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999发布日期:2018-11-16 21:5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液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家用电器之一。

在空调器的制作中,均是利用回热器使节流前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与压缩机吸入前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以实现节能减排。目前回热器的设置均采用外置于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的方式,既占用空调器空间又浪费制作成本,而且安装回热器后由于吸气过热度提高和压力损失,使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密度降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减少,导致循环性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及空调器,能够实现分液和回热功能的二合一,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循环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壳体和允许冷媒流过的回热管;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使冷媒能够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并通过所述排气管排出;

所述回热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使流经所述回热管的冷媒能够与进入所述壳体内腔的冷媒进行换热。

较优地,所述回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段、换热管段和排气管段;

所述换热管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气管段和所述排气管段均穿设在所述壳体的壳壁上。

较优地,所述换热管段为螺旋形。

较优地,所述换热管段为圆弧形,所述进气管段的轴线和所述排气管段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的轴线所在的平面。

较优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气体容腔和液体容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均与所述气体容腔连通,气液两相冷媒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气体容腔后,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排气管排出,液态冷媒能够通过所述隔板进入所述液体容腔;

所述换热管段位于所述液体容腔中,以使流经所述回热管的冷媒能够与所述液体容腔内的液态冷媒交换热量。

较优地,还包括连通管;

所述隔板上具有通气孔,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液体容腔内,并且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气孔相对应,使所述气体容腔内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排出,然后再通过所述连通管进入所述排气管中。

较优地,当所述换热管段为螺旋形时,所述换热管段环绕所述连通管。

较优地,所述进气管段能够穿过所述隔板并穿设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气体容腔对应的壳壁上,所述排气管段穿设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液体容腔对应的壳壁上。

较优地,当所述换热管段为圆弧形时,该圆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连通管的轴线上,并且所述进气管段和所述排气管段均平行与所述连通管。

较优地,所述进气管段和所述排气管段均能够穿过所述隔板并穿设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气体容腔对应的壳壁上。

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分液器。

较优地,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

所述分液器中的回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段、换热管段和排气管段;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冷凝器连接与所述进气管段连接,所述排气管段通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分液器的进气管连接,所述分液器的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较优地,还包括节流装置;

所述排气管段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分液器,采用所述回热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以使流经所述回热管的冷媒能够与进入所述壳体内腔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分液和回热功能的二合一,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分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的分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中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进气管;12、排气管;13、隔板;14、气体容腔;15、液体容腔;16、连通管;17、通气孔;2、回热管;21、进气管段;22、换热管段;23、排气管段;3、分液器;4、压缩机;5、冷凝器;6、蒸发器;7、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分液器,包括:壳体1和允许冷媒流过的回热管2,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管11和排气管12,使冷媒能够通过进气管11进入壳体1的内腔中,并通过排气管12排出,回热管2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以使流经回热管2的冷媒能够与进入壳体1内腔的冷媒进行换热。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该分液器具有回热功能,进而实现了分液和分液和回热功能的二合一,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循环性能。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回热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段21、换热管段22和排气管段23,换热管段22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均穿设在壳体1的壳壁上。这样能够使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均伸出壳体1之外,以便于将回热管2连接在外部管路上。

其中换热管段22可如图1中所示为螺旋形,这样能够增大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换热管段22的长度,进而提高流经回热管2的冷媒和进入壳体1内腔的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实际制作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部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气体容腔14和液体容腔15,进气管11和排气管12均与气体容腔14连通,气液两相冷媒通过进气管11进入气体容腔14后,气态冷媒通过排气管12排出,液态冷媒能够通过隔板13进入液体容腔15,其中液态冷媒能够通过隔板13进入液体容腔15为本领域的常规设计,通常是采用在隔板13上设置允许液体冷媒通过的液体流通孔来实现的。换热管段22位于液体容腔15中,以使流经回热管2的冷媒能够与液体容腔15内的液态冷媒交换热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连通管16,隔板13上具有通气孔17,连通管16位于液体容腔15内,并且一端与排气管12连接,另一端与通气孔17相对应,使气体容腔14内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通气孔17进入液体容腔15,然后再通过连通管16进入排气管12中。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连通管16与通气孔17相对应的一端在液体容腔15内处于较高的位置,以避免液体容腔15内的液体冷媒的液面高于连通管16与通气孔17相对应的一端,是液体冷媒进入到连通管中。

当换热管段22为螺旋形时,换热管段22环绕连通管16。这样不仅便于安装,同时还能够使换热管段22与连通管16的位置关系更加紧凑。此时,进气管段21穿设在壳体1的与气体容腔14对应的壳壁上,排气管段23穿设在壳体1的与液体容腔15对应的壳壁上。由于换热管段22位于液体容腔15内,而进气管段21需要穿过隔板13,才能实现穿设在壳体1的与气体容腔14对应的壳壁上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制作中,可在隔板13上设置允许进气管段21穿过的第一通孔(图未示出),以避免进气管段21与隔板13之间出现干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分液器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分液器的结构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换热管段22为圆弧形,进气管段21的轴线和排气管段23的轴线均垂直于换热管段2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这样使回热管2的制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也便于对回热管2进行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管段22为圆弧形也可以是波浪形等其他形状。

当换热管段22设置在液体容腔15内,并且液体容腔15内设置有连通管16时,如图2所示,圆弧形的换热管段22的圆心位于连通管16的轴线上,并且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均平行与连通管16。同时,如图2所示,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均穿设在壳体1的与气体容腔14对应的壳壁上。由于换热管段22位于液体容腔15内,而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需要穿过隔板13,才能实现穿设在壳体1的与气体容腔14对应的壳壁上上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制作中,可在隔板13上设置允许进气管段21穿过的第二通孔(图未示出)和允许排气管段23穿过的第三通孔,以避免进气管段21和排气管段23与隔板13之间出现干涉。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器3,分液器3为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种所描述的分液器(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2)。该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蒸发器6。分液器3中的回热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段21、换热管段22和排气管段23。压缩机4的排气口通过冷凝器5连接与进气管段21连接,排气管段23通过蒸发器6与分液器3的进气管11连接,分液器3的排气管12与压缩机4的吸气口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节流装置7,排气管段23通过节流装置7与蒸发器6连接,其中节流装置7可以是毛细管或节流阀。这样压缩机4排出的冷媒先流经冷凝器5,从冷凝器5流出的冷媒为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回热管2并与分液器3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实现过冷后再进入节流装置7和蒸发器6。

这样能够通过过冷使节流降压后的闪发气体减少,从而使节流装置7工作稳定,蒸发器6供液均匀。冷媒流经节流装置7和蒸发器6之后,进入分液器3的壳体1中,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冷媒通过排气管12流回压缩机4完成循环,此时进入分液器3的壳体1中的冷媒与流经回热管2的冷媒之间进行换热,实现过热,这样能够避免压缩机4吸入冷媒的温度过低或压缩机4吸入冷媒液滴,造成压缩机4结霜,润滑调节变差的现象出现,进而提高了循环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调整换热管段22的长度、管径以形状(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二中所描述的形状),及或者调整冷媒灌注量以控制过冷度大小并将吸气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实现分液和回热功能的二合一,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循环性能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