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90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



背景技术:

在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化学淋洗液处理循环回用装置中,经常要用沉淀或澄清池。在过去的工程应用中,使用水力循环澄清池较多。

为了使泥渣在澄清池中循环,除了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用叶轮提升处,还可利用水流的动能,通过水力来提升。这种利用水力实现泥渣循环的澄清池叫水力循环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中的提升器是一种射流泵,也叫做水射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水流沿直径变化的管道中流动时,在直径大的管段中流速较低,但水流对管道的压力较高;在直径小的管段上情况正好相反,流速较高而压力较低。如果管道直径突然从大变小,则直径小处的水压力就会降低,甚至出现负压。如果在产生负压的管壁上开孔,管中水流不仅不会从孔口喷出、反而可将外面的空气或液体吸进管内。射流泵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利用喷嘴的高速射流使在附近形成真空,而将泥渣水吸入喉管中,进行泥渣循环,水力循环澄清池在运行时,加药后的原水在压力下进入进水管,经过喷嘴较高的流速喷入喉管。因为喷嘴处断面缩小,流速高达7~9m/s以上,在喷嘴周围出现负压区,使喇叭口附近约3~5倍原水量的泥渣水随同原水吸入喉管,喉管内的流速为2~3m/s,经快速混合后流道第一反应室,水流在经过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过程中,过水断面逐渐扩大,上升流速逐渐减小,为不同粒径的活性污泥渣同水中微絮体相互接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第二反应室流出来的水,一部分向上进入分离室。由于分离室的上升流速不大,泥渣迅速下沉,下沉的泥渣同第二反应室流出的其余部分水又回到喷嘴周围,如此重复地进行循环。

水力循环澄清池对进水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适应性较差。进水量超过设计负荷时效果不好,进水量太小时效果也不好。水量太小,喷嘴流速太低,喉管处吸入的泥渣也不少,造成泥渣回流量不足。这种澄清池调节回流量也比较困难。一般采用的调整喷嘴和喉管间距的办法,对改变回流量虽有效果,但作用不明显,回流量只在投产时加以调整,在运转时不再变动。因为回流比不好调整,水力循环澄清池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由于第一和第二反应室的容积不大,总的反应时间较短,絮凝不完善,致使泥渣的沉淀性能较差,单池的处理水量有一定限制,并不是池子越大越经济。因为流量增大时,池子的直径相应增大,池径一大,锥形池底的高度也增大,这样对净水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施工和维修带来的不便。此外,喉管抽吸能力毕竟有限,池子太大,会影响泥渣回流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包括:内进水管、外进水管、喷嘴、高速喷入喉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反裙板、悬浮泥渣过滤层、斜板组件、泥渣浓缩室、排渣筒、清水集水槽、清水池、穿孔排泥管、放空排砂管、管坑,所述的第一反应室设置在第二反应室内部,所述的反裙板的设置在第二反应室的下部,所述的高速喷入喉管底部连接有喷嘴,高速喷入喉管中部穿过第一反应室,所述的喷嘴上连接有内进水管、外进水管,所述的悬浮泥渣过滤层设置在反裙板外侧,所述的斜板组件设置在悬浮泥渣过滤层上部,所述的清水池设置在悬浮泥渣过滤层外侧,且清水池通过清水集水槽与第二反应室顶部连接,所述的泥渣浓缩室通过排渣筒与悬浮泥渣过滤层连接,所述的穿孔排泥管与泥渣浓缩室连接,所述的管坑设置在喷嘴下方,所述的放空排砂管设置在管坑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水集水槽与泥渣浓缩室连接有强制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反应室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底部设置在反裙板的起始端,顶部高出清水集水槽。

进一步地,高速喷入喉管顶部连接有提升器。

硅藻土循环池的工作过程:投加硅藻土混凝剂的原水,通过内进水管、外进水管、喷嘴、喉管、反应室、自下而上进入悬浮泥渣层,即接触絮凝区。水中脱稳杂质和池内悬浮的活性泥渣颗粒进入接触絮凝,发生絮凝和吸附作用,而清水继续透过悬浮泥渣层“过滤”出来,进入斜板组件,即清水区,达到与泥渣分离的目的,使原水得到澄清。悬浮泥渣在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后不断增加,多余的泥渣便自动地经排泥孔进入浓缩室,浓缩到一定浓度后,由底部穿孔排泥管排走。泥渣浓缩室中所设置的强制出水管,将浓缩室上清液汇入澄清池出水系统作为补充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硅藻土循环澄清池设置了反裙板,充分利用循环澄清池下部空间,增加了第二反应室的停留时间;②在清水分离区下部设置排渣筒,使反裙板外侧与锥体内壁间形成悬浮泥渣过滤层,以加强泥渣的接触、碰撞、吸附及絮凝作用,以形成大颗粒絮凝体,并被滞留在泥渣层中,剩余泥渣通过排渣筒上口流入泥渣浓缩室。硅藻土循环澄清池适用于悬浮物含量在5000mg/L以上的化学淋洗液。采用喷嘴进水使泥渣回流,加强接触絮凝以降低药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内进水管;2-外进水管;3-喷嘴;4-喉管;5-第一反应室;6-第二反应室;7-反裙板;8-悬浮泥渣过滤层;9-斜板组件;10-泥渣浓缩室;11-排渣筒;12-清水集水槽;13-清水池;14-强制出水管;15-穿孔排泥管;16-放空排砂管;17-排气管;18-提升器;19-管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包括:内进水管1、外进水管2、喷嘴3、高速喷入喉管4、第一反应室5、第二反应室6、反裙板7、悬浮泥渣过滤层8、斜板组件9、泥渣浓缩室10、排渣筒11、清水集水槽12、清水池13、穿孔排泥管15、放空排砂管16、管坑19,所述的第一反应室5设置在第二反应室6内部,所述的反裙板7的设置在第二反应室6的下部,所述的高速喷入喉管4底部连接有喷嘴3,高速喷入喉管4中部穿过第一反应室5,所述的喷嘴3上连接有内进水管1、外进水管2,所述的悬浮泥渣过滤层8设置在反裙板7外侧,所述的斜板组件9设置在悬浮泥渣过滤层8上部,所述的清水池13设置在悬浮泥渣过滤层8外侧,且清水池13通过清水集水槽12与第二反应室6顶部连接,所述的泥渣浓缩室10通过排渣筒11与悬浮泥渣过滤层8连接,所述的穿孔排泥管15与泥渣浓缩室10连接,所述的管坑19设置在喷嘴3下方,所述的放空排砂管16设置在管坑19内。

所述的清水集水槽12与泥渣浓缩室10连接有强制出水管14,将上清液汇入澄清池出水系统作为补充出水;所述的第二反应室6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7,所述的排气管17底部设置在反裙板7的起始端,顶部高出清水集水槽12,保证气压平衡;高速喷入喉管4顶部连接有提升器18,用于调整喷嘴3和喉管4的间距,以改变泥渣的回流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