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250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垢装置,该防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设置,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量子波发生器,对外发射量子波,量子波发生器呈圆环装,量子波发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量子波发生器的内壁形成第三流体通道,且第三流体通道连通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除垢装置较现有技术中的除垢装置具有较高的除垢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防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防垢装置的自身结构使得防垢装置只能连接在流体通道的外壁外 侦牝防垢装置对流体的处理需要经过外壁才能到达流体处并对流体产生作用。这样的设置 下,外壁会对防垢装置的对流体的处理产生一定阻碍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防垢装置的能 力,降低了防垢装置的防垢能力。同时,设置在管道外壁的防垢装置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干 扰,影响防垢装置的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高效防垢能力的防垢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流体 通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设置,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量子波发生器, 对外发射量子波,量子波发生器呈圆环装,量子波发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量子波发生器的内壁形成第三流体通道,且第三流体通道连通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 道。
[0006]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靠近量子波发生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壳体靠 近量子波发生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件相连。
[0007]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 的第三壁,第一壁和第二壁均呈圆环装,第一壳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壁的中心通孔中,第 三壁呈管状,第三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圆形外壁上,第二连接部包括第 四壁,第四壁呈圆环装,第二壳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四壁的中心通孔中,第四壁和第二壁之 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8] 进一步地,量子波发生器的外壁凸出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壁和第四壁上 均设置有与量子波发生器的外壁相适配的凹槽。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壁、第三壁和第四壁的内壁上均涂覆有电磁波辐射涂层。
[0010]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 导向部,量子波发生器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部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量子波发生器上设置 有与第二导向部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
[0011]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孔和第一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环,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导向 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0012]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 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0013] 本实用新型的防垢装置,通过量子波发生器的内壁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 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同时,量子波发生器的内壁形成第三流体通道且第三流体 通道连通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当流体经过第三流体通道时,量子波发生器发出 的量子波不经外物的阻隔直接作用于流体本身并产生效果,使得防垢装置的防垢能力得到 了充分发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除垢装置较现有技术中的除垢装置具有较高的除垢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垢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6] 图中:
[0017] 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量子波发生器;41、第一壁;42、第二壁;43、第三 壁;44、第四壁;50、电磁波辐射涂层;60、密封环;71、第三连接部;72、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垢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本实施例的防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量子波发生器30。其中,第一壳体 10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 20相对设置。量子波发生器3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量子波发生器30 呈圆环状,并且量子波发生器30的内壁形成第三流体通道,并且第三流体通道连通前述的 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本实施例的防垢装置在使用时,流体经过第三流体通道,当 流体经过第三流体通道时,量子波发生器30发出的量子波直接作用于流体本身并产生效 果,使得防垢装置的防垢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防垢装置,本实施例的 防垢装置可以更好地起到防垢作用。
[00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靠近量子波发生器30,且在第一壳体10的第 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靠近量子波发生器30,且在第二壳体20的 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由于发 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1〇和第二壳体20之间,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通过第一连接 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后,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量子波发生器30在第 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夹持下无法进行运动,实现了了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 量子波发生器30之间的固定和连接。
[0021]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以及连接第一壁41和 第二壁42的第三壁43。其中,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均为圆形壁且均具有中心通孔,第一 壳体10的第一端穿设过第一壁41的中心通孔,第三壁43呈管状,第三壁43的第一端连接 在第一壁41的外侧面上,第二壁42通过其外周侧面连接在第三壁43的第二端。第二连接 部包括第四壁44,第四壁44为圆形壁,且第四壁44的中心开设中心通孔,第二壳体20的第 一端穿设过第四壁44的中心通孔,第四壁44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二壁42上。在这种设置 下,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和第四壁44形成以封闭的圆柱形状,并将量子波发生 器30封闭在该圆柱内。优选地,第二壁42上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四壁44上的 中心通孔的直径。
