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0821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



背景技术:

溶解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后,一定量水中氧气的量,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对生态池系统的生态平衡以及稳定性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溶氧多时,好氧生物可以顺利活动,它们能够及时将水体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从而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相反,若水中溶氧不足,厌氧生物大量滋生,进行无氧呼吸,对有机物的分解速率慢且分解不彻底。同时,水体中的无机物(NO3-、SO42-、CO32-等)等被还原,造成水体中氨、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积累,水质变差,严重时引起水生动物的慢性中毒。不利于营造生物种类多样且自清洁能力较高的良好生态池系统。因此,为了使生态池系统中具有合适的溶解氧含量,往往需要对水体进行增氧。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增氧方式是采用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如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

授权公告号为CN205567516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9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叶轮式增氧机,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叶轮、拉杆、浮体和挡水板,电动机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输出轴与叶轮固接在一起,拉杆一端与减速器的箱体固接,拉杆另一端与浮体固定,挡水板紧固在拉杆上。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用于驱动增氧机上叶轮或水车旋转的电机需要通过电线连接到池岸边的供电装置,这些电线或浸泡在水池内,或被池边的淤泥覆盖,容易使电线外的包覆层损坏;并且电线在水中会与渔网或者水草等互相交织,互相干扰,因此这样的供电方式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生态池系统中增氧机供电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具有供电结构简单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包括池本体和种植于池底部的增氧植物,池本体上的水面上漂浮设置有若干增氧浮岛,增氧浮岛包括漂浮设置在水面上的浮板,浮板上设置有贯穿浮板的增氧机构,增氧机构包括外壳体和嵌套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内壳体内设有电机以及设于电机上方的用于给电机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空心储水腔,外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底部设于水面下方,进水通道内设有叶轮,叶轮通过泵轴连接到电机并由电机驱动;空心储水腔的顶部设有出水喷头;两个增氧浮岛之间通过连杆互相连接且互相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增氧浮岛内的叶轮旋转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吸收太阳光能并给电机供电,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太阳能具有环保的、清洁的优点,并且经济效益高。叶轮高速旋转将池本体中的水抽到空心储水腔并由出水喷头打出,在空气中形成水柱,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增加进入生态池的氧气。同时,叶轮高速旋转带动水体流动,使得池本体底部的含氧量较低的水体被搅动到水面上,促进水体的上下对流,有利于提高池本体底部水体的含氧量。因此而引起的水面震荡以及产生的水波纹,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太阳能对电极进行供电,从而不需要额外设置电线,从而免去了电线维护的工序。同时,从出水喷头中喷出的水柱在水面上形成弧形的水柱,增加了生态池系统的整体的和谐性与可观赏性。同时,增氧浮岛失去了电线的限制,可在水面上随水自由漂动,对池本体的各处不同区域进行增氧,从而提高各处水体中的氧含量。每两个增氧浮岛之间通过连杆互相连接且互相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增氧浮岛内的叶轮旋转方向相反,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个叶轮受到水提供的相反方向的反向力矩,从而互相抵消,使得两个增氧浮岛组成的一体结构能够在水面上相对稳定地漂浮,而不至于因为受到水的反向作用力而进行旋转。

进一步优选为:内壳体内还设有可充电式蓄电池,可充电式蓄电池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并用于驱动电机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白天,可充电式蓄电池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可充电式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在可充电式蓄电池中。当晚上没有太阳光时,通过可充电式蓄电池对电机供电,从而得以继续对水体进行增氧。

进一步优选为:进水通道外壁的周向上设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进水通道的一端连接到浮板外侧底部。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板将整个增氧浮岛的重心向增氧浮岛的中心以及下方移动,有利于保持整个浮板以及增氧机构的稳定性,在叶轮高速旋转过程中不至于晃动地太厉害。

进一步优选为:进水通道底部为从上至下向外张开的喇叭状。

采用上述结构,喇叭状的开口更加方便于叶轮将水体从池本体中吸入进水通道内。

进一步优选为:进水通道底端面上设置有保护网罩。

采用上述结构,保护网罩用于阻止鱼虾等水生动物进入叶轮从而被误伤,也有利于将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堵塞喷头。

进一步优选为:泵轴外设有轴套,轴套远离电机一端通过轴套座固定连接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

采用上述结构,用于减少泵轴的晃动,有利于保护泵轴。

进一步优选为:出水喷头为环绕内壳体顶部外缘周向设置,出水喷头的朝向为向浮板外侧倾斜。

采用上述结构,环绕设置的喷头有利于增加水柱的数量,增大水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增加进入生态池的氧气。同时,周向设置的喷头使得喷出的水柱形成一圈,类似于喷泉的景观,有利于提高生态池系统的整体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浮板外缘周向上设有跌水板,跌水板从浮板边缘到水面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从出水喷头上喷出的水柱掉落在跌水板上,进行二次飞溅,形成更多的水柱与水滴等,进一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增氧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浮板上设有贯穿浮板的种植腔,种植腔底部设有纱网,且纱网上方的种植腔内填充有海绵块。

