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395发布日期:2018-06-16 00:0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制冰机。



背景技术:

对于现在通用的制冰机,特别是块冰制冰机,能够实现大型化生产的块冰制冰机是没有的,目前最大的日生产能力不足1500公斤,这主要受制冷工艺技术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实现自动脱冰。另外小型制冰机存在耗能高,冷却水常常无法实现循环利用,而严重造成冷却水资源的浪费。以一台日产810公斤的制冰机为例,一天用于冷却的水量多达10吨,而这些水往往只用于一次冷却就直接当废水排走,冷却水消耗率为100%。如果能实现循环利用,日生产810公斤冰块只需1吨循环冷却水就能够满足制冷系统的工艺要求,冷却水消耗率不足3%。在我国,这种小型块冰制冰机每年要生产20-30万台,因此用于生产冰块所浪费的水量就达到200-300万吨/每天,如果制冰机按每年90天的使用率,那么这种制冰机每年消耗的水量将达到18000-27000万吨,这对于城市用水非常缺乏的我国是一个严重的资源浪费,应该重视。同时,由于小型制冰机制冷技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电能消耗大,平均每生产一吨冰块需要消耗130KW到160KW的电量,这已经是一种非常耗能的制冷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节能制冰机,该制冰机利用本身压缩机的排热来进行脱冰,以提高制冰机的脱冰效率,节约电能和用水,同时利用多余的能量对下一次制冰的用水进行预降温,使得下一次制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制冰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储水箱、制冰器、蒸发器和节流机构;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管道分成两条分支管路,其中一条分支管路与所述制冰器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依次经冷凝器、储液器、节流机构与所述制冰器连接;所述制冰器的输出管道分成两条分支管路,其中一条分支管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经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储水箱具有两条输出管道和一条输入管道,其中一条输出管道与所述制冰器连接,另一条输出管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输入管道连接在所述蒸发器的壳程出口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制冰器包括由制冰室本体和制冰室本体的下密封板联合构成的制冰室、使所述制冰室本体和制冰室本体的下密封板联合到一起的多个锁紧机构以及所述下密封板的承托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冰室本体上的驱动部、连接部、锁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密封板上的吊钩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通过一铰轴与所述驱动部铰接;所述锁扣部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锁扣部的下端用于跟所述的吊钩部勾连配合;所述驱动部能够伸缩,从而实现所述锁扣部对于所述的吊钩部勾连配合,进而实现锁紧机构对所述下密封板的锁紧;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正上方用于承托所述下密封板的承托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和承托板之间可使承托板相对于支撑座升降的提升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滚轮、所述滚轮的驱动部件和导轨;所述滚轮和所述导轨配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为一工字型结构,锁扣部为一U型结构;工字型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驱动部铰接,U型的锁扣部的两端固定在工字型连接部的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吊钩部设有向下的钩角,所述钩角与U型的锁扣部形成配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扩张件,所述扩张件具有固定连接部和弹性支撑部,所述固定连接部固定在制冰室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弹性支撑部通过自身弹性使的U型的锁扣部在升降过程中外扩,便于在所述锁扣部下降、上提的过程中钩住所述吊钩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微调螺母和第二微调螺母;所述U型的锁扣部的两端具有螺纹段,所述第一微调螺母作为可调节的垫片螺接在螺纹段上并处于所述工字型结构的连接部的下部的一侧,锁扣部的螺纹段伸出工字型结构的连接部的下部所具有的通孔形成螺纹延伸段,所述第二微调螺母旋紧在所述的螺纹延伸段上;通过调节第一微调螺母和第二微调螺母来调节所述U型的锁扣部的实际长度,从而调节所述制冰室本体和所述下密封板的紧贴程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进行制冰过程中,实现了制冰的智能化,节能更加突出,大大提高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蒸发器,实现储水箱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水进行预降温,加快了制冰的效率,节约了能源;

3、本实用新型中脱冰过程中,利用压缩机排出的能量,保证了充足的能量,可向制冰器持续树洞,可使冰块迅速从制冰其上面脱出,减少了脱冰时间,提高了制冰机的效率,节约了电能。

4、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锁紧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的锁紧和密封;

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扩张件,使得拉环部件和吊钩部件能自动实现锁扣和起吊,而不会发生干涉,实现了自动化;

6、本实用新型汇总还可以进行密封程度的微小调节,密封效果好,不易损坏制冰器内的模具,大大增加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下密封板的自动移进和升降,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流水线型生产工作,实现一机对多机的连续工作要求,解放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中托冰结构升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图3,一种节能制冰机,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储水箱4、制冰器5、蒸发器6和节流机构7;压缩机1的输出管道分成两条分支管路,其中一条分支管路与制冰器5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依次经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机构7与制冰器5连接;制冰器5的输出管道分成两条分支管路,其中一条分支管路与压缩机1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经蒸发器6与压缩机1连接;储水箱4具有两条输出管道和一条输入管道,其中一条输出管道与制冰器5连接,另一条输出管道与蒸发器6的壳程入口连接,输入管道连接在蒸发器6的壳程出口上。

