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70305发布日期:2023-02-04 02: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冷藏冷冻装置内湿度的高低会影响食材水分蒸发的快慢,从而影响食材的品质。当湿度过低时,食材的水分蒸发较快,会引起食材重量损失,继而造成食物储存效果差和食物保鲜期较短等问题。因此,对冷藏冷冻装置进行保湿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的冷藏冷冻装置大多对冷藏室进行加湿保湿,很少关注冷冻室加湿保湿的问题。实际上,冷冻室的湿度较小,长时间储存在冷冻室内的肉类等食材的水分损失严重,储存效果差,不但会影响食材的口感,而且还会造成食材营养的流失,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冷冻间室内的间室湿度又不会对冷冻间室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4.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冷冻间室的加湿效率。
5.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高效地提高冷冻间室内的间室湿度又不会对冷冻间室的温度产生较大的冷藏冷冻装置。
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和制冷系统;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处于下部的冷冻间室、位于所述冷冻间室上方的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以及相邻地位于所述冷冻间室下方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设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冷冻间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冻风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冻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串接有通断阀,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通断阀并联设置,所述冷冻节流装置的两端并联有用于分别为所述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提供冷量的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每个所述非冷冻支路均包括串联的非冷冻节流装置和非冷冻蒸发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电动切换阀与所述冷冻节流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相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7.在所述冷冻间室处于制冷状态时,获取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
8.若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高于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动切换阀保持导通所述冷冻节流装置的状态,并控制所述通断阀打开以导通其所在的制冷剂流路;
9.若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低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动切换阀保持导通所述冷冻节流装置的状态,并控制所述通断阀关闭以阻断其所在的制冷剂流路。
10.可选地,在控制所述通断阀关闭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1.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
12.若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仍然低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则控制所述通断阀保持关闭状态,且控制所述电动切换阀阻断所述冷冻节流装置、并导通其中一个所述非冷冻支路。
13.可选地,当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仍然低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4.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且/或
15.提高所述冷冻风机的转速。
16.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用于促使流经所述非冷冻蒸发器后的气流流向所述非冷冻间室的非冷冻风机;且
17.当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仍然低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8.控制所述非冷冻风机启动,且所述非冷冻风机的转速低于其在所述非冷冻间室制冷时的设定转速;或者
19.控制所述非冷冻风机保持停止状态。
20.可选地,所述冷却室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蒸发器进行化霜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1.在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低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时,启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以对所述第一蒸发器进行加热。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23.箱体;其内限定有处于下部的冷冻间室、位于所述冷冻间室上方的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以及相邻地位于所述冷冻间室下方的冷却室;
24.冷冻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冷冻间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
25.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冻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串接有通断阀,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通断阀并联设置,所述冷冻节流装置的两端并联有用于分别为所述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提供冷量的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每个所述非冷冻支路均包括串联的非冷冻节流装置和非冷冻蒸发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电动切换阀与所述冷冻节流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相连;
26.湿度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以及
27.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机器可执行程序,并且所述机器可执行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控制方法。
28.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所述冷冻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将流经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后的气流送往所述冷冻间室。
29.可选地,所述冷冻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且
30.所述蜗壳搁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顶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或者,所述蜗壳通过
