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1138发布日期:2020-12-01 13: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供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越来越多城市在远离老城区的位置规划了各种各样的园区。这种园区由于远离城区,如果采用市政供热,需铺设较长的供热管网,同时园区又有供冷需求,需要再投资空调系统,初期投资较高,且能效低。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中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特点是既可以供热也可以供冷,非常适合新建园区的供冷供热。但是相关技术中采用空气源热泵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寒冷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大幅下降,为保证供热,需要按照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来选取机组容量,这使得初投资巨大;第二,许多园区冷热需求以白天为主,此时处于峰时段或平时段,电价较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包括:热泵机组、蓄能水罐、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切换水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用于与供能管网连接;所述蓄能水罐、所述热泵机组的换热器的第二路、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切换水路相连,以使所述蓄能水罐、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之间可选择性地连通,且所述切换水路具有水泵;所述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具有第一供热工作模式、第二供热工作模式、第一供冷工作模式、第二供冷工作模式,在第一供热工作模式中,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切换水路设置为使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蓄能水罐的冷水端口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向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蓄能水罐的热水端口供水;在第二供热工作模式中,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切换水路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蓄能水罐的冷水端口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所述蓄能水罐的热水端口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向所述第二接口供水;在第一供冷工作模式中,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切换水路设置为使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蓄能水罐的热水端口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向所述第一接口、所述蓄能水罐的冷水端口供水;在第二供冷工作模式中,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切换水路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蓄能水罐的热水端口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所述蓄能水罐的冷水端口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路向所述第一接口供水。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通过耦合热泵机组与蓄能水罐,可以进行冷热联供,蓄能水罐平衡了日间冷/热负荷,降低热泵机组装机容量,可以在谷电时段蓄冷/热,白天峰平电时段放冷/热,降低了用户的用能成本。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

用户1,循环泵2,热泵机组3,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水泵8,蓄能水罐9,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第一总阀14,第二总阀15,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第一出口阀21,第一回水阀22,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第二出口阀24,第二回水阀25。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入口支管35,出口支管36,第一供能管37,第二供能管38,切换水路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包括:热泵机组3、蓄能水罐9、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和切换水路40。

其中,热泵机组3可以为空气源热泵,热泵机组3包括: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膨胀阀5,第一换热器4的第一路、压缩机7、第二换热器6的第一路、膨胀阀5顺次首尾相连,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6中的一个作为蒸发器使用,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6中的另一个作为冷凝器使用,热泵机组3开启时,工质在蒸发器吸热,在冷凝器放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机组3的换热循环回路可以设计为单向式,即不设换向的四通阀,此时第一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路、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路均可选择性地与切换水路40连通。在需要热泵机组3供热时,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路与外界连通,在需要热泵机组3供冷时,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路与外界连通。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的换热循环回路可以设有换向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6中的一个与外界连通即可,在需要热泵机组3供热时,通过切换四通阀,使与外界连通的那一个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在需要热泵机组3供冷时,使与外界连通的那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为了描述的方便,下面仅以热泵机组3的换热循环回路为单向式为例进行说明。

蓄能水罐9可以包括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其内部可同时储存热水和冷水。其原理为:水温不同,水的密度也不同,在一个足够大的容器中,由于重力原因,密度不同的冷热水自然分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中间形成1m左右的温度过渡层。因为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9可同时储存热水和冷水,所以与多罐和多槽式蓄热装置相比,其造价较低、且节省空间。上述水罐可以罐体、箱体和槽体。

切换水路40可以包括多个相连的管路、设在管路的水泵8和多个阀,水泵8为增压泵,水泵8用于提升切换水路40的水压,切换水路40还可以设有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用于与供能管网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接口33与第一供能管37相连,第二接口34与第二供能管38相连,第一供能管37和第二供能管38与用于连接。通过调节切换水路40的各个阀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换热器、蓄能水罐9、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之间的不同连接关系及不同的水路流向。

蓄能水罐9、热泵机组3的换热器的第二路、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通过切换水路40相连,以使蓄能水罐9、换热器的第二路、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之间可选择性地连通。此处的热泵机组3的换热器可以为上述的第一换热器4或第二换热器6。

由于设置上述形式的切换水路40,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具有第一供热工作模式、第二供热工作模式、第三供热工作模式、第四供热工作模式、第一供冷工作模式、第二供冷工作模式、第三供冷工作模式、第四供冷工作模式。

