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57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尤其涉及配置于冰箱的储藏室内的搁架的构造以及支承该搁架的部件的构造。



背景技术:

提出有在冰箱的储藏室配置有对储藏品进行载置的搁架以及对搁架进行支承的导轨的冰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在将搁架载置于导轨上的状态下,搁架的前侧部分配置于比导轨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1483号公报

在为了取出搁架上的储藏品而将取到手的储藏品向冰箱的近前侧拉出时,存在储藏品与搁架接触的情况。相反,在将储藏品放置于搁架上的情况下,也存在储藏品与搁架接触的情况。这里,在搁架的前侧部分配置于比导轨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的冰箱中,若储藏品与搁架的前侧部分接触,则存在搁架以导轨的前端的位置为轴而旋转的情况。此外,若搁架旋转,则存在搁架上的储藏品移动、倒下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配置于储藏室内的搁架旋转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具备:框体,其形成有储藏室;板状的搁架,其配置于储藏室内;第一导轨部,其设置于储藏室,并支承搁架的一个侧端;第二导轨部,其设置于储藏室,并支承搁架的另一个侧端,第一导轨部包括:第一上导轨,其配置于搁架的一个侧端之上,形成为沿储藏室的进深方向延伸;以及第一下导轨,其配置于搁架的一个侧端之下,形成为沿进深方向延伸,并与搁架的下表面接触,第二导轨部包括:第二上导轨,其配置于搁架的另一个侧端之上,形成为沿储藏室的进深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下导轨,其配置于搁架的另一个侧端之下,形成为沿进深方向延伸,并与搁架的下表面接触,第一上导轨设置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配置于进深方向的深处,并与搁架的一个侧端的上表面对置,第二上导轨设置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配置于进深方向的深处,并与搁架的另一个侧端的上表面对置。

并且,优选在搁架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限位器,在第一下导轨的上表面以及第二下导轨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形成于比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靠进深方向的近前的位置,供位器插入,在第一下导轨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于第一凸部之下,与第一凸部对置,并沿进深方向延伸,]在第二下导轨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形成于第二凸部之下,与第二凸部对置,并沿进深方向延伸。

并且,优选搁架包括:由板状的玻璃构成的搁架主体;以及树脂部,其由树脂构成,设置于搁架主体的侧端,在树脂部配置于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的状态下,树脂部与第一下导轨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导轨的上表面接触,在树脂部形成有限位器。

并且,优选第一上导轨的前端配置于比第一下导轨的前端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第二上导轨的前端配置于比第二下导轨的前端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

并且,优选搁架包括:搁架主体;以及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与搁架主体的前端连接,冲击吸收部包括:第一面部,其后端与搁架主体的前端连接;以及第二面部,其与第一面部的前端连接,形成为从与第一面部的前端的连接部向下侧延伸。

并且,优选冲击吸收部由弹性体构成。

并且,也可以形成为搁架包括:搁架主体;以及冲击吸收部,其与搁架主体的前端连接,冲击吸收部包括第一面部,该第一面部的后端与搁架主体的前端连接,冲击吸收部由弹性体构成。

并且,优选在搁架配置于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的最里部的状态下,第一下导轨的前端以及第二下导轨的前端配置于比搁架的前端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

并且,优选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在进深方向的近前的部分分别形成有锥形面,锥形面伴随从进深方向的近前朝向深处而向下侧倾斜。

并且,优选在储藏室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

并且,优选具备配置于框体的隔热件,框体包括:第一面,其设置有第一导轨部,对储藏室侧与隔热件侧进行划分;第二面,其设置有第二导轨部,该第二面与第一面对置,对储藏室侧与隔热件侧进行划分。

并且,第一下导轨以及第二下导轨在进深方向的前侧的部分处的对置间隔为第一间隔,在进深方向的里侧的部分的对置间隔为小于第一间隔的第二间隔,搁架包括:宽幅部,其宽度大于第一间隔;以及里部,其形成于比宽幅部靠进深方向的深处,该里部的宽度小于宽幅部且大于第二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由于具备上述结构,所以能够防止配置于储藏室内的搁架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3A、图3B是与图2所示的剖面正交的面的纵剖视图。

