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0186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包括调理池、挡板、搅拌轴、搅拌叶片、驱动装置、污泥入口和污泥出口。所述调理池即为搅拌池,上方半封闭;所述挡板共四块,与池壁预埋件焊接,连接到池壁上;所述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材质都为碳钢衬胶,叶片以搅拌轴为中心,与水平面成45°角;碳钢是一种硬度越大,强度越高的材料,性价比较高,加上橡胶外衬,有效解决了抗腐蚀的问题;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调理池池盖上预留的中心孔处;所述污泥入口设在调理池池壁上方;所述污泥出口设在调理池的侧壁底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污泥与调理剂搅拌均匀,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城市污泥搅拌均匀的污泥搅拌系统,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污泥调理过程中,搅拌是否均匀直接影响调理的效果。现有的污泥搅拌系统,如 专利号200720069024. 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和垃圾混合固化系统,包括搅拌 罐,入料口,出料口,搅拌罐内设有若干搅拌轴,搅拌轴上固定有若干搅拌臂,每个搅拌臂前 端装有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每个搅拌臂后装有与搅拌叶片数目相同的侧叶片。这种系统,由 于没有安装折流板,存在以下缺点:液体搅拌不均匀;在同样的转速下,搅拌时间长,添加 剂搅拌不开,不能完全调理。由此导致整个脱水效果差,生产成本高,其原因是,搅拌过程 中,由于调理罐是圆形的,导致液体在搅拌过程中顺着一个方向打转,整个液体不是形成翻 滚,而是平流,故流动缓慢,由于污泥浓度大,加入调理剂以后,调理剂不能再短时间内被搅 拌机打散与污泥混合并反应。
[0003] 针对此种搅拌系统的缺陷,专利号200910039206. 4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污泥 搅拌系统,旨在使搅拌过程中,被搅拌的液体形成翻滚的漩涡,在同样的转速下,减少添加 剂的量,缩短搅拌时间,改善搅拌效果。其
【发明内容】
包括搅拌罐,污泥入口、污泥出口,驱动 装置,与驱动装置同轴安装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上的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搅拌叶片,对应 每组叶片设有一组折流板,这种装置的改装,虽然解决了原有的搅拌时间长搅拌不均匀等 问题,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折流板的面积比较小,对搅拌的扰流范围比较小,整个系统 在圆形容器中完成,搅拌罐为玻璃钢材质,原材料相比较而言,价格不便宜,不利于进行工 程化推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搅拌系统,能够将污泥与调理剂搅拌均匀,提高工 作效率,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000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包括调理池、挡板、搅 拌轴、搅拌叶片、驱动装置、污泥入口和污泥出口。
[0006] 所述调理池即为搅拌池,顶部封闭2/3,未封闭处用玻璃钢板盖住,钢板上留有一 个观察孔,观察孔大小为30cm X3〇Cm;调理池形状为方形,周边抹角;方形的池子便于施工, 抹角的目的是防止搅拌过程中产生死角,淤泥积在死角难以清理,影响调理效果,抹角的圆 心角约为3Γ。调理池边长为4m,深度为4m,液体设计深度为3. 2m ;调理池在建造过程中, 要预埋三处不锈钢板,用于焊接挡板。整个调理池的池面中心位置留有装驱动系统和搅拌 轴的孔,旁边留有加药管道的孔,孔径约为250mm。
[0007] 所述挡板通过与预留的不锈钢板焊接,连接到每个池壁的中央,每面池壁一块挡 板,共计4块;所述挡板与池壁垂直,材质为不锈钢,挡板宽度为0. 25m,高度为3m,焊接处与 池壁留有5cm的距离;在搅拌过程中,被搅拌的部分液体遇到挡板以后会改变原来的转动 方向,从而形成漩涡,使得污泥和调理剂充分接触,容易搅拌均匀;挡板的设计,起到了扰流 的作用,既方便施工,又增加了扰流的范围,使得整个搅拌系统处于翻滚状态,搅拌效果得 到很好的改善。
[0008] 所述搅拌轴的材质为碳钢衬胶,直径为95mm,置于池子里面的深度为3. 4m,搅拌 抽的长度和直径可以根据搅拌池的大小和深度进行调整。
[0009] 所述搅拌叶片的材质为碳钢衬胶,搅拌叶片以搅拌轴为中心,与水平面成45° 角,在搅拌叶片旋转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切向力,将液体切散;设计一定的角度,可以减小 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在搅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效防止搅拌轴变形;每组搅拌叶片与搅拌 轴垂直,且搅拌叶片之间互相垂直;搅拌叶片长度约为池子边长的1/3,宽度是池子边长的 1/10 ;搅拌叶片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搅拌的效果,叶片的转速也会影响搅拌效果;本发 明设计的叶片转速为43r/min,(本发明通过实践,获得最佳搅拌转速,)搅拌机通过超声波 液位计进行控制,当液位高度达到lm时,开始搅拌,低于lm,则停止搅拌。其中,所述的碳钢 是一种硬度越大,强度越高的材料,性价比比较高,加上橡胶外衬,有效解决了抗腐蚀的问 题,碳钢衬胶的做法与不锈钢或者其他材料相比,价格便宜,可以大大节约工程成本。
