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444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贝类吸附、大型海藻吸附、光降解、水体循环利用。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底部连有出水管的高位池,高位池两侧分别为养殖槽,高位池和养殖槽通过光照斜面固定连接;距离光照斜面远的养殖槽槽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养殖槽内设置有两个挡板,离进水管近的挡板为进水挡板,离进水管远的挡板为出水挡板,进水挡板与连有进水管的槽壁固定连接,出水挡板与养殖槽另一端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水挡板与所相连的槽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隔室;养殖槽底部设置有梯形储泥斗,泥斗底部连接有出泥管道。
【专利说明】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海水养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海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海上捕捞量已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海水人工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并趋于由粗养向精养过度。污染的问题也随着产生,近海水域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导致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失衡。海水养殖废水污染主要来源于残剩饲料、养殖体排泄物、各类化学药品以及抗生素等等,主要污染元素为氮、磷和有机物。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海水养殖废水具有两个相对明显的特点,即潜在污染物的含量低、水量大,废水分布分散。由于海水的盐度效应和海水养殖废水污染结构的特殊性,故而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就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目前处理方式主要有物理拦截联合生物滤器、植物滤器的处理方法,如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综合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53648.1,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81219.2,生态型海水名贵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58211.6 ;有利用贝一藻一微生物系统对池塘生境协同修复的方法,依次投入对虾、青蛤、菊花心江蓠,间隔7-15d施放微生物,如水产养殖中水质环境原位修复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44694.X。也有利用自然光降解的处理方法,如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2967.4,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87636.X,一种污水太阳辐射脱氮的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91404.1。高位池海水养殖分布分散,废水不易收集处理,以上现有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效果存在占地少,基建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不能兼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贝类吸附:将贝类作为有机质吸附体与养殖体放在高位池混养;
[0007](2)大型海藻吸附:从高位池排出的废水进入养殖槽,槽内的大型海藻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与吸收;
[0008](3)光降解:从养殖槽排出的废水进入光照斜面进行光降解;
[0009](4)水体循环利用:经过光降解的水体回流到高位池进行循环利用。
[0010]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体为虾类、鱼类、蟹类中的一种。
[0011]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的大型海藻至少包括菊花心江蓠、细基江蓠繁枝变形、草叶马尾藻、长心卡帕藻中的一种。[0012]优选的是:步骤(3)中所述的光降解是利用自然光进行降解,经过光照斜面的水层厚度为2mm~3mm。
[0013]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底部连有出水管的高位池,高位池两侧分别为养殖槽,高位池和养殖槽通过光照斜面固定连接;距离光照斜面远的养殖槽槽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养殖槽内设置有两个挡板,离进水管近的挡板为进水挡板,离进水管远的挡板为出水挡板,进水挡板与连有进水管的槽壁固定连接,出水挡板与养殖槽另一端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水挡板与所相连的槽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隔室;养殖槽底部设置有梯形储泥斗,泥斗底部连接有出泥管道。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光照斜面为阶梯式斜面,光照斜面为3~5个台阶,台阶踢面与踏面宽度比为5:2~5:4,台阶的踢面与踏面成35°~45°倾角。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高位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养殖槽长度与高位池等长,宽为0.5m~1.0m,深度为1.0m~
