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85785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硅藻土20-30、氯化钠12-14、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7-10、松树叶10-14、苹果酸3-5、季磷盐2-3、磷酸二氢钙3-5、山梨酸钾3-5、轻质碳酸钙13-16、玻璃酸钠2-3、葡萄糖酸5-8、高铁酸钠5-7、水适量、吸附助剂3-4;本发明蓝藻处理剂分散絮凝效果好,不仅能聚集蓝藻,还能螯合絮凝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油污,而且能够杀灭蓝藻、细菌,还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不产生二次污染,效果持久。
【专利说明】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的处理剂,尤其涉及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由于水资源环境极其恶劣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称为"蓝藻水华"。蓝藻 水华会造成鱼虾死亡,导致水体污染,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蓝 藻毒素也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皆有报道因藻毒素 引起鱼类家畜及人中毒死亡的事件。我国众多湖泊水体蓝藻水华发生频率高,藻类生物量 巨大,产毒力强。因此,寻求一种长效、经济和安全的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是十分迫 切的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现有蓝藻治理方法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
[0003] 化学方法是利用杀藻剂进行除藻,简单,易行,对湖面景观没有影响,然而由于它 会造成二次污染,对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有不利的影响,并且由此产生的死藻作为新的污 染源会产生二次污染,不利于饮用水的使用,同时会抬高湖床,加速湖泊老化、沼泽化,而不 是一种合适有效的去除方法。
[0004] 物理方法如通过浮选方法,从水中捞出蓝藻或离心,其标本兼治,对水质及水生生 物种群无不利影响,无二次污染,且能携带出水中的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不适合 大面积应用,需要长期坚持清除;此外,对湖面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0005] 生物方法能大幅度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体的洁净,对湖 面景观没有影响。但其时间长,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除去湖泊中的污染物;对湖泊生 物种群结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死藻作为新的污染源会产生二次污染,且抬高湖 床,加速湖泊老化、沼泽化。
[0006] 新发展的细菌控制的手段,因为目前还未解决它的安全及操作问题而作罢。其他 的生物方法如过滤-喂鱼控制和藻类竞争,不是很有效或是对大型爆发的绿潮不够安全。
[0007] 应用商业用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于自然水体中去除海藻,其存 在安全问题如聚合氯化铝中的铝会造成大脑神经系统损伤等,而且絮凝剂用量很大,成本 高,这也限制了其使用。
[0008] 虽然目前有许多对蓝藻进行治理的方法,但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得到广 泛应用。目前蓝藻的研宄及治理相对蓝藻污染的严重现状还远远不够,所以全世界范围内 都在进行着各种类型关于蓝藻的治理或研宄。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处理剂能聚集蓝 藻,还能螯合絮凝重金属离子、油污,而且能够杀灭蓝藻、细菌,还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不 产生二次污染,效果持久。
[001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 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硅藻土 20-30、 氯化钠12-14、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7-10、松树叶10-14、苹果酸3-5、季磷盐2-3、磷酸二 氢钙3-5、山梨酸钾3-5、轻质碳酸钙13-16、玻璃酸钠2-3、葡萄糖酸5-8、高铁酸钠5-7、水 适量、吸附助剂3_4 ;
[0012] 所述吸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硫铁矿渣7-10、15%盐酸适量40-50、氢 氧化钠适量、砖渣粉末7-9、甲酸钙2-3、苯扎氯铵2-4、活性氧化锌4-6、交联淀粉5-7、海藻 酸钠2-3、黄原胶2-3、浒苔多糖3-5、硅烷偶联剂KH-5500. 1-0. 2、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在 20-30°C下将盐酸滴加到硫铁矿渣、砖渣粉末中,搅拌20-30分钟,用氢氧化钠调节滤液至 中性,烘干粉碎成300-400目粉末;将苯扎氯铵、甲酸钙加入水中溶解,再加入交联淀粉搅 拌均匀,浸渍30-40分钟,烘干得改性的交联淀粉;将所述粉末、改性的交联淀粉与其他剩 余成分混合,在35-45°C下搅拌20-30分钟,即得。
