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913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空调的热交换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其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本发明中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换热安全性高,换热效率高,产出风和工艺风的换热能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相互独立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保证了气密性,避免空气?空气换热器因水渗漏而锈蚀影响换热效率,同时具有匀风的作用,进一步增大换热效率,将本发明的蒸发制冷装置用于空调机组能充分满足小型化机组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小型化机组的需要合理布置,使得整体结构布局合理紧凑,便于使用。
【专利说明】
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的热交换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蒸发冷却空调领域中所用到的传统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装置采用复合式换热器,该换热器为整体式结构,整体式结构的换热器常常因为密封性不够的原因,导致这种换热方式及换热器容易发生循环水的渗漏,导致换热器的安全性不够,换热器也容易生锈使得换热阻力增大,并且当循环水水质不高时,换热器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影响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及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所使用的整体式结构的换热器常常因密封性不够的原因使得换热安全性不高、换热效率低以及空调装置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和喷淋循环水,间壁式换热系统包括空气-空气换热器、产出风和工艺风,一台空气-空气换热器对应一股产出风,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与空气-空气换热器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其中,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工艺风依次经过至少一台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在空气-空气换热器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工艺风经过至少一次吸收产出风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排出,经过工艺风冷却后的产出风送至所需区域。
[0005]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交叉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顺流直接接触式换热。
[0006]上述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工艺风依次经过两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在空气-空气换热器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分别得到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
[0007]上述产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的风向为与产出风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或者,工艺风的风向为水平时,产出风的风向为与工艺风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
[0008]上述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第二产出风作为该热交换单元的低温工艺风,低温工艺风在该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一产出风进入该热交换单元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低温工艺风在该热交换单元的空气-空气换热器中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得到温度更低的产出风。
[0009]上述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时,工艺风和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或者,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工艺风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垂直的水平方向、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与空气-空气换热器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的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空气-空气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产出风通道与喷淋循环水通道相隔绝。
[0011]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水平设置,或空气-空气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上下设置。
[0012]上述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相互贴紧,或者,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相间隔;或/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有夹角。
[0013]上述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单元中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依次交替设置。
[0014]上述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单元。
[0015]上述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或/和,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
[0016]本发明中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的换热安全性高,换热效率高,产出风和工艺风的换热能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相互独立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保证了气密性,避免空气-空气-水换热器因水渗漏而锈蚀影响换热效率,同时具有匀风的作用,进一步增大换热效率,将本发明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用于空调机组能充分满足小型化机组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小型化机组的需要合理布置,使得整体结构布局合理紧凑,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8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9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和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0为本发明中空气-空气换热器为管式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11为本发明中空气-空气换热器为管式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实施例1、实施例
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12为本发明中空气-空气换热器为管式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实施例1、实施例
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I为产出风,2为工艺风,3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4为空气-空气换热器,5为低温工艺风,6为第一产出风,7为第二产出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31]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2、3、4、5、6、7、8所示,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工艺风2和喷淋循环水,间壁式换热系统包括空气-空气换热器4、产出风I和工艺风2,一台空气-空气换热器4对应一股产出风I,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与空气-空气换热器4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其中,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工艺风2依次经过至少一台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2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I在空气-空气换热器4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工艺风2经过至少一次吸收产出风I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排出,经过工艺风2冷却后的产出风I送至所需区域。
[0033]经过喷淋循环水降温后的工艺风2再与产出风I进行换热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与空气-空气换热器4相互独立,实现了产出风I与工艺风2为空气与空气的换热,换热安全性高、换热效率高。
[0034]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2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I在空气-空气换热器4进行干式间接换热,由于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2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得到不同温度的产出风I,实际应用时,将这些不同温度的产出风I分别送至所需不同温度的区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充分利用能量,避免能量的浪费。
[0035]空气-空气换热器4为板翅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板管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
[0036]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根据需要,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交叉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顺流直接接触式换热。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为空气与水的换热,换热效率高。
[0037]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优化,如附图6、7、8所示,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工艺风2依次经过两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2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I在空气-空气换热器4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分别得到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
[0038]实施例4,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优化,根据需要,产出风I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2的风向为与产出风I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产出风I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产出风I风向垂直自下而上;或者,工艺风2的风向为水平时,产出风I的风向为与工艺风2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工艺风2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工艺风2风向垂直自下而上。根据不同的的空调机组的形式选择产出风I与工艺风2不同的风向。
[0039 ]实施例5,作为实施例3的优化,如附图9所示,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第二产出风7作为该热交换单元的低温工艺风5,低温工艺风5在该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一产出风6进入该热交换单兀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低温工艺风5在该热交换单元的空气-空气换热器4中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得到温度更低的产出风I。
[0040]实施例6,作为实施例5的优化,根据需要,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的风向为垂直方向时,工艺风2和低温工艺风5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或者,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2的风向为垂直方向、低温工艺风5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工艺风2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垂直的水平方向、低温工艺风5的风向为垂直方向。根据不同的的空调机组的形式选择第一产出风6和第二产出风7和低温工艺风5不同的风向。
[0041 ]实施例7,如附图1、2、3、4、5、6、7、8所示,该实施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与空气-空气换热器4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内设置有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内的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空气-空气换热器4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产出风通道与喷淋循环水通道相隔绝。空气-空气换热器4为独立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合理的片间距,换热效率高;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为空气与水的换热,换热效率高,空气-空气换热器4实现空气-空气的换热,采用相互独立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避免采用整体式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装置安全性高,也充分满足小型化机组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完全隔离,彼此间隔,保证了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的气密性,从室内排走的风作为工艺风2进入本装置内部,新进风为产出风I,利用工艺风2的能量处理产出风I,从而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多个热交换单元能够增加产出风I的送风量
实施例8,作为实施例7的优化,如附图1、2、3、5、6、7、8所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水平设置,或空气-空气换热器4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上下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布置需要选择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是水平设置还是上下设置。
