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30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所述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设有入水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环形连通。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小、出水效果佳。
【专利说明】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A/0 (Anoxic/Oxic),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 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缺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0法是改进的活性污 泥法。
[0003] 尽管传统的A/0工艺在工程应用方面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如处理构 筑物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大;传统的A/0工艺设计出的"缺氧段"池子内会形 成完全混合的情况,形成短流,使污水的反硝化作用不够彻底,影响出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小、出水效果佳的一体 化生物反应系统。
[0005] -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设有入水 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
[0006] 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 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 环形连通。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部为好氧池,所述好氧池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内 部,使得所述缺氧池形成内部通道;
[0008] 所述二沉部为坚流沉淀池,所述坚流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 好氧池形成内部通道,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及坚流沉淀池依次呈环 形连通。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侧壁、好氧池的侧壁及坚流沉淀池的侧壁均 为圆形,使得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呈圆环状。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外壁、好氧池的外壁及坚流沉淀池的外壁为 同心圆。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具有朝向所述好氧池的出口,所述缺氧池的出 口连通于所述好氧池;
[0012] 所述缺氧池的入水口与缺氧池的出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 氧池半径。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向好氧 池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上设有用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曝气装置;
[0016] 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坚流沉淀池的内壁的顶部边缘具有横向的凸出边,该 凸出边的端部具有朝向坚流沉淀池顶部的弯折边,所述凸出边、弯折边及坚流沉淀池的内 壁构成凹槽;
[0018] 所述坚流沉淀池的出水口开口于所述凸出边。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具有朝向所述坚流沉淀池的出口,所述好氧池 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坚流沉淀池。
[0020]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是由缺氧池,好氧池和坚流沉淀池由外至 内依次分布而成,尤其是构成三个同心圆组成的一体化反应器,从外到内的圆形池子分别 是:缺氧池,好氧池和坚流沉淀池。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最外层的缺氧池,依靠提升泵出 水口的水流冲力,使最外层的水流流动,形成循环,类似于氧化沟的效果。这样既避免了污 水发生短流的情况,又利用提升泵而节省了传统工艺和氧化沟的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
[0021] 在外层水流的末端,最优地设置了一个活动堰板,污水通过堰板就进入第二层的 好氧池,好氧池具有填料层,在填料层上形成生物膜(附着有活性污泥),提高活性污泥对 污染物的吸附降解效率。污水在第二层(好氧池)也形成推流式循环,可提高好氧池的耐 冲击负荷。
[0022] 沉淀槽设在第二层好氧池一侧,混合液从两侧及底部流过,沉淀槽一端设进水口, 部分混合液由此导入进入中间的坚流沉淀池进一步地进入坚流沉淀池,混合液经沉淀后即 可达标排放。
[0023] 在好氧池内的曝气装置能增加混合液中的溶氧量。
[0024]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的圆形构造,提高了对土地面积的利用 率,使占地面积减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俯视示意图;
[0026] 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工作时水流方向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缺氧池;12、缺氧池入水口;14、缺氧进水布水堰;16、缺氧出水布水堰;20、好 氧池;22、好氧进水布水堰;30、坚流沉淀池;32、坚流沉淀池出水口;40、坚流沉淀池出水布 水堰;42、坚流沉淀池出水管;44、坚流沉淀池进水管;50、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2、船形沉 淀槽进水布水堰;54、船形沉淀槽出水布水堰;60、曝气装置;70、坚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 80、软性填料;90、过水孔;92、挡水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 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 -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参见图1-图5,包括缺氧池10、好氧池20及坚流沉淀 池30,所述坚流沉淀池30为坚流沉淀池,所述缺氧池10设有入水口,所述坚流沉淀池30具 有坚流沉淀池出水口 32 ;所述缺氧池入水口 12处设有用于提升污水至所述所述缺氧池10 的提升泵,所述缺氧池内的底部具有过水孔90。
[0034] 所述好氧池20内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软性填料80,所述填料层90上设有用 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0035] 所述好氧池20设置于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使得所述缺氧池10形成内部通道;
[0036] 所述坚流沉淀池30设置于所述好氧池20的内部,使得所述好氧池20形成内部通 道,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通道及好氧池20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通 道、好氧池20的内部通道及坚流沉淀池30依次呈环形连通。