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冷却室内的上部,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吸风口。
31.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和穿设在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
32.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换热翅片均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延伸。
33.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均具有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且
34.所述冷冻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所述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所述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
35.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既包括冷冻间室,又包括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冷冻间室通过底置在冷却室内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制冷,非冷冻间室通过其他位置的非冷冻蒸发器制冷,非冷冻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连接。制冷系统中还设有通断阀和电动切换阀来切换相应流路的通断。基于此种结构的制冷系统,本发明特别设计了冷冻间室的控湿方法。当冷冻间室处于制冷状态时,通过电动切换阀和通断阀的控制使得制冷剂流过冷冻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两个蒸发器正常地产生冷却气流供向冷冻间室。若冷冻间室内的湿度较低时,电动切换阀的状态不变,通断阀阻断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温度因为无制冷剂流过而升高,第一蒸发器上的冰霜温度逐渐升高,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时被加湿。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蒸发器用于为冷冻间室加湿,第二蒸发器用于为冷冻间室制冷,既提高了冷冻间室内的间室湿度又能够持续地为冷冻间室提供冷量,不会对冷冻间室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
36.进一步地,当通断阀关闭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冷冻间室内的湿度仍然低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说明通过第一蒸发器对冷冻间室加湿的速度较慢,不足以有效地缓解冷冻间室内的湿度,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动切换阀阻断冷冻节流装置,并且将其中一个非冷冻支路导通。此时,流经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为流经其中一个非冷冻蒸发器后的制冷剂,该制冷剂在流经非冷冻蒸发器时已经释放部分热量,因此,该制冷剂再流经第二蒸发器时的温度相比于经过冷冻节流装置后流向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要高,促使了第二蒸发器上的冰霜温度升高。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增加气流的湿度,提高了提高冷冻间室的加湿效率。
3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9.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40.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41.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42.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43.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44.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45.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剖切面截取剖视图后的示意性分解图;
46.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和制冷系统40。
48.箱体10内限定有处于下部的冷冻间室11、位于冷冻间室11上方的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17以及相邻地位于冷冻间室11下方的冷却室12,冷却室12内设用于驱动气流在冷冻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冻风机30。
49.制冷系统40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冷冻节流装置43、以及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第一蒸发器21串接有通断阀44,第二蒸发器22与第一蒸发器21和通断阀44并联设置,冷冻节流装置43的两端并联有用于分别为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17提供冷量的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403,每个非冷冻支路403均包括串联的非冷冻节流装置46和非冷冻蒸发器47。冷凝器42通过电动切换阀45与冷冻节流装置43和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403相连。
50.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冻间室11处于制冷状态时,电动切换阀45导通冷冻节流装置43、阻断所有非冷冻支路403。当某一非冷冻间室17处于制冷状态时,电动切换阀45导通该非冷冻间室17对应的非冷冻支路403、阻断其他非冷冻支路403和冷冻节流装置43。并且,当冷冻间室11处于制冷状态时,冷冻风机30持续运行。
51.本发明针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冷藏冷冻装置设计了特别的控制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
52.步骤s10,在冷冻间室11处于制冷状态时,获取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
53.步骤s20,判断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是否高于预设湿度阈值,若是,则转步骤s30,若否,则转步骤s40;
54.步骤s30,控制电动切换阀45保持导通冷冻节流装置43的状态,并控制通断阀44打开以导通其所在的制冷剂流路;
55.步骤s40,控制电动切换阀45保持导通冷冻节流装置43的状态,并控制通断阀44关闭以阻断其所在的制冷剂流路。
56.当冷冻间室11处于制冷状态时,若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较高,不需要对其进行加湿,则可通过电动切换阀45和通断阀44的控制使得制冷剂流过冷冻节流装置43、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此时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均可以产生冷却气流并供向冷冻间室11。
57.在制冷过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温度相对于冷冻间室11内的温度要低,因此,冷冻间室11内的水蒸气不断凝结在蒸发器翅片上。随着制冷时间的延长,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冷冻间室11进行加湿。此时,电动切换阀45的状态不变,通断阀44阻断第一蒸发器21,第一蒸发器21的温度因为无制冷剂流过而升高,第一蒸发器21上的冰霜温度升高,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21时可带走一定的水分,气流湿度增加。在风机30的驱动下,送往冷冻间室11内的气流为流经第一蒸发器21后的高湿气流和流经第二蒸发器22后的冷却气流混合后的混合气流。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蒸发器21用于为冷冻间室11加湿,第二蒸发器22用于为冷冻间室11制冷,既提高了冷冻间室11内的间室湿度又能够持续地为冷冻间室11提供冷量,不会对冷冻间室11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