采用上述结构,纱网一方面用于防止种植的植物掉落,另一方面纱网之间的孔隙用于使植物根部从中穿过从而进入水体中。海绵块用于固定植物。在种植腔内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的池岸边的池底铺设有微孔增氧曝气管。

采用上述结构,微孔增氧曝气管可用于铺设在生态池底部,向生态池底部通入空气,从而对生态池的底部进行增氧,提高生态池中竖直方向上各个部分的含氧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叶轮高速旋转将池本体中的水抽到空心储水腔并由出水喷头打出,在空气中形成水柱,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增加进入生态池的氧气;2、太阳能电池板给电机供电,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具有环保的、清洁的优点,并且经济效益高;3、浮板种植腔内的植物种植和喷头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生态池系统的整体可观赏性;4、增氧浮岛、增氧植物以及微孔增氧曝气管的设置共同形成良好的增氧系统,有效提高生态池氧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一个增氧浮岛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本体;2、增氧浮岛;201、浮板;202、外壳体;203、内壳体;204、电机;205、太阳能电池板;206、可充电式蓄电池;207、空心储水腔;208、进水通道;209、叶轮;210、泵轴;211、轴套座;212、出水喷头;213、支撑板;214、跌水板;215、种植腔;2151、纱网;2152、海绵块;216、保护网罩;217、轴套;3、微孔增氧曝气管;4、生态浮岛;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增氧生态池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池本体1、种植于池底部的增氧植物、池中的水生动物等,池本体1上的水面上漂浮设置有若干增氧浮岛2和生态浮岛4,每两个增氧浮岛2之间通过连杆5连接在一起。池岸边的池底部铺设有若干网格状的微孔增氧曝气管3。

如图2所示,每个增氧浮岛2包括漂浮设置在水面上的浮板201,浮板201上设置有贯穿浮板201的增氧机构,增氧机构包括外壳体202和嵌套在外壳体202内的内壳体203,内壳体203内设有电机204以及设于电机204上方的用于给电机204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205;内壳体203内还设有可充电式蓄电池206,可充电式蓄电池206由太阳能电池板205供电并用于驱动电机204转动。

外壳体202和内壳体203之间形成空心储水腔207,外壳体202的底部设有进水通道208且进水通道208底部设于水面下方,进水通道208内设有叶轮209,叶轮209通过泵轴210连接到电机204并由电机204驱动。互相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增氧浮岛2内的叶轮209旋转方向相反,以此来平衡水的反作用力矩。泵轴210外设有轴套217,轴套217远离电机一端通过轴套座211固定连接在外壳体202的内侧壁上。进水通道208底部为从上至下向外张开的喇叭状。进水通道208底端面上设置有保护网罩216。

空心储水腔207的顶部设有出水喷头212。出水喷头212为环绕内壳体203顶部外缘周向设置,出水喷头212的方向为向浮板201外侧倾斜。为了便于清洗,喷头可拆卸地安装在空心储水腔207的顶部。

进水通道208外壁的周向上设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支撑板213,支撑板213远离进水通道208的一端连接到浮板201外侧底部。

浮板201外缘周向上设有跌水板214,跌水板214从浮板201边缘到水面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

浮板201上设有贯穿浮板201的种植腔215,种植腔215底部设有纱网2151,且纱网2151上方的种植腔215内填充有海绵块2152。

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板205吸收太阳光能并给电机204供电,驱动电机204转动从而带动叶轮209转动。叶轮209高速旋转将池本体1中的水抽到空心储水腔207并由出水喷头212打出,水流的流向如图2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水从出水喷头212喷出后,在空气中形成水柱,水柱在跌水板214上进行二次分散,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增加进入生态池的氧气。每两个增氧浮岛2之间通过连杆5连接在一起,并且其叶轮209旋转方向相反,因此能互相抵消水提供的反向力矩,从而使增氧浮岛2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水面上。同时,叶轮209高速旋转带动水体流动,使得池本体1底部的含氧量较低的水体被搅动到水面上,促进水体的上下对流,有利于提高池本体1底部水体的含氧量。因此而引起的水面震荡以及产生的水波纹,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太阳能对电极进行供电,从而不需要额外设置电线,从而免去了电线维护的工序。同时,从出水喷头212中喷出的水柱在水面上形成弧形的水柱,增加了生态池系统整体的和谐性与可观赏性。同时,增氧浮岛2失去了电线的限制,可在水面上随水自由漂动,对池本体1的各处不同区域进行增氧,从而提高各处水体中的氧含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