[0037]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10的侧壁、好氧池20的侧壁及坚流沉淀池 30的侧壁均为圆环形,且所述缺氧池10的外壁、好氧池20的外壁及坚流沉淀池30的外壁 为同心圆。
[0038] 所述缺氧池10具有朝向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连通于所述 好氧池20,所述缺氧池入水口 12处设有缺氧进水布水堰14 ;所述缺氧池10的朝向好氧池 20的出口处设有缺氧出水布水堰16 ;所述缺氧池入水口 12与缺氧池10的出口位于所述缺 氧池10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氧池10半径,也即所述缺氧池入水口 12绕经所述缺氧池 10-周后再回到所述缺氧池入水口 12处,进一步地设有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该设计能够 使得进入所述缺氧池10的污水能够绕着所述缺氧池10 -周后,进入所述好氧池20内,形 成循环圆周流动,减少冲击力。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10 向好氧池20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22。
[0039] 所述好氧池20内还设有曝气装置60 ;所述曝气装置6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 装置60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20的底部。所述好氧池20具有朝向所述坚流沉淀池的出 口,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坚流沉淀池30,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 液沉淀的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朝向好氧池20的一侧具有船形 沉淀槽进水布水堰52,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朝向坚流沉淀池20的一侧具有船形沉淀槽 出水布水堰54,参见图4,所述坚流沉淀池30的内壁的放大图。
[0040] 进一步地,所述坚流沉淀池30内还设有坚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坚流沉淀池中 心导流桶70的内部具有挡水反射板92 ;所述坚流沉淀池30连通于所述坚流沉淀池中心导 流桶70,坚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具有坚流沉淀池出水布水堰40,坚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 70还具有用于排水的坚流沉淀池出水管42及用于好氧池20中的水进入坚流沉淀池30的 坚流沉淀池进水管44 ;坚流沉淀池出水管42连通于所述坚流沉淀池出水口 32,坚流沉淀池 30的内部位于坚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下方的位置具有挡水反射板92。
[004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在使用时,用生活污水作为原水,水流的 方向参见图5所示,本实验原水采用的生活污水,其CODcr为150?600mg/L、SS为100? 400mg/L、碱度平均为350mg/L (以CaC03计),pH值为6. 5?7. 5,经过试验后,得出以下结 论。
[0042]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在温度为10?30°C、停 留时间为8h的情况下正常运转的反应器对CODcr平均去除率为83%,B0D5平均去除率为 91%,对SS平均去除率> 95%,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1%。在回流比为200%时对总氮平 均去除率为57%,随着回流比增大则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对有机物、氨氮、总氮的 去除率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增大回流比带来的能耗问题,最佳回流比为200%。详见表1和 表2。
[0043] 为保证好氧池20硝化菌的活性,D0应保持在2?4mg/L,应通过投加碳酸盐碱度 控制pH值在7. 5?8. 5 ;缺氧池10D0应保持在0. 5mg/L以下,pH值应控制在6以上。
[0044]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小、节省面积15%,处理成 本较低。
[0045]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耐有机物冲击负荷,工作稳定简单、运行 管理容易,而且可根据水质的不同需要,调整运行方式,适应性强,如表3所示。
[0046] 好氧池20因采用生物膜法而无污泥上浮现象,污泥产量少,在污泥回流情况下沉 淀池可数月不排泥。
[0047] 传统的工艺则每吨水耗电1. Okw. h,而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由于减少了潜水搅拌 机的使用,节省了设备费,而且每吨水耗电〇. 8kw. h,节省用电量20 %。
[0048] 表1不同回流比时CODcr的去除情况

【权利要求】
1. 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 设有入水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 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好氧 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环形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部为好氧池,所 述好氧池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缺氧池形成内部通道; 所述二沉部为坚流沉淀池,所述坚流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好氧 池形成内部通道,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及坚流沉淀池依次呈环形连 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侧壁、好氧 池的侧壁及坚流沉淀池的侧壁均为圆形,使得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 呈圆环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外壁、好氧 池的外壁及坚流沉淀池的外壁为同心圆。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具有朝向所 述好氧池的出口,所述缺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好氧池; 所述缺氧池的入水口与缺氧池的出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氧池 半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出口处设 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向好氧池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 上设有用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8. 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 内还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 具有朝向所述坚流沉淀池的出口,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坚流沉淀池。
【文档编号】C02F3/30GK204111421SQ20142060650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胡奠新 申请人:胡奠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