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56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在城市的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发展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河流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河流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原理科学,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污泥分离池、增氧池和消毒池对污水进行逐步处理,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质量,使得污水处理后的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通过增氧发生器和增氧管增加污水中的溶解含氧量,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该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能耗损失低,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分离池、增氧池和消毒池,污泥分离池、增氧池和消毒池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通过输送管相连接,污泥分离池的顶面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污泥分离池内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混合腔、沉淀腔和污泥收集腔,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箱体,混合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污水进口与进水口相通,进水口上设置有药剂进口,混合箱体的底面通过输送管与沉淀腔相通,污泥分离池的左端面上设置有药剂箱,药剂箱通过药剂输送管与药剂进口相连接,混合箱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沉淀腔内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过滤挡板,污泥收集腔中设置有压缩装置,污泥收集腔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输送管与增氧池相连接,增氧池内设置有增氧管和旋转装置,消毒池内设置有分流装置和加热板,分流装置包括分流盘和导流斗,分流盘上设置有分流孔,导流斗上设置有与分流孔相对应的导流孔,加热板均匀设置在消毒池的内侧壁上,加热板上均匀设置有散热孔;污泥分离池将污水中的污泥分离,不仅便于后续污水的处理,而且可以减轻后续污水的处理工作量,加快污水的处理效率,通过混合腔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混合,从而加快污泥的沉淀速率,同时搅拌装置对污水和絮凝药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充分反应,混合均匀后的污水进入到沉淀腔中,经过沉淀腔中的过滤挡板的阻挡作用,使得污泥在自身重力和过滤挡板的倾斜作用力下分离到沉淀腔的底部,污水则从过滤挡板的过滤孔中排出,再从污泥分离池的出口经输送管排入到增氧池中,压缩装置的设计可以对污泥收集腔中的污泥进行挤压,不仅可以提高污泥收集腔的容纳量,而且又可以将污泥中的残余污水挤压出来,再从出水口排入到增氧池进行处理,结构设计更合理,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增氧池通过增氧管将氧气输送到其内部与污水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污水中的溶解含氧量,使得水的自净能力更好,同时旋转装置带动增氧管的旋转,不仅可以使得污水中的氧气分布更加充分,而且又可以提高污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消毒池可以对污水进行消毒作用,通过分流装置对污水进行分流缓冲作用,再通过分流孔和导流孔流出,相对于直接将污水排入到消毒池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加热消毒作用,加热板的设计可以对污水进行加热消毒,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杀死,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后的质量。

进一步,混合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嵌位卡槽,嵌位卡槽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条,混合箱体通过支撑板与混合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上靠近混合箱体的一端设置有嵌位卡块,嵌位卡块与嵌位卡槽相匹配,支撑板上远离混合箱体的一端与混合腔固定连接,嵌位卡槽和嵌位卡块的设计可以使得混合箱体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减震条的设计可以使得混合箱体工作时更加的平稳牢固,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稳固。

进一步,药剂输送管内设置有第一计量阀,污水进口内设置有第二计量阀,进水口上设置有开关阀,第一计量阀、第二计量阀和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一计量阀可以严格控制絮凝药剂的输送量,第二计量阀控制污水的排入量,在确保污水絮凝效果的同时,节约能耗的损失,开关阀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安全。

进一步,过滤挡板上均匀设置有过滤孔,过滤孔上设置有渗透膜,过滤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5°,过滤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污水从过滤孔中排出,渗透膜再对污泥进行阻隔的同时,又不会阻碍污水的排出,整体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提高污水与污泥的分离效率,过滤挡板夹角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泥的分离效果,使得污泥与污水的分离更加的彻底。

进一步,沉淀腔与污泥收集腔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旋转门,旋转门的左端与隔板铰接,旋转门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缸,缓冲气缸的缓冲杆与旋转门固定连接,缓冲气缸与污泥收集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隔板的设计可以便于旋转门的安装,通过隔板将沉淀腔与污泥收集腔之间分隔开,可以有效防止污泥收集腔中异味的传出,从而使得污水的处理更加的方便,而当沉淀腔底部的污泥累计到一定量时,旋转门在污泥的重力下打开,使得污泥可以从通槽进入到污泥收集腔中,当沉淀腔底部的污泥量没有达到旋转门的开启条件时,旋转门关闭,有效阻隔污泥收集腔中异味的传播,使用更加的方便自动化,缓冲气缸的设计可以对旋转门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延长旋转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增氧管包括主增氧管、辅助增氧管和连通管,辅助增氧管与连通管上均匀设置有出气孔,主增氧管与增氧发生器相连接,增氧发生器位于增氧池的顶面上,主增氧管上均匀设置有辅助增氧管,相邻两个辅助增氧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主增氧管可以便于增氧发生器与增氧管之间的连通,而且又可以便于旋转装置带动增氧管的旋转,辅助增氧管可以便于氧气快速地溶解到污水中,连通管可以使得主增氧管中的氧气快速地蔓延到各个辅助增氧管中,进一步加快污水的溶解氧含量。

