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414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盐水淡化及多种废水处理的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



背景技术:

高盐水净化主要是指对海水的淡化处理,由于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分为膜法(反渗透RO)和热法(多级闪蒸MSF与低温多效MED)两类。海水淡化的水回收率是影响其成本的主要因素,传统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系统回收率一般为30%-40%;热法海水淡化工程的系统回收率一般为15-40%;回收率是RO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决定着进水处理系统(取水、预处理系统和高压泵)的尺寸和占地面积,回收率也是热法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提高系统回收率,意味着能够降低进水系统的处理水量、降低耗电量和化学药品的用量,最终降低成本。

但RO系统回收率的提高一般需要较高的操作压力,由此带来较快的膜污染和频繁的膜元件清洗与更换,而热法淡化系统回收率的提高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由此带来换热管壁的结垢和换热效率的下降。同时上述两种方法的能耗也相当大,增加了运行成本,降低海水淡化的收益率,甚至投入高于效益,限制了海水淡化的使用。除此之外,RO系统仅起到过滤浓缩的作用,向外排出大量的高含盐、高富氧化的浓水,浓水的排放又会导致二次污染、出水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耦合光生物反应器、光合微生物脱盐电池、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处理垃圾和废水多套工艺,使各工艺的产物加入其它工艺中作为反应材料,使整套系统的能量能够进行内循环、有效去除氮磷、无二次污染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

本发明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盐水预处理装置、光生物反应器、浓缩池、光生物脱盐电池、固态垃圾预处理装置、污水预处理装置、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浆化混合器;所述高盐水预处理装置、光生物反应器、浓缩池依次连接;在光生物反应器内接种耐盐微藻,在浓缩池中设置介电电泳膜;

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包括阴极室、阳极室、脱盐室和槽体,所述阴极室、阳极室及脱盐室均设置于槽体内,相互之间通过阳极膜进行间隔,所述脱盐室位于阴极室与阳极室之间,所述浓缩池的液体输出端连接光生物脱盐电池的脱盐室;所述阳极室内部添加胞外产电细菌,并在其中插入阳极电极;所述阴极室内部添加微藻并插入涂有催化剂涂层的阴极电极;所述脱盐室中设置一组由电容极板构成的电容组,所述电容极板分为正电容极板和负容电容极板,正电容极板与负电容极板穿插放置,相邻的两电容极板间放置绝缘层,负电容极板与所述阳极电极连接,正电容极板与所述阴极电极连接

所述阴极室的藻液输出端连接浓缩池的入口;浓缩池的藻体输出端、固态垃圾预处理装置、污水预处理装置均连接至所述浆化混合器,浆化混合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反应器的物料入口。

所述阴极室中产生O2,阳极室中产生CO2、电子和质子,所述质子穿过所述阳极膜到达所述阴极室,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微藻光合作用释放的O2发生电化学作用形成稳定氧化物;所述质子为H+,反应化学式包括:

阳极:C6H12O6+6H2O→6CO2+24H++24e- (1)

阴极:O2+4H++4e-→2H2O (2)。

所述反应器的超临界蒸汽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热蒸汽入口,浓盐水出口和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浓缩液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冷水入口,蒸发得到无机盐结晶后回收,产出的水蒸气作为纯水回收;

光生物脱盐电池的脱盐室的产水出口连接过滤装置的入水口,所得过滤水可作为工业用水排出。

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的超临界蒸汽经过蒸发器换热转换成低温含水气体,后连接至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气液分离装置,经压力能回收及气液分离之后输出纯水和CO2,CO2与所述经蒸发器结晶的无机盐一同加入至光生物反应器中参与藻 类培养,蒸发器剩余热量输送至光生物反应器。

所述的浓缩池为设置有介电电泳膜系统的浓缩池,介电电泳膜系统包括多个介电电泳膜元件,每个介电电泳膜元件包括两片膜片,及两膜片之间的产水腔中设置的介电电泳电极组,介电电泳电极组分为分别连接电源的不同输出端的两组电极,不同组的电极间隔设置;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连接浓缩池介电电泳电极组的两组电极,为浓缩池进行供电。

所述的光生物反应器为柱式、管式、板式、气升式、开放池或它们的组合,内置底部多点式曝气装置;所述耐盐微藻为驯化后的耐盐小球藻、螺旋藻、栅藻、杜氏盐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阳极电极由碳纤维和钛丝制成,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阴极电极上覆盖涂抹碳铂催化剂的导电碳布。

所述的光生物脱盐电池的电容极板为活性碳布纤维电容极板。

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脱盐室的电容组四周留有能使阳极室中产生的质子流动至阴极室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空间。

