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用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206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用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制冷技术领域,特别适宜于吸收式冰箱用的一种电加热装置。
在现有的由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贮液罐及外壳等组成的吸收式冰箱中,尤其是发生器重要组成部件的电加热装置,因其加(导)热方式、加热用材料的某些局限,构成目前吸收式冰箱制冷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由瑞典丽都公司、国内秦皇岛家用电器厂提供的吸收式冰箱的电加热装置中,电加热元件与发生器外管分别作线接触或底圆面接触(热的传导)方式(如附图2中6和5),显而易见其热传导接触面积是很有限的,且采用传统的热效率较低的电阻类加热材料制作。鉴于上述两大原因,致使吸收式冰箱制冷效率不高(能耗比同容积压缩式冰箱大);且对于电源电压低于220伏,如100伏或48伏、36伏、24伏、12伏的供电(条件)环境,现有吸收式冰箱根本不可能胜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新型材料制作、新型结构的完全适用吸收式冰箱,高效率的电加热装置,并具有在由12-220伏电压范围内可任意选择使用的独特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收式冰箱用电加热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2.图2为现有吸收式冰箱电加热装置结构示意3.图3为电加热元件1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作如下进一步描述一种根据中国专利号88100015.9方法制造,以DZR命名的微电热材料制作呈哈夫管状的电加热元件1,(其外圆柱面导电,内圆柱面绝缘)把被加热元件——发生器外管2裹住以保证最大的圆柱面接触。
加热元件1为耐急变耐高温的坚硬的薄壁瓷管,以95或75瓷为最适宜,也可采用华石瓷、改性SiC等导热性好的材料制作;为保证电加热元件1与发生器外管2最大的圆柱面接触——以求得最佳的导热效果,最高的热效率,在电加热元件1与发生器外管2之间填充有高导热性的填充材料3,如硅脂、碳布等导热材料,其中以硅脂为佳;为确保电加热装置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有始终如一的最大的圆柱面接触,除了前述结构改进措施外,还在电加热元件1上设置有压力可调(带弹性)的电极卡4,其采用富有弹性的磷铜皮或弹簧钢皮等材料,但以磷铜皮为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电极卡4接通电源(12-220伏)与电加热元件1;以热效率达90%以上(一般电阻加热效率为50-60%)的微电热材料制作的电加热元件1将热量经高导热的填充材料硅脂3以与被加热元件——发生器外管2作最大的圆柱面接触(传导加热)方式对发生器管内的氨水混合物——吸收式冰箱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同时,通过电极卡4的磷铜皮的弹性作用力,以保持吸收式冰箱使用过程中,电加热装置始终如一的导热性和最高的热效率。
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热效率高达90%以上的以DZR命名的微电热材料制作的电加热元件和最大限度地增加电加热元件与被加热元件——发生器外管之间的圆柱面接触面积及其采取的各种结构性措施,使吸收式冰箱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加热效果和提高热效率30%左右的水平。
特别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作为无氟的吸收式冰箱所具有诸如公知的无振动、无噪声、无磨损、寿命长,成本低,多能源,结构简单等显著特点,在克服制冷效率低的技术关键之后,在当前禁止使用氟利昂及有关CFC物质替代研究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时,依照本实用新型方案实施改进的吸收式冰箱,更具可选择使用多种低电压电源如24伏、12伏汽车电并供电的独特优点,是除半导体电冰箱之外的独创之举。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式冰箱,由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贮液罐及外壳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发生器内呈哈夫管状的电加热元件(1)与发生器外管(2)作圆柱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冰箱,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1)与发生器外管(2)之间有填充材料(3)。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式冰箱,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1)其外圆柱面是导电的,内圆柱面即与导电面平行的另一圆柱面是绝缘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冰箱,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元件(1)上有压力可调的电极卡(4)。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微电热材料制作呈哈夫管状的电加热元件经高导热的填充材料,以与被加热的发生器外管作圆柱面接触导热方式的加热装置的吸收式冰箱,其热效率可比现有加热方式提高30%左右,且具有可在从12—220伏电压范围内任意选择使用的独特优点,是当前家用制冷产品“绿色革命”中独树一帜的新秀。
文档编号F25B15/00GK2180945SQ9322633
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8日
发明者马曙成, 黄蕾 申请人:马曙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