3.0m0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与养殖槽顶部平齐下部悬空,进水挡板的下沿与养殖槽底部的距离为4/5养殖槽深度,出水挡板的下沿与养殖槽底部的距离为1/3养殖槽深度,梯形储泥斗的斗高为1/4养殖槽深度,梯形储泥斗斜边与养殖槽槽底的夹角为 50。。
[0018]优选的是:高位池中的废水由抽水泵进入养殖槽。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I)贝类与养殖体混养,贝类作为一种生物滤器,通过滤食作用降低高位池中养殖水体的浮游生物等颗粒性有机物质,有效利用系统的物质,滤去污染物的同时,收获贝类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0021](2)大型海藻作为营养缓冲器,能大量吸收水中的N、P营养物质,并同化成自身需要的营养成分,平衡养殖所带来的额外营养负荷,有效降低水体N、P浓度。进水挡板、出水挡板和储泥斗的设置对高位池排放的废水SS的去除率高达84.26%。大型海藻养殖槽的独立设置能避免降低高位池透明度,对高位池养殖环境无负影响。海藻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还能增加养殖收入。
[0022](3)经过贝类和大型海藻滤食、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显著降低,废水进入阶梯式光照斜面进行光降解作用并杀菌消毒。经过阶梯式光照斜面的污水层厚度在2mm~3mm之间,自然光能完全透射污水层,光降解作用能充分进行,污染物能被充分反应分解。阶梯式的斜面接受光照的面积大,能减慢水流速度,增长废水停留时间,废水流经光照斜面时能受到充分的光照,污染物被有效降解。
[0023](4)经过光降解的水体回流到高位池,使水体实现循环利用。
[0024](5)本发明基础建设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用贝类和海藻处理污水同时还能增加经济收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平面图;
[0026]图2是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剖面图;[0027]图3是本发明的处理系统立体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高位池2、养殖槽3、光照斜面4、出水管5、进水管6、进水挡板7、出水挡板8、出泥管9、隔室10梯形储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阅读本发明的内容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这些等价变化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包括高位池1、养殖槽2、光照斜面3、出水管4、进水管5、进水挡板6、出水挡板7、出泥管8、隔室9、梯形储泥斗10。
[0031]一个底部连有出水管4的高位池1,高位池I两侧分别为养殖槽2,高位池I和养殖槽2通过光照斜面3固定连接;距离光照斜面3远的养殖槽2槽壁上连接有进水管5,养殖槽内设置有两个挡板,离进水管近的挡板为进水挡板6,离进水管远的挡板为出水挡板7,进水挡板6与连有进水管5的槽壁固定连接,出水挡板7与养殖槽2另一端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水挡板7与所相连的槽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隔室9 ;养殖槽2底部设置有梯形储泥斗10,泥斗底部连接有出泥管道8。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图2、图3所示:贝类与虾类放在一个5.0mX 5.0mX 5.0m (长X宽X高)高位池I混养,产生的废水在 水泵的作用下,从出水管4到进水管5经过进水挡板6进入菊花心江蓠养殖槽2,其中养殖槽2的尺寸为5mX 0.5mX 1.0m (长X宽X高),进水挡板6的长度为5m,进水挡板6与养殖槽2顶部平齐下部悬空且与养殖槽2固定连接,进水挡板6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0.Sm。利用菊花心江蓠吸收大部分C0D、N、P等污染物及拦截SS,SS在梯形储泥斗10中沉淀并定期从出泥管8排出,其中梯形储泥斗10高度为
0.25m,梯形储泥斗10斜边与养殖槽2槽底的夹角为50°。接下来,废水经出水挡板7引导,从底部经过隔室9进入光照斜面3,利用自然光对废水进行光化学处理,经过光照斜面的水层厚度为2~3_。光照处理后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高位池1,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其中出水挡板7的长度为5.0m,出水挡板7与养殖槽2顶部平齐下部悬空,出水挡板7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0.33m ;隔室9宽为0.07m ;光照斜面3设计成为阶梯式斜面,有3个台阶,台阶踢面与踏面宽度比为5:2,踢面与踏面成35°倾角。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1、图2、图3所示:贝类与鱼类放在一个5mX5mX5m (长X宽X高)高位池I混养,产生的废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从出水管4到进水管5经过进水挡板6进入细基江蓠繁枝变形养殖槽2,其中养殖槽2的尺寸为5mX 0.7mX 2.0m (长X宽X高),进水挡板6的长度为5m,进水挡板6与养殖2槽顶部平齐下部悬空,进水挡板6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1.6m。