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934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该设备组成包括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滚动压条机、干化箱(其内还设有粉碎机、金属筛、输送带等,干化箱内部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分隔为两个区间)、抽风机、除尘器、除臭装置、水蒸汽回流管等,还配备了安全控制中心系统。本实用新型妥善解决了污泥干化时的成本问题、黏结问题、安全问题,干化效率高,且出料均匀度好,污泥资源再利用价值高。
【专利说明】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污泥产量飞速增长。这些污泥含水率高(一般为98 % ),脱水后含水率仍大于80 %,不易处理,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堆排区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泥的合理化处理是维持我们周边优美环境和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厌氧消化、高温堆肥、焚烧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最常用的方法,但高含水率的污泥直接用于堆肥和填埋易引发新的环境污染,而污泥焚烧处理必需先进行脱水干化或者添加燃烧辅料。因此,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一般要求预先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降低污泥含水率。
[0003]传统的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工艺是在2001:?7001:高温下采用干化设备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需要消耗煤、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在实际的污泥干化过程中,多存在能源浪费严重、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污泥在干化过程中,随着污泥含水率的降低,当含水率降低至60%左右时,污泥会处于胶结阶段,很容易发生结块,形成表面坚硬、难以粉碎但是内部仍为稀泥的颗粒,水分不易去除;同时,处于胶结阶段的污泥容易与设备黏结在一起,降低干化效率,缩短设备寿命;黏结问题是污泥干化过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由于污泥是污染治理的剩余物,混入各种危险物质的机会较多,如:烃类(易燃气体,如甲烷是污泥本身的厌氧产物〉、纤维(危险粉尘〉、金属异物、石子、铁粉(均可能引发火花〉、溶剂(均可能遇氧自燃)等,干化过程中干化污泥自燃、设备爆炸等都会对干化设备及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污泥干化系统在开机、停机时易发生爆炸,另外一些干化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变化也会导致危险,污泥干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0004]针对污泥干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能源浪费严重、处理成本高,干化效率低、易出现黏结问题,设备运行不稳定、有安全隐患等情况,寻找安全、经济、高效的污泥干化方法及干化设备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专利针对污泥干化过程中的成本问题、黏结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污泥干化设备;本设备在保证污泥干化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能源浪费、提高干化效率、降低干化成本,并可以在解决黏结问题的同时具备安全可靠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为:提供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
[0007]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工作阶段包括干料返混阶段、第一干化阶段、粉碎处理阶段、第二干化阶段和最终筛分出粒阶段。具体流程为:干料返混阶段,污泥经机械脱水含水率降为80 %左右后,将含水率为80 %左右的湿污泥与含固率大于95 %的干污泥以及干石灰按一定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使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5%左右(在进入第一干化区间之前加入干污泥实施污泥干料返混,其作用在于减轻干化过程中污泥与设备的黏结,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加入干石灰的作用在于固定污泥中的硫元素,避免其在干化过程中产生恶臭气体,污染热介质);含水率55%左右的污泥通过进料斗,然后由滚动压条机压成一定厚度的块状进入第一干化区间(如此既可以减轻与设备的黏结,也可以减轻干化区间内粉尘的产生
[0008]在干化箱内(第一干化区间、第二干化区间和区间内的装置及干化区间的保温材料与粉碎装置共同构成了干化箱),污泥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处理:第一阶段为第一干化阶段,第二阶段为粉碎处理阶段,第三阶段为第二干化阶段,第四个阶段为最终筛分出粒阶段。为保证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污泥的干化处理是在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下进行的。第一干化阶段,含水率55%左右的污泥在第一干化区间进行高温干化,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温度可设置在2501:?2801:范围内,处理后污泥含水率降至35%左右;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清洁过热蒸汽由加热箱加热获得,加热箱设多能源接口,通过多能源接口加热箱的能源可来自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也可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物燃烧产生的热或直接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热等;区间过剩热蒸汽和粉尘由抽风机抽出,经旋风除尘器处理分离,粉尘则由除尘器灰斗收集排放至除尘器出料口 ;经过此区间处理后的污泥呈半干化状态。