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切换阀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1132发布日期:2020-12-01 13: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电磁切换阀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切换阀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使用四通阀来进行冷媒流动方向的切换阀,四通阀一般具有两个工位,在应用于空调制冷系统时,当空调处于制冷循环时,四通阀的d接管与c接管相通,e接管与s接管相通,此时,室外热交换器为高温高压气体,向室外环境放热,室内热交换器内为低温低压气体,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实现室内制冷;当空调处于制热循环时,d接管与e接管相通,c接管与s接管相通,室内热交换器内为高温高压气体,向室内环境放热,实现室内制热,室外热交换器内为低温低压气体,实现室外制冷。

实际应用时,当空调制冷系统长时间处于制热循环时,室外热交换器会出现结霜现象,为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处理。

目前,常采用对方式为通过切换四通阀的工位,使系统处于制冷循环状态,以使室外热交换器通过高温高压气体,从而实现除霜,待除霜完成后,再切换四通阀的工位以实现制热循环。这样,在除霜过程中,室内热交换器通过对是低温低压气体,为制冷状态,将会导致室内供热量的损失,同时降低舒适度。

有鉴于此,如何在室内制热状态不改变的前提下,实现室外机的除霜工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切换阀,包括阀座部件,所述电磁切换阀包括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滑块及驱动部件;

所述阀座部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阀腔连通的d接口、e接口、s接口和c接口;

所述滑块具有内腔,所述滑块的内腔与所述d接口、所述阀腔均不连通;

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转动以在三个工作位之间切换,并配置成:

位于第一工作位,所述e接口和所述s接口通过所述滑块的内腔连通,所述c接口与所述滑块的内腔非连通;

位于第二工作位,所述e接口、所述s接口和所述c接口均与所述滑块的内腔连通;

位于第三工作位,所述s接口和所述c接口通过所述滑块的内腔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滑块的内腔非连通。

该电磁切换阀具有三个工作位,应用于热泵系统后,能够在室内室外热交换器工况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对室外机的除霜操作,减少能量损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和四通阀,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四通阀的s口连通;

还包括电磁切换阀、第一室外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电磁切换阀为上述所述的电磁切换阀;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管路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支路与所述四通阀的d口连通,第二支路与所述电磁切换阀的d接口连通;

所述四通阀的c口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个接口连通,e口与所述电磁切换阀的s接口连通;

所述电磁切换阀的e接口和c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个接口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个接口连通;

所述第一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个接口和所述第二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个接口通过一根管路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个接口连通;

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

该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电磁切换阀,在不改变室内机制热状态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室外机的除霜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第一除霜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第二除霜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结构示意;

图5-2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5-3至图5-5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在三个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6-2至图6-4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在三个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三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四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五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六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七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八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九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压缩机101,室内热交换器102,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四通阀104,电磁切换阀105,流量调节阀106;

阀座部件210,阀腔210a,阀座211,阀套管212,滑块220,内腔220a,转子部件231,线圈232,外壳233,固定轴240;

齿轮组250,第一齿轮251,中间齿轮部件252,第二齿轮253;

行星齿轮组260,太阳轮261,行星轮262,第一齿圈263,第二齿圈264;

第一限位件270,第二限位件280,d接管291,e接管292,s接管293,c接管2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电磁切换阀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第一除霜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第二除霜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标明了冷媒的流动方向。

如图所示,该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室内热交换102、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四通阀104和电磁切换阀105。

其中,四通阀104为目前通用的四通阀结构,只具有两个工作位,即其e口与s口连通、d口与c口连通的工作位,以及e口与d口连通、s口与c口连通的工作位。

电磁切换阀10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具有三个工作位,具体在下文介绍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中说明。

其中,压缩机101的进口与四通阀104的s口连通,压缩机101的出口管路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支路与四通阀104的d口连通,第二支路与电磁切换阀105的d接口连通,第二支路上还设有节流阀106,具体地,节流阀106可以选用膨胀阀,以调节各支路上冷媒的流量,确保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通阀104的c口与室内热交换器102的一个接口连通,e口与电磁切换阀105的s接口连通。

电磁切换阀105的e接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131的一个接口连通,电磁切换阀105的c接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32的一个接口连通。

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的另一个接口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的另一个接口通过一根管路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另一个接口连通,该管路上设有节流元件。

如上设置,该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其中除霜模式具有两种情形,下面一一说明。

制冷模式

如图1所示,制冷模式下,四通阀104处于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的工作位置,电磁切换阀105处于e接口、s接口和c接口相互连通的工作位。