图4A至图4D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搁架50 的说明图。

图5A至图5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导轨部 40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搁架50载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 的导轨部40的状态的图。

图6B是表示图6A所示的导轨部40以及搁架50的各种尺寸关系的图。

图7A是表示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导轨部40提起搁架50的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图7A所示的导轨部40以及搁架50的各种尺寸关系的图。

图8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冷藏室门3 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度的角度的状态的图。

图8B是表示从图8A的状态将搁架50拉出至冰箱1的近前侧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图9B是表示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 90度的角度的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图9C是表示使图9B所示的搁架50旋转的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变形例1。

图11A至图11E是图10所示的搁架150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变形例2的图,且是搁架250载置于导轨部240上的状态的图。

图12B是表示从导轨部240取下图12A所示的搁架250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大小关系不同的情况。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并且,说明书全文中表达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是例示,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3A是与图2所示的剖面正交的面的纵剖视图,图3B是内箱2t2 等的说明图。

此外,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冰箱1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例如制冰室11)。另外,图3A不是冷藏室门3等储藏室的门的纵剖视图,而是框体2的纵剖视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冰箱1的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A1-A1剖视图。

[整体结构的说明]

冰箱1具备框体2,该框体2形成有对储藏品进行储藏的储藏室。框体2例如具备树脂制的内箱2t2和位于内箱2t2的外侧的钢铁制的外箱2t1。而且,在内箱2t2与外箱2t1之间配置有隔热件2t3。此外,作为隔热件2t3,可以采用发泡聚氨酯等以及真空隔热件的任一者,也可以采用两者。

在框体2形成有冷藏室10、制冰室11、切换室12、冷冻室13以及蔬菜室14。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为了方便而将冷藏室10、制冰室 11、切换室12、冷冻室13以及蔬菜室14中的一个或多个称为储藏室。

框体2包括第一面2A,该第一面2A设置有后述的第一导轨部40A,对储藏室(冷藏室10)侧与隔热件2t3侧进行划分。除此之外,框体2 包括第二面2B,该第二面2B设置有第二导轨部40B,第二面2B与第一面2A对置,对储藏室(冷藏室10)侧与隔热件2t3侧进行划分(将它们称为结构A7)。另外,框体2包括第三面部2C,该第三面部2C形成于储藏室(冷藏室10)的深处。

此外,冰箱1不需要必须具备结构A7。例如,第一导轨部40A以及第二导轨部40B可以设置于除第一面2A以及第二面2B以外的冷藏室10内的侧壁面。另外,导轨部40与第一面2A以及第二面2B可以像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一体地构成,也可以是独立地构成。

在冷藏室10的前表面配置有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在制冰室 11的前表面配置有制冰室门5,在切换室12的前表面配置有切换室门6,在冷冻室13的前表面配置有冷冻室门7,在蔬菜室14的前表面配置有蔬菜室门8。另外,在框体2形成有冷藏室风道30、切换室风道31以及蔬菜室风道32。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是旋转式的门。在冷藏室门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9。制冰室门5、切换室门6、冷冻室门 7以及蔬菜室门8是抽屉式的门。作为该抽屉式的门的构造,例如能够采用使固定地设置于门的框沿水平地形成于储藏室的左右的内壁面的导轨滑动的构造。由此,能够使抽屉式的门沿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移动来开闭储藏室。

在冷藏室10配置有载置储藏品的搁架50和支承搁架50的导轨部 40。搁架50是平板状部件。搁架50在框体2内被导轨部40支承为与水平面平行。导轨部40具备支承搁架50的一个侧端的第一导轨部40A 和支承搁架50的另一个侧端的第二导轨部40B。即,导轨部40具备成对的第一导轨部40A以及第二导轨部40B。