所述的阴极室的体积为阳极室的1.5~2倍。

所述的阴极室、阳极室、脱盐室的体积比为1.55:1.0:0.9。

所述光生物脱盐电池的阳极室的胞外产电细菌为脱硫弧菌类、普通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属、梭菌属、土杆菌属、泥弧菌属、西瓦、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脱硫光敏斑菌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阳极膜采用两张阳离子交换膜交叠,阳离子交换膜为透过率不小于90%的工业用电渗析阳离子交换膜,厚度为0.2~0.5mm,爆破强度不小于0.3Mpa,所述绝缘层采用两层塑料网交叠。

所述的光生物脱盐电池内部的反应过程为:

1)在阴极室、阳极室中通入富养废水,高盐水经前期预处理及微藻净化后输入至脱盐室;将电容组的负电容极板通过阳极导线连接阳极电极,电容组的正电容极板通过阴极导线连接阴极电极;

2)阴极室中投放微藻藻种,在阳极室中投放胞外产电细菌;

3)微藻在阴极室中吸收富养废水中的大部分N、P及小部分可被利用的小分子碳源等营养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

4)阴极室中污水采取连续化处理,通过停留时间的控制,保证大部分N、P得 以去除,藻液浓度趋于稳定,对排出藻液进行藻细胞搜集及获取,出水进入阳极室;

5)在阳极室中,有机污染物及残余微藻在胞外产电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为CO2、电子和H+质子,H+质子和CO2通过阳极膜和脱盐室进入阴极室,电子则通过阴极导线传递到电容组中储能;

6)阴极室中H+质子与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结合,生成稳定的氧化产物;

7)脱盐室中高盐废水的正负离子分别富集在电容组的负电容极板及正电容极板表面;

8)在正电容极板与负电容极板吸附的离子接近饱和时,将负电容极板连接阴极电极,正电容极板连接阳极电极,使电容极板上吸附的离子脱附进入溶液中排出。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在光生物反应器内对耐盐微藻的驯化培养,克服了原生生物、细菌等在藻类培养中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微藻生物量的累积并显著降低了出水氮磷值,提升了出水水质,采用光合电容脱盐微生物脱盐电池在脱盐的同时,产生的电能通过变压器为介电电泳膜系统持续供电;浓缩藻液同有机垃圾、污泥及其他生物质经过研磨粉碎后进入进入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为其处理COD值较低的难降解废水做热量补充,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产生的多余热量传送至蒸发器,通过加热蒸发加速盐类结晶速率。余下的热量回用至光反应器,实现反应器内温度的调节,克服藻类生长的季节性限制,同时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产生的部分无机盐、CO2回收至光反应器中,促进微藻的生长。整个工艺体系耗能低,功能多样,在能源及物质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的同时,实现了高盐废水/污染海水的脱盐-去污-生物量累积,降低了传统工艺将脱盐与去除分开的处理成本。

2、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由于高盐水/海水具有较高的盐含量,对水体中原生动物、致病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整个工艺不用考虑微生物的污染作用。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经过驯化后的耐盐微藻可以很好适应高盐环境,利用水体中的营养元实现自身生物量的快速累积。

3、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在光生物脱盐电池中,高盐废水进入脱盐室,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阴、阳极室,在阳极室中,胞外产电细菌氧化有机污染物产生电子和质子(H+);阴极室中利用微藻在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代替传统的空气阴极,通过吸收光能和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生长并产生氧气,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接收质子(H+)、电子生成稳定的氧化还原产物(H2O);从而在阴阳电极之间连接的电容组极板间产生电场,推动脱盐室中离子 的去除。本发明无需外加电压,即可实现电能输出、去除水中重金属、氮磷脱除、分解COD、高盐污水淡化、获取微藻生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等功能。

4、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当电容电极接近吸附饱和时,将阴阳两生物电极反接到电容电极上,通过改变电极板的极性,使电极上吸附的离子脱附进入溶液中并随冲洗液一同排放,既实现电容极板上盐离子的原位去除,并且在电容极板再生的过程中,阴、阳两极室的反应也持续进行,污水处理可连续化进行。

5、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由于H+可以通过阳极膜,在三室之间穿梭,达到了平衡三室pH值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由于离子转移造成的阴极室、阳极室内液盐度和pH不均衡的问题,为系统长期运行提供了保障。

6、本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多技术耦合净化高盐水系统,由于脱盐室的体积不受电容极板的距离限制,较光合微生物脱盐电池相比,提高了可溶性固体的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生物脱盐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脱盐室内A部分反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盐水预处理装置、2-光生物反应器、3-浓缩池、4-光生物脱盐电池、5-过滤装置、6-固态垃圾预处理装置、7-污水预处理装置、8-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9-蒸发器、10-浆化混合器、41-阴极室、42-阳极室、43-脱盐室、44-槽体、45-阳极膜、46-阳极电极、47-阴极电极、48-电容组、49-绝缘层、410-阳极导线、411-阴极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高盐水预处理装置1、光生物反应器2、浓缩池3、光生物脱盐电池4、过滤装置5、固态垃圾预处理装置6、污水预处理装置7、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蒸发器9、浆化混合器10。本系统的处理对象包括高盐水和难降解废水,其中高盐水包括近海岸受污染海水、海产品污水、榨菜生产废水、食品 生产等,难降解废水包括化工废水、医疗废水、印染废水、皮革废水等。