由于电磁切换阀105的d接口处于封闭状态,实际应用时,可将流量调节阀106关闭,当然将流量调节阀106调节为较小开度也是可行的;压缩机101出口端的高温高压冷媒主要经第一支路流向四通阀104的d口,再经四通阀104的e口流向电磁切换阀105的s接口,由于电磁切换阀105的s接口与其e接口、c接口均连通,所以流入s接口的冷媒分成两路,分别经e接口和c接口流入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两个室外热交换器此时均处于制热状态,冷媒经室外热交换器后再经节流元件变成低温低压状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2,此时室内热交换器102处于制冷状态,最终经四通阀104回到压缩机101。

制热模式

如图2所示,制热模式下,四通阀104处于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的工作位置,电磁切换阀105处于e接口、s接口和c接口相互连通的工作位。

由于电磁切换阀105的d接口处于封闭状态,实际应用时,可将流量调节阀106关闭,当然也可将流量调节阀106调节为较小开度;压缩机101出口端的高温高压冷媒主要经第一支路流向四通阀104的d口,再经四通阀104的c口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2,此时室内热交换器103处于制热状态,然后冷媒经过节流元件后变成低温低压状态,分别流入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此时两个室外热交换器均处于制冷状态,流出两个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分别流向电磁切换阀105的e接口和c接口,经电磁切换阀105的s接口流向四通阀104,最终回到压缩机101。

第一除霜模式

如图3所示,第一除霜模式下,四通阀104处于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的工作位置,电磁切换阀105处于e接口与s接口连通,d接口与c接口连通的工作位。

流量调节阀106可根据除霜需求调节其开度,同时也应当确保室内热交换器102的制热效果。

压缩机101出口端的高温高压冷媒分两条支路,一部分冷媒经流量调节阀106调节后,经电磁切换阀105的d接口至c接口的通路流入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此时,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处于除霜状态,流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的冷媒因压差的作用会流向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并经电磁切换阀105的e接口至s接口的通路及四通阀104的e口至s口的通路回到压缩机101;压缩机101出口端的另一部分冷媒经四通阀104的d口至c口的通路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2,室内热交换器102处于制热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02流出的冷媒经节流元件后变成低温低压状态,流经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处于制冷状态,流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的冷媒经电磁切换阀105、四通阀104最终回到压缩机101。

第二除霜模式

如图4所示,第二除霜模式下,四通阀104处于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的工作位置,电磁切换阀105处于d接口与e接口连通,c接口与s接口连通的工作位。

流量调节阀106可根据除霜需求调节其开度,同时也应当确保室内热交换器102的制热效果。

压缩机101出口端的高温高压冷媒分两条支路,一部分冷媒经流量调节阀106调节后,经电磁切换阀105的d接口至e接口的通路流入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此时,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处于除霜状态,流出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1的冷媒因压差的作用会流向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并经电磁切换阀105的c接口至s接口的通路四通阀104的e口至s口的通路回到压缩机101;压缩机101出口端的另一部分冷媒经四通阀的d口至c口的通路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2,室内热交换器102处于制热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02流出的冷媒经节流元件后变成低温低压状态,流经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处于制冷状态,流出第二室外热交换器132的冷媒经电磁切换阀105、四通阀104最终回到压缩机101。

如上可见,将室外热交换器分为两个部分,并利用具有三个工作位的电磁切换阀105和常规四通阀104相结合,可以使热泵系统具有常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外,还能在不影响室内热交换器102制热的状态下,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

由上述热泵系统的各工作模式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105能够在三个工作位之间切换。

该电磁切换阀包括阀座部件,还包括阀腔,阀腔内设置有滑块及驱动部件。

其中,阀座部件具有连通阀腔的d接口、e接口、s接口和c接口,滑块具有内腔,滑块的内腔与阀腔和d接口均处于非连通状态。

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滑块转动以在三个工作位之间切换,并配置成:

位于第一工作位,e接口和s接口通过滑块的内腔连通,c接口与滑块的内腔非连通,这样,c接口通过阀腔与d接口连通;可以理解,该第一工作位即为上述热泵系统中第一除霜模式下电磁切换阀105所在的工作位;

位于第二工作位,e接口、s接口和c接口均与滑块的内腔连通,即e接口、s接口和c接口相互连通;可以理解,该第二工作位即为上述热泵系统中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电磁切换阀105所在的工作位;

位于第三工作位,s接口和c接口通过滑块的内腔的连通,e接口与滑块的内腔连通,即e接口通过阀腔与d接口连通;可以理解,该第三工作位即为上述热泵系统中第二除霜模式下电磁切换阀105所在的工作位。

该电磁切换阀的工作模式的切换通过驱动部件带动滑块转动来实现,可实现无压差换向,工作可靠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考图5-1至图5-5,图5-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图5-3至图5-5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在三个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包括阀座部件210、滑块220和驱动部件,阀座部件210包括阀座211和固定连接于阀座211上端的阀套管212,阀套管212包括周壁部和顶壁部,阀套管212和阀座211之间形成阀腔210a。