在本实施方式中,搁架50在冰箱1内设置有2个。即,搁架50设置在配置于最上的导轨部40以及配置为从上起第3个的导轨部4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搁架50以及导轨部40配置有多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个。另外,搁架50可以设置于多个导轨部40中的全部,也可以设置于多个导轨部40中的一个。

在冷藏室10配置有在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的状态下载置储藏品的多个门兜60。门兜60安装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在冷藏室10配置有滑动式的盒体10A和滑动式的盒体10B,滑动式的盒体10B配置于盒体10A之下。在冷藏室10配置有制冰用水箱10C,制冰用水箱10C储存有用于生成冰的水。在制冰用水箱10C的侧方配置有盒体10B,盒体10A配置于制冰用水箱10C之上。

在制冰室11配置有生成冰且省略图示的制冰装置。在制冰室11配置有对生成的冰进行储存的制冰盒体11A。在切换室12配置有载置储藏品的切换室盒体12A。切换室12能够将保温温度带切换为冷冻温度带(例如-18℃左右)、冷藏温度带(例如3℃左右)、冰鲜温度带(例如0℃左右)、软冷冻温度带(例如-7℃左右)等各种温度带。

在冷冻室13配置有载置储藏品的冷冻室盒体13A和配置于冷冻室盒体13A之下的冷冻室盒体13B。并且,在蔬菜室14配置有载置储藏品的蔬菜室盒体14A以及蔬菜室盒体14B。

在冰箱1的框体2搭载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0和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21。压缩机20设置于形成在框体2的底部的空间亦即机械室15。热交换器21是冰箱1的冷却器,配置于比压缩机20 靠上的位置。另外,图示虽然省略,但在冰箱1例如搭载有作为散热器而发挥功能的散热管以及使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机构。而且,冰箱1具备冷冻循环,该冷冻循环构成为将压缩机20、散热管、减压机构以及热交换器21连接起来。减压机构例如能够采用毛细管等。

在冰箱1的框体2搭载有冷却用风扇22,冷却用风扇22将由热交换器21冷却的空气(冷气)供给至冷藏室10等各室。冷却用风扇22 配置于热交换器21之上。从冷却用风扇22送风的冷气经由冷藏室风道 30以及切换室风道31而供给至冷藏室10、制冰室11、切换室12以及冷冻室13。此外,冷藏室10内的冷气经由供其通过的返还风路(省略图示)而供给至蔬菜室14。而且,蔬菜室14内的冷气经由蔬菜室风道 32返回热交换器21。

除此之外,虽省略图示,但在冰箱1搭载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储藏室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冷却用风扇22的转速、冷藏室用风门24以及切换室用风门23 的开闭。温度检测传感器例如能够由热敏电阻等构成。控制装置也进行压缩机20的运转、停止、转速的控制等,例如由安装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基板等构成。

[关于搁架50]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搁架50的说明图。

图4A是搁架50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C-C剖视图。

图4C是图4A所示的D-D剖视图。

图4D是图4C所示的区域E的放大图。

搁架50是配置于储藏室内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搁架 50配置于冷藏室10的情况表示为一个例子,因此储藏室与冷藏室10 对应。搁架50若大致划分,则其具备4个端。即,搁架50具备前端50t1、一个侧端50t2、另一个侧端50t3以及后端50t4。前端50t1以及后端50t4 与侧端50t2以及侧端50t3交叉。

搁架50具备由板状的玻璃构成的搁架主体50A和由树脂构成的树脂部50B,在树脂部50B设置有限位器50c(以下,将此称为结构A1)。树脂部50B设置为覆盖搁架主体50A的周边部。具体而言,树脂部50B 设置于搁架主体50A的一个侧端、另一个侧端、前端以及后端。搁架主体50A的一个侧端、另一个侧端、前端以及后端与搁架50的一个侧端 50t2、另一个侧端50t3、前端50t1以及后端50t4对应。