进一步,旋转装置包括双轴旋转气缸、卡板和安装板,双轴旋转气缸与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主增氧管穿过安装板与卡板嵌位连接,安装板位于旋转装置与增氧管之间,安装板的两端与增氧池滑动连接,通过双轴旋转气缸带动增氧管的转动,不仅可以使得增氧池的氧气分布更加的均匀,而且又可以对增氧池的污水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污水与氧气的混合效率,使得污水中的溶解氧量得到提高,加快污水的处理效率,卡板的设计可以便于双轴旋转气缸与主增氧管之间的限位和固定。

进一步,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气缸和压缩板,压缩气缸与旋转门的底面固定连接,压缩气缸的压缩杆与压缩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压缩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保护层,通过压缩气缸带动压缩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对污泥收集腔中的污泥进行挤压作业,不仅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提高污泥收集腔的容纳率,而且又可以使得污泥中的残余污水与污泥进一步分离,再从污泥收集腔上的出水口排出,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保护层的设计可以对压缩板进行保护,延长压缩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污泥分离池将污水中的污泥分离,不仅便于后续污水的处理,而且可以减轻后续污水的处理工作量,加快污水的处理效率,通过混合腔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混合,从而加快污泥的沉淀速率,同时搅拌装置对污水和絮凝药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充分反应,混合均匀后的污水进入到沉淀腔中,经过沉淀腔中的过滤挡板的阻挡作用,使得污泥在自身重力和过滤挡板的倾斜作用力下分离到沉淀腔的底部,污水则从过滤挡板的过滤孔中排出,再从污泥分离池的出口经输送管排入到增氧池中,压缩装置的设计可以对污泥收集腔中的污泥进行挤压,不仅可以提高污泥收集腔的容纳量,而且又可以将污泥中的残余污水挤压出来,再从出水口排入到增氧池进行处理,结构设计更合理,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2、增氧池通过增氧管将氧气输送到其内部与污水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污水中的溶解含氧量,使得水的自净能力更好,同时旋转装置带动增氧管的旋转,不仅可以使得污水中的氧气分布更加充分,而且又可以提高污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3、消毒池可以对污水进行消毒作用,通过分流装置对污水进行分流缓冲作用,再通过分流孔和导流孔流出,相对于直接将污水排入到消毒池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加热消毒作用,加热板的设计可以对污水进行加热消毒,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杀死,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后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装方便,通过污泥分离池、增氧池和消毒池对污水进行逐步处理,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质量,使得污水处理后的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通过增氧发生器和增氧管增加污水中的溶解含氧量,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该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能耗损失低,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分离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增氧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与旋转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分离池;2-增氧池;3-消毒池;4-污水进口;5-混合腔;6-沉淀腔;7-污泥收集腔;8-混合箱体;9-进水口;10-药剂进口;11-药剂箱;12-药剂输送管;13-搅拌装置;14-过滤挡板;15-出水口;16-输送管;17-旋转装置;18-加热板;19-分流盘;20-导流斗;21-散热孔;22-嵌位卡槽;23-减震条;24-支撑板;25-嵌位卡块;26-第一计量阀;27-第二计量阀;28-开关阀;29-隔板;30-旋转门;31-缓冲气缸;32-主增氧管;33-辅助增氧管;34-连通管;35-增氧发生器;36-出气孔;37-双轴旋转气缸;38-卡板;39-安装板;40-压缩气缸;41-压缩板;42-分流孔;43-导流孔;44-通槽;45-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分离池1、增氧池2和消毒池3,污泥分离池1、增氧池2和消毒池3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通过输送管16相连接。

污泥分离池1的顶面上设置有污水进口4,污泥分离池1内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混合腔5、沉淀腔6和污泥收集腔7,混合腔5内设置有混合箱体8,混合箱体8的底部设置有嵌位卡槽22,嵌位卡槽2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条23,混合箱体8通过支撑板24与混合腔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24上靠近混合箱体8的一端设置有嵌位卡块25,嵌位卡块25与嵌位卡槽22相匹配,支撑板24上远离混合箱体8的一端与混合腔5固定连接,嵌位卡槽22和嵌位卡块25的设计可以使得混合箱体8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减震条23的设计可以使得混合箱体8工作时更加的平稳牢固,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稳固,混合箱体8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9,污水进口4与进水口9相通,进水口9上设置有药剂进口10,混合箱体8的底面通过输送管16与沉淀腔6相通,污泥分离池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药剂箱11,药剂箱11通过药剂输送管12与药剂进口10相连接,药剂输送管12内设置有第一计量阀26,污水进口4内设置有第二计量阀27,进水口9上设置有开关阀28,第一计量阀26、第二计量阀27和开关阀28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一计量阀26可以严格控制絮凝药剂的输送量,第二计量阀27控制污水的排入量,在确保污水絮凝效果的同时,节约能耗的损失,开关阀28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安全,混合箱体8内设置有搅拌装置13。

