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257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冰箱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它是由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冰箱制冷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储液器部件在使用运转中,为避免管路中的杂质直接进入压缩机内,所以在储液器进液管到出液管之间安装一滤网,防止了杂质进入压缩机的可能。但是过滤后制冷剂立马流到储液器的底部,造成储液器储存较多的制冷剂,易发生爆炸,而且储液器内部承受较大的冲击,储液器的下端盖与筒体之间易出现泄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能进行除杂作用,提高液体制冷剂的质量,而且对过滤后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导向分散式排入,液体制冷剂得到缓冲作用,减少液体制冷剂对储液器内部的直接冲击作用,并对排入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速进行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速保持0.1-0.4m/s从第二出液口中排出,有效控制储液器中液体制冷剂的储存量,促使储液器内部压力稳定,防止发生爆炸,提高安全性;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三段输送线对筒体部和连接部进行输送,将部件生产组整个工作组安排在三段输送线的最外端处,将部件安装组安排到三段输送线的中间位置,可对制造完成的筒体部和连接部进行合理放置和管理,便于对储液器从内到外,从下到上进行合理装配,避免部件出现漏装和错装现象,提高储液器的制造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包括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中设有进液管和第一出液口,筒体中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与第一出液口连接,下端盖的底部设有安装座,其特征在于:筒体包括两个筒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设于两个筒体部之间,筒体部和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外径与筒体部的内径相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缓冲出水部,缓冲出水部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缓冲出水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出液管设于第二出液口中,第二出液口的口径大于出液管的管径,连接部中设有过滤装置,进液管设于过滤装置中,过滤装置的侧面设有过滤孔,过滤装置的底部设有弹性导流层,弹性导流层设于过滤孔的下方,弹性导流层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弹性导流层的底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设有安装孔,出液管固定于安装孔中。

进一步,筒体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法兰座,连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二法兰座,第二法兰座与第一法兰座之间法兰连接,提高筒体部和连接部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缓冲出水部的侧面设有至少四个第三出液口,第三出液口设于第二出液口的斜上方,当缓冲出水部储存一定液体制冷剂时,液体制冷剂可从第三出液口中排出,防止液体制冷剂的液面超过弹性导流层的底部,保证液体制冷剂顺畅的排出,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过滤装置的外侧设有焊接板,焊接板横向焊接于连接部的内侧,实现过滤装置与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装配车间区域划分:将整个车间分为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一般部件生产组分配10-15人,部件安装组分配4-5人。再在整个车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三段输送线,将三段输送线排布成t形状,每段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从外向中间输送。再对三段输送线进行a、b、c标号,a、c段的输送线主要制造筒体部,b段的输送线主要制造生产部,a、c段的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一般小于b段的输送线的输送速度。然后将部件生产组整个工作组安排在三段输送线的最外端处,将部件安装组安排到三段输送线的中间位置。

(b)筒体部和连接部分别成型制造:处于a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上部的筒体部进行冲压拉伸成型,上部的筒体部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处于b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连接部进行冲压拉伸成型,连接部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处于c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下部的筒体部进行冲压拉伸成型,下部的筒体部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

(c)部件安装组对筒体部和连接部分类堆放:将上部的筒体部放置到a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将连接部放置到b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将下部的筒体部放置到c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然后在部件安装组的工作人员将上部的筒体部放置在左侧,将下部的筒体部放置在右侧,将连接部放置在装配台上。

(d)部件安装组对弹性导流层安装:将弹性导流层垂直挂入到过滤装置的底部,再根据制冷剂液体处于第二出液口的流速,选择同长同宽的设计规格的支撑架,支撑架呈十字状。再将支撑架卡入到弹性导流层底部的弹性圈中,弹性导流层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控制制冷剂液体处于第二出液口的流速为0.1-0.4m/s。

(e)部件安装组对过滤装置安装:先将过滤竖向放置在装配台上,再将焊接板的端部切割成圆弧状,接着将焊接板焊接到过滤装置的侧面,然后逐个将过滤装置滑入到连接部中,再将焊接板与连接部的顶部齐平,在焊接板的端部与连接部的内壁之间进行焊接。

(f)部件安装组对出液管安装:选择与支撑架上的安装孔相匹配规格的出液管,再将出液管通入到过滤装置中,并将出液管设于安装孔,调整出液管处于过滤装置中的位置,然后在安装孔与出液管之间涂入粘贴剂,进行密封固定;

