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管冰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7293发布日期:2018-10-16 20: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管冰蒸发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满液式管冰蒸发器主要是设备制造成本高,换热性能不够稳定,且顶部有部分不结冰,结冰、脱冰时间长,制冷剂充注量大。而现有的干式蒸发器也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换热效果差的问题,需要开发设计一种提高换热效果,减少制冷剂充注量的干式管冰蒸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均匀、充注量较少,换热效果好的干式管冰蒸发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干式管冰蒸发器,所述干式管冰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筒体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竖直方向上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并连接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上;

相邻所述换热管间设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绕其中轴线螺旋上升,所述扰流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换热管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干式管冰蒸发器采用扰流板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未采用任何方式规定制冷剂流动方向的设计。所述扰流板具有引流、扰动的作用,使制冷剂必须按照设定的流动方向在换热管周围环绕流动,增强制冷剂的换热功能;换热面积减少、筒体直径减小,使其制冷剂充注量大大减少(只有原来的30%的制冷剂即可),由传统的满液式改变成干式蒸发器,使管冰蒸发器结冰时间缩短,日产冰量达到最高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干式管冰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干式管冰蒸发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干式管冰蒸发器的扰流板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筒体;2、上管板;3、下管板;4、换热管;5、扰流板;6、盘管;

61、通孔;7、辅助接管;8、中间管板;9、过冷腔;10、下孔板;11、上孔板;12、填料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换热管周围设计扰流板,引流扰动制冷剂必须按照设定的流动方向在换热管周围环绕流动,加快制冷剂的蒸发,从而提高蒸发器换热效果。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干式管冰蒸发器,所述干式管冰蒸发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管板2和下管板3,所述筒体1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竖直方向上的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穿过并连接在上管板2和下管板3上;

相邻所述换热管4间设有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绕其中轴线螺旋上升,所述扰流板5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换热管4的侧面上。

上述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改变了以往未采用任何方式规定制冷剂流动方向,设计的扰流板5具有引流、扰动的作用使制冷剂必须按照设定的流动方向,在换热管4周围环绕流动,加快制冷剂的蒸发,从而提高蒸发器换热效果,降低蒸发器制冷剂充注量,由传统的满液式改变成干式蒸发器,使管冰蒸发器结冰时间缩短,日产冰量达到最高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筒体1靠近上管板2和下管板3处分别设有水平环绕筒体1的盘管6,所述盘管6上设有连通筒体1内部的通孔61,所述盘管6连接连通辅助接管7,所述辅助接管7连接制冷剂通道。

由上描述可知,采用盘管6通过通孔供液回气,盘管6上均匀开设通孔,使供液均匀。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筒体1下端还设有中间管板8,所述换热管4胀接在中间管板8上,所述中间管板8和下管板3间设有过冷腔9。

由上描述可知,过冷腔9设置在蒸发器下端,供液管的制冷剂经过过冷腔9进行过冷,会提高过冷度,减少闪发气体,提高制冷量,提高了制冷效率;同时利用过冷剂过冷放出的热量融化换热管4下端的冰,解决了脱冰难的问题。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筒体1的上管板2和下管板3之间,靠近下管板3处竖直方向上从下到上设有下孔板10和上孔板11,所述下孔板10和上孔板11设有相同的通孔,所述下孔板10的开孔率大于上孔板11的开孔率,所述扰流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管板2和上孔板11上。

所述上孔板11的开孔率为23%,所述下孔板10的开孔率为49%。

由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采用的上下孔板10的设计,上孔板11采用开孔率为23%,下孔板10采用开孔率为49%,厚度都采用6mm,不同的开孔率,使制冷剂先经过大开孔率,再经过小开孔率,改变制冷剂流速,且有利于制冷剂导向作用,加快制冷剂蒸发作用,由液态变为气态,增大换热功能。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筒体1的中轴线上设有填料芯轴12,所述填料芯轴12一端固定在上管板2上,另一端穿过上孔板11位于上孔板11和下孔板10之间,所述填料芯轴12的表面分布连通孔。

由上描述可知,采用盘管6小孔和填料芯轴12的结构供液,设备四周都开有小孔,供液更均匀;采用填料芯轴12,即可增强管板的轴向稳定性,又可以减少制冷剂充注量。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连接在上管板2上,另一端穿过上孔板11和下孔板10位于下孔板10和下管板3之间。

优选的,上述的干式管冰蒸发器中,所述干式管冰蒸发器还包括筒体1上方的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换热管4。

实施例一

一种干式管冰蒸发器,所述干式管冰蒸发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管板2和下管板3,所述筒体1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竖直方向上的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穿过并连接在上管板2和下管板3上;

相邻所述换热管4间设有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绕其中轴线螺旋上升,所述扰流板5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换热管4的侧面上。

所述筒体1靠近上管板2和下管板3处分别设有水平环绕筒体1的盘管6,所述盘管6上设有连通筒体1内部的通孔,所述盘管6连接连通辅助接管7,所述辅助接管7连接制冷剂通道。

所述筒体1下端还设有中间管板8,所述换热管4胀接在中间管板8上,所述中间管板8和下管板3间设有过冷腔9。

所述筒体1的上管板2和下管板3之间,靠近下管板3处竖直方向上从下到上设有下孔板10和上孔板11,所述下孔板10和上孔板11设有相同的通孔,所述下孔板10的开孔率大于上孔板11的开孔率,所述扰流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管板2和上孔板11上,所述上孔板11的开孔率为23%,所述下孔板10的开孔率为49%。

所述筒体1的中轴线上设有填料芯轴12,所述填料芯轴12一端固定在上管板2上,另一端穿过上孔板11位于上孔板11和下孔板10之间,所述填料芯轴12的表面分布连通孔。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连接在上管板2上,另一端穿过上孔板11和下孔板10位于下孔板10和下管板3之间。所述干式管冰蒸发器还包括筒体1上方的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换热管4。

所述扰流板使用不锈钢板扭制而成,不锈钢板可选铁素体不锈钢,如:201。所述扰流板宽度可为29cm,每150cm扭转360度。

上述干式管冰蒸发器的工作过程为:制冷剂由筒体下端的辅助接管进入盘管,盘管通过通孔由各方向均匀流向筒体内,然后制冷剂再经过下孔板和上孔板,进行流速调整后,再经扰流板导向,制冷剂只能沿着换热管周围环绕流动上升与流经换热管的水进行热交换,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最后由筒体上端的盘管回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式管冰蒸发器,由过冷腔、盘管、小孔、换热管、扰流板、填料芯轴、上下孔板、拉杆、管板、筒体、辅助接管等组成。通过换热管与上下管板焊接、与中间管板胀接,扰流板装到换热管之间,利用填料芯轴和拉杆固定上下孔板,由筒体与管板、筒体上下各均匀开两排小孔、盘管包住小孔与筒体、辅助接管焊接而成。

因扰流板具有引流、扰动,上下孔板具有导向,盘管小孔供液组件具有均匀供液效果,过冷腔具有隔热、反冲等多重作用下,盘管小孔均匀供液,打破制冷剂原有的流动方向,使制冷剂必须沿着换热管周围流动,从而提高蒸发器换热效果,降低蒸发器制冷剂充注量,减少结冰脱冰时间,大大增加了管冰机产冰量。在相同的吨位规格尺寸,减少了15%换热管数量和降低70%制冷剂充注量,蒸发器由原结构的满液式,变成新结构的干式蒸发,制造成本比传统设计降低了近30%,产冰量是原来的2倍,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