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44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面板清洁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面板清洁刷。



背景技术:

随着面板产业的蓬勃发展,面板产业中的各种显示器面板更是整个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零组件。

而各种显示器面板都必须先经过清洁程序才能出厂,其清洁的方式是将显示器面板的一面压靠于多个输送杆上进行输送,再配合清洁刷接触显示器面板的另一面进行显示器面板表面的清洁。而传统的清洁刷10是于一主轴11上设置一筒状结构的海绵12所构成,前述海绵表面为平滑表面,如图1所示,通过主轴带动海绵转动接触显示面板以达清洁功能。然而,由于前述清洁刷10的海绵12表面为平滑表面,因此当前述清洁刷接触显示器面板时清除面板脏污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板清洁刷,能够通过有限度地扩大海绵体外表面的凹槽的面积占比,并且在有效提升清洁效果的前提下更能够确保排屑、排水顺畅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清洁刷,其包含:

一主轴;以及

一海绵体,同轴穿套于该主轴外,该海绵体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以一外表面衔接,该外表面上设置一凹槽,该凹槽由该第一端面延伸通过该外表面并贯穿该第二端面,且该凹槽两端间延伸于该海绵体的外表面的范围的圆心角小于360度。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两端间延伸于该海绵体的外表面的范围包含一线性延伸段、一弧形延伸段或该线性延伸段与该弧形延伸段的组合。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两端间延伸于该海绵体的外表面的范围包含该线性延伸段,该线性延伸段沿该海绵体的轴向线性延伸或沿与该海绵体的轴向具有夹角的方向线性延伸。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由该第一端面延伸通过该外表面并贯穿该第二端面的范围包含一个该弧形延伸段及二该线性延伸段,二该线性延伸段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该弧形延伸段位于二该线性延伸段之间。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包含一槽内面,该槽内面包含一平面、一弧面或该平面与该弧面的组合。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的该槽内面包含单一个该弧面。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的槽内面包含多个该平面。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凹槽的槽内面包含二该平面与该弧面。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海绵体的外表面设置多个该凹槽,各凹槽分布于该海绵体的外表面的配置为等角间隔分布或非等角间隔分布。

上述的面板清洁刷,其中该海绵体的外表面设置多个该凹槽,各凹槽分布于该海绵体的外表面的配置为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有限度地扩大海绵体外表面的凹槽的面积占比,在有效提升清洁效果的前提下更能确保排屑、排水顺畅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清洁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仅包含线性延伸段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2例的平面图;

图4为图2例的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仅包含线性延伸段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仅包含弧形延伸段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包含线性延伸段与弧形延伸段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的槽内面为弧面的实施例的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的槽内面包含多个平面的另一实施例的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非等角分布于海绵体外表面的一实施例的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非等角也非对称分布于海绵体外表面的一实施例的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的凹槽的槽内面包含平面及弧面的实施例的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清洁刷 11 主轴

12 海绵 121 圆凹槽

20 主轴 30 海绵体

31 第一端面 32 第二端面

33 外表面 331 凹槽

3311 线性延伸段 3312 弧形延伸段

3313 路径转折部 3314 槽内面

3314A 平面 3314B 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的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板清洁刷一实施例的端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面板清洁刷是用以接触于面板的上表面转动以进行清洁工作,而面板输送轮(图中未示)接触于面板的下表面转动以带动面板位移。面板可为触控面板、玻璃或显示器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面板清洁刷包含一主轴20及一海绵体30。海绵体30是同轴穿套于主轴20外,海绵体3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第一端面31与第二端面32之间以一外表面33衔接,外表面33上设置一凹槽331,凹槽331由第一端面31延伸通过该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面32,且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该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小于360度。而海绵体30外表面33上设置凹槽331的数量并不以单一为限,通过设置一以上数量的凹槽331以增进清洁效果也是本领域具有通知识者可以轻易完成的。