(g)部件安装组将缓冲出水部与连接部进行对接。

(h)部件安装组将筒体安装:先将放置在右侧的下部的筒体部逐个放置到装配台上,将下部的筒体部与连接部进行法兰连接,再将放置在左侧的上部的筒体部逐个放置到装配台上,将上部的筒体部与连接部进行法兰连接。

(i)部件安装组将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组合成成品,再进行试压工作。

进一步,步骤(b)中,上部的筒体部按照设计图纸拉伸成型后,在上部的筒体部的侧面贴上第一标签,再将上部的筒体部统一横向放置,下部的筒体部按照设计图纸拉伸成型后,在下部的筒体部的侧面贴上第二标签,再将下部的筒体部统一横向放置。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进液管将液体制冷剂输入到储液器中的过滤装置中,过滤装置自带多层滤网,对液体制冷剂进行除杂作用,提高液体制冷剂的质量。过滤后的液体制冷剂从过滤孔中流到弹性导流层的表面上,由于弹性导流层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使得弹性导流层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具有一定斜度的弹性导流层对过滤后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导向分散式排入,液体制冷剂得到缓冲作用,减少液体制冷剂对储液器内部的直接冲击作用,液体制冷剂流到缓冲出水部,缓冲出水部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这样对排入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速进行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速保持0.1-0.4m/s从第二出液口中排出,有效控制储液器中液体制冷剂的储存量,促使储液器内部压力稳定,防止发生爆炸,提高安全性。本发明在制造过程中,将整个车间分为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部件生产组主要进行部件制造,部件安装组主要进行部件安装,工作合理分配;采用三段输送线对筒体部和连接部进行输送,将部件生产组整个工作组安排在三段输送线的最外端处,将部件安装组安排到三段输送线的中间位置,使得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进行的工作相互不影响,而且可对部件进行统一收集,然后将上部的筒体部放置在左侧,将下部的筒体部放置在右侧,将连接部放置在装配台上,可对制造完成的筒体部和连接部进行合理放置和管理;在制造过程中,先进行弹性导流层安装,再进行过滤装置安装,再进行出液管安装,再进行缓冲出水部与连接部进行对接,再进行筒体安装,然后将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组合成成品,可对储液器从内到外,从下到上进行合理装配,避免部件出现漏装和错装现象,提高储液器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筒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筒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过滤装置和连接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上端盖;3-下端盖;4-进液管;5-第一出液口;6-出液管;7-安装座;8-筒体部;9-连接部;10-缓冲出水部;11-第二出液口;12-过滤装置;13-过滤孔;14-弹性导流层;15-支撑架;16-安装孔;17-第一法兰座;18-第二法兰座;19-第三出液口;20-焊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包括筒体1、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中设有进液管4和第一出液口5,筒体1中设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与第一出液口5连接,下端盖3的底部设有安装座7。筒体1包括两个筒体部8和连接部9,连接部9设于两个筒体部8之间,筒体部8和连接部9之间固定连接,连接部9的外径与筒体部8的内径相同。筒体部8的底部设有第一法兰座17,连接部9的底部设有第二法兰座18,第二法兰座18与第一法兰座17之间法兰连接,提高筒体部8和连接部9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连接部9的底部设有缓冲出水部10,缓冲出水部10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缓冲出水部10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11,出液管6设于第二出液口11中,第二出液口11的口径大于出液管6的管径。缓冲出水部10的侧面设有至少四个第三出液口19,第三出液口19设于第二出液口11的斜上方,当缓冲出水部10储存一定液体制冷剂时,液体制冷剂可从第三出液口19中排出,保证液体制冷剂顺畅的排出,提高安全性。

连接部9中设有过滤装置12,进液管4设于过滤装置12中,过滤装置12的侧面设有过滤孔13。过滤装置12的外侧设有焊接板20,焊接板20横向焊接于连接部9的内侧,实现过滤装置12与连接部9之间固定连接。过滤装置12的底部设有弹性导流层14,弹性导流层14设于过滤孔13的下方,弹性导流层14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弹性导流层14的底部设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设有安装孔16,出液管6固定于安装孔16中。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储液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装配车间区域划分:将整个车间分为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一般部件生产组分配10-15人,部件安装组分配4-5人。再在整个车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三段输送线,将三段输送线排布成t形状,每段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从外向中间输送。再对三段输送线进行a、b、c标号,a、c段的输送线主要制造筒体部8,b段的输送线主要制造生产部,a、c段的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一般小于b段的输送线的输送速度。然后将部件生产组整个工作组安排在三段输送线的最外端处,将部件安装组安排到三段输送线的中间位置。

