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实时水位监测功能的净水装置及其实时水位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79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具有实时水位监测功能的净水装置及其实时水位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实时水位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净水产品水位监测的显示及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浮子,通过直接接触水与浮子里面的磁铁以及外部定点感应装置达到定点感应水位的目的。二、超声波,通过超声反馈达到水位反馈。三、多点接触式,通过多点直接接触水以及水溶液的弱导电性来实现水位监测。四、通过电容和触控开关实现水位的监测。五、运用浮力的方法机械式的实现水位的反馈。六、通过弹力来反馈水位状态。对于以上几种方法,要么就是浮子容易卡住,要么就是装置本身成本过高,还有就是反馈信息精确度不高,造成不能及时感应水位并且做出一定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水位监测时水位感应不够及时、不能准确显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实时水位监测功能的净水装置及其实时水位监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实时水位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还包括位于储水箱内的且与储水箱形成连通器的水位监测桶体,水位监测桶体内部为水位监测腔室,水位监测桶体的底部与储水箱连通,顶部设有用于检测水位监测腔室内气压变化并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的气压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气压信号输出实时水压信号。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得水位监测桶体内的水位随着储水箱内水位的上升而上升,从而压缩水位监测器腔室内的气体,导致腔室内气压的改变,最终使得压力传感器能够输出压力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气压信号输出实时水压信号,从而实现通过水位监测腔室内气压压力变化达到水位的实时变化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储水箱内水位的实时监控。

作为优选,水位监测桶体底部到储水箱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10mm。该范围内可以有效保证能够实现对水箱内水位的实时监测。

作为优选,水位监测桶体包括桶体侧壁和连接在侧壁顶部的端盖,气压传感器位于端盖底部。端盖与桶体侧壁之间属于活动连接,因而只需要将端盖旋出或旋进,即可实现气压传感器的拆卸或安装,同时为了使得端盖与桶体侧壁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易行。

作为优选,桶体侧壁与端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端盖顶部设有内六角口。通过在端盖顶部设置内六角口,可便于供装配工具对端盖的旋转安装或拆除。

具有实时水位监测功能的净水装置,包括储水箱,还包括实时水位监测系统,水位监测桶体位于储水箱内。

作为优选,储水箱包括原水储水箱和净水储水箱,原水储水箱和净水储水箱内均设有水位监测桶体,原水储水箱上设有原水进水管和原水出水管,原水出水管端部连接有过滤系统,过滤系统上设有与净水储水箱连接的净水出水管。原水储水箱和净水储水箱内均设置水位监测桶体,继而实现对原水储水箱和净水储水箱内水位的实时监测,保障整个净水装置能够稳定运行。

作为优选,原水出水管上连接有原水出水电磁阀和增压泵,原水出水管上还连接有排水管,通过增压泵来实现原水出水管上水压的调节,当原水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杂质可以通过排水管清洗、排出,同时也便于以后的拆装、维修。

作为优选,过滤系统上设有浓水出水管,浓水出水管与原水储水箱之间连接有回流管。通过设置回流管使得经过过滤系统过滤后的得到的浓缩水能够再次回流至原水储水箱内进行再次过滤处理,充分提高对浓缩水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净水储水箱上连接有热水出水管和冷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上设有加热系统,冷水出水管上设有制冷系统。通过在净水储水箱上设置热水出水管和冷水出水管,便于用户对饮用水的取用,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热水出水管上还设有平衡水箱,平衡水箱连接于加热系统与净水储水箱之间。通过平衡水箱平衡加热系统中水位,防止水位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出热水温度不够或者不出热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箱内设置与其构成连通器的水位监测桶体,以实现根据水位监测桶体内因水位变化导致的气体压力变化来得到水箱内水位实时监测的目的,充分解决了当前市场反馈当中的水位感应不够及时、不能准确显示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储水箱、2—水位监测桶体、3—过滤系统、11—原水储水箱、12—净水储水箱、21—水位监测腔室、22—气压传感器、23—桶体侧壁、24—端盖、31—浓水出水管、32—回流管、111—原水进水管、112—原水出水管、121—净水出水管、122—热水出水管、123—冷水出水管、124—加热系统、125—制冷系统、126—平衡水箱、241—内六角口、1111—进水电磁阀、121—原水出水电磁阀、1122—增压泵、1123—排水管、1211—净水出水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实时水位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器,还包括位于储水箱1内且与水箱形成连通器的水位监测桶体2,本实施例中水位监测桶体2底部到储水箱1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mm。