粉碎处理阶段,经第一干化区间初步干化之后的污泥呈半干化状态,干化程度多不均匀,块状的污泥外部干燥、内部含水率仍较高;夕卜部干燥污泥长时间处于过热状态易引起污泥燃烧,造成安全事故;此时,块状污泥通过大漏斗进入粉碎装置进行粉碎处理,打破了第一干化阶段后污泥的结块现象,粉碎处理后的污泥表面积增大,利于污泥受热均匀,可有效提高后续污泥干化效率。第二干化阶段,粉碎处理后含水率为35%左右的污泥进入第二干化区间继续干化,将含水率降至5%左右;污泥在此区间进行干化的同时进行筛分;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清洁过热蒸汽由加热箱加热获得,加热箱设多能源接口,通过多能源接口加热箱的热源可来自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也可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物燃烧产生的热或直接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热等;由于此区间污泥含水率较低,且对污泥进行筛分,区间粉尘浓度较高,因此,第二干化区间温度设置较第一区间低,温度可设置为1801:?2001:之间,此区间水蒸汽和粉尘通过抽风机抽出,经旋风除尘器处理分离,粉尘则由灰斗收集排放至出料口。最终筛分出粒阶段,在第二干化区间设置有筛分装置(金属筛等),在污泥干化的同时对污泥进行筛分,金属筛上污泥经压碎后出料,也可用于污泥返混;筛下部分颗粒较均匀,出料后可作为污泥资源进行后续利用。
[0009]为保证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污泥的干化处理是在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下进行的。安全监控系统: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在第一干化区间与第二干化区间内均设有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含量的区间参数检测装置来监测干化区间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含量;监测数据输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中),数据处理模块将所得数据与设定的安全阈值(阈值可根据实际运行需要进行微调)进行比较并作用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中的安全中控装置,安全中控装置控制抽风机转速,当干化区间任一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即增大抽风机抽风速度,加速抽取干化区间内的热蒸汽和粉尘;当监测数据恢复正常状态时,安全中控装置控制抽风机按常规抽风速度抽取干化区间内的热蒸汽和粉尘;若干化区间内的参数异常,例如,粉尘浓度相对较长期处于超过设定阈值状态,提速后的抽风机相对稍长时间抽取都无法降低粉尘浓度时,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中)将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关应急措施。由抽风机抽取上来的热蒸汽和粉尘通过保温管道送至旋风除尘器除尘处理后,气尘分离,热蒸汽经加热箱加热后通过热风管道送入干化区间作为干化热源,尘粒则经过除尘器灰斗收集排入出料口。安全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库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存储,便于了解干化区间内各参数情况,为日后设备优化提供条件。
[0010]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具体构成为:污泥干化设备的组成包括水蒸汽回流管、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抽风机、金属筛、金属筛上滑板、粉尘挡板、过热蒸汽控制阀门、过热蒸汽管、除臭装置、旋风除尘器、污泥进料斗、污泥进料斗内塞、滚动压条机、区间参数检测装置、抽风管道管阀门、抽风管道、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粉碎机、筛上污泥收集漏斗、筛下污泥收集漏斗、筛上污泥出料口、筛下污泥出料口、干化箱内设置的四组传送带(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组输送带、第二组输送带、第三组输送带、第四组输送带);干化设备的核心干化区域为干化箱内部的空间,干化箱由四面保温耐火砖墙紧密围成,干化箱内部的空间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分隔为两个区间,上部为第一干化区间,下部为第二干化区间;本实用新型设备还配备了内置有数据处理模块、安全中控装置和警报装置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妥善解决了污泥干化时的成本问题、黏结问题和安全问题。
[0013](1)将污泥分区间干化,充分利用热源,减少了资源浪费;且采用多能源接口,能源可来自废物燃烧产生的热或直接利用废热等;可节约成本,有效地解决污泥干化的高成本问题。
[0014](2)将污泥干化过程分为干料返混阶段、第一干化阶段、粉碎处理阶段、第二干化阶段和最终筛分出粒阶段。通过干料返混、粉碎处理等工艺可有效解决污泥干化的粘结问题,提高污泥干化的效率。在干泥返混时加入干石灰,可减少恶臭气体产生,减轻热介质污染。
[0015](3)设有安全监控系统,使干化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0016](4)使用本设备干化后的污泥,出料均匀度好,污泥资源再利用价值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工艺流程图;
[0018]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安全监控流程图;
[0019]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于化设备。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21]结合附图1、2、3来阐述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工作流程包括干料返混阶段、第一干化阶段、粉碎处理阶段、第二干化阶段和最终筛分出粒阶段。