在第一供热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且热泵机组3进入供热模式,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设置为使第一接口33和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下部端口)向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换热器的第二路向第二接口34、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上部端口)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负荷低于热泵机组3的制热能力时段,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切入第一供热工作模式,在模式下,热泵机组3的制热功率大于热负荷的需求功率,蓄能水罐9蓄热。

通过利用价格低的电谷,可以提前将热能存储在蓄能水罐9,使热泵机组3保持在高负荷运行。

在第二供热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配置为使第一接口33向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和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和换热器的第二路向第二接口34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负荷高于热泵机组3制热能力时段,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切入第二供热工作模式,在模式下,热泵机组3的制热功率小于热负荷的需求功率,蓄能水罐9放热,即蓄能水罐9的热水和热泵机组3制的热水一起供热。

在第三供热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水泵8开启,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中的至少一个切断,切换水路40设置为使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向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换热器的第二路向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当热负荷为0时,若此处为谷电时段,则不向用户1供热,利用低价的谷电驱动热泵机组3产热,并利用蓄能水罐9蓄热。

在第四供热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关闭,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配置为使第一接口33向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供水,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向第二接口34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价较高时,比如用电高峰,又有供热需求,可以关闭热泵机组3,只利用蓄能水罐9的蓄热供热。

在第一供冷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且热泵机组3进入供冷模式,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设置为使第二接口34和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向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换热器的第二路向第一接口33、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冷负荷低于热泵制冷能力时段,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切入第一供冷工作模式,在模式下,热泵机组3的制冷功率大于冷负荷的需求功率,蓄能水罐9蓄冷。通过利用价格低的电谷,可以提前将冷能存储在蓄能水罐9,使热泵机组3保持在高负荷运行。

在第二供冷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配置为使第二接口34向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和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和换热器的第二路向第一接口33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冷负荷高于热泵机组3制冷能力时段,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切入第二供冷工作模式,在模式下,热泵机组3的制冷功率小于冷负荷的需求功率,蓄能水罐9放冷,即蓄能水罐9的冷水和热泵机组3制的冷水一起供冷。

在第三供冷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开启,水泵8开启,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中的一个切断,切换水路40设置为使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向换热器的第二路供水,换热器的第二路向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负荷为0时,若此处为谷电时段,则不向用户1供冷,利用低价的谷电驱动热泵机组3产冷,并利用蓄能水罐9蓄冷。

在第四供冷工作模式中,热泵机组3关闭,水泵8开启,切换水路40配置为使第二接口34向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供水,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向第一接口33供水。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价较高时,比如用电高峰,又有供冷需求,可以关闭热泵机组3,只利用蓄能水罐9的蓄冷供冷。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机组3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通过耦合热泵机组3与蓄能水罐9,可以进行冷热联供,蓄能水罐9平衡了日间冷/热负荷,降低热泵机组3装机容量,可以在谷电时段蓄冷/热,白天峰平电时段放冷/热,降低了用户1的用能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机组3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接口33相连的第一供能管37、与第二接口34相连的第二供能管38、循环泵2。

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相连,循环泵2的出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相连,第一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第二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分设在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的两侧,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位于第一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以及第一接口33之间,第二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位于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以及第一接口33之间。

第一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之间设有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第二支管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循环泵2的入口端与第一供能管37的连接口之间设有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第一支管设有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第二支管设有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调节各个阀的状态,可以切换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供能管37和第二供能管38处的流向,实现向用户1的供冷或供热。在供热工作模式,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开启,第一接头作为回水接头使用;在供冷工作模式,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开启,第一接头作为供水接头使用。

下面描述切换水路40的一些结构形式。

在热泵机组3的换热循环回路为单向式时,切换水路4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

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连接在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路的入口端,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连接在第一换热器4的第二路的出口端,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连接在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路的入口端,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路的出口端。

通过调节各个阀的状态,可以配合热泵机组3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当热泵机组3为制热模式时,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开启,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关闭;当热泵机组3为制冷模式时,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关闭,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开启。

如图1所示,切换水路40还包括:入口支管35和出口支管36。

入口支管35连接在第一主管31与第二主管32之间,第一接口33设于第一主管31,第一主管31连接在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与换热器的第二路的进水口之间,第一接口33设于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连接在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与换热器的第二路的出水口之间,第二接口34设于第二主管32。

水泵8的进口与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之间设有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8的进口与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之间设有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8的出口与第一接口33之间设有水泵第一出口阀21,水泵8的出口与第二接口34之间设有水泵第二出口阀24。