沉淀腔6内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过滤挡板14,过滤挡板14上均匀设置有过滤孔,过滤孔上设置有渗透膜,过滤挡板1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5°,过滤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污水从过滤孔中排出,渗透膜再对污泥进行阻隔的同时,又不会阻碍污水的排出,整体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提高污水与污泥的分离效率,过滤挡板14夹角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泥的分离效果,使得污泥与污水的分离更加的彻底,沉淀腔6与污泥收集腔7之间设置有隔板29,隔板29上设置有通槽44,通槽44内安装有旋转门30,旋转门30的左端与隔板29铰接,旋转门30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缸31,缓冲气缸31的缓冲杆与旋转门30固定连接,缓冲气缸31与污泥收集腔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隔板29的设计可以便于旋转门30的安装,通过隔板29将沉淀腔6与污泥收集腔7之间分隔开,可以有效防止污泥收集腔7中异味的传出,从而使得污水的处理更加的方便,而当沉淀腔6底部的污泥累计到一定量时,旋转门30在污泥的重力下打开,使得污泥可以从通槽44进入到污泥收集腔7中,当沉淀腔6底部的污泥量没有达到旋转门30的开启条件时,旋转门30关闭,有效阻隔污泥收集腔7中异味的传播,使用更加的方便自动化,缓冲气缸31的设计可以对旋转门30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延长旋转门30的使用寿命。

污泥收集腔7中设置有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气缸40和压缩板41,压缩气缸40与旋转门30的底面固定连接,压缩气缸40的压缩杆与压缩板41的顶面固定连接,压缩板4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保护层,通过压缩气缸40带动压缩板41的上下移动从而对污泥收集腔7中的污泥进行挤压作业,不仅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提高污泥收集腔7的容纳率,而且又可以使得污泥中的残余污水与污泥进一步分离,再从污泥收集腔7上的出水口15排出,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保护层的设计可以对压缩板41进行保护,延长压缩装置的使用寿命,污泥收集腔7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通过输送管16与增氧池2相连接,污泥分离池1将污水中的污泥分离,不仅便于后续污水的处理,而且可以减轻后续污水的处理工作量,加快污水的处理效率,通过混合腔5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混合,从而加快污泥的沉淀速率,同时搅拌装置13对污水和絮凝药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污水与絮凝药剂充分反应,混合均匀后的污水进入到沉淀腔6中,经过沉淀腔6中的过滤挡板14的阻挡作用,使得污泥在自身重力和过滤挡板14的倾斜作用力下分离到沉淀腔6的底部,污水则从过滤挡板14的过滤孔中排出,再从污泥分离池的出口45经输送管排入到增氧池2中,压缩装置的设计可以对污泥收集腔7中的污泥进行挤压,不仅可以提高污泥收集腔7的容纳量,而且又可以将污泥中的残余污水挤压出来,再从出水口15排入到增氧池2进行处理,结构设计更合理,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增氧池2内设置有增氧管和旋转装置17,增氧管包括主增氧管32、辅助增氧管33和连通管34,辅助增氧管33与连通管34上均匀设置有出气孔36,主增氧管32与增氧发生器35相连接,增氧发生器35位于增氧池2的顶面上,主增氧管32上均匀设置有辅助增氧管33,相邻两个辅助增氧管33之间通过连通管34相连接,主增氧管32可以便于增氧发生器35与增氧管之间的连通,而且又可以便于旋转装置17带动增氧管的旋转,辅助增氧管33可以便于氧气快速地溶解到污水中,连通管34可以使得主增氧管32中的氧气快速地蔓延到各个辅助增氧管33中,进一步加快污水的溶解氧含量,增氧池2通过增氧管将氧气输送到其内部与污水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污水中的溶解含氧量,使得水的自净能力更好,同时旋转装置17带动增氧管的旋转,不仅可以使得污水中的氧气分布更加充分,而且又可以提高污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旋转装置17包括双轴旋转气缸37、卡板38和安装板39,双轴旋转气缸37与卡板38的底面固定连接,主增氧管32穿过安装板39与卡板38嵌位连接,安装板39位于旋转装置17与增氧管之间,安装板39的两端与增氧池2滑动连接,通过双轴旋转气缸37带动增氧管的转动,不仅可以使得增氧池2的氧气分布更加的均匀,而且又可以对增氧池2的污水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污水与氧气的混合效率,使得污水中的溶解氧量得到提高,加快污水的处理效率,卡板38的设计可以便于双轴旋转气缸37与主增氧管32之间的限位和固定。

消毒池3内设置有分流装置和加热板18,分流装置包括分流盘19和导流斗20,分流盘19上设置有分流孔42,导流斗20上设置有与分流孔42相对应的导流孔43,加热板18均匀设置在消毒池3的内侧壁上,加热板18上均匀设置有散热孔21,消毒池3可以对污水进行消毒作用,通过分流装置对污水进行分流缓冲作用,再通过分流孔42和导流孔43流出,相对于直接将污水排入到消毒池3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加热消毒作用,加热板18的设计可以对污水进行加热消毒,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杀死,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后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