58.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通断阀44关闭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59.步骤s50,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
60.步骤s60,判断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是否仍然低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若是,则转步骤s70,若否,则转步骤s80;
61.步骤s70,控制通断阀44保持关闭状态,且控制电动切换阀45阻断冷冻节流装置43、并导通其中一个非冷冻支路403;
62.步骤s80,控制电动切换阀45导通冷冻节流装置43、阻断非冷冻支路403,并打开通断阀44,以对冷冻间室11进行正常制冷。
63.当通断阀44关闭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仍然低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说明通过第一蒸发器21对冷冻间室11加湿的速度较慢,不足以有效地缓解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动切换阀45阻断冷冻节流装置43,并且将其中一个非冷冻支路403导通。此时,流经第二蒸发器22的制冷剂为流经其中一个非冷冻蒸发器47后的制冷剂,该制冷剂在流经非冷冻蒸发器47时已经释放部分热量,因此,该制冷剂再流经第二蒸发器22时的温度相比于经过冷冻节流装置43后流向第二蒸发器22的制冷剂温度要高,促使了第二蒸发器22上的冰霜温度升高。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同时增加气流的湿度,提高了提高冷冻间室11的加湿效率。
64.同时,由于第二蒸发器22内仍然有制冷剂流过,因此,第二蒸发器22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即第二蒸发器22仍然可以为冷冻间室11提供一定的冷量以继续对冷冻间室11进行制冷。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仍然低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66.降低压缩机41的运行频率;且/或
67.提高冷冻风机30的转速。
68.压缩机41的频率降低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换热能力适当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温度,从而从而更加有利于其上的冰霜温度升高,以提高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气流的加湿效果。
69.提高冷冻风机30的转速,可以提高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速度,从而促使更多的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使得流经第一蒸发器21后产生的高湿气流的量增加,提高了冷冻间室11的加湿速率。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用于促使流经非冷冻蒸发器47后的气流流向非冷冻间室17的非冷冻风机70。通常情况下,冷冻间室11加湿的过程发生在冷冻间室11制冷期间,此时非冷冻间室17一般不需要制冷,因此,非冷冻风机70通常是停止状态。在冷冻间室11加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选择性地启动非冷冻风机70或保持非冷冻风机70停止。
71.具体地,当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接近于或稍高于其设定温度时,此时非冷冻间室17不需要冷却气流,因此,可控制非冷冻风机70保持停止状态。
72.当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高于其设定温度一定程度时,此时可向非冷冻间室17输入冷却气流,以避免其内的温度继续上升。因此,可控制非冷冻风机70启动,非冷冻蒸发器47产生的冷却气流在非冷冻风机70的驱动下流向非冷冻间室17。进一步地,非冷冻风机70的转速低于其在非冷冻间室17制冷时的设定转速,以避免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其内的保鲜效果。
73.也就是说,冷冻间室11的加湿发生在冷冻间室11本应处于制冷状态的阶段,此时,非冷冻间室17并不需要制冷,只是其内的温度缓慢回升。当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回升幅度较大,则可以通过启动非冷冻风机70的方式加快非冷冻蒸发器47与气流之间的换热,从而产生较多的冷却气流,并提高冷却气流送往非冷冻间室17的速度;当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回升幅度较低,则可以通过不启动非冷冻风机70的方式减少送往非冷冻间室17内的冷却气流,避免非冷冻间室17内的温度过低。可见,本发明通过在冷冻间室11加湿时对非冷冻风机70的转速控制避免了冷冻间室11的加湿过程对非冷冻间室17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12内还设有用于对第一蒸发器21进行化霜的第一加热装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75.在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启动第一加热装置,以对第一蒸发器21进行加热。
76.加热装置能够促使第一蒸发器21上的冰霜温度升高,从而有效地对气流进行加湿。为了避免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较多地进入冷冻间室11,加热装置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周期交替地启动和停止,每次均短暂地启动加热,既可以起到提高第一蒸发器21温度的作用,又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传递至气流,有效地避免了对冷冻间室11的温度产生影响。
77.具体地,加热装置可以为嵌设在第一蒸发器外表面的加热丝。
7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冷藏冷冻装置1除了包括箱体10、冷冻风机30和制冷系统40之外,还包括湿度获取装置50和控制装置80。
79.箱体10内限定有处于下部的冷冻间室11、位于冷冻间室11上方的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17以及相邻地位于冷冻间室11下方的冷却室12。
80.冷冻风机30设置于冷却室12内,用于驱动气流在冷冻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
81.制冷系统40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冷冻节流装置43、以及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第一蒸发器21串接有通断阀44,第二蒸发器22与第一蒸发器21和通断阀44并联设置,冷冻节流装置43的两端并联有用于分别为至少一个非冷冻间室17提供冷量的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403,每个非冷冻支路403均包括串联的非冷冻节流装置
46和非冷冻蒸发器47。冷凝器42通过电动切换阀45与冷冻节流装置43和至少一个非冷冻支路403相连。
82.湿度获取装置50用于获取冷冻间室11内的湿度。具体地,湿度获取装置50可设置在冷冻间室11的后部,例如湿度获取装置50可设置在冷冻间室11与送风风道之间的风道隔板的朝向冷冻间室11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湿度获取装置50也可设置在冷冻间室11的侧部。
83.控制装置80包括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存储器82内存储有机器可执行程序83,并且机器可执行程序83被处理器81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方法。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沿箱体10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冷却室12内,冷冻风机30设置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且配置成将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后的气流送往冷冻间室11。