在第一供热工作模式和第二供冷工作模式中,水泵第一入口阀20和水泵第一出口阀21开启,水泵第二入口阀23和水泵第二出口阀24关闭,第二主管32连通;在第二供热工作模式和第一供冷工作模式中,水泵第一入口阀20和水泵第一出口阀21关闭,水泵第二入口阀23和水泵第二出口阀24开启,第一主管31连通。

水泵第一入口阀20可以通过独立设置的支路连接在蓄能水罐9的冷水端口与水泵8的进口之间,水泵第二入口阀23可以通过独立设置的支路连接在水泵8的进口与蓄能水罐9的热水端口之间,水泵第一出口阀21可以通过独立设置的支路连接水泵8的出口与第一接口33之间,水泵第二出口阀24可以通过独立设置的支路连接水泵8的出口与第二接口34之间。

当然,还可以通过设计入口支管35和出口支管36简化切换水路4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入口支管35连接在第一主管31与第二主管32之间,水泵第一入口阀20和水泵第二入口阀23均设置在入口支管35,水泵8的进口与入口支管35相连,且水泵8的进口连接在水泵第一入口阀20与水泵第二入口阀23之间;

出口支管36连接在第一主管31与第二主管32之间,水泵第一出口阀21和水泵第二出口阀24均设置在出口支管36,水泵8的出口与出口支管36相连,且水泵8的出口连接在水泵第一出口阀21与水泵第二出口阀24之间。

水泵8的出口与出口支管36之间还可以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从水泵8到出口支管36单向导通。

入口支管35与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相对于出口支管36与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位于靠近蓄能水罐9的一侧,且出口支管36与第一主管31、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接口33及第二接口34的靠近蓄能水罐9的一侧。这样整个切换水路40的总管长短,且管路之间的连通关系清晰。

如图所示,第一主管31设有第一回水阀22,第一回水阀22连接在入口支管35与第一主管31的连接处与出口支管36与第一主管31的连接处之间。入口支管35与第一主管31的连接处与出口支管36与第一主管31的连接处之间还可以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从第一接口33到蓄能水罐9单向导通。

第二主管32设有第二回水阀25,第二回水阀25连接在入口支管35与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与出口支管36与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之间。入口支管35与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与出口支管36与第二主管32的连接处之间还可以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从第二接口34到蓄能水罐9单向导通。

在第一供热工作模式和第二供冷工作模式中,第一回水阀22关闭,第二回水阀25开启;在第二供热工作模式和第一供冷工作模式中,第一回水阀22开启,第二回水阀25关闭。

下面再结合附图1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申请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包括供热模式和供冷模式,其中供热模式和供冷模式各自具有至少四种工作模式。

情景一:供热模式。

热负荷低于热泵制热能力时段,切入第一供热工作模式,蓄能水罐9蓄热。启动热泵机组3,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工质在第一换热器4吸热,在第二换热器6放热。启动循环泵2、水泵8,打开第一总阀14、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第一出口阀21。采暖热水回水经过循环泵2,与被水泵8增压的蓄能水罐9中的冷水混合,流入第二换热器6进行换热。打开第二总阀15、第二回水阀25,被加热的水一部分通过第二总阀15去供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水阀25流过蓄能水罐9上部去蓄热。

如果此时热负荷为0,则切入第三供热工作模式,仅启动水泵8,打开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第一出口阀21,蓄能水罐9中的冷水经过水泵8增压后流入第二换热器6被加热。打开第二回水阀25,被加热的水全部流回蓄能水罐9热端。

在热负荷高于热泵机组制热能力时段,切入第二供热工作模式,蓄能水罐9放热。启动热泵机组3,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工质在第一换热器4吸热,在第二换热器6放热。启动循环泵2、打开第一总阀14、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第二换热器入口阀16、第二换热器出口阀17、第一回水阀22。采暖热水回水经过循环泵2,一部分经过第一回水阀22流入蓄能水罐9冷端,另一部分流入第二换热器6进行换热。启动水泵8,打开第二总阀15、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第二出口阀24,蓄能水罐9中的热水经过水泵8增压,与第二换热器出口热水混合,一起去供热。

如果此时电价较高,则切入第四供热工作模式,热泵机组3不工作,则启动循环泵2、打开第一总阀14、循环泵水泵第一入口阀10、循环泵水泵第二出口阀13、第一回水阀22。采暖热水回水经过循环泵2,全部经过第一回水阀22流入蓄能水罐9冷端。启动水泵8,打开第二总阀15、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第二出口阀24,蓄能水罐9中的热水经过水泵8增压去供热。

