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33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炼油化工 企业含油污水的i殳备纟支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油企业在原油加工作业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含油 污水,如电脱盐后污水,油罐排水等。由于原油油质不同,这些 污水含油量不稳定,从几百到几万mg/L,对企业内污水处理场 形成沖击(污水厂进口要求含油量〈150mg/L),使污水处理场不 能稳定运行,最终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从而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甚至影响后续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目前除油污水设备的以上缺点,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 的将电场反向破乳、电气浮分离和电活性絮凝融为一体的含油污 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电控箱、 一反应罐和一沉淀罐,所述反应 罐内设置有一支撑板和一电极组,其中所述支撑板横向设置于反 应罐内,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电极组,所述电极组通过导线与反应 罐外的电控箱连接;所述沉淀罐一外侧面设置有一沉淀罐进水口 ,沉淀罐顶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油口 ,沉淀罐底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渣口和排水口 , 所述的排油口底端与沉淀罐顶部平齐,所述的排渣口顶端与沉淀 罐内底平齐,所述排水口的顶部伸入沉淀罐内,排水口顶端高于沉淀罐底部;所述反应罐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沉淀罐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的电极组为一组或多组选自铝、铁或合金材料之一制成 的金属电纟及纟且;所述支撑板为一网格状板块结构,所述沉淀罐进水口、排油 口、排水口和排渣口均为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优选的排水口的顶端高于沉淀罐进水 口,本实用新型设备还可以包括一流量计,该流量计设置于反应 罐进水口前,通过管^各与反应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流量计、电控箱、电极组为本领域常用 的结构,可,人市场购买。该实用新型电化学除油设备将含油污水通过由电控箱控制 的除油反应罐,除油反应罐内平行放置了多组金属电极组,并分 别通电;污水经过进水流量计进入除油罐或直接进入除油罐后, 在罐内通过电场气浮及电絮凝等作用,其中的乳化油经过了充分 的破乳作用实现了油水的界面分离;再经过分离沉淀罐进行彻底 的油水分离,分别从排油口、排渣口、排水口将浓油、废渣和水 排出。当进水油含量在几百mg/L到几万mg/L的变化范围内时,出水油含量可以稳定的保持在80mg/L以下,完全可以满足污水处 理厂进口小于150 mg/L的要求,去除率达到90%—99%。同时, 对于SS的去除率也可达到90%以上。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它是将电场反向破乳、电气浮分离 和电活性絮凝三种作用融为一体,在一个电化学反应罐内完成, 实现对于水中油的分离去除,简单并且实用。废水中的^l细孩i的油粒在电场的反相^C乳作用下,不断运 动,相互碰撞从而破坏其表面的界膜及双电层结构,使乳化的细 微油粒聚集成较大油滴(〉10网)并上浮至水面,达到油水分离的 目的。另外在阴极新生成H2是非常微小的气泡,其直径仅为几微 米,它们可以作为非常良好的载体携带水中的破乳后形成较大粒 径的分散油共同上浮至反应罐表面。由于采用金属电极尤其是采 用铁或铝作为电极材料,通过微电解析出Fe3+或A^进入生成 Fe(0H)3或Al (0H)3以及其它单核羟基配合物、多核羟基配合物和 聚合物等,有着极强的吸附性,同时破坏乳化油滴的双电层结构, 使乳化油滴聚合,再利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巻扫作用吸附水中 的胶体颗粒、悬浮物、重金属化合物等杂质共同沉降。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i更备处理水质负荷大,能处理含油量为200—50000mg/L 的废水,具有明显的除油效果和降低污水的重金属离子、悬浮物 等效果,比传统的气浮隔油等方法处理效果更好,除油率在90% 以上。(2) 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自动化运行管理, 也可用现有的设备或装置进行改造,以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3) 不需投加任何化学药剂,可节约化学药剂与加药设备 的投资费用。(4 )运行成本低,吨水的处理成本0. l — O. 2元。(5) 抗污染抗冲击性强。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 调整运行工艺参数,使出水达到处理要求。