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712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包括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电解装置,所述的双电解装置包括一罐体、罐体下部设有一进水口,下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电极,所述的罐体内还填充有铁碳球;所述的罐体出水口与MBR反应器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具有的优点为:采用铁碳微电解和一般电解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电解效率,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在电解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再经MBR(膜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可以将污水更好地净化;增加的曝气盘可以提供空气或氧气,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废水的处理效果。
【专利说明】—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业部门的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开发对环境无害的工业技术(即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两个方面,电化学技术在这两方面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一些有机工业废水,其中的有机物或是生物难降解的,或是对微生物有害的,不能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而电解法是以电为基础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生物法没有的特点,可以弥补生物法水处理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提供处理效率的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包括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电解装置,所述的双电解装置包括一罐体、罐体下部设有一进水口,下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电极,所述的罐体内还填充有铁碳球;所述的罐体出水口与MBR反应器相连。
[0005]进一步,所述的铁碳球大小为0.5cm-3cm,所述的铁碳球为圆形或椭圆形状。
[0006]进一步,所述的罐体内底部还设有曝气盘。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采用铁碳微电解、电极电解、MBR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的优点为:
[0008]I)采用铁碳微电解和一般电解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电解效率,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0009]2)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在电解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再经MBR (膜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可以将污水更好地净化;
[0010]3)增加的曝气盘可以提供空气或氧气,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增强废水的处理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罐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电极、3.铁碳球、4.曝气盘、5.MBR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包括一 MBR反应器5和一双电解装置,所述的双电解装置包括一罐体1,罐体I下部设有一进水口 11、下部设有一出水口 12,所述的罐体I内设有电极2,罐体I内还填充有铁碳球3 ;所述的罐体I出水口 12与MBR反应器5相连,罐体I内底部还设有曝气盘4。
[0015]优选的,所述的铁碳球3大小在0.5cm_3cm之间,所述的铁碳球为圆形或椭圆形状。
[0016]具体使用时,废水先由铁碳球进行微电解,然后开启一般电极电解的电源,进行电极电解。经过双电解之后的废水再进入MBR反应器进一步处理,以去除细小颗粒及其他未处理的污染物。废水在铁碳微电解及一般电极电解的双重作用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曝气盘可曝气,所提供气体为空气或氧气,从而更容易使得OH自由基的形成,OH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0017]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包括M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电解装置,所述的双电解装置包括一罐体、罐体下部设有一进水口,下部设有一出水口,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电极,所述的罐体内还填充有铁碳球;所述的罐体出水口与MBR反应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碳球大小为0.5cm_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碳球为圆形或椭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解结合MBR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内底部设有曝气盘。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411441SQ20132052252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童家亮 申请人:童家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