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41559阅读:来源:国知局
片31,以及将该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冷端的冷量供应到一个储物空间21的传冷装置32。散热装置40的每个导热基体41与一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的热端热连接,以吸收热量,从而将热量散发出去,提高半导体制冷箱100的工作效率。
[00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可独立制冷,以使相应的储物空间21处于一预定范围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多个储物空间21内的温度相等或不等,也就是说,多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可使该半导体制冷箱100内形成多个温区,以保存与各个温区相对应的物品等。
[00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储物空间21沿横向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可沿横向方向并列设置于箱体20的后部,以使每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的传冷装置32将该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冷端的冷量供应到该半导体制冷系统30前方的储物空间21,以及使散热装置40的每个导热基体41的前表面与一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的热端接触换热。
[004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制冷箱100的示意性右视图。如图5所示,每个储物空间21的后壁上可开设有安装孔,以安装一个相应的半导体制冷系统30的一个或多个半导体制冷片31。则每个传冷装置32设置于一个储物空间21内。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可在每个储物空间21内设置一风道盖板,以使风道盖板与该储物空间21的后壁形成一风道,传冷装置32可安装于该风道中。
[00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制冷箱100中,每个传冷装置32可包括导冷基体321、多根传冷热管322、上部传冷翅片组323和下部传冷翅片组324。每个传冷装置32的导冷基体321与一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热连接,以吸收冷量。具体地,每个传冷装置32的导冷基体321的后表面与一个半导体制冷系统30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接触抵靠。进一步地,导冷基体321与半导体制冷片31的接触面可涂抹导热硅脂。优选地,每个导冷基体321可为由铝材料制成的导热块。
[0044]每根传冷热管322的上部区段抵靠于或嵌入导冷基体321中,以将导冷基体321中吸收的冷量传递出,并传递到每根传冷热管322的与其上部区段相距一距离的下部区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根传冷热管322可为烧结热管,其内部空腔内灌注有二氧化碳、超导介质等制冷剂,其内壁上可附着有烧结的金属粉末结构,以提高传冷效率。进一步地,多根传冷热管322可沿竖直方向平行延伸。传冷热管322可为3根,每根传冷热管322的长度可为60cm,直径为8mm。
[0045]每个传冷装置32的上部传冷翅片组323和下部传冷翅片组324分别与每根传冷热管322的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直接或间接地热连接,以向半导体制冷箱100的储物空间21内传递冷量。具体地,每个传冷装置32的上部传冷翅片组323中的多个翅片相对应平行间隔地设置于该传冷装置32的导冷基体321的前表面。下部传冷翅片组324中的多个翅片相对应平行间隔地安装于多根传冷热管322的下部区段,以使下部传冷翅片组324中的每个翅片与每根传冷热管322接触换热。
[0046]为了提高散冷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冷装置32还包括两个传冷风机,分别为上部传冷风机325和下部传冷风机326。上部传冷风机325可配置成对上部传冷翅片组323上的冷量进行强制对流散冷。下部传冷风机326可配置成对下部传冷翅片组324上的冷量进行强制对流散冷。在该实施例中,上部传冷风机325和下部传冷风机326均可为轴流风机,分别安装于上部传冷翅片组323和下部传冷翅片组324上。
[00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冷源提供冷量时,该传冷装置32的上部传冷翅片组323和每根传冷热管322的下部传冷翅片组324均可向半导体制冷箱100的一个储物空间21内传递冷量。由于热管传热的多方向性,当冷源停止提供冷量时,传冷装置32也可利用每根传冷热管322使半导体制冷箱100的各个储物间室内温度分布均匀,防止冷空气全部处于该储物空间21的下部,热空气全部处于该储物空间21的上部,造成该储物间室内的上下温差较大。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箱100还包括用以自箱体20的前侧封闭多个储物空间21的封闭装置。具体地,该封闭装置可为第一门体,其可转动地安装于箱体20,用以自箱体20的前侧封闭多个储物空间21。可选地,该封闭装置也可包括多个第二门体,每个第二门体可转动地安装于箱体20,用以自一个储物空间21的前侧封闭该储物空间21。可选地,该封闭装置也可为折叠门体,安装于箱体20。折叠门体可具有多个门体单元,每个门体单元用以自一个储物空间21的前侧封闭该储物空间21,且每两个相邻的门体单元枢转连接。
[004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半导体制冷箱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导热基体,每个所述导热基体配置成与一个热源热连接,以吸收所述热源的热量;和 一根或多根热管,每根所述热管均抵靠于或穿过所述多个导热基体,以将每个所述导热基体中吸收的热量传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热管为烧结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热基体沿水平横向方向相互间隔地排成一排;且 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热管沿水平横向方向平行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根或多根热管的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热基体之间的区段上均设置有第一翅片组;和/或 所述一根或多根热管的位于所述多个导热基体的两侧的端部区段上均设置有第二翅片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配置成对一个所述第一翅片组上的热量进行强制对流散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翅片组和所述第二翅片组均具有相对应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翅片;且每个所述第一翅片组中每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每个所述第二翅片组中每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翅片组和所述第二翅片组的每个翅片上均开设有允许气流通过的多个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基体的数量为2个。9.一种半导体制冷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前向开口的箱体,其内限定有多个储物空间; 多个半导体制冷系统,每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其自身的一个或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将该半导体制冷系统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的冷量供应到一个储物空间的传冷装置;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每个导热基体与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热连接,以吸收热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箱,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储物空间沿横向方向并列设置;且 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沿横向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部,以使每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的传冷装置将该半导体制冷系统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的冷量供应到该半导体制冷系统前方的储物空间,以及使所述散热装置的每个导热基体的前表面与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内每个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接触换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导热基体,每个导热基体配置成与一个热源热连接,以吸收热源的热量;和一根或多根热管,每根热管均抵靠于或穿过多个导热基体,以将每个导热基体中吸收的热量传递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散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箱。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箱中因为具有多个导热基体和热管,可使多个热源同时散热,显著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且可使散热装置的结构紧凑,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制冷箱。
【IPC分类】F25D19/00, F28D15/02, F25B21/02
【公开号】CN204693888
【申请号】CN201520363945
【发明人】裴玉哲, 王定远, 高希成, 刘杰
【申请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