(6) 设备为密闭罐体形式,耐高温高压,来水无需降温调 压即可进入;出水有压力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场,无需再增设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流量计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流量计实施例的示意图;图号说明1、流量计,2、电极组,3、反应罐,4、电控箱,5、排油 口, 6、沉淀罐,7、排水口, 8、排渣口, 9、支撑板,10、沉淀 罐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了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罐3、电控箱4、铝电极组2、支撑板9、沉淀罐6、排油口 5、排渣口 8和排水口 7,其 中反应罐3出水口和沉淀罐6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反应罐内的 电极组2与电控箱4通过导线相连接置于支撑板9上,支撑板9 横向设置于反应罐3内,在沉淀罐6 —外侧面设置有一沉淀罐进 水口 10,在沉淀罐6顶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油口 5,在沉淀罐6底 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渣口 8和排水口 7,其中排油口 5底端与沉淀 罐6顶部平齐,排渣口 8顶端与沉淀罐6内底平齐,排水口 7的 顶部伸入沉淀罐6内且其顶端高于沉淀罐进水口 10。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经由反应罐3的进水口进入反应罐3, 在电控箱4给电极组2供电的情况下被分解为水、油和渣的混合 液体,混合液体经由连接反应罐3和沉淀罐进水口 IO的管道进 入沉淀罐6,经过沉淀分层,由上到下形成油污层、净水层和沉 渣层,由于混合液体的不断进入使油污从排油口 5排出,净水从 排水口 7排出,沉渣从排渣口 8排出。实施例二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流量计1、反应罐3、电控箱 4、铁电极组2、支撑板9、沉淀罐6、排油口 5、排渣口 8和排 水口 7,其中流量计1置于反应罐3进水口前并通过管路与反应 罐3进水口连接,反应罐3出水口和沉淀罐6进水口通过管路连 接,反应罐内的电极组2与电控箱4通过导线相连接置于支撑板 9上,支撑板9横向设置于反应罐3内,在沉淀罐6—外侧面设 置有一沉淀罐进水口 10,在沉淀罐6顶部外侧i更置有一排油口 5,在沉淀罐6底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渣口 8和排水口 7,其中排油口 5底端与沉淀罐6顶部平齐,排渣口 8顶端与沉淀罐6内底平齐, 排水口 7的顶部伸入沉淀罐6内且其顶端高于沉淀罐进水口 10。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经由流量计1与反应罐3进水口的管 路进入反应罐3,在电控箱4给电极组2供电的情况下被分解为 水、油和渣的混合液体,混合液体经由连接反应罐3和沉淀罐进 水口 10的管道进入沉淀罐6,经过沉淀分层,由上到下形成油 污层、净水层和沉渣层,由于混合液体的不断进入使油污从排油 口5排出,净水从排水口7排出,沉渣从排渣口8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 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 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一电控箱(4)、一反应罐(3)和一沉淀罐(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3)内设置有一支撑板(9)和一电极组(2),其中所述支撑板(9)横向设置于反应罐(3)内,支撑板(9)上设置有一电极组(2),所述电控箱(4)为电极组(2)供电;所述沉淀罐(6)一外侧面设置有一沉淀罐进水口(10),沉淀罐(6)顶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油口(5),沉淀罐(6)底部外侧设置有一排渣口(8)和排水口(7),所述的排油口(5)底端与沉淀罐(6)顶部平齐,所述的排渣口(8)顶端与沉淀罐(6)内底平齐,所述排水口(7)的顶部伸入沉淀罐(6)内,排水口(7)顶端高于沉淀罐(6)底部;所述反应罐(3)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沉淀罐进水口(10)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反应罐(3 )的进水口端还设置有一流量计(1),所述流量计(1) 与反应罐(3)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 在于所述支撑板(9)为一网格状板块结构,所述沉淀罐进水 口 (10)、排油口 (5)、排水口 (7)和排渣口 (8)均为管状结 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口 (7)的顶端高于沉淀罐进水口 (1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极组(2 )为金属电极组(2 )。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金属电极组(2)为选自铝、铁或合金材料之一制成的电 极组(2 )。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f及组(2)为一组或多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炼油化工企业含油污水的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反应罐(3)、电控箱(4)、电极组(2)、支撑板(9)、沉淀罐(6)、排油口(5)、排渣口(8)和排水口(7),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流量计(1),本实用新型设备通过电场气浮及电絮凝处理含油污水使其中的乳化油经过了充分的破乳作用实现了油水的界面分离,本实用新型具有设备处理水质负荷大、运行成本低、抗污染抗冲击性强、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以及节约化学药剂与加药设备的投资费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1/463GK201092542SQ200720173388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进 段, 汤小东, 东 肖 申请人:东 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