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32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空调、冷冻和冷藏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制冷行业中,热泵机组(热水设定温度通常为55° )、空调机、特种空调机以及冷藏等制冷空调设备在蒸发温度很低(如-20°或者-30°以下)时,由于压缩机的输气量很小以至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从而最终影响机组的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喷气增焓技术是热泵、空调、冷冻和冷藏等行业中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100、冷凝器200、蒸发器300以及气液分离器400,为了降低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压缩机100除了回气口 101以及排气口 102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个补气口 103,同时,制冷系统中还需要增加一个换热器500以及电子膨胀阀600,该换热器500又名经济器。采用如上所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技术能够降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以提升机组的性能,然而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制冷系统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的系统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制冷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并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换热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的连接管,以及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的阀组件。
[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换热管为一体化结构。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阀组件为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温度感应装置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的外表面。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为分离式结构。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的储液器。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节流装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的储液器。
[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连接管的入口端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相连通。
[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连接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相连通。
[001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四通阀连接形成制冷回路。
[001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制冷系统采用连接管以及阀组件的结构,工作时,气态或液态的冷媒能够从冷凝器流经换热管并通过连接管进入气液分离器中,由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使得气态冷媒能够直接进入压缩机的回气口,进而使得压缩机的输气量增加,最终能够达到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现有技术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五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六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七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八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4、换热管5、连接管6、阀组件7、节流装置8以及四通阀9。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4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冷媒在制冷回路中的流通方向如图中所示。
[0028]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压缩机I用于提供制冷动力,该冷凝器2用于释放热量。该蒸发器3用于吸收热量。该气液分离器4用于使得气态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相互分离,优选地,气液分离器4与压缩机I为分离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4与压缩机I亦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两者的整体性效果更好。该节流装置8连接在换热管5与蒸发器3之间,其用于控制进入蒸发器3中的冷媒的流量。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以及气液分离器4通过四通阀9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优选地,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以及气液分离器4之间形成制冷回路的管道为铜管,该铜管具有质地坚硬、不易腐蚀、耐高温且耐高压等优点。
[0029]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4、换热管5、节流装置8以及四通阀9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四通阀9与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以及气液分离器4的制冷回路连接结构亦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30] 如图2所示,该换热管5连接在冷凝器2与蒸发器3之间,且换热管5置于气液分离器4内。采用换热管5的结构,当气态或液态的冷媒能够从冷凝器2进入气液分离器4中时,液态的冷媒在通过换热管5加热转变成气态冷媒后也会进入压缩机I的回气口,能够增加压缩机I的输气量,进而起到降低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的目的。优选地,气液分离器4与换热管5为一体化结构,使得两者的整体性效果更好。
[0031 ] 如图2所示,该连接管6连接在换热管5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入口之间,用于使得气态或液态的冷媒能够从冷凝器2并流经换热管5进入气液分离器4中。由于气液分离器4的出口和压缩机I的回气口相连,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4中的气态冷媒能够直接进入压缩机I的回气口,进而使得压缩机I的输气量增加,最终达到降低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的目的。优选地,连接管6为铜管,从而使得该连接管6同样具有质地坚硬、不易腐蚀、耐高温且耐高压等优点。
[0032]如图2所示,该阀组件7安装在连接管6上,用于控制气态或液态的冷媒通过连接管6进入气液分离器4中的流量。通过控制阀组件7的开度,即可控制流经连接管6中气态或液态的冷媒的流量。优选地,阀组件7为电子膨胀阀,该电子膨胀阀的温度感应装置(未图示)放置在压缩机I的排气管的外表面,该温度感应装置能够检测压缩机I的排气口的温度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过高时,例如排气温度大于90° (此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