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517发布日期:2019-11-05 22:1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热声制冷循环其理论循环效率为卡诺效率。相对来说,在低温制冷工况下采用热声制冷技术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热声制冷机采用气体膨胀制冷的闭式循环,由压缩单元与膨胀单元无阀连通而成。采用氦气作为制冷工质,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是一种极其环保的制冷技术。热声制冷机在应用于-70℃以下超低温冰箱制冷系统中,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但是热声制冷机的制冷端多为圆柱体,结构紧凑,制冷端面积小,不利于冷端热量的快速传递,从而限制了制冷机的应用。

现有传统做法是采用铜棒、铜带等高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将制冷机冷端的冷量传导出去。对于利用铜棒、铜带等高导热性能金属材料实现制冷机冷端与需制冷工作环境快速换热的方法,由于铜棒等金属材料传热性能远低于热管传热性能,要实现较大容积的快速换热,所采用的铜等金属传热材料的横截面积较大,造成较大的材料耗用。

另外,也有采用在制冷机冷端安装金属散热器,并通过风机对冷端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使制冷机冷端的冷量快速传入冰箱内部。而对于利用风机、散热器组合方式,通过强制对流强化制冷机冷端传热效率的方式,由于超低温冰箱内部温度过低(一般在-70℃以下),容易引起风机电机轴承油润滑失效。如果将风机电机外置,通过传动轴带动箱内叶片转动的方式,结构过于复杂,同时易引起低温冰箱箱体漏热量大,造成负荷增加、功耗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能够与热声制冷机冷端紧密贴合,并将制冷机冷端冷量充分传导出去,且该换热器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底座、翅片、壳体,翅片下端固定于底座上;翅片有多个且平行排列,翅片平行于底座的截面形状为橄榄形;壳体固定于底座上,且罩设于翅片外;翅片两侧尖端所对应的壳体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

为了与制冷机冷端连接,并将冷端冷量充分导出,底座下方固定连接有冷端连接卡箍,卡箍一侧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开设有螺纹孔,紧固件穿过螺纹孔将卡箍夹紧于电机冷端上。

翅片的橄榄形截面的中间位置宽度不低于0.8cm。

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管口对准且焊接密封。

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内径分别等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直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能够与热声制冷机冷端紧密贴合,并将冷端冷量充分导出;该换热器其结构耗材量小,采用流动的液体进行冷量传导,此种传导方式换热效率高,且传导速度快。其采用的橄榄形翅片不仅能够增加换热面积,还能够加快导冷液体流动,防止与翅片接触的液体在翅片上结块凝固影响导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相对于图1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翅片与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翅片与底座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保温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底座1、翅片2、壳体3,翅片2下端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翅片2有多个且平行排列,所述翅片2平行于底座1的截面形状为橄榄形;所述壳体3固定于底座1上,且罩设于翅片2外;翅片2两侧尖端所对应的壳体3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

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下方固定连接有冷端连接卡箍5,卡箍5一侧开设有缺口51,缺口51两侧开设有螺纹孔52,紧固件穿过螺纹孔52将卡箍5夹紧于电机冷端上。该缺口51开度不宜过大,最好夹紧之后不能超过1mm,以免冷量流失。

如图3和图4所示,翅片2的橄榄形截面的中间位置宽度不低于0.8cm。相邻两个翅片2的间隔距离相等,中间位置的最小间距设置为0.3~0.8cm,相邻两个翅片2最大间距与最小间距的比值为1.5~3。翅片2尽可能多的设置于底座1上,充分利用底座1的面积。

如图1所示,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分别与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管口对准且焊接密封。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的内径分别等于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的直径。

进液口31与出液口32的直径不低于翅片2在底座1上所占的整体宽度的2/3,使得导冷液与翅片2充分接触。

如图6所示,为了保证换热器内部的冷量不易散发,在换热器外设置保温壳体6以蓄积冷量,实现保温,该保温壳体由对称的两部分壳体组成,夹紧于换热器上,保温壳体6内轮廓与换热器外轮廓紧密贴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