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520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有机废水或生物制品业和医药业。
现有的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装废水的生物反应池、曝气管和向反应池注入废水的管道,反应池内设有过滤废水的膜分离栅栏。但是,管式、板式和卷式膜不仅需要支撑膜的支撑体和空间,而且单位体积内的表面积小,从而影响了废水处理效率,同时成本也较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它能够以较低的制造和处理成本,获得提高的废水处理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包括前述构成的同时,其独到之处是以束状捆扎的中空纤维膜作过滤分离栅栏,该中空纤维膜悬挂在反应池中,中空纤维膜的两端与膜端封头的内腔相连通,抽吸泵经管道与膜端封头的内腔相连通。
而且,在反应池顶部设有由轨道支承的平移平台,中空纤维膜经封头、连接杆悬挂在平台下,各软管的一端与封头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吸水干管相连通,吸水干管与平台上的支架相固连,曝气管位于反应池的底部并经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联,向反应池注入废水的管道为其上分布有穿孔的布水管,该布水管设在反应池的底部。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中空纤维膜作分离栅栏,与其它形态的膜相比,在具有相同比表面的条件下,占反应器的体积不小于40%,而其它形态的膜由于不能紧密地填充在反应器中,其所占反应器的体积仅10%左右,因此,本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废水处理效率;2、中空纤维膜潜设在含有营养物、生物催化剂(生物酶、微生物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液中(有机废水、生物培养液等),生物化学反应液在生物反应池中进行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产物(清水)由中空纤维膜内腔(见图3)—膜端封头—管道—抽吸泵提出本反应器外。反应液(废水)可连续经布水管进入反应池,生化反应产物(清水)可连续经膜过滤抽出。在这样的流体运动过程中,生物催化剂将自动固定并富集在中空纤维膜外壁17,并提高生化反应速率;3、悬挂在生物反应池中的中空纤维膜更便于漂洗和更换。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从整体上示意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视图。
图2是膜端封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单束中空纤维膜横截面的放大图图。
参照
图1~图3,图中所示的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装废水的生物反应池2、曝气管3和向反应池2注入废水的管道,反应池2内设有过滤废水和固定生物催化剂的膜分离栅栏,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要点是以束状捆扎的中空纤维膜6作过滤分离栅栏,该中空纤维膜6悬挂在反应池2中,中空纤维膜6的两端与膜端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抽吸泵15经管道14与膜端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反应池2顶部可设有由轨道1支承的平移平台8,中空纤维膜6经连接杆7悬挂在平台8下,各软管10的一端与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吸水干管13相连通,吸水干管13与平台8上的支架12相固连,曝气管3位于反应池2的底部并经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联,向反应池2注入废水的管道为其上分布有穿孔的布水管4,以便均匀地向反应池布水,布水管4可设在反应池2的底部。
其中,轨道1可固定在反应池2池壁的顶部。平台8下装有由轨道1支承的滑轮11,另还可设置驱动平台8沿反应池2作往复运动的电机,这样,在反应池2中作往复运动的中空纤维膜6能促进膜表面生物更新。软管10可通过Ω形卡9固定在连接杆7上。
权利要求1.一种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装废水的生物反应池[2]、曝气管[3]和向反应池[2]注入废水的管道,反应池[2]内设有过滤废水的膜分离栅栏,其特征是以束状捆扎的中空纤维膜[6]作过滤分离栅栏,该中空纤维膜[6]悬挂在反应池[2]中,中空纤维膜[6]的两端与膜端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抽吸泵[15]经管道[14]与膜端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在反应池[2]顶部设有由轨道[1]支承的平移平台[8],中空纤维膜[6]经封头[5]、连接杆[7]悬挂在平台[8]下,各软管[10]的一端与封头[5]的内腔[16]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吸水干管[13]相连通,吸水干管[13]与平台[8]上的支架[12]相固连,曝气管[3]位于反应池[2]的底部并经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联,向反应池[2]注入废水的管道为其上分布有穿孔的布水管[4],该布水管[4]设在反应池[2]的底部。
专利摘要一种处理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装废水的生物反应池、曝气管和向反应池注入废水的管道,反应池内设有过滤废水的膜分离栅栏,其特征是:以束装捆扎的空纤维膜作过滤分离栅栏,该中空纤维膜悬挂在反应池中,中空纤维膜的两端与膜端封头的内腔相连通,抽吸泵经管道与膜端封头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废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3/10GK2477625SQ0121267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6日
发明者蒋茂贵, 沈青, 张钢, 余江, 方芳, 秦煊, 望志芳 申请人: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