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634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彩用水在文丘里管道内流动的设备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富含N、P等污染物的污水排入河流、水库、湖泊,导致大面积水体污染,出现藻类疯长,水华、赤潮频生等生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水体景观、养殖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治理因富营养化产生藻类繁殖的方法基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方法是化学方法:向污染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其优点是实施操作比较容易,见效快,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素,而且部分化学元素会在水中富聚、残留,反而形成长期危害。另一种方法是生物技术方法,投放生物菌种方法,会产生综合性的抑制藻类繁殖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费用大,生效较慢,不适于应急灭藻处理,长期使用会抑制水体原有的水生物,改变原有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物组成,形成新的“生物污染”。还有一种方法是物理灭藻法,具有快速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其中的超声灭藻技术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功率超声灭藻主要利用的是超声的空化效应,而功率超声在水中产生的空化区域非常有限,因此固定的超声源只能在近声场区域能产生杀菌灭藻作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ZL200810146851.1、发明名称为“游动式除藻设施及其超声除藻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3580.1、发明名称为“一种水华应急处理的超声除藻船”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专利号为ZL98119922.4、发明名称为“水域净化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将功率超声换能器设置在移动体上进行水体除藻的技术方案,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固定 功率超声换能器在水中产生的空化区域小、除藻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功率超声换能器是高耗能设备,依靠风力和太阳能供电无法满足功率要求,采用燃油发电机供电,使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加大;采用电缆供电,严重地制约了移动除藻装置的活动范围和运行速度,显然这对大面积景观水域水质处理难以实现。同时,藻类疯长、水华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体缺氧。上述技术方案均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景观水处理技术领域,当前需迫切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费用低的水处理设备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不需要电源、机动性好、运行范围不受限制、能灭藻和曝气的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水面运动器上设置有灭藻直管,灭藻直管的水面运动器前进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至少2根联通管的下端与灭藻直管相联通、上端与充氧管相联通,在灭藻直管内的左端设置有左支架、右端设置有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所述的整流棒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或在至少2个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过中间圆柱体连为一体的圆台体,两端圆柱体外侧圆台体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圆柱体。本发明的整流棒侧面的余弦旋转曲面为: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在水面运动器(5)上设置有灭藻直管(I),灭藻直管(I)的水面运动器(5 )前进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7 ),至少2根联通管(6 )的下端与灭藻直管(I)相联通、上端与充氧管(8)相联通,在灭藻直管(I)内的左端设置有左支架(2)、右端设置有右支架(4),左支架(2)和右支架(4)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I)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棒(3)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或在至少2个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过中间圆柱体(3-4 )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 ),两端圆柱体外侧圆台体(3-3 )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圆柱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棒(3)侧面的余弦旋转曲面为: 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 )为60° 90° ,另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 )为30° 55° , β < ct,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 )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另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 )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两端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3 5,圆柱体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I)内径(D)的1.5 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 )为75° ,另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 )为45°,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 )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另一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 )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两端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4,圆柱体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I)内径(D)的1.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架(2)为:在轮毂(2-1)的径向至少均布设置有3根辐板(2-2);所述的右支架(4)的结构与左支架(2)相同,整流棒(3)的左端设置在左支架(2)的轮毂(2-1)的中心孔内、右端设置在右支架(4)的轮毂(2-1)的中心孔内。
全文摘要
一种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在水面运动器上设灭藻直管,灭藻直管的水面运动器前进的一端设进水管,至少两根联通管的下端与灭藻直管相联通、上端与充氧管相联通,在灭藻直管内的左端设左支架、右端设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所述的整流棒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或在至少两个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过中间圆柱体连为一体的圆台体,两端圆柱体外侧圆台体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圆柱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由于属于纯机械结构,且无转动部分、因此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特别适合在海水等恶劣环境中使用。
文档编号C02F1/68GK103224277SQ2013101808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5日
发明者张宗权, 苗润才, 杨宗立, 鲁百佐, 刘志存, 黄育红, 王文成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