树脂部50B在配置于第一导轨部40A以及第二导轨部40B的状态下与第一下导轨40b1的上表面S4以及第二下导轨40b2的上表面S4 接触。导轨部40为具备第一上导轨40a1以及第一下导轨40b1的构造,因此导轨部40具备凹构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冰箱1内的照明光容易遍及储藏室内而利用玻璃构成搁架主体50A。这里,如果不是在导轨部40而是在搁架主体50A的侧端形成凹构造,则在玻璃的性质方面,搁架主体50A的强度可能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轨部40形成凹构造。

另外,在搁架主体50A设置有树脂部50B,因此能够防止搁架主体 50A的端面划伤用户的手指、划伤框体2。

在搁架50的下表面S2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限位器50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部50B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限位器50c。更详细而言,限位器50c分别形成于设置在搁架主体50A的一个侧端以及另一个侧端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限位器50c安装于树脂部5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搁架主体50A的下表面S2。限位器50c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例如为5mm左右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器50c的形成位置局限于树脂部50B,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限位器50c可以是从一个侧端50t2至另一个侧端 50t3连续地形成的形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限位器50c形成于搁架主体50A的一个侧端以及另一个侧端这两者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形成于一者。

搁架50的前端50t1在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的状态下与冷藏室门3、冷藏室门4以及门兜60等对置。在前端50t1设置有树脂部50B的一部分。前端50t1形成为直线状。

搁架50的一个侧端50t2支承于设置在第一面2A的第一导轨部 40A。侧端50t2的上表面S1与第一导轨部40A的第一上导轨40a1的下表面S3对置。侧端50t2的下表面S2与第一导轨部40A的第一下导轨40b1的上表面S4接触而被支承。

搁架50的另一个侧端50t3支承于设置在第二面2B的第二导轨部 40B。侧端50t3的上表面S1与第二导轨部40B的第一上导轨40a1的下表面S3对置。侧端50t3的下表面S2与第二导轨部40B的第一下导轨 40b1的上表面S4接触而被支承。

搁架50的后端50t4在搁架50插入至导轨部40的深处的状态下与第三面部2C对置。在后端50t4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50t40,以便不与冷藏室风道30干涉。

[关于导轨部40]

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导轨部40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搁架50载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导轨部40 的状态的图。

图6B是表示图6A所示的导轨部40以及搁架50的各种尺寸关系的图。

图7A是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导轨部40提起搁架50的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图7A所示的导轨部40以及搁架50的各种尺寸关系的图。

此外,图5A是冷藏室10的主要部位说明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冷藏室10的图。另外,图5B以及图5C是图5A的区域G1所示的第一导轨部40A的说明图。图5B是纵剖视图,图5C是从侧方观察的图。并且,图5D以及图5E是图5A的区域G2所示的第二导轨部40B的说明图。图5D是纵剖视图,图5E是从侧方观察的图。

第一导轨部40A具备上下配置的一对导轨。即,第一导轨部40A包括:第一上导轨40a1,其配置于搁架50的一个侧端50t2之上,形成为沿冷藏室10的进深方向延伸;以及第一下导轨40b1,其配置于搁架50 的一个侧端50t2之下,形成为沿进深方向延伸,并与搁架50的下表面 S2接触。

第二导轨部40B也具备上下配置的一对导轨。第二导轨部40B包括:第二上导轨40a2,其配置于搁架50的另一个侧端50t3之上,形成为沿冷藏室10的进深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下导轨40b2,其配置于搁架50 的另一个侧端50t3之下,形成为沿进深方向延伸,并与搁架50的下表面S2接触。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第一上导轨40a1 以及第二上导轨40a2称为上导轨40a,将第一下导轨40b1以及第二下导轨40b2称为下导轨40b的情况。

第一上导轨40a1设置有第一凸部40c1,该第一凸部40c1配置于进深方向的里侧,并与搁架50的一个侧端50t2的上表面S1对置。另外,第二上导轨40a2设置有第二凸部40c2,该第二凸部40c2配置于进深方向的里侧,并与搁架50的另一个侧端50t3的上表面S1对置。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称为凸部40c的情况。

