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64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本实川新型涉及海水淡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用的板式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背景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在大型远洋海船上应用广泛。主要原因是板式装置换热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然而,在现有的板式海水淡化装置中,如图2所示,加热板 组91和冷凝板组92均共同布置在椭球形或球形的罩腔93内,汽水分离也在该罩 腔内进行。这种结构形式因汽水分离空间较小,从而影响了汽水分离效果。另外, l-:耍部件(冷凝板组,加热板组)都封闭在 -个罩腔中,若发生异常状况(比如加 热/冷凝板组污堵、垫片失效、泄漏等)时不能及早发现、准确判断,且需要为打 开罩盖94预留较大的维修空间,这给海水淡化装置在船上的布置和使用带来了不 便。另外,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的前固定板和椭圆形罩盖都是体积庞大的压制件或 铸造件,且不同产量系列的淡化装置需要制作不同尺寸多个固定板和椭圆形罩盖, 这对于小批量生产,增加了生产成本。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U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海水蒸 发时的汽水分离效果的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便于对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进行检查 和维护,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 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海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 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通过管路相连通;在海水进水管处设有射水抽除器, 在淡水出水管与冷凝板组之间设有凝水泵,凝水泵通过管道与冷凝板组相连通;其 中,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蒸发腔通过蒸汽进汽管与加热板组 相连通,通过蒸汽出汽管与冷凝板组相连通。上述的独—、'/: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中,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分别包括 多块换热板,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的换热板立式设置。本实川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釆川l:述技术方案后,山f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加 大了蒸发时汽水分离的分离距离和分离空间,从而提高了海水蒸发时的汽水分离效 果,改善了淡水的水质;2. 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的换热板采用立式布置,改善了汽水分离路径,从IW提^J了分离效果,改善了淡水的水质;3. 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敞开布置在固定板上,减小了装置维护所需空间,且 H常操作时可直接观察到板组状况,使维护更加方便;4. 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使得不用为容置加热板组和冷 凝板组ffl]制造体积庞大的蒸发腔罩盖,从而避免了蒸发腔的罩盖采用压制件或铸造 件,转而采用标准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现有的板式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图。M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 新型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主要包括海水进水管1、淡水出水管2、加热 板组3、冷凝板组4以及蒸发腔5,海水进水管l、淡水出水管2、加热板组3、冷 凝板组4以及蒸发腔5通过管路相连通。在海水进水管1处设有射水抽除器6,射 水抽除器6分别与海水进水管1、冷凝板组4以及蒸发腔5相连通。在淡水出水管 2与冷凝板组4之间设有凝水泵81 ,凝水泵81通过管道63与冷凝板组4相连通。 其中,加热板组3和冷凝板组4固定在固定板(图中未示出)上,加热板组的换热 板35和冷凝板组的换热板45均采用立式设置。在加热板组3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 四个角孔31, 32, 33, 34。其中,角孔31, 32位于加热板组的顶部,角孔33, 34 位于加热板组的底部。同样,在冷凝板组4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角孔41, 42,43, 44。其中,角孔41, 42位于冷凝板组的顶部,角孔43, 44位于冷凝板组的底 部。加热板组3及冷凝板组4设肯在蒸发腔5的外面,蒸发腔5通过蒸汽进汽符 55 'j加热板组3相连通,通过蒸汽出汽转56与冷凝板组4相连通。具体地说,蒸 汽进汽符55的.端与加热板组3的角孔32相连通,蒸汽出汽管56的一端与冷凝 板组4的角孔41相连通。在蒸发腔5内设有倒L形导流板53和除沫器51,倒L 形导流板53固定在蒸发腔的内壁上,除沫器51设置在倒L形导流板53的板身与 蒸发腔的内壁之间。蒸汽进汽管55和蒸汽出汽管56均设置于蒸发腔的上部,蒸汽 进汽管55设置在靠倒L形导流板53的--侧,蒸汽出汽管56设置在靠除沫器51本实用新型利用海水作为冷凝板组4的冷却水,冷却柴油机缸套后的缸套水 作为加热板组3的加热水。海水通过海水进水管1以及射水抽除器6后通过管子 61进入冷凝板组4的角孔44,作为冷却水;冷凝板组4中的不凝结气体通过管子 62被射水抽除器5抽出, 一部分冷却海水通过角孔42、管子46以及孔板7流入加 热板组3的角孔34,作为加热板组3的给水。