该实施例中,e接口、s接口和c接口均开设于阀座211,阀座211上固设有一个固定轴240,滑块220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240,且滑块220与阀座211密封贴合。

e接口、s接口和c接口分别固接有e接管292、s接管293和c接管294。

可以理解,滑块220的内腔220a朝向阀座211,因滑块220与阀座211密封贴合,所以滑块220的内腔220a与阀腔210a非连通。

其中,滑块220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能够绕固定轴240转动,以在三个工作位之间切换。

显然,滑块220的结构设置及e接口、s接口和c接口在阀座211上的布局应当满足:

滑块22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其内腔能够连通e接口和s接口,滑块220的整体不完全覆盖c接口,以使c接口能够通过阀腔210a与d接口连通;此处,滑块220的整体可以完全不覆盖c接口或者只覆盖c接口的一部分;

滑块220处于第二工作位时,其内腔220a能够同时连通e接口、s接口和c接口,且滑块220的整体又能够完全覆盖e接口、s接口和c接口,以使各接口与阀腔210a非连通;此处,滑块220的内腔220a无需完全覆盖e接口、s接口和c接口,只需各接口至少有部分处于内腔覆盖范围,且各接口又被滑块220整体覆盖即可;

滑块22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其内腔220a能够连通s接口和c接口,滑块220的整体不完全覆盖e接口,以使e接口能够通过阀腔210a与d接口连通;此处,滑块220的整体可以完全不覆盖e接口或者只覆盖e接口的一部分。

实际设置中,滑块220的外形及其内腔220a的形状设计可以多样,本文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电磁切换阀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滑块220相对较小设计以便于对其驱动,滑块220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优选滑块220部分覆盖c接口,滑块220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优选滑块220部分覆盖e接口;可以理解,为使滑块220能够在前述三个工作位之间切换,s接口位于e接口和c接口之间。

该实施例中,阀座21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270和第二限位件280,用于限制滑块220转动的位置,具体地,滑块220转动至与第一限位件270相抵时,滑块220处于第一工作位,如图5-3所示,滑块220转动至与第二限位件280相抵时,滑块220处于第三工作位,如图5-5所示,滑块220自第一工作位转动一定角度后,可处于第二工作位,如图5-4所示,接着再自第二工作位转动至与第二限位件280相抵时,处于第三工作位;这样,滑块220从第一工作位至第二工作位的转动角度,及滑块220从第三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的转动角度确定,装配时,有利于确定滑块220的相对位置,且方便驱动部件对滑块220的转动控制。

具体设置时,可以使滑块220自第一工作位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的转动角度,与滑块220自第二工作位转动至第三工作位的转动角度相等,方便驱动部件的控制。

第一限位件270和第二限位件280的结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为固插于阀座210的杆状结构或突出于阀座210上表面的突起块等结构。

该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包括驱动源和传动部件,驱动源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滑块220绕固定轴240转动。

具体的方案中,驱动源包括转子部件231、线圈232和外壳233,其中,外壳233固定插装于阀套管212的顶壁部,转子部件231设于外壳233内,前述固定轴240的下端固定插装于阀座211,上端穿过转子部件231与外壳233固接,线圈232外套于外壳233,线圈232通电后驱动转子部件231旋转,转子部件231通过传动部件带动滑块220绕固定轴240转动。

固定轴240的如上设置既能够连接驱动部件和阀体部件210,又确保了滑块220的转动中心不变,以保障滑块220在各个工作位之间切换的可靠性。

该实施例中,传动部件具体为齿轮组250,具体的方案中,齿轮组250包括第一齿轮251、中间齿轮部件252和第二齿轮253,其中,第一齿轮251与转子部件23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51与中间齿轮部件252啮合,第二齿轮253与中间齿轮部件252啮合,滑块220与第二齿轮253固定连接,如此,转子部件231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251转动,第一齿轮251带动中间齿轮部件252转动,中间齿轮部件252带动第二齿轮253转动,滑块220随第二齿轮253转动,显然,第二齿轮253也套设于固定轴240,也即第二齿轮253也绕固定轴240转动,从而带动滑块220绕固定轴240转动。

具体的,转子部件231包括固定连接的转子和转子支架,固定轴240具体穿过转子支架,转子支架的下端伸入阀腔210a内,转子支架的下端部形成第一齿轮251,也就是说,第一齿轮251与转子支架为一体成形部件。

根据空间布置及设计需求,中间齿轮部件252可以为一个齿轮部件,也可以为传动连接的两个以上的齿轮部件。

以中间齿轮部件252包括两个齿轮部件为例说明,为便于描述,下文称之为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均为一体的同轴设置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结构,阀座211固设有用于套设第一中间齿轮的第一齿轮轴和用于套设第二中间齿轮的第二齿轮轴,具体地,第一中间齿轮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251啮合,第一中间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的大齿轮啮合,第二中间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齿轮253啮合。这样,通过第一齿轮251、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二齿轮252的传动,带动滑块220转动,实现电磁切换阀的换向。