在搁架50载置于导轨部40的状态下,凸部40c与搁架50对置。由此,即便储藏品等与搁架50接触,也通过搁架50与凸部40c接触来抑制搁架50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搁架50以下导轨40b的前端为轴而旋转的情况。

在搁架50的下表面S2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限位器50c,另外,在第一下导轨40b1的上表面S4以及第二下导轨40b2的上表面S4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插入部40f,该插入部40f形成于比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靠进深方向的近前的位置,供限位器50c插入。除此之外,在第一下导轨40b1的上表面S4形成有第一凹部40g1,该第一凹部40g1 与第一凸部40c1对置,形成于第一凸部40c1之下,并沿进深方向延伸。并且,除此之外,在第二下导轨40b2的上表面S4形成有第二凹部40g2,该第二凹部40g2与第二凸部40c2对置,形成于第二凸部40c2之下,并沿进深方向延伸(将此称为结构A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第一凹部40g1以及第二凹部40g2称为凹部40g的情况。

首先,由于形成有限位器50c,所以即便对搁架50施加前后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搁架50移动。另外,由于限位器50c插入至插入部40f,所以即便搁架50上下运动,也能够防止搁架50从规定位置移动。并且,形成有第一凹部40g1以及第二凹部40g2,由此不使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与搁架50的上表面S1干涉而提起搁架50的前端。即,由于形成有凹部40g,所以即便形成有限位器50c,也能够从导轨部40 容易地装卸搁架50。凹部40g的深度例如为1mm左右即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限位器50c以及插入部40f分别形成有两个的情况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分别形成有一个。

第一上导轨40a1的前端40d配置于比第一下导轨40b1的前端40e 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第二上导轨40a2的前端40d配置于比第二下导轨40b2的前端40e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将此称为结构A3)。

无论是否设置有限位器50c,在装卸搁架50时,均存在进行提起搁架50的前端50t1的动作的情况。这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A3,前端50t1难以与上导轨40a的前端接触,从而容易进行搁架50的装卸。此外,在形成有限位器50c的情况下,提起前端50t1的动作是必需的,因此容易进行搁架50的装卸的效果更显著。

在搁架50配置于第一导轨部40A以及第二导轨部40B的最里部的状态下,第一下导轨40b1的前端以及第二下导轨40b2的前端配置于比搁架50的前端50t1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将此称为结构A4)。即,冰箱1使下导轨40b的前端的位置不超过至储藏室的前侧,以便容易装卸搁架50。这是因为:例如根据载置冰箱1的建筑物,未必能够使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全开(从基准面打开180度),因此在将搁架50 从导轨部40拉出时,搁架50的前端50t1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 轴支于框体2的部分接触。因此,冰箱1采用结构A4,形成为在将搁架50从下导轨40b拉出之后容易使搁架50旋转的构造。冰箱1包括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由此在储藏品以及用户的手指等与搁架50接触时,搁架50不以下导轨40b的前端为轴旋转。

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在进深方向的近前的部分分别形成有锥形面TS,锥形面TS随着从进深方向的近前朝向深处而向下侧倾斜(将此称为结构A5)。

若形成有锥形面TS,则存在如下效果。即,在用户将搁架50插入至上导轨40a与下导轨40b之间并使搁架50沿进深方向移动时,即便搁架50与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接触,也能够抑制搁架50 以及导轨部40损伤。

在冰箱1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导轨部40(将此称为结构A6)。由此,能够变更搁架50的位置。

能够进行具备由玻璃构成的搁架主体50A以及由树脂构成的树脂部 50B的嵌件成形来制造。此外,搁架主体50A为了不受损伤等而优选为强化玻璃,另外,进一步优选在单面或两面粘贴飞溅防止薄膜。树脂部 50B优选采用相对于食品、洗涤剂以及有机溶剂的耐性优良且廉价的聚丙烯,但也能够采用其他树脂。