流入加热板组3的给水被加热水加 热后, 一部分水被加热成蒸汽,这些蒸汽通过角孔32及蒸汽进汽管55先进入设于 蒸发腔内的倒L形导流板53,经倒L形导流板53流到蒸发腔5的下部,然后从蒸 发腔的下部通过除沫器51后进入到位于蒸发腔上部的蒸汽出汽管56内(如图中的 箭头所示),经蒸汽出汽管56及角孔41进入冷凝板组4冷凝成水。在蒸发腔5 的底部的管壁上还设有浓盐水出口 57,沉积在蒸发腔底部的浓盐水通过管道被射 水抽除器6抽出,或是在停机时利用泄放阀571直接排出。在冷凝板组4冷凝后的 淡水被凝水泵81抽出,经电导仪82进行水质检查后,合格的淡水通过淡水出水管 2流入淡水舱,不合格的淡水被送到蒸发腔5。在蒸发腔的下部的管壁上设有不合 格水入口58,从冷凝板组4流出的不合格淡水从不合格水入口 58流入蒸发腔,然 后通过浓盐水出口 57由射水抽除器6抽出蒸发腔外。为了降低蒸发腔5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在蒸发腔的上方设有一泄压阀59;在蒸发腔的侧壁上设有真空表83和 温度表84,降压阀59通过管道与蒸发腔的顶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加大了蒸发时汽水 分离的分离距离和分离空间,从而提高了海水蒸发时的汽水分离效果,改善了淡水 的水质;另一方面,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外之后,使得不用为容置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而制造体积庞大的蒸发腔罩盖,从而避免了蒸发腔的罩盖采用压 制件成铸造件,转I([J采W标准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敞幵布胃 在问定板上,减小了装覽维护所需空间,且H常操作时可直接观察到板组状况,使 维护更加方便。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的换热板采用立式布置,改善了汽水分离路径, 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改善了淡水的水质。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结合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 该理解本实用新型j〖 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 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所述海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通过管路相连通;在海水进水管处设有射水抽除器,在淡水出水管与冷凝板组之间设有凝水泵,所述凝水泵通过管道与冷凝板组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所述蒸发腔的外面;所述蒸发腔通过蒸汽进汽管与加热板组相连通,通过蒸汽出汽管与冷凝板组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热板组和所述冷凝板组分别包括多块换热板,所述加热板组和所述冷凝板组的换热 板立式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加热板组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角孔,在所述冷凝板组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 角孔;蒸汽进汽管与位于加热板组顶部的一个角孔相连通,蒸汽出汽管与位于冷凝 板组顶部的 一个角孔相连通。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蒸发腔内设有倒L形导流板和除沫器,所述倒L形导流板固定在蒸发腔的内壁上,所述除沫器设置在倒L形导流板的板身与蒸发腔的内壁之间;所述蒸汽进汽管和所述蒸汽出汽管均设置于所述蒸发腔的上部,蒸汽进汽管 设置在靠所述倒L形导流板的一侧,蒸汽出汽管设置在靠所述除沫器的一侧;从 所述蒸汽进汽管进入到蒸发腔内的蒸汽首先通过导流板流到蒸发腔的下部,然后从 所述蒸发腔的下部通过所述除沫器后进入到设于蒸发腔上部的蒸汽出汽管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蒸发腔的下部的管壁上还设有不合格水入口 ,所述不合格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凝水泵 相连通,凝水泵抽出的冷凝板组冷凝后的淡水经电导仪检査后,被判断为不合格的 淡水从所述不合格水入口流入蒸发腔;在所述蒸发腔的底部的管壁上设有浓盐水出 口,所述浓盐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射水抽除器相连通,浓盐水通过射水抽除器排出蒸 发腔外。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腔的卜.方设有一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通过管道与蒸发腔的顶部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蒸发腔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海水进水管、淡水出水管、蒸发腔、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通过管路相连通,在海水进水管处设有射水抽除器,在淡水出水管与冷凝板组之间设有凝水泵,凝水泵通过管道与冷凝板组相连通。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并且,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的换热板立式设置。蒸发腔通过蒸汽进汽管与加热板组相连通,通过蒸汽出汽管与冷凝板组相连通。由于加热板组及冷凝板组设置在蒸发腔的外面,并且加热板组和冷凝板组的换热板立式设置,加大了蒸发时汽水分离的分离距离和分离空间,从而提高了海水蒸发时的汽水分离效果,改善了淡水的水质。
文档编号C02F103/08GK201095602SQ20072007502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6日
发明者孙炉钢, 张洪伟, 朱忠信, 王海江, 钢 艾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