[0010]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调理池池盖上预留的中心孔处;
[0011] 所述污泥入口设在调理池池壁上方;所述污泥出口设在调理池的侧壁上,并靠近 调理池的底部位置;进泥和出泥处通过气动阀控制。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中调理池的设计结构为方形,池 子抹角,便于施工建造,且经过改造以后,加上挡板,可以在搅拌过程中形成扰流作用,便于 污泥与调理剂混合均匀,挡板的设计简单,容易实现;2搅拌机的转速是经过实际时间得到 的最佳转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3搅拌机叶片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减少了搅拌过程中的 阻力,减轻了搅拌过程中对搅拌轴的扭曲力,同时,又能在搅拌过程中对液体形成向下的推 力,更容易搅拌均匀;4搅拌机的搅拌由液位来控制,液位lm以下搅拌机不搅拌,既可以防 止将已经搅拌均勻的污泥被打散,又能节省能源,减少搅拌机连续工作造成的损耗;5本发 明将设计的搅拌机与改造的调理池结合,在搅拌过程中,能克服传统的搅拌系统搅拌不均 匀,搅拌时间长,搅拌效果差的缺点,能够将调理剂和污泥很好地混匀,使得调理剂和污泥 充分反应,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效果;本发明设计简单,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实现,且成本比 较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利用和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主视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俯 视图。图中:1、进泥管;2、搅拌池池盖;3、加药装置A ;4、加药装置B ;5、驱动装置;6、钢板; 7、溢流管;8、搅拌轴;9、搅拌桨叶;10、挡板;11、出泥管;12、气动阀;13、盖板,14、观察孔。
[0017] 进泥管1采用不锈钢材质,从搅拌池上方离地面4m处的池壁进泥;挡板10也为 不锈钢材质,通过与预埋的钢板焊接,固定在池壁上,挡板距离池底距离约为30cm,挡板宽 度为25cm,高度3m ;每个池壁的中间位置焊接一块挡板,共计4块;搅拌桨叶9共计两组, 桨叶长度约为1. 3m,桨叶宽度约为0. 4m,每组桨叶叶片包括两个与水平面成45°的两个板 状叶片,两个板状叶片固定在搅拌轴8上,并互相垂直,上下两组叶片的距离为1. 3m,搅拌 轴直径为95mm,长度为3. 4m ;驱动装置设定转速为43min/r,通过超声波液位计来控制驱动 装置的运行,当液位在lm以下时,搅拌机不搅拌;当液位高于lm时,搅拌机处于搅拌状态; 图2中,方形池子周边抹角,抹角角度约为3Γ,盖板13为不锈钢材料,观察孔14的大小为 30cmx30cm〇
[0018] 本发明能够将污泥和投加的调理剂很快搅拌均匀,并且充分与污泥反应,搅拌好 的污泥中看不到成块的调理剂,经该搅拌系统搅拌过的污泥,进入到板框压滤机以后,压滤 效果很好,污泥脱水性能大大改善,出泥的含水率低于60%,超声波液位计的控制,既避免 了能源的浪费,同时又保护了搅拌轴和搅拌桨叶,避免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熟 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发明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 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理池、挡板、搅拌轴、搅拌叶片、 驱动装置、污泥入口和污泥出口; 所述调理池顶部封闭2/3,未封闭处用玻璃钢板盖住,形状为方形,周边抹角,池面中心 留有装驱动系统和搅拌轴的孔,旁边留有加药管道的孔; 所述挡板通过与池壁预埋件焊接,连接到每个池壁的中央,共4块,与池壁垂直,材质 为不锈钢;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调理池池盖上预留的中心孔处; 所述污泥入口设在调理池池壁上方;所述污泥出口设在调理池的侧壁底部; 所述调理池边长为4m,深度为4m ;所述挡板宽度为0. 25m,高度为3m ;所述搅拌轴直 径为95_,置于池子里面的深度为3. 4m ;所述搅拌叶片长度为池长的1/3,宽度是池边的 1/10 ;所述钢板上留有一个大小为30cmi30cm的观察孔;所述抹角的圆心角为3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搅拌污泥的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的材 质为碳钢衬胶,以搅拌轴为中心,与水平面成45°角,每组叶片与搅拌轴垂直,且叶片之间 互相垂直。
【文档编号】C02F11/14GK203938578SQ201420111000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陶先兵, 赵金君, 钱金, 汤伟, 江姝瑶, 程花 申请人:南京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