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768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冷凝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冷库降温或空调制冷等领域,多采用蒸发式冷凝器作为换热装置,蒸发式冷凝器主要由风机、冷凝盘管、换热板、箱体等部件组合而成。现阶段市场上蒸发式冷凝器通常采用弯曲盘管组成换热器,在换热器外表面用喷淋水进行冷却,并利用循环的喷淋水蒸发带走热量。然而,这种盘管式换热器所采用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一般为光滑表面,换热效率低。

另一方面,在进行冷却水的喷淋时,冷却水会无序飘动造成飞水,使换热管的外部布水不均匀,容易存在干点,不仅降低了换热管的换热能力,同时还存在结垢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换热管布水不均匀、难以保证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包括箱体、喷淋组件、板管换热器、收水板、风机以及集水池;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喷淋组件设置于箱体的内部上方,且设有向下的喷淋口;板管换热器的板面沿上下方向设置于箱体内,且位于喷淋组件的下方;收水板设置于板管换热器的侧部且向外上方延伸,收水板上还设有若干个贯通的出水孔;风机设置于出风口的外侧;集水池设置于箱体的内部下方,且与喷淋组件通过循环泵相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板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板、换热管和粘接层;换热管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直管段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直管段的弯管段;换热板的板面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一侧板面上设有与换热管形状匹配的容纳槽;粘接层设置于换热板与换热管之间,且位于容纳槽内,粘接层用于连接换热板与换热管;收水板的一侧与直管段的外周上部相连,另一侧向斜上方延伸。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出水孔设置于收水板与换热管相邻的一侧,出水孔沿上下方向贯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热板背离容纳槽的一侧也设有向外上方延伸的收水板,出水孔设置于收水板与换热板相邻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热板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容纳槽贯通的长孔,长孔的长轴与直管段平行且长孔位于容纳槽的主轴上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相邻两个长孔之间还设有板面垂直于直管段的主轴设置的加强筋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进风口设置于箱体的一侧的下部,出风口设置于箱体的另一侧的上部,进风口的外侧还设有初效过滤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板管换热器在箱体内设有平行排布的若干个。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喷淋组件包括总喷管、第一喷管以及两个第二喷管;总喷管与集水池的出口管连通;第一喷管垂直于总喷管设置于总喷管的轴向中部且向风机延伸;两个第二喷管分别与总喷管的两端相连,且对称设置于第一喷管的两侧,两个第二喷管的外端向靠近第一喷管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二喷管的长度大于第一喷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利用喷淋组件对板管换热器进行冷却水的喷淋,收水板能够将冷却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导流,保证冷却水与板管换热器各个点位的充分接触,避免板管换热器布水不均的问题,结合风机的使用,实现了风冷和水冷的同步利用,有效的提高了板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强了蒸发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管换热器实施例一的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管换热器实施例二的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管换热器实施例三的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喷淋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箱体;110、初效过滤器;111、进风口;120、风机;121、出风口;130、集水池;140、循环泵;200、喷淋组件;210、总喷管;220、第一喷管;230、第二喷管;240、喷淋口;300、板管换热器;310、换热板;311、容纳槽;312、长孔;313、加强筋板;320、换热管;321、直管段;322、弯管段;330、粘接层;400、收水板;410、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进行说明。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包括箱体100、喷淋组件200、板管换热器300、收水板400、风机120以及集水池130;箱体100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喷淋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的内部上方,且设有向下的喷淋口240;板管换热器300的板面沿上下方向设置于箱体100内,且位于喷淋组件200的下方;收水板400设置于板管换热器300的侧部且向外上方延伸,收水板400上还设有若干个贯通的出水孔410;风机120设置于进风口111的内侧;集水池130设置于箱体100的内部下方,且与喷淋组件200通过循环泵14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管复合蒸发冷凝器,利用喷淋组件200实现对板管换热器300的冷却水的喷淋,收水板400能够将冷却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导流,保证冷却水与板管换热器300各个点位的充分接触,避免板管换热器300布水不均的问题,结合风机120的使用,实现了风冷和水冷的同步利用,有效的提高了板管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增强了蒸发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板管换热器300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辐射散发,同时还通过喷淋组件200喷淋冷却水,将集水池130内的冷却水通过喷淋组件200喷淋到板管换热器300上,进行强制性水冷。

在风机120从出风口121向外部抽风的同时,箱体100内部为负压状态,冷风从进风口111进入,经过与板管换热器300的换热后,从出风口121将热空气向外抽出,箱体100外的冷空气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到箱体100内,并快速将板管换热器300表面的热量带走,变热的空气从箱体100顶部排出,从而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板管换热器300在箱体100内呈竖直放置的形式,通过上方喷淋组件200喷淋出的冷却水实现与板管换热器300之间的换热,设有出水孔410的收水板400能够使喷淋下来的冷却水充分与板管换热器300的各个位置充分接触,使水膜更加全面的覆盖于板管换热器300的表面。

换热管320的热量通过粘接层330传导至换热板310,换热板310和换热管320结合的形式大大增加了换热管320的换热面积,直接强化了换热管320的换热效果;同时依靠换热板310自身具有的引导冷却水的作用,结合收水板400的设置,使冷却水在换热板310的表面形成连续水流,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板管换热器300包括换热板310、换热管320和粘接层330;换热管320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直管段321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直管段321的弯管段322;换热板310的板面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一侧板面上设有与换热管320形状匹配的容纳槽311;粘接层330设置于换热板310与换热管320之间,且位于容纳槽311内,粘接层330用于连接换热板310与换热管320;收水板400的一侧与直管段321的外周上部相连,另一侧向斜上方延伸。