[0022]干料返混阶段,污泥经机械脱水含水率降为80%左右后,将含水率为80%左右的湿污泥与含固率大于95%的干污泥以及干石灰按一定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干污泥在污泥混合物中起“珍珠核”作用,可减轻污泥与设备之间的黏结,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干石灰的作用在于固定污泥中的硫元素,避免其在干化过程中产生恶臭气体,污染热介质;于石灰混合比例和干污泥返混比例可参考以下数据:干石灰与湿污泥质量比为1: 25?1: 45,返混干污泥与湿污泥体积比为0.8: 1?1.2: 1,混合比例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节;通过干料返混阶段使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5%左右;含水率55%左右的污泥通过进料斗(13)(见附图1和附图3),然后由滚动压条机(14)压成一定厚度的块状进入第一干化区间(28)(如此既可以减轻与设备的黏结,也可以减轻干化区间内粉尘的产生)。
[0023]在干化箱(30)内(第一干化区间(28^第二干化区间(29)和区间内的装置及干化区间的保温材料与粉碎机(20)共同构成了干化箱(30))污泥经过四个阶段的处理:第一阶段为第一干化阶段,第二阶段为粉碎处理阶段,第三阶段为第二干化阶段,第四个阶段为最终筛分出粒阶段。为保证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污泥的干化处理是在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下进行的。第一干化阶段,含水率55%左右的污泥在第一干化区间(28)进行高温干化,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温度可设置在2501:?2801:范围内,处理后污泥含水率降至35%左右;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清洁过热蒸汽由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加热获得,通过多能源接口加热箱的能源可来自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也可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物燃烧产生的热或直接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热等;区间过剩热蒸汽和粉尘由抽风机⑶抽出,经旋风除尘器(12)处理分离,粉尘则由灰斗收集排放至出料口 ;经过此区间处理后的污泥呈半干化状态。粉碎处理阶段,经第一干化区间(28)初步干化之后的污泥呈半干化状态,干化程度多不均匀,块状的污泥外部干燥、内部含水率仍较高;外部干燥污泥长时间处于过热状态易引起污泥燃烧,造成安全事故;此时,块状污泥通过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粉碎机收集漏斗)(19)进入粉碎机(20)进行粉碎处理,此时进行粉碎处理,能耗小、粉碎均匀、打破了第一干化阶段后污泥的结块现象,一方面粉碎处理后的污泥表面积增大,利于污泥受热均匀,可有效提高后续污泥干化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出泥的均匀程度,使污泥具有更高的资源再利用价值。第二干化阶段,粉碎处理后含水率为35%左右的污泥进入第二干化区间(29)继续干化,将含水率降至5%左右;污泥在此区间进行干化的同时进行筛分;此区间采用清洁过热蒸汽作为干化热源,清洁过热蒸汽由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加热获得,通过多能源接口加热箱的能源可来自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也可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物燃烧产生的热或直接利用工农业及生活废热等;由于此区间污泥含水率较低,且对污泥进行筛分,区间粉尘浓度较高,因此,第二干化区间(29)温度设置较第一区间(28)低,温度可设置为1801:?2001:之间,此区间过剩热蒸汽和粉尘由抽风机(3)抽出,经旋风除尘器(12)处理分离,粉尘则由除尘器灰斗收集排放至除尘器出料口。第一区间热源与第二区间热源相联,干化区间的温度设置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节。最终筛分出粒阶段,在第二干化区间(29)设置有筛分装置(金属筛(4)、金属筛上滑板(5)、粉尘挡板(7)、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在污泥干化的同时对污泥进行筛分,保证出泥颗粒均匀;金属筛上污泥经压碎后出料,也可用于污泥返混;筛下部分颗粒较均匀,出料后可作为污泥资源进行后续利用。
[0024]为保证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污泥的干化处理是在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下进行的。安全监控系统: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在第一干化区间(28)与第二干化区间(29)内均设有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含量的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来监测干化区间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含量(第一干化区间:温度171,湿度氏/8/1113,粉尘浓度1/
氧气含量匕/% ;第二干化区间:温度\丨1,湿度4/8/1113,粉尘浓度&/8/1113,氧气含量1^/% )(见附图1、2、3〉;监测数据输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中),数据处理模块将所得数据与设定的安全阈值(设定的安全阈值,第一干化区间阈值可取:^01= 280。。,1= 800一3,。01二 198加3,8% ;第二干化区间阈值可取:102^ 200。。,!!02二 800一3,198加3,^2= 8% ;(各区间阈值可根据实际运行需要来调整)进行比较并作用于安全中控装置(安全中控装置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中)(见附图2),安全中控装置控制抽风机(3)转速,当干化区间任一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即增大抽风机(3)抽风速度,加速抽取干化区间内的热蒸汽和粉尘,当监测数据恢复正常状态时,安全中控装置控制抽风机(3)按常规抽风速度抽取干化区间内的热蒸汽和粉尘;若干化区间内的参数异常,例如,粉尘浓度相对较长期处于超过设定阈值状态,提速后的抽风机(3)相对较长时间抽取都无法降低粉尘浓度时,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中)将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关应急措施。由抽风机抽取上来的热蒸汽和粉尘通过具有保温功能的抽风管道(18)送至旋风除尘器(12)除尘处理后,气尘分离,热蒸汽经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加热后通过热蒸汽管道(10)送入干化区间作为干化热源,尘粒则经过除尘器灰斗收集排入除尘器出料口。安全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库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存储,便于了解干化区间内各参数情况,为日后设备优化提供条件。