[0013] 所述的硅藻土蓝藻处理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4] (1)将硅藻土放入窑炉中用600-700°C高温焙烘1-2小时,取出粉碎成100-200目 粉末;
[0015] (2)将松树叶粉碎,加水煎煮,与硅藻土粉末、季磷盐、氯化钠混合搅拌均匀,放入 窑炉中用100_200°C处理0. 5-1小时,取出粉碎成300-400目粉末,与轻质碳酸钙混合,得到 组份A;
[0016] (3)将苹果酸、山梨酸钾、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磷酸二氢钙、玻璃酸钠、葡萄糖 酸混合搅拌20-30分钟,再加入高铁酸钠,继续搅拌15-20分钟,得到组份B ;
[0017] (4)将组份A和组份B混合,再加入其他剩余成分,搅拌均匀即得。硫铁矿渣是生 产硫酸时焙烧硫铁矿产生的废渣。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 本发明蓝藻处理剂分散絮凝效果好,不仅能聚集蓝藻,还能螯合絮凝多种污染物, 如重金属离子、油污,而且能够杀灭蓝藻、细菌,还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不产生二次污染, 效果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硅藻土 25、氯化钠 13、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8、松树叶12、苹果酸4、季磷盐2. 5、磷酸二氢钙4、山梨酸钾4、 轻质碳酸钙15、玻璃酸钠2. 5、葡萄糖酸7、高铁酸钠6、水适量、吸附助剂3. 5 ;
[0021] 所述吸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硫铁矿渣8、15%盐酸适量45、 氢氧化钠适量、砖渣粉末8、甲酸钙2. 5、苯扎氯铵3、活性氧化锌5、交联淀粉6、海藻酸钠 2. 5、黄原胶2. 5、浒苔多糖4、硅烷偶联剂KH-5500. 1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在25°C下将盐酸 滴加到硫铁矿渣、砖渣粉末中,搅拌25分钟,用氢氧化钠调节滤液至中性,烘干粉碎成350 目粉末;将苯扎氯铵、甲酸钙加入水中溶解,再加入交联淀粉搅拌均匀,浸渍35分钟,烘干 得改性的交联淀粉;将所述粉末、改性的交联淀粉与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在40°C下搅拌25 分钟,即得。
[0022] 所述的硅藻土蓝藻处理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1)将硅藻土放入窑炉中用650°C高温焙烘I. 5小时,取出粉碎成150目粉末;
[0024] (2)将松树叶粉碎,加水煎煮,与硅藻土粉末、季磷盐、氯化钠混合搅拌均匀,放入 窑炉中用150°C处理0. 7小时,取出粉碎成350目粉末,与轻质碳酸钙混合,得到组份A ;
[0025] (3)将苹果酸、山梨酸钾、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磷酸二氢钙、玻璃酸钠、葡萄糖 酸混合搅拌25分钟,再加入高铁酸钠,继续搅拌18分钟,得到组份B ;
[0026] (4)将组份A和组份B混合,再加入其他剩余成分,搅拌均匀即得。
[0027] 试验数据
[0028] 表1 :娃藻土蓝藻处理剂和PAC污水悬浮物净化效果对比
[0029]

【权利要求】
1. 一种硅藻土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硅藻土 20-30、氯 化钠12-14、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7-10、松树叶10-14、苹果酸3-5、季磷盐2-3、磷酸二氢 钙3-5、山梨酸钾3-5、轻质碳酸钙13-16、玻璃酸钠2-3、葡萄糖酸5-8、高铁酸钠5-7、水适 量、吸附助剂3-4 ; 所述吸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硫铁矿渣7-10、15%盐酸适量40-50、氢氧化 钠适量、砖渣粉末7-9、甲酸钙2-3、苯扎氯铵2-4、活性氧化锌4-6、交联淀粉5-7、海藻酸 钠2-3、黄原胶2-3、浒苔多糖3-5、硅烷偶联剂KH-550 0. 1-0. 2、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在 20-30°C下将盐酸滴加到硫铁矿渣、砖渣粉末中,搅拌20-30分钟,用氢氧化钠调节滤液至 中性,烘干粉碎成300-400目粉末;将苯扎氯铵、甲酸钙加入水中溶解,再加入交联淀粉搅 拌均匀,浸渍30-40分钟,烘干得改性的交联淀粉;将所述粉末、改性的交联淀粉与其他剩 余成分混合,在35-45°C下搅拌20-30分钟,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蓝藻处理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硅藻土放入窑炉中用600-700°C高温焙烘1-2小时,取出粉碎成100-200目粉 末; (2) 将松树叶粉碎,加水煎煮,与硅藻土粉末、季磷盐、氯化钠混合搅拌均匀,放入窑炉 中用100-200°C处理0. 5-1小时,取出粉碎成300-400目粉末,与轻质碳酸钙混合,得到组份 A; (3) 将苹果酸、山梨酸钾、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磷酸二氢钙、玻璃酸钠、葡萄糖酸混 合搅拌20-30分钟,再加入高铁酸钠,继续搅拌15-20分钟,得到组份B ; (4) 将组份A和组份B混合,再加入其他剩余成分,搅拌均匀即得。
【文档编号】C02F1/52GK104478047SQ20141061347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路坤 申请人:芜湖市祥荣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