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523发布日期:2019-11-05 2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的散热单元以及设置于矿井下的热泵单元和空冷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冷却塔(1),冷却塔(1)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的第一换热器(11)和散热风扇(12),所有冷却塔(1)的第一换热器(11)相互并联;所述热泵单元包括多个制冷主机(2)以及与制冷主机(2)对应设置的多个壳管式蒸发器(3),制冷主机(2)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中的电机(21)、压缩机(22)和壳管式冷凝器(23),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压缩机(22)的输入轴连接,压缩机(22)、壳管式冷凝器(23)的一次侧和壳管式蒸发器(3)的一次侧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制冷工质回路,壳管式冷凝器(23)和壳管式蒸发器(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24),所有壳管式冷凝器(23)的二次侧相互并联,所有壳管式蒸发器(3)的二次侧相互并联;所述空冷单元包括多个空气冷却器(4),空气冷却器(4)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中的第二换热器(41),箱体的两端对应设有进风口(42)和出风口(43),进风口(42)设有风机,所有空气冷却器(4)的第二换热器(41)相互并联;所述散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11)通过管道穿过井筒与热泵单元中壳管式冷凝器(23)的二次侧连接构成第一水回路,第一水回路中设有第一水泵(5),所述空冷单元中的第二换热器(41)通过管道与热泵单元中壳管式蒸发器(3)的二次侧连接构成第二水回路,第二水回路中设有第二水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中第一换热器(11)的上下侧对应设有喷淋器(13)和储水槽(14),喷淋器(13)和储水槽(14)通过管道连接并设有喷淋水泵(15);所述散热风扇(12)处于喷淋器(13)的上侧并在两者之间设有脱水器(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地面水仓(7)、地面水软化装置(71)和生产水池(72),地面水仓(7)设置在第一水回路的冷水管路中,生产水池(72)和地面水软化装置(71)之间设有生产水泵(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水仓(7)通过补水管与所有冷却塔(1)中的储水槽(14)连接,补水管上设有补水水泵(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井下水仓(8)和井下水软化装置(81),所述井下水仓(8)设置在第二水回路的热水管路中,所述井下水软化装置(81)与井下供水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水仓(8)与空气冷却器(4)之间的第二水回路中设有Y型过滤器(9)和手动反冲洗过滤器(91),且使手动反冲洗过滤器(91)处于Y型过滤器(9)和井下水仓(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4)的第二换热器(41)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换热管组(411),换热管组(411)的左右端对应连接有第一集水管(412)和第二集水管(413),第一集水管(412)和第二集水管(413)对应连接有伸出箱体的第一换热管接头(414)和第二换热管接头(4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411)包括四根沿上下方向往返弯折的蛇形管,四根蛇形管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根蛇形管均沿上下方向叠放且处于同一竖平面内,两组蛇形管沿左右方向错位布置,两组蛇形管的中部处于同一竖平面内,两组蛇形管的顶部和底部错开设置;蛇形管采用铜质扁平管制作且使其扁平面与竖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4)在第二换热器(41)相对于进风口(42)的一侧设有冲洗装置(44),冲洗装置(44)包括沿前后方向的冲洗总管(441),冲洗总管(441)连接有伸出箱体的冲洗管接头(442),冲洗总管(441)的下侧设有四个与其垂直且间隔分布的冲洗支管(443),冲洗支管(443)的下端设有朝向第二换热器(41)的冲洗喷头(444),冲洗喷头(444)包括连接螺母和球形的喷头主体,喷头主体中设有球形喷腔以及与球形喷腔连通且呈喇叭状的喷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矿用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4)在第二换热器(41)相对于出风口(43)的一侧设有挡水装置(45),挡水装置(45)包括框架(451)和多个挡水板(452),框架(451)包括平行分布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下端之间分别设有间隔分布的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槽,多个挡水板(45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且使其上下端两侧分别处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上的定位槽中,挡水板(452)的中部为凸起的弧形结构,挡水板(452)的凸起顶部设有弧形的溜水板,溜水板的左侧与挡水板(452)固定连接,溜水板的右侧与挡水板(452)之间留有间距。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