接下来,对能够防止搁架50的后端50t4的上浮且能够从插入部40f 移出限位器50c的结构进行说明。对标注于图6B以及图7B的尺寸进行说明。

尺寸D1表示上导轨40a中的从前端40d至凸部40c的前端为止的距离。

尺寸D2表示上导轨40a中的从前端40d至凸部40c的锥形面TS 为止的距离。

尺寸d1表示从限位器50c至凹部40g的前端为止的距离。

尺寸d2表示从凹部40g的前端至搁架50的后端50t4为止的距离。

尺寸C1表示从搁架50的上表面S1至上导轨40a的下表面S3为止的距离。

尺寸C2表示从搁架50的下表面S2至凹部40g的底面为止的距离。即,尺寸C2与凹部40g的深度对应。

尺寸H1表示从凸部40c至下导轨40b的上表面S4为止的距离。

尺寸h1表示搁架50的厚度。

尺寸h2表示从搁架50的下表面S2至插入部40f的底面为止的距离。即,尺寸h2与插入部40f的深度对应。

这里,冰箱1的导轨部40以及搁架50例如具有如下尺寸关系。

C1≥(D1/d1)×h2

C2≥(d2/d1)×h2

H1≥h1

D1≥D2

通过满足上述关系,能够从图6B所示的状态向图7B所示的状态转换。即,借助凸部40c的作用,既能够防止搁架50的上浮,又能够提起搁架50来将限位器50c从插入部40f移出。

[关于搁架50的装卸]

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度的角度的状态的图。

图8B是表示从图8A的状态将搁架50拉出至冰箱1的近前侧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8A以及图8B与图9A~图9C对从作为储藏室的冷藏室10 取出搁架50时的动作等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将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90°左右。虽然也取决于设置冰箱1的场所,但未必能够将冷藏室门 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180°。即,指因在冰箱1的侧方例如配置有餐具搁架以及房屋的墙壁等而导致未必能够使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全开的情况。即便在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90°左右的状态下,在冰箱1中也能够装卸搁架50。

图8B表示用户将搁架50从图8A所示的状态拉出至近前侧且搁架 50的前端50t1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接触的状态。在图8B的状态下,搁架50的后端50t4位于比下导轨40b的前端40e靠前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从图8B所示的状态使前端50t1向下侧移动来使搁架50旋转(参照图9C)。由此,能够保持使搁架50旋转的状态而使搁架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能够使搁架50载置于与搁架50最初载置的导轨部40不同的导轨部40。

[关于冰箱1的尺寸例]

图9A是表示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的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图9B是表示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 90度的角度的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图9C是表示使图9B所示的搁架50旋转的状态下的冰箱1的各种尺寸的图。

此外,在图9A~图9C中,针对凸部40c,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图示。

另外,在图9A~图9C中,示出了设置有5个导轨部40的冰箱1的例子。

另外,在图9A~图9C中,示出了上下邻接的导轨部40的上导轨40a 以及下导轨40b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化的例子。

参照图9A~图9C,对用于能够使搁架50移动至与最初载置搁架50 的导轨部40不同的导轨部40的尺寸例进行说明。

尺寸x1是冰箱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例如为700mm。

尺寸x2是冰箱1的框体2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的尺寸,例如为640mm。

尺寸x3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的状态的从框体2的前端部分至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为止的尺寸,例如为10mm。

尺寸x4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的厚度的尺寸,例如为50mm。

尺寸x5是从框体2的背面部至冷藏室10的第三面部2C为止的尺寸,例如为50mm。

尺寸x6是框体2的背面部的厚度的尺寸,例如为50mm。

尺寸x7是搁架5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例如为350mm。

尺寸x8是搁架50配置于导轨部40的最里部的状态下的从后端50t4 至第三面部2C为止的尺寸,例如为10mm。

尺寸x9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关闭的状态的从门兜60至配置于导轨部40的最里部的状态的搁架50的前端50t1为止的尺寸,例如为10mm。

尺寸x10是门兜6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为180mm。

尺寸x11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的角度的状态下的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至搁架50的前端50t1 为止的尺寸,例如为210mm。

尺寸x12是搁架5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例如为350mm。此外,示出了与尺寸x12对应的搁架50拉出至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 接触的状态。