该实施例中,如图5-2所示,固定轴240的轴线与阀座211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也就是说,滑块220的转动中心与阀座211的中心轴线重合。

该实施例中,d接口也开设于阀座211,d接口连接有d接管291,这样电磁切换阀的四个接口均开设于阀座211,方便加工。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1至图6-4,图6-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图6-2至图6-4分别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在三个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1一致,相同部分此处不再重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驱动源与滑块220之间的传动部件的结构不同。

该实施例中,传动部件具体为行星齿轮组260。

具体的方案中,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261、行星轮262、第一齿圈263和第二齿圈264,其中,太阳轮261外套于固定轴240,且与转子部件231固定连接,为简化结构及组装方便,转子部件231伸入阀腔210a的下端部形成太阳轮261,太阳轮261与行星轮262啮合,行星轮262通过行星架套设于固定轴240,第一齿圈263与行星轮262啮合,且第一齿圈263与阀座部件210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一齿圈263可通过固定圈与阀套管212固定连接,第二齿圈264套设于固定轴240,且也与行星轮262啮合,第二齿圈264与滑块220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行星轮262与第一齿圈263和第二齿圈264均啮合,第二齿圈264具体位于第一齿圈263的下方。

实际设置时,行星轮262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如此,转子部件231转动时,太阳轮261随之一起转动,因行星轮262与太阳轮261、第一齿圈263啮合,且第一齿圈263与阀套管212固定,所以行星轮262可绕固定轴24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圈264转动,进而带动滑块220转动。

该实施例中,阀座211上同样设有用于限定滑块220转动位置的第一限位件270和第二限位件280。

如图6-2所示,当驱动部件驱动滑块220转动至与第一限位件270相抵时,e接口与s接口通过滑块220的内腔220a连通,c接口通过阀腔210a与d接口连通,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

如图6-3所示,当驱动部件驱动滑块220自第一工作位向第二限位件280方向转动设定角度后,至第二工作位,此时,e接口、s接口和c接口通过滑块220的内腔220a连通,且均不与d接口连通。

如图6-4所示,当驱动部件驱动滑块220继续转动至与第二限位件280相抵时,c接口和s接口通过滑块220的内腔220a连通,e接口通过阀腔210a与d接口连通,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三工作位。

实施例3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三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1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固定轴240相对于阀座211偏心设置,即滑块220的转动中心线偏离于阀座211的中心轴线。

这样,滑块220及作为传动部件的齿轮组25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能够充分利用阀腔210a的空间,相较而言,能够减小阀座部件210的尺寸。

实施例4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四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2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固定轴240相对于阀座211偏心设置,即滑块220的转动中心线偏离阀座211的中心轴线。

这样,滑块220及作为传动部件的行星齿轮组26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能够重复利用阀腔210a的空间,相较而言,能够减小阀座部件210的尺寸。

实施例5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五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1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座部件210的阀套管212的周壁部。

如此设置后,当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或者第三工作位时,d接口与c接口或者e接口的流通路径由实施例1中180度变为90度,能够减小压损。

实施例6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六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1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座部件210的阀套管212的顶壁部。

如此设置后,当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或者第三工作位时,d接口与c接口或者e接口的流通路径由实施例1中180度变为0度或者小于90度,能够减小压损。

实施例7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七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2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座部件210的阀套管212的周壁部。

如此设置后,当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或者第三工作位时,d接口与c接口或者e接口的流通路径由实施例2中180度变为90度,能够减小压损。

实施例8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八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2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论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座部件210的阀套管212的顶壁部。

如此设置后,当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或者第三工作位时,d接口与c接口或者e接口的流通路径由实施例2中180度变为0度或者小于90度,能够减小压损。

实施例9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九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3一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套管212的周壁部。

该实施例中,驱动源与滑块220之间的传动部件为齿轮组250结构,且固定轴24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具体设置时,d接口可设于阀套管212上相对远离齿轮组250的周壁部。

实施例10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3一致,驱动源与滑块220之间的传动部件也为齿轮组250结构,且固定轴24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套管212的顶壁部。

实施例11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一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4一致,驱动源与滑块220之间的传动部件也为行星齿轮组260结构,且固定轴24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套管212的周壁部,具体设置时,d接口可设于阀套管212上相对远离行星齿轮组件260的周壁部。

实施例12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第十二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电磁切换阀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实施例4一致,驱动源与滑块220之间的传动部件也为行星齿轮组260结构,且固定轴240相对阀座211偏心设置,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d接口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d接口具体开设于阀套管212的顶壁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及具有该电磁切换阀的热泵系统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