制冰器5包括由制冰室本体511和制冰室本体的下密封板512联合构成的制冰室51、使制冰室本体511和制冰室本体的下密封板512联合到一起的多个锁紧机构52以及下密封板512的承托机构53;锁紧机构52包括设置在制冰室本体511上的驱动部521、连接部522、锁扣部523、设置在下密封板512上的吊钩部524、扩张件525、第一微调螺母526和第二微调螺母527;连接部522的上端通过一铰轴与驱动部521铰接;锁扣部523的上端连接在连接部522上,锁扣部523的下端用于跟的吊钩部524勾连配合;驱动部521能够伸缩,从而实现锁扣部523对于的吊钩部524勾连配合,进而实现锁紧机构52对下密封板512的锁紧;承托机构53包括支撑座531、设置在支撑座531正上方用于承托下密封板512的承托板533、设置在支撑座531和承托板533之间可使承托板533相对于支撑座531升降的提升部件532、设置于支撑座的滚轮534、滚轮的驱动部件535和导轨536;滚轮534和导轨536配合连接。

连接部522为一工字型结构,锁扣部523为一U型结构;工字型连接部522的上部与驱动部521铰接,U型的锁扣部523的两端固定在工字型连接部522的下部。

吊钩部524设有向下的钩角5241,钩角5241与U型的锁扣部523形成配合连接。

扩张件525具有固定连接部5251和弹性支撑部5252,固定连接部5251固定在制冰室本体511的外壁上,弹性支撑部5252通过自身弹性使的U型的锁扣部523在升降过程中外扩,便于在锁扣部523下降、上提的过程中钩住吊钩部524。

U型的锁扣部523的两端具有螺纹段,第一微调螺母526作为可调节的垫片螺接在螺纹段上并处于工字型结构的连接部522的下部的一侧,锁扣部523的螺纹段伸出工字型结构的连接部522的下部所具有的通孔形成螺纹延伸段,第二微调螺母527旋紧在的螺纹延伸段上;通过调节第一微调螺母526和第二微调螺母527来调节U型的锁扣部523的实际长度,从而调节制冰室本体511和下密封板512的紧贴程度。

制冰器5沿承托机构53的移动方向进行阵列排布至少2个。

支撑座531,其内部中空;呈方形结构,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前支撑臂5311、后支撑臂5312、左右方向设置的左支撑臂5313以及右支撑臂5314,滚轮534铰接在左支撑臂5313和右支撑臂5314上;承托板533,呈长方体状,其尺寸与下密封板512相适应;设置在支撑座531的正上方,承托板533用于承托下密封板512;导轨536,设置在支撑座531的下方并列设置有两条;提升部件532为剪式提升部件,设置在支撑座531和承托板533之间,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提升件5321、第二提升件5322以及动力件5323,第一提升件5321靠外设置,第二提升件5322靠内设置,第一提升件5321为环状构件,其一端通过一轴与承托板533的底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安装轴分别铰接在前支撑臂5311和后支撑臂5312的内侧上;第二提升件5322也为环状构件,其一端通过一轴与承托板533的底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安装轴分别铰接在前支撑臂5311和后支撑臂5312的内侧上,动力件5323的一端通过一轴铰接在第一提升件5321/第二提升件5322上,其另一端铰接在安装轴上,该提升部件532可使承托板533相对于支撑座531进行上下的提升运动;滚轮534,通过一轴铰接在支撑座531的左支撑臂5313和右支撑臂5314上,并在导轨536上配合滚动;驱动部件535,设置在支撑座531上,包括与滚轮534的转动轴相连接的减速机构以及驱动减速机构的电机。

参考图1-图3,动力件5323为液压缸或气缸结构。

参考图1-图3,工作时,当制冰开始时,制冰器5需要进行密封,驱动部件535里的电机驱动减速机构带动滚轮534转动,进而在制冰器5下方的导轨536上进行滚动,滚轮534铰接在支撑座531的左支撑臂5313和右支撑臂5314上,故而带动支撑座531进行移动,承托板533承托下密封板512,随支撑座531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制冰器5正下方时,传感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滚轮534停止转动,动力件5323开始工作,液压缸推动交叉设置的第一提升件5321和第二提升机5322升起,使得提升部件532将承托板533抬起,进而将下密封板512提升起,抬起至下密封板512边缘的吊钩部件2304可以被制冰器5上的锁紧机构52给拉吊住为止,再通过锁紧机构52将下密封板512进行进一步的密封;下密封板512被拉吊起后,承托板533在动力件5323的工作下进行降落至原始状态,电机在驱动滚轮至下密封板512堆放处,进行下一个制冰器5的密封或托冰过程。如此循环,实现了一个托冰机构对多台制冰器5服务托冰的过程,实现了冰块的流水线生产和搬运,省去了人力,实现了自动化。

参考图4、图5、图6和图7,制冰器5的前壁和后壁对称分布,前臂具有阵列分布有6个锁紧机构5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属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