水位监测桶体2包括桶体侧壁23和连接在侧壁顶部的端盖24,本实施例中侧壁呈圆筒形且侧壁端部设有内螺纹,端盖24呈阶梯状,且端盖24上直径较小段上设有外螺纹且插入桶体侧壁23内与桶体侧壁23螺纹连接,端盖24上直径较大段盖合在桶体侧壁23端部且端盖24的阶梯处套设有密封圈,充分保证端盖24与桶体侧壁23连接处的密封。桶体侧壁23与端盖24共同构造有水位监测腔室21,且该水位监测腔室21的顶部通过端盖24密封,底部处于敞口状态,使得水位监测桶体2的底部与储水箱1连通,从而使得水位监测桶体2与储水箱1之间形成连通器。

水位监测腔室21顶部设有用于检测水位监测腔室21内气压变化并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的气压传感器22,具体将该气压传感器22通过灌胶的方式设置在端盖24底部,以尽可能避免气压传感器22与水接触,充分保证气压传感器22的检测准确性。同时将气压传感器22设置在端盖24上还可以简化装配工序,由于端盖24与桶体侧壁23之间属于活动连接,因而只需要将端盖24旋出或旋进,即可实现气压传感器22的拆卸或安装,同时为了使得端盖24与桶体侧壁23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易行,端盖24顶部设有内六角口241用于供装配工具对端盖24的旋转安装或拆除。

气压传感器22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储内水位升高时,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得水位监测桶体2内的水位随着储水箱1内水位的上升而上升,从而压缩水位监测器腔室内的气体,导致腔室内气压的改变,最终使得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腔室内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气压信号输出实时水压信号,从而实现通过水位监测腔室21内气压压力变化得到水位的实时变化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储水箱1内水位的实时监控。

实施例2

具有实时水位监测功能的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储水箱1,还包括实施例1中的实时水位监测系统,水位监测桶体2位于储水箱1内,本实施例中水位监测桶体2底部到储水箱1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储水箱1包括均设有水位监测桶体2的原水储水箱11和净水储水箱12,原水储水箱11上设有原水进水管111和原水出水管112,原水进水管111上设有进水电磁阀1111,原水出水管112上依次连接有原水出水电磁阀1121、增压泵1122和过滤系统3,其中过滤系统3设置在原水出水管112端部,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系统3采用RO反渗透膜滤芯,过滤系统3上设有与净水储水箱12连接的净水出水管121,净水出水管121上设有净水出水电磁阀。

净水储水箱12上连接有热水出水管122和冷水出水管123,热水出水管122上设有加热系统124,冷水出水管123上设有制冷系统125。热水出水管122上还设有平衡水箱126,平衡水箱126连接于加热系统124与净水储水箱12之间,用于平衡加热系统中水位,防止水位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出热水温度不够或者不出热水。

原水出水管112上还连接有排水管1123。当原水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杂质可以通过排水管1123清洗、排出,同时也便于以后的拆装、维修。

过滤系统3上设有浓水出水管31,浓水出水管31与原水储水箱11之间连接有回流管32,经过过滤系统3过滤后的得到的浓缩水经回流管32再次回流至原水储水箱11内再次进行过滤处理,充分提高对浓缩水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在原水储水箱11与净水储水箱12内均设有水位监测桶体2,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得水位监测桶体2内水位随着储水箱1内水位的上升而上升,从而压缩水位监测器腔体内的气体导致气压的改变,最终使得气压传感器22有压力改变信号输出,然后结合控制器即可实现通过水位监测腔室21内气压压力变化得到水位的实时变化,最终实现对水箱内水位的实时监控,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显示实时水位。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各个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因而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水位监测桶体2内压力变化时,其所在控制系统即可结合整机电路以及相关程序做出反应,结合各个管路上电磁阀完成各个水路的通断,实现对整个净水装置的智能控制,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当前市场反馈当中由于水箱中浮子卡死导致无法正确感应水位的难题。

净水器实时水位监测器的工作过程中的原理如下:

设水箱水位为100mm,选定压力传感器的精度为1.2Pa,净水器水位实时检测器桶体内的气柱体积为35cm3,通过连通器原理,可以计算出水位上升100mm大约可以产生100Pa的压强,也就是说相当于水位每上升1mm左右都会被净水器实时水位监测器所感应到,这样就可以保证水位的实时监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