高盐水预处理装置1、光生物反应器2、浓缩池3依次连接;高盐水输入高盐水预处理装置1中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去除水体中的大颗粒物质以及无机沙粒等物质,如来水pH无法满足二级生化处理要求,还需要在进入光生物反应器2前进行pH的调节。

在光生物反应器2内接种通过驯化筛选得到的耐盐微藻,如驯化后的小球藻、螺旋藻、栅藻、杜氏盐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过驯化后的耐盐微藻可以在盐含量较高的废水中依旧保持良好的生长速率,通过吸收光能及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氮磷及无机盐实现自身生物量累积的同时,完成水体中大部分氮磷等营养元素及小部分COD、盐类的去除。

在浓缩池3中,通过介电电泳膜系统完成藻液的浓缩,浓缩池3的出水盐含量依旧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脱盐处理。浓缩池3的液体输出端连接光生物脱盐电池4的脱盐室43,阴极室41的藻液输出端连接浓缩池3的入口,阳极电极46和阴极电极47之间可连接浓缩池3的负载,为浓缩池3进行供电。

如图2所示,光生物脱盐电池4包括阴极室41、阳极室42、脱盐室43和槽体44,阴极室41、阳极室42、脱盐室43设置与槽体44之内,相互之间通过阳极膜45间隔,脱盐室43位于阴极室41与阳极室42之间。其中,阳极室42为产电细菌培养室,内部添加胞外产电细菌,并在其中插入由碳纤维和钛丝制成的阳极电极46。阴极室41为微藻光反应室,内部添加微藻和催化剂,并在其中插入阴极电极47,阴极电极47上覆盖涂抹碳铂催化剂的导电碳布。

脱盐室43中设置电容组48、绝缘层49,电容组48置于脱盐室43中部,四周留有能使阳极室42中产生的质子(H+)流动至阴极室41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空间。电容组48的电极板为活性碳布纤维电极板,分为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穿插放置,相邻的两电极板间放置绝缘层49,起到绝缘的作用。负电极板与阳极导线410的一端连接,正电极板与阴极导线411的一端连接,阳极导线410的另一端连接阳极电极46,阴极导线411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电极47,阳极电极46、阴极电极47、电容组48构成电池电路,其中电容组48作为储能元件。

本实施例中,由于阴极室41中光合速率相比于阳极室42中的细菌代谢速率慢,因此阴极室41的体积约为阳极室42的1.5~2倍,优选阴极室41、阳极室42、脱盐室43的体积比为1.55:1.0:0.9。阳极膜45优选采用两张阳离子交换膜交叠,阳离子交换膜为透过率不小于90%的无毒的工业用电渗析阳离子交换膜,厚度为 0.2~0.5mm,爆破强度不小于0.3Mpa。绝缘层49优选两层塑料网交叠。

将高COD废水(如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的养殖废水等)通入阴极室41、阳极室42,将高盐废水通入脱盐室吗,43。在阴极室41中,微藻在光照的情况下吸收高COD废水中的大部分N、P及小部分可被利用的小分子碳源等营养物质,并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可作为电子受体,同时实现自身生物质的累积;待系统稳定后,将阴极室41内存留的COD较高的浓水用泵引出,进行微藻收集后,将浓水直接作为阳极室42的入水进行循环。

在阳极室42中,胞外产电细菌利用污水中剩余的氮磷将有机污染物和残余藻体氧化分解为CO2、电子和质子(H+)。其中,CO2可被连通富集至阴极室41,促进微藻的光合作用,电子通过阳极导线410传递到电容组48中存储,质子则穿过阳极膜45和脱盐室43到达阴极室41。在阴极电极47表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质子、电子和电子受体(微藻产生的O2)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稳定的氧化还原产物(H2O)。反应化学式包括:

阳极:C6H12O6+6H2O→6CO2+24H++24e- (1)

阴极:O2+4H++4e-→2H2O (2)。

如图3所示,由于脱盐室43中的电容组48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具有相同的电势,进而在电极板表面与溶液间形成双电层,使脱盐室43中的离子分别富集在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极板表面,从而实现去除大部分离子的目的。同时,H+可以通过阳极膜45,在三室之间穿梭,达到了平衡三室pH值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由于离子转移造成的阴极室41、阳极室42内液盐度和pH不均衡的问题。