(b)筒体部8和连接部9分别成型制造:处于a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上部的筒体部8进行冲压拉伸成型,上部的筒体部8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处于b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连接部9进行冲压拉伸成型,连接部9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处于c段的输送线处的部件生产组对下部的筒体部8进行冲压拉伸成型,下部的筒体部8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应适当进行割边清洗。

上部的筒体部8按照设计图纸拉伸成型后,在上部的筒体部8的侧面贴上第一标签,再将上部的筒体部8统一横向放置,下部的筒体部8按照设计图纸拉伸成型后,在下部的筒体部8的侧面贴上第二标签,再将下部的筒体部8统一横向放置。

(c)部件安装组对筒体部8和连接部9分类堆放:将上部的筒体部8放置到a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将连接部9放置到b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将下部的筒体部8放置到c段的输送线进行输送。然后在部件安装组的工作人员将上部的筒体部8放置在左侧,将下部的筒体部8放置在右侧,将连接部9放置在装配台上。

(d)部件安装组对弹性导流层14安装:将弹性导流层14垂直挂入到过滤装置12的底部,再根据制冷剂液体处于第二出液口11的流速,选择同长同宽的设计规格的支撑架15,支撑架15呈十字状,再将支撑架15卡入到弹性导流层14底部的弹性圈中,弹性导流层14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控制制冷剂液体处于第二出液口11的流速为0.1-0.4m/s。不同规格的支撑架15可改变弹性圈的开口大小,改变弹性导流层14表面的倾斜度,调整液体制冷剂处于弹性导流层14上的流速。

(e)部件安装组对过滤装置12安装:先将过滤竖向放置在装配台上,再将焊接板20的端部切割成圆弧状,接着将焊接板20焊接到过滤装置12的侧面。然后逐个将过滤装置12滑入到连接部9中,再将焊接板20与连接部9的顶部齐平,在焊接板20的端部与连接部9的内壁之间进行焊接。

(f)部件安装组对出液管6安装:选择与支撑架15上的安装孔16相匹配规格的出液管6,再将出液管6通入到过滤装置12中,并将出液管6设于安装孔16,调整出液管6处于过滤装置12中的位置,然后在安装孔16与出液管6之间涂入粘贴剂,进行密封固定。

(g)部件安装组将缓冲出水部10与连接部9进行对接。

(h)部件安装组将筒体1安装:先将放置在右侧的下部的筒体部8逐个放置到装配台上,将下部的筒体部8与连接部9进行法兰连接,再将放置在左侧的上部的筒体部8逐个放置到装配台上,将上部的筒体部8与连接部9进行法兰连接。

(i)部件安装组将筒体1、上端盖2和下端盖3组合成成品,再进行试压工作。

本发明通过进液管4将液体制冷剂输入到储液器中的过滤装置12中,过滤装置12自带多层滤网,对液体制冷剂进行除杂作用,提高液体制冷剂的质量。过滤后的液体制冷剂从过滤孔13中流到弹性导流层14的表面上,由于弹性导流层14的底部设有支撑架15,使得弹性导流层14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具有一定斜度的弹性导流层14对过滤后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导向分散式排入,液体制冷剂得到缓冲作用,减少液体制冷剂对储液器内部的直接冲击作用,液体制冷剂流到缓冲出水部10,缓冲出水部10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这样对排入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速进行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速保持0.1-0.4m/s从第二出液口11中排出,有效控制储液器中液体制冷剂的储存量,促使储液器内部压力稳定,防止发生爆炸,提高安全性。本发明在制造过程中,将整个车间分为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部件生产组主要进行部件制造,部件安装组主要进行部件安装,工作合理分配;采用三段输送线对筒体部8和连接部9进行输送,将部件生产组整个工作组安排在三段输送线的最外端处,将部件安装组安排到三段输送线的中间位置,使得部件生产组和部件安装组进行的工作相互不影响,而且可对部件进行统一收集,然后将上部的筒体部8放置在左侧,将下部的筒体部8放置在右侧,将连接部9放置在装配台上,可对制造完成的筒体部8和连接部9进行合理放置和管理;在制造过程中,先进行弹性导流层14安装,再进行过滤装置12安装,再进行出液管6安装,再进行缓冲出水部10与连接部9进行对接,再进行筒体1安装,然后将筒体1、上端盖2和下端盖3组合成成品,可对储液器从内到外,从下到上进行合理装配,避免部件出现漏装和错装现象,提高储液器的制造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