尺寸x13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的角度的状态下的从框体2的前端部分至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为止的尺寸,例如为30mm。

尺寸x14是下导轨40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例如为245mm。

尺寸x15是搁架50拉出至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接触的状态下的从搁架50的后端50t4至导轨部40的最里部的尺寸,例如为 210mm。

尺寸x16是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的角度的状态下的从下导轨40b的前端40e至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 4为止的尺寸,例如为320mm。

距离x17表示从搁架50的前端50t1至后端50t4为止的水平距离。这里,与距离x17对应的搁架50处于如下状态。即,处于在冷藏室门3 以及冷藏室门4相对于基准面LP打开至90°的角度的状态下将搁架50 拉出至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接触、进而使搁架50旋转至与上导轨40a的前端40d接触的状态。

保持图9C的姿势不变,使搁架50向前侧移动至搁架50的后端50t4 到达比下导轨40b的前端40e靠前侧的位置。此时,尺寸x16-距离 x17=10mm,因此搁架5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进行10mm左右的移动。因此,在保持图9C的姿势不变而使搁架50向前侧移动至搁架50的后端50t4到达比下导轨40b的前端40e靠前侧的位置之后,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搁架50。因此,能够使搁架50移动至与最初载置搁架50 的导轨部40不同的导轨部4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设置有凸部40c,因此即便用户手持的储藏品以及用户的手指等与搁架50接触,也能够通过搁架50与凸部40c 接触来抑制搁架50的旋转,从而防止搁架50以下导轨40b的前端为轴旋转。即,即便对搁架50施加向下的载荷,也能够防止搁架50的后端 50t4上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能够防止搁架50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储藏品等落下。

此外,对第一凸部40c1以及第二凸部40c2为相同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例如第一凸部40c1 以及第二凸部40c2的突出量可以不同,进深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另外,对第一凹部40g1以及第二凹部40g2也为相同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

并且,对凸部40c一体地形成于导轨部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导轨部40与凸部40c也可以是独立的。

[变形例1]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变形例1。

图11是图10所示的搁架150的说明图。

图11A是搁架150的俯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H-H剖视图。

图11C是图11A所示的J-J剖视图。

图11D是图11B所示的区域L的放大图。

图11E是图11C所示的区域K的放大图。

在变形例1中,搁架150包括搁架主体50A和与搁架主体50A的前端连接的冲击吸收部50C。

冲击吸收部50C包括第一面部50C1以及第二面部50C2。第一面部 50C1的后端与搁架主体50A的前端连接。除此之外,第二面部50C2 与第一面部50C1的前端连接,并形成为从与第一面部50C1的前端的连接部向下侧延伸(将它们称为结构B1)。通过形成第一面部50C1,能够增大搁架150的储藏品的载置面积。另外,通过形成第二面部50C2,搁架150的前端50t1的面积增大。因此,即便前端50t1例如与门兜60 碰撞,也能够避免搁架150以及门兜60损伤。

冲击吸收部50C由弹性体构成即可(将此称为结构B2)。由此,在搁架150以及门兜60碰撞时,冲击吸收部50C更容易挠曲,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搁架150以及门兜60损伤。

此外,搁架150的形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代替不设置第二面部50C2,而由弹性体构成冲击吸收部50C。即,搁架150包括搁架主体50A和与搁架主体50A的前端连接的冲击吸收部50C,冲击吸收部 50C包括后端与搁架主体50A的前端连接的第一面部50C1,并由弹性体构成(将此称为结构B3)。即便形成为该形式,也能够获得增大搁架 150的储藏品的载置面积的效果以及避免搁架150以及门兜60损伤的效果。

也可以以覆盖树脂部50B的方式形成冲击吸收部50C。此时,从树脂部50B与冲击吸收部50C的紧贴强度的观点考虑,冲击吸收部50C 采用软质聚丙烯即可。另外,从树脂部50B与冲击吸收部50C的紧贴强度的观点考虑,可以构成为冲击吸收部50C采用PVC(氯乙烯树脂),树脂部50B采用硬质PVC。