本实施例中,采用板管换热器300,将换热管320设置在换热板310上的容纳槽311中,通过位于容纳槽311中的换热管320将热量传递给换热板310,能够增大换热管320的换热面积,提高板管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在容纳槽311中设置的粘接层330,将容纳槽311与换热管320之间进行可靠连接,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大换热管320的换热面积,增强换热管320与冷却水以及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

换热管320的直管段321采用水平设置的形式,将收水板400设置在直管段321的外侧上部,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大换热管320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使上方的喷淋水能够在微小时段内保持在收水板400内侧,提高冷却水与板管换热器300之间的换热面积,出水孔410还能够将冷却水进行有效的导流,使冷却水沿着换热板310的板面以及换热管320的表面向下流动,直至落入集水池130中。

进一步的,粘接层330采用液态金属材质,可以选择铜、铝、锌等材质,粘接层330不仅实现换热管320和换热板310之间的粘接,还可以提高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效果。液态金属材质可以避免换热管320粘接到容纳槽311中可能出现的空气隔热层,便于保证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出水孔410设置于收水板400与换热管320相邻的一侧,出水孔410沿上下方向贯通。出水孔410设置在收水板400上,可以采用主轴垂直于收水板400的板面的形式,用于使上方喷淋的冷却水经收水板400流至下方的换热管320及换热板310上。

进一步的,在收水板400的外端向上倾斜的前提下,出水孔410也可以采用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形式。出水孔410设置在收水板400上且位于收水板400和换热管320相邻的位置,出水孔410在换热管320的轴向上设有多个,在未设置出水孔410的位置,由于收水板400的倾斜作用,冷却水会进行聚集,以便冷却水与换热管320外周上部位置的有效接触。在设置了出水孔410的位置,水流则可以通过出水孔410,顺畅的流至换热管320的外周下部,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冷却水与换热管320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增强换热效率,换热板310背离容纳槽311的一侧也设有收水板400,收水板400位于换热板310与容纳槽311相对应的另一侧的弧形部分的外周上部,出水孔410也设置于收水板400与换热板310的相邻位置,能够实现冷却水水流沿换热板310的背部板体向下顺次流动的效果。上述各个位置的收水板400的轴向两端可以设置端板也可以不设置,设置后水流仅通过出水孔410向下排出;不设置端板,则在出水孔410排水的同时,两端也可以向下排水,提高水流的更换效率。

收水板400的设置,避免了水流向下喷出后只能在最上层的换热管320外侧短暂接触后就向远离换热板310的方向飞出的问题,保证水流与换热管320以及换热板310都有全面充分的接触。出水孔410的位置考虑水流与换热管320或换热板310接触的需要,可适当增加设置个数,为了保证收水板400与换热管320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考虑增加垂直于直管段321的支撑板,以便增强收水板400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5,换热板310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容纳槽311贯通的长孔312,长孔312的长轴与直管段321平行且长孔312位于容纳槽311的主轴上方。长孔312的设置,可以使换热板310的背面呈现出不平整的状态,能够对冷却水的水流起到良好的扰动作用,强化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设有长孔312的位置能够是冷却水直接与换热管320位于容纳槽311中的部位进行接触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由于长孔312的设置,换热板310的整体强度受到较大影响。相邻两个长孔312之间还设有板面垂直于直管段321的主轴设置的加强筋板313。加强筋板313的板面沿上下方向设置,不会对冷却水的流动造成影响,且能弥补换热板310开设长孔312造成的强度衰减,能够有效的提高板管换热器300的整体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进风口111设置于箱体100的一侧的下部,出风口121设置于箱体100的另一侧的上部,进风口111的外侧还设有初效过滤器110。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设置在箱体100下部,出风口121设置在箱体100上部,与流在箱体100内的升温过程一致,有助于换热后的热气流从上部出风口121迅速排出,在气流的流通过程中,气流实现与板管换热器300之间的热量交换。

初效过滤器110的使用,可以对进入箱体100内的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初效过滤器110主要过滤5um以上的灰尘,应用于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预过滤,避免系统内部积灰污染,达到对空气的一般洁净需求。

进一步的,板管换热器300在箱体100内设有平行排布的若干个。多个板管换热器300的设置能够提高冷凝器的整体制冷效率,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6,喷淋组件200包括总喷管210、第一喷管220以及两个第二喷管230;总喷管210与集水池130的出口管连通;第一喷管220垂直于总喷管210设置于总喷管210的轴向中部且向风机120延伸;两个第二喷管230分别与总喷管210的两端相连,且对称设置于第一喷管220的两侧,两个第二喷管230的外端向靠近第一喷管220的方向延伸,第二喷管230的长度大于第一喷管220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总喷管210与集水池130的出口管相连,总喷管210通过与其连通的第一喷管220和第二喷管230实现对下方板管换热器300喷淋,以提高换热效率。第一喷管220与换热管320的直管段321的走向一致,两个第二喷管230在向远离总喷管210的一侧延伸的同时,还向靠近第一喷管220的方向倾斜。由于风机120的设置,箱体100内流过的气流会对第一喷管220和第二喷管230中向下喷淋的冷却水产生一定程度的吹动,冷却水向下喷淋的过程中会产生向出风口121一侧倾斜的趋势,所以两个第二喷管230的外端向相邻一侧聚拢,减少喷淋的宽度范围,避免冷却水辐射范围过大,造成能量损耗的问题,保证对靠近出风口121一侧的板管换热器300的有效降温。

进一步的,第一喷管220由于是沿直管段321的走向设置的,在风机120的风力作用下,无需设置过大的长度,靠近出风口121一侧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第二喷管230即可实现对该位置的板管换热器300的冷却水的全面覆盖,该设置能够有效节约设备成本,降低冷却水的损耗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