情景二:供冷模式。

在冷负荷低于热泵制冷能力时段,切入第一供冷工作模式,蓄能水罐9蓄冷。启动热泵机组3,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工质在第一换热器4吸热,在第二换热器6放热。启动循环泵2、水泵8,打开第二总阀15、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第二出口阀24。冷水在用户1处供冷后,供冷回水经过第二总阀,与被水泵8增压的蓄能水罐9中的热水混合,流入第一换热器4进行换热。打开第一总阀14、第一回水阀22,被冷却的水一部分通过第一总阀14去供冷,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回水阀22流过蓄能水罐9下部去蓄冷。

如果此时冷负荷为0,则切入第三供冷工作模式,仅启动水泵8,打开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6、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7、水泵第二入口阀23、水泵第二出口阀24,蓄能水罐9中的热水经过水泵8增压后流入第一换热器4被冷却。打开第一回水阀22,被冷却的水全部流回蓄能水罐9冷端。

在冷负荷高于热泵机组制冷能力时段,切入第二供冷工作模式,蓄能水罐9释冷。启动热泵机组3,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6、压缩机7。工质在第一换热器4吸热,在第二换热器6放热。启动循环泵2、打开第二总阀15、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第一换热器入口阀18、第一换热器出口阀19、第二回水阀25。供冷回水经过循环泵2,一部分经过第一回水阀22流入蓄能水罐9热端,另一部分流入第一换热器4进行换热。启动水泵8,打开第一总阀14、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第一出口阀21,蓄能水罐9中的冷水经过水泵8增压,与第一换热器4出口冷水混合,一起去供冷。

如果此时电价较高,则切入第四供冷工作模式,热泵机组3不工作,则启动循环泵2、打开第二总阀15、循环泵水泵第二入口阀12、循环泵水泵第一出口阀11、第二回水阀25。供冷回水经过循环泵2,全部经过第二回水阀25流入蓄能水罐9热端。启动水泵8,打开第一总阀14、水泵第一入口阀20、水泵第一出口阀21,蓄能水罐9中的冷水经过水泵8增压去供冷。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热泵机组耦合水储能供能系统,为热泵技术与单罐斜温层储热水罐的联合使用,可以保持空气源热泵机组3在一段时间内出力恒定,冷/热负荷低时蓄冷/热,冷/热负荷高时放冷/热。利用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来平衡日间冷/热负荷差,可以减少热泵机组3的装机容量,同时利用了更多的谷电,减少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本申请为空气源热泵机组3与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9的联合使用。在电能的驱动下,工质在蒸发器中吸热、在冷凝器中放热。当机组产冷/热量大于用户1用冷/热量时,多余的冷/热水进入蓄能水罐9储存;当机组产冷/热量小于用户1用冷/热量时,蓄能水罐9放热/释冷。蓄热/释冷时,热水从水罐上部布水器进入,冷水从下部布水器排出,过渡层向下移动;蓄冷/放热时,热水从上部布水器排出,冷水从下部布水器进入,过渡层向上移动。蓄能水罐9中水的质量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而能量是变化的。

通过本申请,可降低热泵机组3装机容量,尤其对于冷热需求主要在白天的冷热用户1,可将白天的冷热负荷分摊到全天,热泵机组3装机容量会大大降低,虽然增设一个单罐斜温层水储热供热系统,但是总投资和总占地面积都会减小。另外,对于很多冷热需求多在白天的园区来讲,通过本系统,能够使系统在谷电时段蓄冷/热,白天峰平电时段放冷/热,降低了用户1的用能成本。

本申请的技术特点为:

(1)利用空气源热泵进行冷热联供,效率较高、并且同时满足用户1的用冷和用热需求。

(2)利用单罐斜温层蓄能水罐9进行蓄能,与普通水箱相比,可以同时储存冷水和热水,所以只需要一个罐子,节省了空间和占地,而且供能品质有保证。

(3)通过蓄能水罐9平衡了日间冷/热负荷,尤其是对于一天当中只有部分时间有供冷/热需求的场景,可以减少热泵机组3的投资,同时可以节省占地面积。

(4)通过本系统,能够使系统在谷电时段蓄冷/热,白天峰平电时段放冷/热,降低了用户1的用能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