[0042]实施例9,作为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优化,如附图1、2、3、4、5、6、7、8所示,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互贴紧,或者,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间隔,或/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有夹角。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间隔,能够起到匀风作用,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并且,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间隔,能够避免工艺风将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的水分带入空气-空气换热器4中,有效避免金属材质的空气-空气换热器4锈蚀,装置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
[0043]实施例10,作为实施例7、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优化,如附图6、7、8、9所示,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单元中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依次交替设置。
[0044]实施例11,作为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优化,如附图6、7、8、9所示,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单元。
[0045]实施例12,作为实施例11的优化,如附图9所示,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或/和,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第一产出风6作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低温工艺风,低温工艺风在第三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二产出风7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低温工艺风5继续进入第三热交换单元中的空气-空气换热器4中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得到温度更低的产出风。
[0046]实施例13,如图1所示,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单元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水平设置并且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位于空气-空气换热器4的右侧,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内设置有竖直的喷淋循环水通道和水平的工艺风通道,空气-空气换热器4内设置有竖直的产出风通道和水平的工艺风通道,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隔绝,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的工艺风通道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产出风通道与喷淋循环水通道相隔绝;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自上而下、工艺风2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工艺风2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一次直接接触式换热,经过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2进入空气-空气换热器4与产出风I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工艺风2经过吸收产出风I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排出,经过工艺风2冷却后的产出风I送至所需区域,其中,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交叉流直接接触式换热。
[0047]实施例14,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相间隔水平设置;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自上而下、工艺风2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
[0048]实施例15,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3和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互贴紧水平设置;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水平自后向前、工艺风2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
[0049]实施例16,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3、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有夹角且水平设置;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自上而下、工艺风2的走向为自后至左。
[0050]实施例17,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3、实施例14、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上下设置,并且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位于空气-空气换热器4的下方;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工艺风2由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的两侧进入,工艺风2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内的走向为自下而上,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式换热。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式换热降温效果最好。
[0051]实施例18,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3、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两个热交换单元中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依次交替水平设置,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自上而下、工艺风2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工艺风2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交叉流直接接触式换热。
[0052]实施例19,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相间隔水平设置。
[0053]实施例20,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8和实施例19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之间相互贴紧交替水平设置;该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产出风I的走向为自后向前、工艺风2的走向为水平自右至左。
[0054]实施例21,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8、实施例19和实施例20的不同之处在于,左侧的热交换单元为第一热交换单元,右侧的热交换单元为第二热交换单元,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上方,第一热交换单元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左端对齐,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I作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低温工艺风5,低温工艺风5在第三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I继续进入第三热交换单元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低温工艺风5在空气-空气换热器4中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得到温度更低的产出风I。
[0055]本发明中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换热实现空气-空气之间的换热,安全性高,其空气-空气换热器4换热效率高;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隔绝交叉,彼此间隔开,利用工艺风的能量预处理产出风,从而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入口边缘和出口边缘密封可靠,保证了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的气密性,并且进一步的将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与空气-空气换热器4间隔开,可以起到匀风的作用,进一步增大换热效率,将本发明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用于空调机组充分满足小型化机组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4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小型化机组的需要合理布置,使得整体结构布局合理紧凑,便于使用。
[0056]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和喷淋循环水,间壁式换热系统包括空气-空气换热器、产出风和工艺风,一台空气-空气换热器对应一股产出风,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系统和间壁式换热系统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与空气-空气换热器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其中,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工艺风依次经过至少一台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在空气-空气换热器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工艺风经过至少一次吸收产出风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排出,经过工艺风冷却后的产出风送至所需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交叉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式换热,或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进行顺流直接接触式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工艺风依次经过两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工艺风与喷淋循环水依次在每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每次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工艺风与与其对应的每股产出风在空气-空气换热器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分别得到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的风向为与产出风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或者,工艺风的风向为水平时,产出风的风向为与工艺风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的风向为与产出风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产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或者,工艺风的风向为水平时,产出风的风向为与工艺风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上而下或与工艺风风向垂直自下而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第二产出风作为该热交换单元的低温工艺风,低温工艺风在该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与喷淋循环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一产出风进入该热交换单兀中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后的低温工艺风在该热交换单元的空气-空气换热器中进行干式间接换热得到温度更低的产出风。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时,工艺风和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或者,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的风向为水平方向时:工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风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工艺风的风向为与第一产出风和第二产出风垂直的水平方向、低温工艺风的风向为垂直方向。8.—种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方法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中包括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每个热交换单元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与空气-空气换热器相互对应又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设置有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的喷淋循环水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空气-空气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产出风通道和工艺风通道相互交叉设置;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产出风通道与喷淋循环水通道相隔绝。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水平设置,或空气-空气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上下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相互贴紧,或者,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相间隔;或/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之间有夹角。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单元中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依次交替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热交换单元中所有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依次交替设置。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单元。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热交换单元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单元。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干式间接蒸发制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热交换单元为第三热交换单元: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或/和,第三热交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单元的左方或右方或上方或下方或前方或后方、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相连通、第二热交换单元的产出风通道与第三热交换单元的工艺风通道相连通。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5864936SQ20161027514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于向阳
【申请人】于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