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55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器,尤其是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制冷器(制冷机)一般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以及用于制冷剂输送的连接管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节流元件,通过节流元件上毛细管的降压节流,减少制冷剂流量,达到改善制冷介质的运行状态,减少整机的功耗,提高制冷器的效能比。但现有的制冷器为了达到的较好效能比,一般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多套节流元件,而从实际运行结果分析,设置多套节流元件,其效能比提高不理想,这种采用设置多套节流元件的制冷器不仅效能比不理想,而且节流元件制作比较麻烦,材料和工时费用成本高,造成制冷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制冷器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仅制冷效果好,效能比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材料和工时费用成本低的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器出口管和冷凝器进口管,所述冷凝器出口管与四通阀相连,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蒸发器出口管,蒸发器出口管上设置有节流元件,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气态冷媒管,四通阀与液罐之间连接有液态冷媒管,所述四通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有蒸发器进口管,所述液态冷媒管上设置有液态冷却室,液态冷却室呈管式结构,冷凝器进口管与中间管相连,所述中间管与蒸发器出口管之间连接有穿过液态冷却室两端的冷却管。

本实用新型中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铜管,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紫铜管焊接相连所存在的焊接不牢,造成焊接密封性低,焊接时间长,效率低,且管外壁易形成焊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的管路焊接结构,该焊接结构焊接牢固,焊接密封性高,焊接时间短,焊接操作简单,适应不熟练焊工在30分钟内熟练掌握,焊接效率高,且外表美观。也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焊接(如图3所示),在铜管一端上设置有焊条制成的环体,焊接时不需要另外使用焊条,只需对环体和锥形口加热,就可将焊条熔化在锥形口内形成焊接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焊接结构是:将紫铜管一端形成锥形口,将另一根紫铜管一端插入锥形口内,使插入端与锥形口之间形成圆环槽,将圆环槽用铜焊填充形成环状的焊接层。

本实用新型一是可使蒸发器出来经一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液不直接进入冷凝器中,而是将制冷液流经由液态冷媒形成的液态冷却室,使制冷液进一步冷却后再进入冷凝器中,这样不仅可提高制冷效果和效能比,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节省节流元件,降低材料和工时费用成本。再是可缩短连接管路的焊接时间,提高连接管路的焊接效率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的X-X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X-X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冷凝器 2、冷凝器出口管 3、四通阀 4、液态冷却室 5、气态冷媒管 6、节流元件 7、压缩机 8、液罐 9、蒸发器出口管 10、冷却管 11、中间管 12、液态冷媒管 13、蒸发器进口管 14、冷凝器进口管 15、锥形口16、蒸发器 17、焊接层 18、环体 19、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述回流液气高压制冷器包括冷凝器1、蒸发器16和压缩机7,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器出口管2和冷凝器进口管14,所述冷凝器出口管与四通阀3相连,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蒸发器出口管9,蒸发器出口管上设置有节流元件6,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气态冷媒管5,四通阀与液罐8之间连接有液态冷媒管12,所述四通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有蒸发器进口管13,所述液态冷媒管上设置有液态冷却室4,液态冷却室为铜质管式结构,液态冷却室内腔直径为液态冷媒管5-8倍,液态冷却室长度为400-500毫米,液态冷却室内贮有液态冷气,冷凝器进口管与中间管11相连,所述中间管与蒸发器出口管9之间相通连接有密封穿过液态冷却室两端的冷却管10(即冷却管一端伸出液态冷却室与蒸发器出口管相通连接、另一端伸出液态冷却室与中间管相通连接)。所述冷凝器出口管、冷凝器进口管、气态冷媒管、液态冷媒管、中间管、蒸发器出口管、蒸发器进口管全部用紫铜管制成,如图2所示,在紫铜管与紫铜管焊接相连处,将一根紫铜管一端形成锥形口15式的管接头19,将另一根紫铜管一端插入锥形口内,使插入端与锥形口之间形成圆环槽,将圆环槽用铜焊填充形成环状的焊接层17,由于焊流在圆环槽内流动,从而可在圆环槽内形成致密的焊接层,既可节省焊接材料,又可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密封性,降低连接管路成本。也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焊接(如图3所示),在紫铜管一端上设置有焊条制成的环体18,焊接时不需要另外使用焊条,只需对焊条环体加热,将焊条熔化在锥形口内形成焊接层。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