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47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使之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在现有技术中,许多城市都在试验研究中水回用技术和开发中水回用装置。但一般都采用生化和物化相结合的工艺。即在生物处理的基础上,再通过混凝、加压过滤、化学消毒工艺步骤,将生活污水处理到中水回用标准。这种传统的处理技术所需设备多,体积庞大,占地多,不仅系统投资大,运行费用过高,而且运输、安装、维护管理等亦不方便,尤其是其处理后的水质难以保证,致使多数试验研究无法推广应用,更难以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拱一种能彻底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切问题,造价抵,稳定可靠,能完全保证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
根据“沉积式膜分离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中空丝膜的性能特点,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集中在一个横卧式两头均带球面封头(即呈运输用储油罐形)的刚性壳体内用相应的设施完成下列工艺流程 即污水流经两级格栅,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杂物,然后流入曝气调节池,一面调节水质水量,一面进行预曝气,以防水质腐败、恶化,同时还可通过电气控制曝气时间,使该池处于兼氧或厌氧反应状态,以便脱磷脱氮,此后污水流入本装置的核心——活性污泥池和膜分离曝气池,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后,再通过外加的吸引泵的吸引和中空丝膜的过滤,进行固液分离,然后中水排放回用,或者污泥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先提升到污泥浓缩池内浓缩,並将其回流至曝气调节池再进一步消化、矿化,並提高活性泥的浓度,从而实现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由污水进口2、格栅糟3、曝气调节池4、活性污泥曝气池5、曝气池6和回用水排放口9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其上述的各槽和池均集中装设在一个卧式两端均带球面形封头的圆筒形的刚性壳体1的空腔内,並且按照工艺要求由前到后依次排列,每相邻的糟与池、池与池之间,均由其上部带自流孔的隔板相间,上述的曝气池6为膜分离曝气池,其内根据处理水量设有至少一组中空丝膜组件7和输水管10,上述的污水进口2和回用水排放口9分别设在上述的刚性壳体1的前后两端的上角处。
在上述的膜分离曝气池6的后面还可再设置一个污泥浓缩池8,並在该池与上述的曝气调节池4之间装回流管道12。
在上述的刚性壳体1上面还设有带盖的入孔11,而在该壳体1内腔底部还装有微孔曝气器13和其上端裸露在该壳体1上空的曝气管14。
上述的格栅槽3设两级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小,造价低,通过控制活性污泥的工艺条件,可使曝气池内MLSS的浓度维持在7000~15000mg/L,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降解程度,並容易维持曝气池内的生物活性,用中空丝膜对曝气池内的固液进行有效分离,无需设置二沉池,过滤精度高,出水水质好,保证达到回用标准;并有效地解决了污泥膨胀和上升的问题;由于采取了高负荷活性污泥和过滤用的中空丝膜经过了表面处理,故不仅出水稳定,装置耐冲击能力强,而且膜表面污染物堆积少;又因采用了外加水泵的吸引进行过滤,代替传统的加压过滤,並由in—out过滤方式改为out—in过滤方式,过滤的同时又采用曝气振动,既可提高膜过滤池内溶氧效率,进一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又可减少膜表面污染物的堆积和膜孔的堵塞;将生活污水处理与中水处理融为一体,便于小型化,一体化和系列化生产;流量控制准确,自动化程度高,並可按客户对中水需求量的大小任意调节,从而节省部分装置的无效运转。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之一组装后整体垂直纵剖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描述如下在一个玻璃钢质,直径3米、长9米、日处理污水60—80立方米,卧式、两端均带球面形封头、其上开有5个人孔11和7个装曝气管14的透孔的圆筒形壳体1的前端上角处设污水进水口2,后端上角处设回水排放口9,而在其空腔内从前到后依次设由玻璃钢质其直径和壳体1的内径相一致且上部带自流孔的圆形隔板间成的设两级格栅的格栅槽3、曝气调节池4、活性污泥曝气池5、其内装两组过滤孔径为0.10~0.40um且膜表面经化学处理成亲水性的中空丝膜组件7和不锈钢管质的输水管10的膜分离曝气池6和污泥浓缩池8以由该池经壳体腔上部通向曝气调节池4的不锈钢质回流管12,在上述的壳体1内腔底还装有三排微孔曝气器13和PVC质一端接该曝气器13或中空丝膜组件7的曝气孔另一端裸露在壳体1上的曝气管14。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1.壳体的材质和外形尺寸及形状均可适当变更;2.污泥浓缩池和回流管均可取消;3.可根据出水要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孔径的中空丝膜;4.可用外加的吸水泵并采用out—in过滤方式过滤,同时并用曝气振动。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由污水进口[2]、格栅槽[3]、曝气调节池[4]、活性污泥曝气池[5]、曝气池[6]和回用水排放口[9]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其上述的各槽和池均集中装设在一个卧式两端均带球面形封头的圆筒形刚性壳体[1]之空腔内,并且按照工艺要求由前到后依次排列,每相邻的槽与池、池与池之间,均由其上部带自流孔的隔板相间,上述的曝气池[6]为膜分离曝气池,其内根据处理水量设有至少一组中空丝膜组件[7]和输水管[10],上述的污水进水口[2]和回用水排放口[9]分别设在上述的刚性壳体[1]的前、后两端的上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膜分离曝气池[6]的后面还可再设置一个污泥浓缩池[8],並在该池与上述的曝气调节池[4]之间装回流管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刚性壳体[1]上面还设有带盖的入孔[11],而在刚性壳体[1]内腔底部还装有微孔曝气器[13]和其上端裸露在刚性壳体[1]上空的曝气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格栅槽[3]设两级格栅。
专利摘要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装置,属水处理设备,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其特征是该装置由装设在一个前带污水进口,后带回用水排放口且两端均带球面形封头的卧式圆筒状壳体内腔的格栅槽、曝气调节池、活性污泥曝气池、其内装中空丝膜组件和输水管的膜分离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回流管构成。具有结构较简单,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强,出水水质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便于一体化小型化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1/44GK2466143SQ00256918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3日
发明者亓久平, 袁怀华 申请人:青岛银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