[0025]结合附图1、2、3来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具体组成包括水蒸汽回流管(1),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金属筛(4),金属筛上滑板(5),粉尘挡板(7),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过热蒸汽管(10),除臭装置(11),旋风除尘器(12),进料斗(13),污泥进料斗内塞(27),滚动压条机(14),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抽风管道阀门(16),抽风管道(18),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粉碎机收集漏斗)(19),粉碎机(20),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筛上污泥出料口(24),筛下污泥出料口(25),干化箱内设有四组传送带,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组输送带(17),第二组输送带
(8),第三组输送带¢),第四组输送带(21)(见附图3)。干化设备的核心干化区域为干化箱(30)内的空间,干化箱(30)由四面保温耐火砖墙(26)紧密围成,干化箱内部的空间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20)分隔为二个区间,上部为第一干化区间(28),下部为第二干化区间(29)(见附图3〉。另外,本实用新型设备还配备了内置有数据处理模块、安全中控装置和警报装置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见附图3)。
[0026]污泥经机械脱水含水率降为80%左右后,将含水率为80%左右的湿污泥与含固率大于95%的干污泥以及干石灰按一定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此时污泥含水率由80%下降至55%左右。含水率55%左右的污泥通过进料斗(13)进入干化箱(30),并由进料斗(13)下方的滚动压条机(14)压成条块状自然坠落到第一组输送带(17)上接受干化处理,污泥在第一组输送带(17)的尾端自然坠落到第二组输送带(8)上继续干化,在第二组输送带的尾端,污泥由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粉碎机收集漏斗)(19)收集后进入粉碎机
(20)中,经过粉碎机(20)粉碎后,将粉碎的污泥送至第三组输送带(6)上继续干化处理,干化后,经过传送带的尾端坠落到金属筛上滑板(5)上,并下滑至金属筛(4)上,经过金属筛
(4)筛动,筛下成型的粒状物料落入第四组输送带(21)上继续向前通过筛下污泥收集漏斗
(23)输送至筛下污泥出料口(25),筛上污泥滑入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并在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的下部进行压碎处理,压碎后经筛上污泥出料口(24)出料。如此,完成了污泥干化,干化后出料的污泥含水率不大于5%。
[0027]在干化箱(30)底部及侧壁保温耐火砖墙内,预埋有多组的输送过热蒸汽管道
(10),用于干化的过热蒸汽经由过热蒸汽管道(10)进入干化区间,过热蒸汽管道(10)的支管上设置有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通过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来控制各支管风量的一致。在干化箱(30)右侧装有抽风管道(18),抽风管道(18)将抽吸的热蒸汽与粉尘通入旋风除尘器(12)处理,经除尘处理后的热蒸汽经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加热到指定温度后作为部分干化热源通入过热蒸汽管道(10)、粉尘则由旋风除尘器(12)灰斗收集后排至除尘器出料口。干化区间中多余的水蒸汽通过水蒸汽回流管(1)收集、经处理后排放。
[0028]在污泥干化的同时,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会在线监测第一干化区间(28)与第二干化区间(29)内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的含量,监测数据及时输送至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中的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所得数据与设定的安全阈值进行比较并作用于安全中控装置(安全中控装置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
(31)中)(见附图2),安全中控装置控制抽风机(3)转速,通过调整通风量来保障干化系统中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及氧气含量处于安全范围;若干化区间内的各参数异常,则内置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中的警报装置将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关应急措施。
