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84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大部分的工厂有机废水和诚市生活污水,均采用传统式生活污泥处理法来处理废污水的有机污染物,但传统式活性污泥处理法容易发生污泥膨化现象,造成处理系统失效;采用0.5kg/m3日程度的低容积负荷运转,占地面积大;能耗高,不耐冲击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包括具有处理腔和逆洗腔的箱体,所述处理腔的下部设置有带有射流器的污水进水管,上部具有排水装置和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循环水管,其腔内设置有曝气装置、生物载体层和滤水装置;所述逆洗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泥装置,下部设置有水位限制板和通过抽泥管与出泥装置连接的1-3个布气器,该布气器通过进气管与气泵连接。
所述处理腔和逆洗腔是由其底部具有通孔的隔板隔开或由管道连通。
所述出泥装置包括固定在箱体上的溢流槽,槽中设置有出泥管和第三出水管,在出泥管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溢流口的缓冲板。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泵,通过管道与气泵连接的处理曝气管和清洗曝气管及安装在管道上的第一截流阀和第二截流阀,处理曝气管和清洗曝气管分别安装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上、下支撑粱上,各自包括两根主气管和连接两主气管的多根分气管,各气管上均匀分别有气孔。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溢流堰,该溢流堰由隔板分隔为两个槽,第一槽内设置有具有阀门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溢流堰的立板和隔板的上端具有间隔开的凹槽。
所述布气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其上具有多个均匀分部的吸气孔的吸气管,壳体的上端与抽泥管连接,其下端可连接具有喇叭形入口的吸泥管。
所述滤水装置包括安装在位于溢流堰下方的支撑架上的滤水板和安装在滤水板上的滤水头,所述滤水板由多块板组合而成,每快板上设置有具有大小端的安装孔,在支撑架上与滤水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之除设置有具有端头的卡柱,每块滤水板上设置有2-4个滤水头。
所述滤水头的顶部具有3-7个通孔,其下部圆柱体上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布置是在同一高度上,均匀地分布有2-4个长孔,从下往上具有2-4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处理器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对于突增负荷及操作环境有足够的涵容能力,不致因操作环境的短暂变易而造成系统失效;2、具有高度的运转稳定性,不须调节处理器的生物量,因此,在操作上无需太多的应变措施,具有操作、管理及维护的简便性;3、本处理器的生物量大,具有高效的容积负荷,不须最终的沉淀池,可大量节省占地面积,其占地面积仅为活性污泥法的1/2-1/3;4、具有高效率的传氧效果,并不须返送污泥以保存固定生物量,可节省处理所需的电耗;5、处理腔内的微生物浓度高,处理水循环到腔底部缺氧区,在短时间内除氮。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求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深入的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图5是图1中F处放大图;图6是图1中C向示意图;图7是图2中的D-D平面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2中的E-E平面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包括具有处理腔和逆洗腔的箱体1,在处理腔的下部设置有带有射流器6的污水进水管5,上部具有排水装置和与污水进水管5连通的循环水管2,其腔内设置有曝气装置、生物载体层10和滤水装置。
所述处理腔和逆洗腔是由其底部具有通孔的隔板隔开或由管道连接。图1中所示是由隔板将箱体隔开,构成处理腔和逆洗腔。也可以是箱体自身分为两个,两者之间由管道连通。
所述生物载体层中的生物载体为中空桶状,可增加其处理面积。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泵3,通过管道与气泵连接的处理曝气管11和清洗曝气管9及安装在管道上的第一截流阀7和第二截流阀4。处理曝气管11和清洗曝气管9分别安装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上、下支撑粱8上,各自包括两根主气管26和连接两主气管的多根分气管27,各气管上均匀分别有气孔28,参见图3和图4,处理曝气管11位于生物载体层10之中,即采用中间曝气,将反应器分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其上段发生好氧及硝化反应,附着在载体的硝化菌分解NH4-N产生NOT-N,硝化液经循环送至底部缺氧段,利用脱氮菌和污水中的BOD,将NOTN还原成N2。所述清洗曝气管的分气管比处理曝气管的分气管数量多,是为了供足够量的气体进行清洗反应,其水泵3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
参见图1,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溢流堰14,该溢流由隔板16分隔为两个槽,第一槽内设置有具有阀门(未示出)的第一排水管17,以排除半污水,第二排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5,排除经过处理后的中性水。所谓半污水是指经过逆洗后,处理箱内未排尽的水,此水可输入污水进水管路中,再次进行处理。参见图6,所述隔板16和溢流堰14的立板的上端具有间隔开的凹槽,该凹槽可弥补当机器稍有倾斜或制造时的误差使溢流堰14倾斜,从而使水能均匀地越过溢流堰14和隔板16。
所述逆洗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泥装置,下部设置有水位限制板24和通过抽泥管与出泥装置连接的1-3个布气器25,该布气器通过进气管30与气泵(未示出)连接。所述出泥装置包括固定在箱体上的溢流槽,槽中设置有出泥管21和第三出水管23,在出泥管21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溢流口的缓冲板19,该板将出泥管21与第三出水管23隔开,但水能通过溢流口流出,进入第三出水管。抽泥管22的出泥口位于缓冲板19的下方,缓冲板可缓解泥浆喷出的高度。为避免污泥浆浓度过大,在溢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溢留管20,水可经此管返回逆洗腔下部,被重新处理。
参见图5,所述布气器25包括壳体29和位于壳体内、其上具有多个均匀分部的吸气孔的吸气管37,壳体的上端与抽泥管22连接,其下端可连接具有喇叭形入口的吸泥管38。