[0022] 为使第一壁41和第四壁44更好的与量子波发生器30进行配合,本实施例中的量 子波发生器30的外壁直径大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外壁直径以使量子波发生器 30的外壁凸出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同时,在第一壁41和第四壁44上设置有与量 子波发生器30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的凹槽,以使第一壁41和第四壁44上形成与量子波发生 器30的外壁相配合的台阶部,台阶部将量子波发生器30固定在第一壁41和第四壁44之 间,有效地防止了夹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量子波发生器30发生移动。
[0023] 第一壁41、第二壁42、第三壁43、和第四壁44的设置除了连接第一壳体10和第二 壳体20,固定量子波发生器30的作用外,设置在量子波发生器30外侧的第一至第四壁还形 成了一道电磁场屏蔽保护体,该电磁场屏蔽保护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电磁信号对量子 波发生器30产生干扰,避免量子波发生器30在电磁信号的干扰下产生性能下降。同时,对 电磁信号的屏蔽还可以提升量子波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0024] 为了提高量子波发生器30的除垢能力,本实施例的防垢装置还在第一壁41、第二 壁42和第四壁44的内侧涂覆有电磁波辐射涂层50,电磁波辐射涂层50可以对量子波发生 器30发出的量子波进行增幅,提高防垢能力。
[0025] 为了便于第一壳体10、量子波发生器30、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壳体10 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在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量子波发生器30 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导向部相适配,第 二导向孔和第二导向部相适配。优选地,第一导向部为设置在第一端的沿第一壳体10至量 子波发生器30方向逐渐收缩地延伸的锥形凸出,相应地,第一导向孔具有沿量子波发生器 30外侧至内侧逐渐收缩的孔壁,以使第一导向部的外表面和第一导向孔的孔壁贴合。第二 导向部和第二导向孔的结构与第一导向部和第一导向孔的机构相似,再次不再赘述。
[0026] 为了保证第一壳体10、量子波发生器3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导向 部和第一导向孔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0,在第二导向部和第二导向孔之间同样设置有密封环 60。密封环60的设置可以确保在液体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与量 子波发生器30之间仍为密封连接,防止液体在连接处发生漏液的现象。
[0027] 在第一壳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71,在第二壳体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 四连接部72,第三连接部71和第四连接部72均为法兰盘,以方便防垢装置与外部的装置进 行连接。
[0028] 本实施例的防垢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三连接部71将整个防垢 装置连接在需要进行防垢设备的进水端,或者将防垢装置安装在水泵出水端截止阀后端。 本实施例的防垢装置在工作时,量子波发生器30会持续稳定地释放量子震荡波,该量子震 荡波即为前述的量子波。当流体靠近第三流体通道或经过第三流体通道时,量子震荡波直 接作用在流体上,使流体内的水分子和其它离子的震动特性得到改变,增强水分子的活性。 增强活性后的水分子,其溶解力和渗透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量子震荡波使得离子间的 缔合力减弱,从而能有效地溶解垢锈并防止垢锈的再次发生,起到防垢除垢,除锈防腐的作 用。同时,量子震荡波还可以破坏、杀灭水系统内的细菌和藻类生存环境,清除形成的生物 膜等粘性物质,实现杀菌灭藻的目的。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 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第二流体 通道; 量子波发生器(30),对外发射量子波,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呈圆环装,所述量子波 发生器(3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 的内壁形成第三流体通道,且所述第三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 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靠近所述量 子波发生器(3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20)靠近所述量子波发生器 (3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件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 的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41)和所述第二壁(42)的第三壁(43), 所述第一壁(41)和所述第二壁(42)均呈圆环装,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 第一壁(41)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第三壁(43)呈管状,所述第三壁(4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 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的圆形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四壁(44),所述第四壁 (44)呈圆环装,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四壁(44)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第 四壁(44)和所述第二壁(4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的外壁 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壁(41)和所述第四壁(44)上均 设置有与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的外壁相适配的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1)、所述第三壁 (43)和所述第四壁(22)的内壁上均涂覆有电磁波辐射涂层(50)。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端设 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 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所述量子波发生器(30)上设置有与所 述第二导向部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一导 向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0),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0)。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端设 置有第三连接部(71),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72),所述第二连接 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7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文档编号】C02F5/00GK203999158SQ20142032643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李品华, 章继武 申请人:李品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