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03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水质净化生物载体所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生物载体。背景技术
根据水体自净的原则,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和代谢活性,好氧或厌氧分 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得水体得到净化。污水生物处理的类型 较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 等。生物膜法是使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约2毫米)的活 性膜,利用活性膜的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水体。由于此方法 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管理较方便,而且 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也较好。请参阅图1和图2,中国专利第200420044704.0号,于2005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漂带",它的固定底圈l由聚合物编织而成,其中间 空腔插入固定重物。固定底圈1的上部与条状漂带3的下部用连接线2连接。条状 漂带3由密实编织面4、轻质泡沫塑料夹层5和疏松编织面6三层材料组成。密实 编织面4和疏松编织面6由聚合物编织而成。由于此实用新型专利的条状漂带3两 面分别为密实编织面4和疏松编织面6,每面结构单一,因此导致每面生长的微 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多样性不够,从而使得此结构的生态修复漂带对水质的净化 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净化效果佳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述水质净化生物载体,包括条状漂带, 该条状漂带具有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该生物膜层包括密实
编织层及疏松编织层,密实编织层与疏松编织层交替分布。所述条状漂带包括两层生物膜层和夹于两生物膜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 5毫米,密实编织层的厚度为2~3毫米,疏松编织 层的厚度为1 2毫米。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固定底圈,其固定于所述条状漂带的底部。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加重部件,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具有交替分布的密实编织层和 疏松编织层,使得在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品种增多,增加了生物 和有益藻类群种的多样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 使得水体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定。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漂带的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层的裁剪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包括条状漂带7和固定底圈8, 固定底圈8固定于条状漂带7的底部,在固定底圈8上还连接有加重部件40,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沉入水底固定。上述条状漂带7包括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10、 30和夹于两 生物膜层IO、 30之间的中间层20。中间层20为泡沫层,厚度大约为3 5毫米,用 于支撑生物膜层IO、 30。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的重量,可以在中间 层20中插入加重部件。生物膜层IO、 30包括密实编织层34及疏松编织层32,密 实编织层34与瑰松编织层32交替分布。
上述密实编织层34的厚度大约为2 3毫米,疏松编织层32的厚度大约为1 2 毫米,皆为化纤丝织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编织结构。密实编 织层34的编织密度比疏松编织层32大3倍。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条状漂带7制作过程如下1. 首先制得一面为密实编织层,另一面为平实层的编织块,然后沿裁剪线9 进行裁剪;2. 制得一面为疏松编织层,另一面为平实层的编织块,然后沿裁剪线9进行 裁剪;3. 将密实编织层的编织块和疏松编织层的编织块犹如两只手合掌,十只手 指张开并相互交叉,两片编织块缝合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IO、 30;4. 将生物膜层IO、 30固定于中间层20,即可制得条状漂带7;5. 将固定底圃8安装于条状漂带7,并将加重部件40固定于固定底圈8,即可制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沉入水中,成为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载 体,对污染水体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生物载体包括套筒60和固定于套筒 60的条状漂带50。上述条状漂带50—面为生物膜层,由化纤丝织而成,另一面为平实层。生 物膜层包括密实编织层54和疏松编织层52。该密实编织层54和疏松编织层52交 替分布,皆为化纤丝织层。密实编织层54的厚度大约为1 1.5亳米,疏松编织层 52的厚度大约为0.5 1毫米。该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使用时,用绳子70穿过套筒60,然后将该实施例的生物载体沉入水中,成 为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载体,对污染水体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IO、 30、 50具有交替分布的密 实编织层和疏松编织层,使得在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品种增多,
增加了生物和有益藻类群种的多样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对水体的净 化效果更佳,使得水体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定。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 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因此,这样的变化不应脱离所属权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围及精神。
权利要求1.一种水质净化生物载体,其包括条状漂带,该条状漂带具有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膜层包括密实编织层及疏松编织层,密实编织层与疏松编织层交替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漂带包括两层生物 膜层和夹于两生物膜层之间的中间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泡沫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插入加重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5毫 米,密实编织层的厚度为2 3毫米,疏松编织层的厚度为1~2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固定底圈,其固定于所述条状漂带的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载体还包括加重部件,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漂带一面为生物膜层,另一面为平实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编织层的厚度为1~1.5 毫米,疏松编织层的厚度为0.5~1亳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载体还包括一套筒,所述条状漂带固定于该套筒。
专利摘要一种净化效果佳的水质净化生物载体,它包括条状漂带和固定底圈,固定底圈固定于条状漂带的底部,在固定底圈上还连接有加重部件,用于将生物载体沉入水底固定。上述条状漂带包括用于生长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生物膜层和夹于两生物膜层之间的中间层。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的重量,可以在中间层中插入加重部件。生物膜层包括密实编织层及疏松编织层,密实编织层与疏松编织层交替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层具有交替分布的密实编织层和疏松编织层,使得在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和有益藻类的品种增多,增加了生物和有益藻类群种的多样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载体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使得水体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C02F3/10GK201027180SQ20062017505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8日
发明者温明珠 申请人:中山市牧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温明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