本变形例1省略了对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的说明。此外,本变形例1所涉及的冰箱1不需要具备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的全部。

例如,变形例1所涉及的冰箱1具备结构B1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A1~结构A7的至少一个。

另外,变形例1所涉及的冰箱1具备结构B1、结构B2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A1~结构A7的至少一个。

此外,变形例1所涉及的冰箱1具备结构B3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A1~结构A7的至少一个。

[变形例2]

图1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的变形例2的图,是搁架 250载置于导轨部240上的状态的图。

图12B是表示从导轨部240取下图12A所示的搁架250的状态的图。

此外,在图12A以及图12B中,省略对框体2等进行说明。

另外,导轨部240具备第一导轨部240A以及第二导轨部240B。而且,第一导轨部240A具备第一上导轨(省略图示)以及第一下导轨 240b1。另外,第二导轨部240B具备第二上导轨(省略图示)以及第二下导轨240b2。

对第一下导轨240b1以及第二下导轨240b2,进深方向的前侧的部分的对置间隔为第一间隔Dt1,进深方向的里侧的部分的对置间隔为第二间隔Dt2,第二间隔Dt2小于第一间隔Dt1。除此之外,搁架250包括:宽幅部251,其宽度d1大于第一间隔Dt1;以及里部252,其形成于比宽幅部251靠进深方向的深处的位置,其宽度d2小于宽幅部251 且其宽度d2大于第二间隔Dt2(将它们称为结构C)。

通过采用该结构C,如图12B所示,在装卸搁架250时,即便不将搁架250拉出至导轨部240的前端,也能够使搁架250旋转。因此,容易避免搁架250与冷藏室门3以及冷藏室门4的接触。即,用户更容易进行搁架250的装卸作业。

本变形例2省略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中已说明的结构的说明。此外,本变形例2所涉及的冰箱1不需要具备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中说明过的结构的全部。

例如,变形例2所涉及的冰箱1具备结构C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A1~结构A7的至少一个。

另外,变形例2所涉及的冰箱1具备结构C、变形例1中说明过的结构B1~结构B3的至少一个、以及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A1~结构 A7的至少一个。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2...框体;2A...第一面;2B...第二面;2C...第三面;3...冷藏室门;4...冷藏室门;5...制冰室门;6...切换室门;7...冷冻室门;8... 蔬菜室门;10...冷藏室;10A...盒体;10B...盒体;10C...制冰用水箱;11... 制冰室;11A...制冰盒体;12...切换室;12A...切换室盒体;13...冷冻室; 13A...冷冻室盒体;13B...冷冻室盒体;14...蔬菜室;14A...蔬菜室盒体; 14B...蔬菜室盒体;15...机械室;20...压缩机;21...热交换器;22...冷却用风扇;23...切换室用风门;24...冷藏室用风门;30...冷藏室风道;31... 切换室风道;32...蔬菜室风道;40...导轨部;40A...第一导轨部;40B... 第二导轨部;40a...上导轨;40a1...第一上导轨;40a2...第二上导轨;40b... 下导轨;40b1...第一下导轨;40b2...第二下导轨;40c...凸部;40c1...第一凸部;40c2...第二凸部;40d...前端;40e...前端;40f...插入部;40g1... 第一凹部;40g2...第二凹部;50...搁架;50A...搁架主体;50B...冲击吸收部;50C...冲击吸收部;50C1...第一面部;50C2...第二面部;50c...限位器;50t1...前端;50t2...侧端;50t3...侧端;50t4...后端;50t40...凹部; 60...门兜;150...搁架;240...导轨部;240a1...第一上导轨;240a2...第二上导轨;240b1...第一下导轨;240b2...第二下导轨;250...搁架;251... 宽幅部;252...里部;Dt1...第一间隔;Dt2...第二间隔;L...基准面;S1... 上表面;S2...下表面;S3...下表面;S4...上表面;TS...锥形面;2t1...外箱;2t2...内箱;2t3...隔热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