在电容组48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吸附的离子接近饱和时,将负电极板与阴极导线411连接,正电极板与阳极导线410连接,即将阳极电极46、阴极电极47反接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这样在电容组48的电极板间就形成了与脱盐阶段相反的电势,吸附于电极板上的离子在同性相排斥及相反电势的驱动下解吸,形成浓缩液,可在后续工艺中回收利用。

浓缩池3的液体输出端连接光生物脱盐电池4的脱盐室43,阴极室41的藻液输出端连接浓缩池3的入口,阳极电极46和阴极电极47之间可连接浓缩池3的负载,为浓缩池3进行供电。脱盐室43的出水口连接过滤装置5的入水口,所得过滤水可作为工业用水排出。在电容组48的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吸附的离子接近饱 和时,将负电极板与阴极导线411连接,正电极板与阳极导线410连接,即将阳极电极46、阴极电极47反接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这样在电容组48的电极板间就形成了与脱盐阶段相反的电势,吸附于电极板上的离子在同性相排斥及相反电势的驱动下解吸,形成浓缩液,浓缩液输入至蒸发器9中结晶。

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中,浓缩池3将来自光生物脱盐电池4和光生物反应器2的藻体进行浓缩,浓缩池3的藻体输出端连接浆化混合器10的藻体入口,为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处理低COD值的难降解废水做碳源补充;固态垃圾预处理装置6连接浆化混合器10的固态垃圾入口,污水预处理装置7连接浆化混合器10的污水入口。藻体、垃圾、污水在浆化混合器10中经过浆化和调制之后,浆化物料的COD浓度达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要求,浆化混合器10的出口连接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中反应器的物料入口。

浆化物料在反应器内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在超过水的临界点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氧化剂将浆化物料进行“燃烧氧化”,反应速度快,99.9%以上的有机物迅速燃烧氧化成CO2、H2O和无机盐等无毒无害的终端产物。通过反应器顶部的超临界蒸汽出口排出超临界蒸汽,通过底部的无机盐出口排出浓盐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的浓盐水出口和光生物脱盐电池4的浓盐水出口连接蒸发器9的浓盐水入口,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的超临界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9的换热器。蒸发器9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产出的浓盐水和光生物脱盐电池4解吸输出的浓缩液,蒸发得到无机盐结晶后回收,产出的水蒸气作为纯水回收。超临界蒸汽经过换热转换成低温含水气体,经过压力能回收和气液分离之后,输出纯水和CO2。蒸发器9所得的无机盐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8输出的CO2,可加入光生物反应器2中参与藻类培养。

本实施例中,光生物反应器2采用柱式、管式、板式、气升式、开放池或它们的组合,曝气装置采用底部多点式曝气,由于进入的高盐水盐分相对较高,对废水中的细菌、原生动物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封闭式反应器壁形成生物膜从而影响光源的透射性,也避免了开放式反应器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不利因素。接种驯化后的耐盐小球藻、螺旋藻、栅藻、杜氏盐藻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控制反应器的光照及温度等因素,即可使微藻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快速生长,实现生物量的累积。

浓缩池3中设置的介电电泳膜系统包括多个介电电泳膜元件,每个介电电泳膜元件包括两片膜片,及两膜片之间的产水腔中设置的介电电泳电极组,介电电泳电 极组分为分别连接电源的不同输出端的两组电极,不同组的电极间隔设置。当电源接通时,在介电电泳电极组的周围产生能将藻体等固态物质向膜片的反方向推离的不匀称电场,克服了传统藻类收集的膜污染及堵塞问题,水通过透析膜由净水口排出,实现了藻液的浓缩及收集。

光生物脱盐电池4内部的反应过程为:

1)在阴极室41、阳极室42中通入高COD废水,在脱盐室43中通入高盐废水;电容组48的负电极板连接阳极电极46,正电极板连接阴极电极47;

2)阴极室41中投放微藻和催化剂,在阳极室42中投放胞外产电细菌;

3)微藻在阴极室41中吸收高COD废水中的大部分N、P及小部分可被利用的小分子碳源等营养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

4)当测得阴极室41中的N、P含量趋于稳定之后,进行微藻收集和膜浓缩,之后所得浓水通入阳极室42;

5)在阳极室42中,有机污染物及残余微藻在胞外产电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为CO2、电子和H+质子,质子和CO2通过阳极膜45和脱盐室43进入阴极室41,电子通过阴极导线411传递到电容组48中储能;

6)阴极室41中质子与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结合,生成稳定的氧化还原产物;

7)脱盐室43中高盐废水的离子分别富集在电容组48的电极板表面;

8)在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吸附的离子接近饱和时,将负电极板连接阴极电极47,正电极板连接阳极电极46,使电极板上吸附的离子脱附进入溶液中排出。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