在一实施例中,主轴20与海绵体30之间以黏胶黏着固定。其中,黏着主轴20与海绵体30的黏胶可为耐酸蚀性的黏胶。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于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设置多个凹槽3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接触面板,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各凹槽331的周缘即能刮除面板上的脏污,而被刮除的脏污即可暂时被收存于各凹槽331内。且本新型实施例又限制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必须由第一端面31延伸通过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面32,以大幅增加各凹槽331占据外表面33的面积比例,据此大幅提高收存清洁脏污的容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更进一步地同时限制了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介于0至360度之间,以将各凹槽331的延伸范围限制于有限范围内。如此一来,相较于现有的清洁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面积比例的凹槽331可以收存大量的脏污,降低脏污溢出凹槽331的反向沾染问题。且连续性延伸设置的凹槽331又能成为脏污或清洗液排出的流道,当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时,使脏污或清洗液能够顺沿流道排出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大幅降低脏污反向污染的问题。

此外,有限度地限制凹槽331的延伸范围则又能避免凹槽331延伸的长度过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制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小于360度。主要是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槽331延伸绕过外表面33整个圆周成为螺旋状,避免各凹槽331延伸绕过外表面33整个圆周成为延伸长度过长的螺旋状。于此状况下,虽然各凹槽331可收存的脏污量更进一步地提升,但在脏污持续积累的状况下,必须施加更大的动能才能使得脏污顺沿流道排出,在同样的使用状况下,便可能因此导致脏污收存量过多而停滞于凹槽331内,反而产生无法有效排屑的问题。

进一步地,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以其延伸态样可包含线性延伸段3311或弧形延伸段3312,而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可以仅包含线性延伸段3311或仅包含弧形延伸段3312,也可以同时包含线性延伸段3311与弧形延伸段3312。再更进一步地,依线性延伸方向的差异又能区分为不同的线性延伸段3311;依曲率半径的差异又能区分为不同的弧型延伸段3312。值得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差异不仅止于数值上的差异,相同数值而正负值不同也是一种差异。

此外,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两端间的延伸路径上能更包含路径转折部3313。路径转折部3313是在两不同的线性延伸段3311的交接处形成、可在线性延伸段3311与弧形延伸段3312交接处形成、可在两不同弧形延伸段3312交接处形成。尽可能地降低路径转折部3313的数量能降低位于凹槽331内的脏污的流通阻力,而能有效避免脏污堵塞于路径转折部3313而产生的排屑不顺畅的问题。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是介于0至180度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的凹槽331是由第一端面31沿轴向延伸通过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32面。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包含单一个线性延伸段3311,且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为零度,路径转折部3313的数量为零。于此态样下为凹槽331贯穿通过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的最短距离,相较于个别分布于外表面33的圆凹槽型态大幅增加凹槽331于整个外表面33的面积占比。如此一来,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时,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上的凹槽331即能大面积地刮除面板上的脏污,并能于凹槽331内收存更多的脏污,降低因脏污溢出凹槽331产生的反向污染问题。同时,海绵体30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更能使得收存于海绵体30上凹槽331内的脏污能顺沿凹槽331的延伸路径排出,据此达到排屑的目的。

再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由第一端面31延伸通过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面32的延伸方式可为斜向延伸。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也是包含单一个线性延伸段3311。然于此例中,海绵体30上的凹槽331的线性延伸段3311的延伸方向与轴向具有夹角。且本实施例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更是小于90度的实施态样,路径转折部3313的数量为零。于此状态下,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各凹槽331的面积占比又更加提高,据此能更收存更多的脏污,再更降低因脏污溢出凹槽331产生的反向污染问题。且在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时,海绵体30上的斜向凹槽331内的脏污受地心引力影响而能顺沿凹槽331的延伸方向更快速地向外排出。

接着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更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由第一端面31延伸通过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面32的延伸方式可为弧形延伸。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包含单一弧形延伸段3312。此例中,海绵体30上的凹槽331是具有一单一曲率半径。且本实施例的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亦为小于90度的实施态样,路径转折部3313的数量为零。于此状态下,相较于个别分布于外表面33的圆凹槽331型态大幅增加凹槽331于整个外表面33的面积占比,据此能更收存更多的脏污,再更降低因脏污溢出凹槽331产生的反向污染问题。且在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时,海绵体30上弧形延伸的凹槽331内的脏污则因弧形路径的弧形平滑面作用而能顺沿凹槽331的延伸方向更快地向外排出。

