,即,很好地实现冷风循环。也就是说,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第一段进风通道24内,可以有效地将蒸发器1内的冷量吹送到制冰机5的入风口51处,从而使得该冷量进入到制冰机5的内部,以起到对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降温的作用,即,实现该冷量与制冰机5内的热量进行冷交换,而冷交换后产生的温度升高的冷量将会从制冰机5的出风口52经出风通道3回到蒸发器1内,并与蒸发器1进行冷交换,从而再重新生成低温的冷量,生成的低温的冷量会在风扇4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即再次被输送到制冰机5的内部并与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冷交换。由此可见,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第一段进风通道24内,大大地缩短了风扇4与制冰机5之间的距离,减弱了风力衰减的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在制冰机5需求的冷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小功率的风扇4就能达到相同的制冷效果,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升了向制冰机5内设输送冷量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

综上所述,在该制冷装置100中,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可以有效地将蒸发器1内的冷量吹送到制冰机5的入风口51处,从而使得该冷量进入到制冰机5的内部,以起到对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降温的作用,即,实现该冷量与制冰机5内的热量进行冷交换,而冷交换后产生的温度升高的冷量将会从制冰机5的出风口52经出风通道3回到蒸发器1内,并与蒸发器1进行冷交换,从而再重新生成低温的冷量,生成的低温的冷量会在风扇4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即再次被输送到制冰机5的内部并与制冰机5的内部进行冷交换。由此可见,通过将风扇4设置在进风通道2内,大大地缩短了风扇4与制冰机5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风力衰减的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在制冰机5需求的冷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小功率的风扇4就能达到相同的制冷效果,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升了向制冰机5内设输送冷量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