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776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干式蒸发器在冷水机组上应用广泛,制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蒸发,水在管外流动,进行换热。作为蒸发器的水侧换热器还有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相对于干式蒸发器,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小,做不大,容易冻坏。相对于板式换热器,干式蒸发器的体积大,沿程阻力上,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短,阻力小,但是板式换热器的流通通道小,容易冻坏。相对于满液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可以用于晃动的场合,没有回油的问题,但是蒸发温度稍低。总之,干式蒸发器有着可靠、换热系数中等、可以用过热度调节和控制简单等优点。
[0003]在换热系数上,水侧有足够的扰流,换热管外表面的换热足够,不是短板;换热管采用铜管,导热系数高,也不是短板;换热管内的换热系数低是换热短板,换热管内部现有的强化换热方案是采用内螺纹。干式换热器经常用于热栗场合,有时作为蒸发器,有时作为冷凝器,需要兼顾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和冷凝器的换热效果。
[0004]近年来,资源供求紧张,节能高效的产品是市场发展的方向,换热器的效果直接影响空调产品的能效,因此,在制冷系统中有必要对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适用于冷凝和蒸发并且换热系数高的干式蒸发器,同时提出具有该种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端板、端盖、折流板和换热管束,筒体的两端设有端板,端盖固定在端板上,筒体内部上下交错设有折流板,换热管束设置在筒体中并胀接在端板上,筒体靠近左端盖一侧的上部设有进水口,筒体靠近右端盖一侧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左端盖内设有隔筋将左端盖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左端盖设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与外部连通,第一接管连通第一腔室,第二接管连通第二腔室,隔筋将换热管束分为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右端盖设有第三接管与外部连通。
[0007]进一步的,第一换热管束的数量为第二换热管束数量的1?3倍。优选的,第一换热管束的数量为第二换热管束数量的1.5?3倍。
[0008]进一步的,隔筋上设有单向流通装置,单向流通装置的流通方向为由第二腔室到第一腔室。
[0009]进一步的,单向流通装置为单向阀。
[0010]进一步的,单向流通装置为圆锥状塞子,圆锥状塞子的顶点指向第二腔室,圆锥状塞子的底面与隔筋平行。
[0011]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三接管进入,同时流经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方向自右向左,进行蒸发,水从进水口进入,在筒体内沿着折流板自左向右冲刷换热管束,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形成逆流换热,蒸发好的制冷剂分别从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流出;
[0012]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一接管进入,流经第一换热管束,自左向右冷凝,进入右端盖,再从右端盖进入第二换热管束,自右向左冷凝及过冷,从第二接管流出,水从进水口进入,在筒体内沿着折流板自左向右冲刷换热管束,最后从出水口流出,与第二换热管束内的制冷剂形成逆流换热。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源侧换热器、膨胀阀和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为在隔筋上设有单向流通装置的前述干式蒸发器,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一阀口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三阀口连接;源侧换热器的一端与第四阀口连接,另一端与膨胀阀连接;干式蒸发器的第一接管与第二阀口连接;膨胀阀与干式蒸发器的第三接管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的指向是第三接管;膨胀阀与干式蒸发器的第二接管通过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单向阀的指向是膨胀阀。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具有前述干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源侧换热器、膨胀阀和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为未在隔筋上设置单向流通装置的前述干式蒸发器,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一阀口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三阀口连接;源侧换热器的一端与第四阀口连接,另一端与膨胀阀连接;干式蒸发器的第一接管与第二阀口连接;膨胀阀与干式蒸发器的第三接管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的指向是第三接管;膨胀阀与干式蒸发器的第二接管通过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单向阀的指向是膨胀阀;干式蒸发器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通过第三单向阀连接,第三单向阀的指向是第一接管。
[0015]本申请中所称的源侧换热器指的是和取得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换热器,如果源侧是空气,就是空气源换热器,常用的有盘管、微通道之类的;如果源侧是水,就是水源换热器,常用的有板式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和干式换热器等。
[0016]本申请中所称的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分别指的是四通换向阀的D管口、E管口、S管口和C管口,断电的时候D管口和C管口通,E管口和S管口通;上电的时候D管口和E管口通,C管口和和S管口通。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时候,沿程阻力下降75%,有利于换热,全部的换热是逆流的,提高了蒸发温度,提高制冷量约5%,提高能效比约5%。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时候,能够保证流速,有利于换热,过冷段在进水口侧,能够提高过冷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的端板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的水流流向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的设有单向流通装置的隔筋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制冷系统的系统框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制冷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2、端板1、端盖、折流板8和换热管束3,筒体2的两端设有端板1,端盖固定在端板1上,筒体2内部上下交错设有折流板8,换热管束3设置在筒体2中并胀接在端板1上,筒体2靠近左端盖6 —侧的上部设有进水口 4,筒体2靠近右端盖7 —侧的下部设有出水口 5,左端盖6内设有隔筋603将左端盖6分成第一腔室604和第二腔室605,左端盖6设有第一接管601和第二接管602与外部连通,第一接管601连通第一腔室604,第二接管602连通第二腔室605,隔筋603将换热管束3分为第一换热管束301和第二换热管束302,右端盖7设有第三接管701与外部连通。
[0028]第一换热管束301的数量为第二换热管束302数量的1?3倍。优选的,第一换热管束301的数量为第二换热管束302数量的1.5?3倍。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换热管束301的数量为第二换热管束302数量的2.5倍。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隔筋603上设有单向流通装置,单向流通装置的流通方向为由第二腔室605到第一腔室604。
[0030]单向流通装置可以是单向阀,这个单向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个阀片,阀片设置在隔筋603上部,隔筋603下部的第二腔室605内有制冷剂过来时,阀片就会被顶开;隔筋603上部的第一腔室604有制冷剂过时来,则过不去,需要绕路。
[0031]如图5所示,单向流通装置还可以是圆锥状塞子606,圆锥状塞子606的顶点指向第二腔室605,且圆锥状塞子的底面与隔筋603平行。当圆锥状塞子606顶点处的压力高时,制冷剂可以从第二腔室605流到第一腔室604内;当圆锥状塞子606与隔筋603平行的底面处压力高时,制冷剂无法从第一腔室604流到第二腔室605内,需要绕路。
[0032]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三接管701进入,同时流经第一换热管束301和第二换热管束302,方向自右向左,进行蒸发,水从进水口 4进入,在筒体2内沿着折流板8自左向右冲刷换热管束3,最后从出水口 5流出,形成逆流换热,蒸发好的制冷剂分别从第一接管601和第二接管602流出;
[0033]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一接管601进入,流经第一换热管束301,自左向右冷凝,进入右端盖7,再从右端盖7进入第二换热管束302,自右向左冷凝及过冷,从第二接管602流出,水从进水口 4进入,在筒体2内沿着折流板8自左向右冲刷换热管束3,最后从出水口 5流出,与第二换热管束302内的制冷剂形成逆流换热。
[0034]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干式蒸发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时候,沿程阻力下降75%,有利于换热,全部的换热是逆流的,提高了蒸发温度,提高制冷量约5%,提高能效比约5%。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时候,能够保证流速,有利于换热,过冷段在进水口侧,能够提高过冷度。
[0035]实施例2
[0036]结合图6,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四通换向阀20、源侧换热器30、膨胀阀40和干式蒸发器50,干式蒸发器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隔筋603上未设置单向流通装置的干式蒸发器,四通换向阀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