另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由第一端面31延伸通过外表面33并贯穿第二端面32的延伸方式为包含线性延伸与弧形延伸的复合式延伸。此例中,海绵体30上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包含一弧形延伸段3312及二线性延伸段3311,二线性延伸段3311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端面31与第二端面32,而弧形延伸段3312位于二线性延伸段3311之间。此例中,海绵体30上的凹槽331两端间延伸于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范围的圆心角亦为小于90度的态样,路径转折部3313的数量为二。于此状态下,相较于个别分布于外表面33的圆凹槽331型态大幅增加凹槽331于整个外表面33的面积占比,据此能更收存更多的脏污,再更降低因脏污溢出凹槽331产生的反向污染问题。且在主轴20带动海绵体30转动时,海绵体30上复合式延伸形凹槽331内的脏污能由衔接于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的线性延伸段3311快速直接地出入凹槽331,而二线性延伸段3311之间的弧形延伸段3312则能延长凹槽331长度以收存更多脏污,并藉其弧形平滑表面作用降低脏污于凹槽331内位移的阻力,确保脏污能在平顺通过弧形延伸段3312后由线性延伸段3311快速排出,使本实施例不但具备更高的脏污收存能力也能确保排屑的顺畅。

而在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凹槽331的分布方面,如图2至图4、图8以及图9的实施例中,各凹槽331是等角间隔分布于海绵体30的外表面33,藉此布置方式使整体面板清洁刷的整体外表面33具有均匀的清洁能力。而于此凹槽331布置态样下也能便于海绵体30上各凹槽331的制作,提高生产效率。然,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凹槽331的分布并不限于此,为了满足具有特定需求的清洁效果,或是为了调整局部位置的清洁效果,也能如图10所示将海绵体30外表面33上的各凹槽331设置为非等角间隔分布但对称分布的分布态样。或是如图11所示将海绵体30外表面33上的各凹槽331设置为非等角间隔分布亦非对称分布的分布态样。

再更进一步地,海绵体30外表面33的各凹槽331分别包含一槽内面3314,槽内面3314可包含平面3314A、弧面3314B或为平面3314A与弧面3314B的组合。槽内面3314包含平面3314A的状况为包含多个平面3314A。而如图2至图4的实施例的各凹槽331的槽内面3314是包含三平面3314A,三平面3314A中的两平面3314A相对,剩余的一平面3314A则衔接于两平面3314A之间,据此使三平面3314A构成ㄩ形的槽内面3314。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中相对的两平面3314A是分别与剩余的一平面3314A垂直,但其态样并不限于此,在不同的刀具加工下,三平面3314A彼此呈不垂直的态样也是可以预期的。

而槽内面3314包含多个平面3314A的另一实施态样如图9所示,图9绘示各凹槽331的槽内面3314包含二平面3314A,二平面3314A的其中一端彼此衔接,二平面3314A的另一端则界定出凹槽331的槽口,据此使二平面3314A构成尖角形的槽内面3314。而由多个平面3314A构成槽内面3314的凹槽331的加工成形特别适用于机械加工刀具的施工,因此能通过自动化机械加工机具进行加工成形,故具有加工速度快且加工成本低廉的优势。

又或者,各凹槽331的槽内面3314也可如图8所示是仅包含单一个弧面3314B,弧面3314B的两端界定出凹槽331的槽口。本实施例中,凹槽331的槽顶点至弧面3314B两端的弧形为对称态样,通过设置凹槽331的槽内面3314为圆滑的弧面3314B使收存至凹槽331内的脏污能更顺畅而无阻力地位移滑动,能提高排屑效率。而凹槽331的槽顶点至弧面3314B两端的弧形为对称态样的配置则又能避免脏污积累于凹槽331的单边而造成难以排屑的问题。

此外,各凹槽331的槽内面3314也可如图12所示是包含二平面3314A与弧面3314B的组合。本实施例中,二平面3314A相对且以二平面3314A的一端界定出凹槽331的槽口,而二平面3314A的另一端则与弧面3314B连接。通过平面3314A与弧面3314B的组合而能增加凹槽331的深度,进一步地增加凹槽331可收存脏污的容积,而弧面3314B则同样地能确保脏污能顺畅地排出,如此一来,此实施态样即能确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即使处理大量脏污也能顺畅排屑,维持最佳的清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于面板清洁刷的海绵体30外表面33上设置贯穿两端的凹槽331,藉此大幅提高凹槽331于外表面33的面积占比,并同时提高刮除脏污的清洁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更进一步同时限制各凹槽331两端间的延伸范围,据此限定各凹槽331的延伸长度,确保整体面板清洁刷的清洁及排屑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