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14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管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油管和刹车管是汽车驱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主要材料是单层、双层的低碳钢管、不锈钢管等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上的燃油和刹车制动系统。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粉尘、金属碎屑等等污染物,而汽车的燃油和刹车制动系统对这些污染物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一系列的工艺加工过程之后需要增加金属管内壁清洁工序。而传统的清洁手段是利用手动式的风枪吹气,以达到清洁效果,这种方式节拍时间长,生产过程中的运输流转比较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

另外,低碳钢油管和刹车制动管路常常需要在管端PA层进行剥离操作,以达到管路和汽车对配件配合时,具有导电的防静电的效果,但是去掉PA层的低碳钢管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进而影响管端密封性能,因此需要进行防止管端生锈处理。现有技术中是人工在管端涂抹防锈油,这种工艺操作不但节拍时间长,还会因为过量的涂抹防锈油导致环境油污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具有节拍时间短、节省防锈油、控制回收并减少环境油污污染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其包括机座、位于所述机座中部的承载台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两端的清洁喷油装置,所述清洁喷油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第一气缸、受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的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的且内部设置有腔体的喷油容器、固定在所述喷油容器上且伸入到所述腔体内的雾化器以及受所述第三气缸驱动的吹气头。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尾端设置有微调杆。

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容器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腔体底部为漏斗结构且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容器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贯通的第三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容器前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贯通的第四通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承载台与所述清洁喷油装置之间的夹持定位装置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管道连通的供油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喷嘴、与所述喷嘴贯通的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供油装置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第四气缸、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第四气缸活动端的一对夹持定位块以及与所述夹持定位块对接的导向块。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定位块上设置有收容管道的凹槽,所述导向块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接的且呈锥度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的完成管道内部的清洁,且能够自动的对管道端部喷涂防锈油进行端部防锈处理,其生产效率高,不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油污污染,能够回收利用防锈油,减小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小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台两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喷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喷油装置中喷油容器与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

1机座;2承载台,21分隔挡块;3夹持定位装置,31支架,32第四气缸,33夹持定位块,331凹槽,34导向块,341通孔;4清洁喷油装置,41第一气缸,42第一连接板,43第二气缸,44第三气缸,45喷油容器,451腔体,452第三通口,453第四通口,46雾化器,461喷嘴,47吹气头;5供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为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100,其包括机座1、位于机座1中部的承载台2、对称设置在机座1两端的夹持定位装置3、对称设置在位于夹持定位装置3外侧的清洁喷油装置4、为清洁喷油装置4供油的供油装置5。

承载台2上间距设置有若干分隔挡块21,以便在承载台2上同时放置若干管道进行操作时,管道不会滑落出承载台2。

清洁喷油装置4包括固定在机座1上的第一气缸41、受第一气缸41驱动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一连接板42、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2上的第二气缸43与第三气缸44、受第二气缸43驱动进行左右运动且内部设置有腔体451的喷油容器45、固定在喷油容器45上且伸入到腔体451内的雾化器46以及受第三气缸44驱动进行左右运动的吹气头47。

雾化器46包括设置在腔体451内的喷嘴461、与喷嘴461贯通的第一通口(图中未标示)与第二通口(图中未标示)。第一通口与供油装置5管道连通,用于通入防锈油;第二通口用于通入气体。雾化器46尾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通口流量大小的微调杆48。腔体451底部为漏斗结构,且通过管道与收集箱(图中未标示)连通。腔体451底部的漏斗结构方便多余的防锈油能够顺利聚集在一起,流入到收集箱里,再将其回收倒入供油装置5中。喷油容器45上表面设置有与腔体451贯通的第三通口452,第三通口452通入气体,用于将管道上多余的防锈油吹下去。喷油容器45前表面设置有与腔体451贯通的第四通口453,用于管道插入腔体451内。通过设置相对封闭的喷油容器45,在喷油容器45内部完成防锈油的喷涂操作,减少了对环境的油污污染。

夹持定位装置3包括固定在机座1上的支架31、固定在支架31上的第四气缸32、分别固定在支架31上与第四气缸32活动端的一对夹持定位块33以及与夹持定位块33对接的导向块34。夹持定位块33上设置有收容管道的凹槽331。导向块34内部设置有与凹槽331对接的且呈锥度的通孔341。

供油装置5内部设置有油箱、供油泵。

本实施例为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人工将管道两端穿过导向块34放置在夹持定位块33的凹槽331中;后第四气缸32驱动对夹持定位块33闭合夹紧管道两端;后在第一气缸41驱动作用下,将吹气头47对准管道端部;后第三气缸44驱动吹气头47伸出,将吹气头47顶住管道端部,通过对管道内部吹入气体来去除管道内部的杂质;后第三气缸44驱动吹气头47退后,第一气缸41驱动喷油容器45中的第四通口453对准管道端部;后第二气缸43驱动喷油容器45伸出,管道进入到腔体451内,此时,喷嘴461对准管道端部;后对管道端部进行喷射防锈油;后第一气缸41驱动清洁喷油装置4回到初始点,同时第四气缸32驱动对夹持定位块33张开,操作员将管道取出,从而完成对管道内部的清洁工作与管道两端的防锈处理工作。

本实施例为管道自动清洁与自动防锈处理设备100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的完成管道内部的清洁,且能够自动的对管道端部喷涂防锈油进行端部防锈处理,其生产效率高,不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油污污染,能够回收利用防锈油,减小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小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