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7313发布日期:2021-01-05 17:4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由于cfcs对于臭氧层和大气变暖的影响,为响应绿色发展的行业理念,以二氧化碳为冷媒的制冷装置逐渐成为行业趋势。在对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在跨临界状态下的开发,系统内各部件的要求相应提高,油分离器作为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关乎整个系统回油状态,因此一种应用在跨临界高压状态下多层过滤的高效油分离器应运而生。

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油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第一过滤结构的孔板和第二过滤结构的丝网,将二氧化碳冷媒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行两次过滤,通过油分筒体的腔室一进行离心分离,完成三次过滤,通过三次过滤,从而将冷媒流程中绝大部分冷冻油过滤下来,并通过油路重新进入压缩机,滤油效果更高效,三种措施都采用物理过滤,对冷媒无损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包括:油分筒体和消声器盒子,所述油分筒体内部设有腔室一,所述消声器盒子置于所述腔室一的上部;所述消声器盒子内部设有腔室二,所述腔室二中设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结构和用于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和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由孔板组成,所述孔板由布满小孔的钢板构成;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由丝网组成,所述丝网由6股涡卷状筋条构成;

所述油分筒体的顶部设有入口,底部一侧设有出口二,所述入口与所述腔室二相连通,所述出口二与所述腔室一相连通;所述消声器盒子的底部两侧设有出口一,所述腔室一与所述腔室二通过所述出口一相连通;

所述入口、所述腔室二、所述出口一、所述腔室一和所述出口二构成连通区域,所述油分经所述入口进入所述腔室二,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第二过滤结构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流体经两侧所述出口一进入所述腔室一的下部,进行离心分离,完成第三次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直径为0.15mm。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竖向设置,其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横向设置,与所述入口的中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地,两侧所述出口一关于所述入口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产品本身三次过滤可以达到更高效的滤油效果,三种措施都采用物理过滤,对冷媒无损害;对于市场而言,市场需要这种能够满足二氧化碳跨临界状态的高效油分离器来保证长期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二氧化碳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油分通过油分筒体的入口进入,后进入消声器盒子的腔室二中,通过孔板进行第一次过滤,冷媒经过孔板后,流体中大的油滴被分离出来;通过丝网进行第二次过滤,冷媒经过丝网后,流体中大部分的可视油滴被分离出来;最后,流体通过消声器底部两侧的出口一流出消声器盒子,进入油分筒体的腔室一下部,由于流体的高流速,开始离心分离,完成第三次过滤;通过三次过滤,即可将冷媒流程中绝大部分冷冻油过滤下来,并通过油路重新进入压缩机。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消声器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消声器盒子着装方法示意图。

图中:1、消声器盒子;11、出口一;2、孔板;3、丝网;4、油分筒体;41、入口;42、出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包括:油分筒体4和消声器盒子1,油分筒体4内部设有腔室一,消声器盒子1置于腔室一的上部;消声器盒子1内部设有腔室二,腔室二中设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结构和用于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第一过滤结构由一层孔板2组成,孔板2为一张厚度3mm的钢板,钢板上布满小孔,钢板横向设置,钢板的上表面与入口41的中轴线垂直。第二过滤结构由一层丝网3组成,丝网3由6股涡卷状且直径为0.15mm筋条构成。

油分筒体4的顶部设有入口41,底部一侧设有出口二42,入口41与腔室二相连通,出口二42与腔室一相连通,位于腔室一的底部。入口41竖向设置,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消声器盒子1的底部两侧设有出口一11,腔室一与腔室二通过出口一11相连通出口一11位于腔室二的底部。两侧出口一11关于入口41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入口41高于出口一11,出口一11高于出口二42。

入口41、腔室二、出口一11、腔室一和出口二42构成连通区域。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运行时,二氧化碳冷媒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首先通过油分筒体4入口41进入油分,油分经入口41进入消声器盒子1的腔室二,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进行第一次过滤,冷媒经过孔板2后,流体中大的油滴被分离出来;之后通过第二过滤结构进行第二次过滤,冷媒经过丝网3后,流体中大部分的可视油滴被分离出来;经两次过滤后的流体通过消声器盒子1底部两侧出口一11流出消声器盒子1,并进入油分筒体4的腔室一的下部,由于流体的高流速,开始离心分离,完成第三次过滤。通过三次过滤,将冷媒流程中绝大部分冷冻油过滤下来,并通过油路重新进入压缩机。

按照图5所示,焊接好消声器盒子1外壳后,把丝网3均匀放置在腔室二里面,把孔板2四周焊接固定,之后焊接进出口,放入油分筒体4内。在安装过程需要注意杂质不能进入容器内,并且丝网3要保证形状均匀,在裁剪时要保证切口整齐,碎口处要卷在卷网内部。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或应用于油分离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