参见图1和图2,所述滤水装置包括滤水板12和安装在滤水板上的滤水头31。所述滤水板12安装在位于溢流堰下方的支撑架33上,该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为便于换载体和/或方便安装及维修,所述滤水板12由多块组合而成,每快板上设置有具有大小端的安装孔,见图9和图10,在支撑架上与滤水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之除设置有具有端头的卡柱,滤水板由孔的大端插入,再推到小端,即卡在卡柱头和支撑架之间。每块滤水板上设置有2-4个滤水头,以便经过处理的水通过滤水板,进入溢流堰。所述滤水头13的数量根据滤水板的大小确定。
参见图7和图8,所述滤水头的顶部具有3-7个通孔,其下部圆柱体上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布置是在同一高度上,均匀地分布有2-4个长孔,从下往上具有2-4排。
当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从反应器底部的进水管供给,所述生物载体层形成生物滤床,捕着溶解性有机物分解之,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处理水由溢流堰中的第二出水管排出。由于在处理过程中生物膜会日渐肥大,滤床截留的悬浮物累积,造成水头损失,滤床会慢慢阻塞,需要定期清洗。
清洗时,停止往污水进水管供水,关闭第一截流阀,打开第二截流阀,高压气流经过第二曝气管进入处理腔,同时洗净水经循环水管进入,剥离滤材过剩增殖的生物膜,和清洗滤床截留的悬浮物,清洗滤床的逆洗水经由隔板下部的通孔进入逆洗腔,由抽污管抽出,经第一排污管排至污泥处理池。当污泥浆被抽到一定程度后,关闭第一出污管,水进入第三出水管,可送至污水进水管进行再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生物处理器,生物膜在池内呈立体结构,微生物食物链比其它生物处理系统完全及稳定,具有保持稳定的处理能力,可在短时间接触下获得高处理效率。反应器分缺氧段与好氧段。好氧段进行有机物之好氧分解及硝化反应,将氨氮硝化为硝酸根或亚硝酸根转化为氮气。采用的载体为中空的圆柱体,表面粗造,其比表面积大,可充分吸附水中高浓度的微生物,单位容积具有高浓度的生物量。滤床具有切割并滞留空气的高效溶气作用,增进反应器的传氧效率。生物滤床捕捉溶解性的有机物予以分解,并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省却传统后续沉淀池的设置。
权利要求1.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其特征是包括具有处理腔和逆洗腔的箱体(1),所述处理腔的下部设置有带有射流器(6)的污水进水管(5),上部具有排水装置和与污水进水管(5)连通的循环水管(2),其腔内设置有曝气装置、生物载体层(10)和滤水装置;所述逆洗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泥装置,下部设置有水位限制板(24)和通过抽泥管与出泥装置连接的1-3个布气器(25),该布气器通过进气管(30)与气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腔和逆洗腔是由其底部具有通孔的隔板(18)隔开或由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出泥装置包括固定在箱体上的溢流槽,槽中设置有出泥管(21)和第三出水管(23),在出泥管(21)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溢流口的缓冲板(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泵(3),通过管道与气泵连接的处理曝气管(11)和清洗曝气管(9)及安装在管道上的第一截流阀(7)和第二截流阀(4),处理曝气管(11)和清洗曝气管(9)分别安装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上、下支撑粱(8)上,各自包括两根主气管(26)和连接两主气管的多根分气管(27),各气管上均匀分别有气孔(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溢流堰(14),该溢流堰由隔板(16)分隔为两个槽,第一槽内设置有具有阀门的第一排水管(17),第二排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5),所述溢流堰(14)的立板和隔板(16)的上端具有间隔开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溢流堰(14),该溢流堰由隔板(16)分隔为两个槽,第一槽内设置有具有阀门的第一排水管(17),第二排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5),所述溢流堰(14)的立板和隔板(16)的上端具有间隔开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布气器(25)包括壳体(29)和位于壳体内、其上具有多个均匀分部的吸气孔的吸气管(37),壳体的上端与抽泥管(22)连接,其下端可连接具有喇叭形入口的吸泥管(3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滤水装置包括安装在位于溢流堰下方的支撑架(33)上的滤水板(12)和安装在滤水板上的滤水头(31),所述滤水板(12)由多块板组合而成,每快板上设置有具有大小端的安装孔,在支撑架上与滤水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之除设置有具有端头的卡柱,每块滤水板上设置有2-4个滤水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述滤水头(31)的顶部具有3-7个通孔,其下部圆柱体上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布置是在同一高度上,均匀地分布有2-4个长孔,从下往上具有2-4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流式生物载体硝化脱氮处理器,包括具有处理腔和逆洗腔的箱体,所述处理腔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上部具有排水装置和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循环水管,其腔内设置有曝气装置、生物载体层和滤水装置;所述逆洗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泥装置,下部设置有水位限制板和通过抽泥管与出泥装置连接的1-3个布气器。该布气器通过进气管与气泵连接。该处理器系统稳定,对于突增负荷及操作环境有足够的涵容能力,不致因操作环境的短暂变易而造成系统失效;操作、管理及维护简便;可大量节省占地面积、节省处理所需的电耗;处理腔内的微生物浓度高,处理水循环到腔底部缺氧区,在短时间内除氮。
文档编号C02F3/30GK2743339SQ20042011589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日
发明者林长青 申请人:林长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