利用菊花心江蓠吸收大部分C0D、N、P等污染物及拦截SS,SS在梯形储泥斗10中沉淀并定期从出泥管8排出,其中梯形储泥斗10高度为0.5m,梯形储泥斗10斜边与养殖槽槽底的夹角为50°。附着生长在菊花心江蓠上的微生物也对C0D、N、P进行降解吸收,接着废水经出水挡板7引导,从底部经过隔室9进入光照斜面3,利用自然光对废水进行光化学处理,使经过光照斜面的水层厚度为2~3mm。光照处理后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高位池1,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其中出水挡板7的长度为5.0m,出水挡板7与养殖槽2顶部平齐下部悬空,出水挡板7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0.67m ;隔室9宽为0.1Om ;光照斜面3设计成为阶梯式斜面,有4个台阶,台阶踢面与踏面宽度比为5:3,踢面与踏面成40°倾角。
[0036]实施例3
[0037]如图1、图2、图3所示:贝类与蟹类放在一个5mX4mX 3m (长X宽X高)高位池I混养,产生的废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从出水管4到进水管5出经过进水挡板6进入草叶马尾藻和长心卡帕藻养殖槽2,其中养殖槽2的尺寸为5mX1.0mX3.0m(长X宽X高),进水挡板6的长度为5m,进水挡板6与养殖槽2顶部平齐下部悬空,进水挡板6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2.4m。利用菊花心江蓠吸收大部分C0D、N、P等污染物及拦截SS,SS在梯形储泥斗10中沉淀并定期从出泥管8排出,其中梯形储泥斗10高度为0.75m,梯形储泥斗10斜边与养殖槽2槽底的夹角为50°。附着生长在菊花心江蓠上的微生物也对C0D、N、P进行降解吸收,接着废水经出水挡板7引导,从底部经过隔室9进入光照斜面3,利用自然光对废水进行光化学处理,使经过光照斜面的水层厚度为2~3mm。光照处理后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高位池1,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其中出水挡板7的长度为5m,出水挡板7与养殖槽2顶部平齐下部悬空,出水挡板7的下沿与养殖槽2底部的距离为Im ;隔室9宽为0.15m ;光照斜面3设计成为阶梯式斜面,有5个台阶,台阶踢面与踏面宽度比为5:4,踢面与踏面成45°倾角。
[0038]以下实验数据由实施了本发明的广西钦州某养殖场提供,养殖主体为南美白对虾,贝类为贻贝,海藻为长心卡帕藻,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如下表(取10次平均值)(表1):
[0039]表1贝藻养殖联合·光化学技术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效果
[0040]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贝类吸附:将贝类作为有机质吸附体与养殖体放在高位池混养; (2)大型海藻吸附:从高位池排出的废水进入养殖槽,槽内的大型海藻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与吸收; (3)光降解:从养殖槽排出的废水进入光照斜面进行光降解; (4)水体循环利用:经过光降解的水体回流到高位池进行循环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体为虾类、鱼类、蟹类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大型海藻至少包括菊花心江蓠、细基江蓠繁枝变形、草叶马尾藻、长心卡帕藻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光降解是利用自然光进行降解,经过光照斜面的水层厚度为2mm~3mm。
5.用于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底部连有出水管的高位池,高位池两侧分别为养殖槽,高位池和养殖槽通过光照斜面固定连接;距离光照斜面远的养殖槽槽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养殖槽内设置有两个挡板,离进水管近的挡板为进水挡板,离进水管远的挡板为出水挡板,进水挡板与连有进水管的槽壁固定连接,出水挡板与养殖槽另一端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水挡板与所相连的槽壁之间留 有空隙,形成隔室;养殖槽底部设置有梯形储泥斗,泥斗底部连接有出泥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照斜面为阶梯式斜面,光照斜面为3~5个台阶,台阶踢面与踏面宽度比为5:2~5:4,台阶的踢面与踏面成35°~45°倾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位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槽长度与高位池等长,宽为0.5m~1.0m,深度为1.0m~3.0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与养殖槽顶部平齐下部悬空,进水挡板的下沿与养殖槽底部的距离为4/5养殖槽深度,出水挡板的下沿与养殖槽底部的距离为1/3养殖槽深度,梯形储泥斗的斗高为1/4养殖槽深度,梯形储泥斗斜边与养殖槽槽底的夹角为5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池中的废水由抽水泵进入养殖槽。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588360SQ20131055157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陈倩伶, 王英辉, 张瑞杰, 姜白杨, 陈建华, 许道全 申请人:广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