85.本发明将现有冷却室内体积较大的一个蒸发器替换成体积相对较小的两个蒸发器,在保证整体制冷能力不减小的前提下,在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利用该中部空间来放置冷冻风机30,避免冷冻风机30占用冷却室12的后部空间,由此,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冷冻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相邻地位于冷却室12上方的冷冻间室11的底部更加平整,避免了该冷冻间室11内形成异形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冷冻间室11内设置抽屉13时,抽屉13的后部也比较平整,储物空间更大,并且不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
86.可见,本发明不仅仅是对蒸发器数量的简单替换,而是通过将一个蒸发器改变为两个蒸发器后,对两个蒸发器和风机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道盖板后部倾斜角度较大而影响冷冻间室的储存空间和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87.可以理解的是,用于与气流换热的蒸发器,必然要求其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体积要大于冷冻风机30的体积。基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与冷冻风机30的体积差,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的尺寸要大于冷冻风机30的尺寸,中部空间已然具有用于为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让位的空间,不需要再对风道盖板14进行倾斜或抬高等设计即可确保冷冻风机30的正常吸风。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尺寸优选大致相同。
88.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剖切面截取剖视图后的示意性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能够为冷冻风机30提供位于其上部或位于其下部的让位空间,以允许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形成在其顶部或底部。形成在冷冻风机30顶部或底部的吸风口处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且不朝向任何一个蒸发器,吸风口与两个蒸发器之间的路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均匀地接收来自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气流,从而促使气流均匀地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
89.进一步地,蜗壳31搁置于冷却室12的底壁,也就是说,蜗壳31直接通过冷却室12的底壁支撑。蜗壳31与冷却室12的顶壁间隔设置,由此,可以在蜗壳31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
间。蜗壳31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311,从而确保流经两个蒸发器20后的气流顺畅地进入吸风口311。
90.优选地,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311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设置成位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下,以在吸风口311的上方形成足够大的气流流动空间,减小气流流动阻力,从而便于较多的气流更加顺畅地被吸入到吸风口311。
91.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蜗壳31通过支撑结构122支撑在冷却室12内的上部,蜗壳31与冷却室12的底壁121间隔设置,由此可在蜗壳31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蜗壳31的底部开设吸风口311,从而确保流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后的气流顺畅地进入吸风口311。具体地,支撑结构122可以包括垂直于冷却室12的底壁向上延伸的支撑柱、或位于冷却室12后侧的支撑筋。
92.优选地,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311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设置成位于蒸发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上,以在吸风口311的下方形成足够大的气流流动空间,减小气流流动阻力,从而便于较多的气流更加顺畅地被吸入到吸风口311。
93.由此可见,本发明将冷冻风机30的吸风口311开设在蜗壳31的顶部或底部,可以利用蜗壳31和蒸发器20的厚度差确保冷冻风机30顺畅地吸风,而不需要对风道盖板14进行抬高或倾斜,避免缩小冷冻间室11的空间大小。
9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211和穿设在换热管211上的多个换热翅片212。多个换热翅片212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换热翅片212均沿箱体10的横向延伸。由此,相邻两个换热翅片212之间的间隙沿横向延伸,从回风口141(开设在风道盖板14上)进入冷却室12的回风气流可沿多个换热翅片212之间的间隙流向冷冻风机30,减小了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流与换热翅片212之间的换热效果。
9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均具有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冷冻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311,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由此,冷冻风机30运行时产生的负压可以比较均匀地作用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从而促使回风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提高了回风换热的均匀性。
96.优选地,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在该方向上的中部,以使得回风气流更加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回风气流与蒸发器之间的换热效果最佳。
9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均水平放置在冷却室12内,由此,处于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冷冻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处于水平状态,尽可能地扩大了该冷冻间室11的储物空间,提高了视觉美观效果。
9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足够容纳冷冻风机30,因此,冷冻风机30可水平地设置在冷却室12内,冷冻风机30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便于冷冻风机30的支撑和固定。
9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均以与水平面成预设夹角的倾斜状态设置在冷却室12内,该预设夹角的角度较小,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稍稍倾斜,既不会大幅度增加冷却室12的高度,又便于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上的冷凝水流下。
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还其还可以包括冰柜、冷藏箱、冷藏柜等其他具有类似于冷藏或冷冻储物功能的装置。
101.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0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