[0029]由处理污泥的流程、附图和说明书上述内容可知:进料斗(13)位于本设备的右上端,进料斗(13)的底部接进干化箱(30)内;干化箱(30)由顶部、底部及两侧壁围成,在干化箱(30)底部及侧壁保温耐火砖墙内,预埋有多组的输送过热蒸汽管道(10),过热蒸汽管道(10)的支管上设置有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在干化箱(30)右侧装有抽风管道(18),抽风管道(18)通过管道与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和旋风除尘器(12)相连,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和旋风除尘器(12)位于干化箱(30)顶端的外部;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位于旋风除尘器(12)的左方;水蒸汽回流管(1)位于干化箱(30)的底部,并与底部的过热蒸汽管道(10)相连;干化箱(30)内部的空间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20)分隔为二个区间,上部为第一干化区间(28),下部为第二干化区间(29);进料斗(13)下方是滚动压条机(14),滚动压条机(14)下方为第一组输送带(17),第一组输送带(17)下方为第二组输送带(8),第二组输送带(8)下方为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下方为粉碎机(20),粉碎机(20)下方为第三组输送带¢),第三组输送带(6)下方为金属筛(4),金属筛(4)正下方为第四组输送带(21),第四组输送带(21))正下方为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正下方为污泥出料口(25),金属筛(4)上部右侧与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相接,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正下方为筛上污泥出料口(24);滚动压条机(14)、第一组输送带(17)、第二组输送带(8)、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粉碎机(20^第三组输送带(6)、金属筛(4)、第四组输送带(21^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污泥收集漏斗(23)均在干化箱(30)内部。第一干化区间(28)与第二干化区间(29)的右侧各设置一个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通过导线相连,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通过数据线与抽风机⑶相连。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是该实用新型设备的具体组成包括水蒸汽回流管(I)、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金属筛(4)、金属筛上滑板(5)、粉尘挡板(7)、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过热蒸汽管(10)、除臭装置(11)、旋风除尘器(12)、进料斗(13)、污泥进料斗内塞(27)、滚动压条机(14)、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抽风管道阀门(16)、抽风管道(18)、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或粉碎机收集漏斗(19)、粉碎机(20)、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筛上污泥出料口(24)、筛下污泥出料口(25)、干化箱内设有的四组传送带,四组传送带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组输送带(17)、第二组输送带(8)、第三组输送带(6)、第四组输送带(21);干化设备的核心干化区域为干化箱(30)内的空间,干化箱(30)由四面保温耐火砖墙(26)紧密围成,干化箱内部的空间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20)分隔为两个区间,上部为第一干化区间(28),下部为第二干化区间(29);本设备还配备了内置有数据处理模块、安全中控装置和警报装置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是该实用新型设备的进料斗(13)位于本设备的右上端,进料斗(13)的底部接进干化箱(30)内;干化箱(30)由顶部、底部及两侧壁围成,在干化箱(30)底部及侧壁保温耐火砖墙内,预埋有多组的输送过热蒸汽管道(10),过热蒸汽管道(10)的支管上设置有过热蒸汽控制阀门(9);在干化箱(30)右侧装有抽风管道(18),抽风管道(18)通过管道与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和旋风除尘器(12)相连,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和旋风除尘器(12)位于干化箱(30)顶端的外部;设有多能源接口的加热箱(2)、抽风机(3)除臭装置(11)、位于旋风除尘器(12)的左方;水蒸汽回流管(I)位于干化箱(30)的底部,并与底部的过热蒸汽管道(10)相连;干化箱(30)内部的空间由居于中间的保温材料及粉碎机(20)分隔为二个区间,上部为第一干化区间(28),下部为第二干化区间(29);进料斗(13)下方是滚动压条机(14),滚动压条机(14)下方为第一组输送带(17),第一组输送带(17)下方为第二组输送带(8),第二组输送带(8)下方为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下方为粉碎机(20),粉碎机(20)下方为第三组输送带(6),第三组输送带(6)下方为金属筛(4),金属筛(4)正下方为第四组输送带(21),第四组输送带(21))正下方为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正下方为污泥出料口(25),金属筛(4)上部右侧与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相接,筛上污泥收集漏斗(22)正下方为筛上污泥出料口(24);滚动压条机(14)、第一组输送带(17)、第二组输送带(8)、半干化污泥收集漏斗(19)、粉碎机(20)、第三组输送带(6)、金属筛(4)、第四组输送带(21)、筛下污泥收集漏斗(23)、污泥收集漏斗(23)均在干化箱(30)内部。第一干化区间(28)与第二干化区间(29)的右侧各设置一个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区间参数检测装置(15)与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通过导线相连,安全控制中心系统(31)通过数据线与抽风机(3)相连。
【文档编号】C02F11/00GK204251476SQ20142001778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3日
【发明者】杨延梅, 方艳艳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