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去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56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去毛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皮革料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粘附各种毛状绒状物或者短线条、尘土等,影响产品质量,为保证布料、皮革料表面的洁净,通产需要对布料、皮革料进行清洁去毛去尘处理,以消除粘附在布料、皮革料上的各种垃圾,同时防止布料、皮革料产生静电,造成生产事故,通常去毛去尘处理均由操作工人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清洁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除尘去毛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除尘去毛装置,包括按输入到输出顺序依次固设置在机架上的输入导辊、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去尘去毛转辊、张紧调节辊、输出导辊,去尘去毛转辊设置在输入导辊后侧,去尘去毛转辊外周侧设置有去尘去毛刷,去尘去毛刷末端与输入导辊外周侧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调节辊设置在输入导辊下方,张紧调节辊的两端设置有张紧调节机构,输出导辊设置在去尘去毛转辊后侧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L形摆杆、张紧调节气缸,L形摆杆由一水平杆和一竖直杆构成,水平杆下端与竖直杆一端点制成一体构成L形摆杆的拐部,水平杆上端与张紧调节辊相连接,竖直杆另一端的下侧面或上侧面与张紧调节气缸的气缸杆相连接,L形摆杆的拐部与机架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去尘去毛转辊外罩设有护罩,所述护罩包括位于去尘去毛转辊后侧的后挡板和位于去尘去毛转辊上侧的上挡板,后挡板与上挡板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去尘去毛刷螺旋设置于去尘去毛转辊表面。

进一步的,输入导辊和去尘去毛转辊转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布料、皮革料表面的自动去尘、去毛清洁处理,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输入导辊;2-去尘去毛转辊;3-张紧调节辊;4-输出导辊;5-皮革料;6-去尘去毛刷;7-后挡板;8-上挡板;9-把手;10-L形摆杆;11-紧调节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除尘去毛装置,包括按输入到输出顺序依次固设置在机架上的输入导辊1、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去尘去毛转辊2、张紧调节辊3、输出导辊4,去尘去毛转辊2设置在输入导辊1后侧,去尘去毛转辊2外周侧设置有去尘去毛刷6,去尘去毛刷6可以有效的去除粘附在皮革料5上各种毛状绒状物或者短线条,同时去尘去毛刷6刷过皮革料5后能去除皮革料5表面的静电,去尘去毛刷6末端与输入导辊1外周侧相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调节辊3设置在输入导辊1下方,张紧调节辊3的两端设置有张紧调节机构,输出导辊4设置在去尘去毛转辊2后侧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L形摆杆10、张紧调节气缸11,L形摆杆10由一水平杆和一竖直杆构成,水平杆下端与竖直杆一端点制成一体构成L形摆杆的拐部,水平杆上端与张紧调节辊3相连接,竖直杆另一端的下侧面或上侧面与张紧调节气缸11的气缸杆相连接,L形摆杆10的拐部与机架相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去尘去毛转辊2外罩设有护罩,所述护罩包括位于去尘去毛转辊2后侧的后挡板7和位于去尘去毛转辊2上侧的上挡板8,后挡板7与上挡板8相铰接,护罩可有效的防止被去尘去毛刷6带动腾起的毛状绒状物或者短线条四处飘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挡板8上设置有把手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去尘去毛刷6螺旋设置于去尘去毛转辊2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导辊1和去尘去毛转辊2转向相同,这样的设置可以即使粘附在皮革料5上各种尘土、毛状绒状物或者短线条在去尘去毛刷6的作用下,即使没有粘附在去尘去毛刷6上也会向上腾起不会下落至已经去毛处理后洁净的皮革料5上。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