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49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环保研究的热点。土壤位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联结自然环境中无机界和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中心环节。它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系统,进而污染地下水。目前世界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地下水修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由于实际施工场地的复杂性,土建费用及土建占地成为地下水修复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地下水修复装置采用土建,会破坏场地的地形地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可移动的调节池、pH调节槽一、硫酸亚铁配药槽一、双氧水反应槽、芬顿反应槽、pH调节槽二、助凝剂配药槽、絮凝剂配药槽、斜板沉淀池、回灌池,斜板沉淀池底部与污泥池连接,回灌池与过硫酸钠配药槽、硫酸亚铁配药槽二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pH调节槽一、硫酸亚铁配药槽一、双氧水反应槽、芬顿反应槽、pH调节槽二、助凝剂配药槽、絮凝剂配药槽内均设有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pH调节槽一、硫酸亚铁配药槽一、双氧水反应槽、芬顿反应槽、pH调节槽二、助凝剂配药槽、絮凝剂配药槽、过硫酸钠配药槽、硫酸亚铁配药槽二内均设有搅拌器。

优选地,所述pH调节槽一、硫酸亚铁配药槽一、双氧水反应槽、芬顿反应槽、pH调节槽二、助凝剂配药槽、絮凝剂配药槽、斜板沉淀池上均设有加药泵。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与pH调节槽一之间设有进水泵;絮凝剂配药槽与斜板沉淀池之间设有进水泵;所述斜板沉淀池与污泥池之间设有污泥泵。

优选地,所述污泥池与板式压滤机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污泥池与板式压滤机之间设有污泥泵。

更优选地,所述搅拌器为推进式搅拌器。

更优选地,所述加药泵为计量泵。

更优选地,所述进水泵为管道泵。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池与回灌池之间连接有气浮池。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pH调节槽一、硫酸亚铁配药槽一、双氧水反应槽、芬顿反应槽、pH调节槽二、助凝剂配药槽、絮凝剂配药槽、过硫酸钠配药槽、硫酸亚铁配药槽二均采用PE材质且可移动。

污染的地下水集中收集至调节池中,调节池中的水经进水泵提升至pH调节槽,在pH调节槽中加入盐酸调节pH至5~6,经酸化的地下水靠水自重流入硫酸亚铁配药槽中,在硫酸亚铁配药槽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水靠自重流入双氧水反应槽,在双氧水反应槽中加入双氧水,污染的地下水经芬顿反应后在芬顿反应槽中超标的总石油烃被去除,经芬顿处理后的地下水靠自重流入后续pH调节槽中,在pH调节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5,加过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地下水靠自重流入PAC配药槽中,加完PAC后,水靠自重流入PAM配药槽中,加入PAM进行混凝,混凝后的出水经泵提升至斜板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经溢流槽流入气浮池中,气浮池中的水靠自重流入回灌池,在回灌池中加入过硫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后进行回灌,沉淀后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泵抽排至污泥池中,随后经泵抽至板框压滤机中进行脱水处理。本装置运行全自动、设备操作简单、装置运行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上安装装置,搭建简单方便,而且装置是一种移动式的,地下水修复完后可以直接将装置移走,从而避免土建而又不会破坏场地的地形地貌,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建费用。

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1、装置运行的启停通过调节池液位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员操作;2、加药泵的启停通过调节池液位进行控制,避免加药过量造成浪费;3、装置中采用了4个大小一样的芬顿反应槽,延长了反应时间使处理效果更加充分;4、装置是一种地上安装装置,搭建简单方便,从而避免土建而又不会破坏场地的地形地貌,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建费用; 5、装置是一种移动式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调依次连接的且可移动的调节池1、pH调节槽一2、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双氧水反应槽4、芬顿反应槽5、pH调节槽二6、助凝剂配药槽7、絮凝剂配药槽8、斜板沉淀池9、气浮池、回灌池10,斜板沉淀池9底部与污泥池11连接,回灌池10与过硫酸钠配药槽13、硫酸亚铁配药槽二14连接。污泥池11与板式压滤机12连接。所述调节池1、pH调节槽一2、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双氧水反应槽4、芬顿反应槽5、pH调节槽二6、助凝剂配药槽7、絮凝剂配药槽8内均设有液位计。所述调节池1、pH调节槽一2、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双氧水反应槽 4、芬顿反应槽5、pH调节槽二6、助凝剂配药槽7、絮凝剂配药槽8、过硫酸钠配药槽13、硫酸亚铁配药槽二14内均设有搅拌器。所述pH调节槽一2、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双氧水反应槽4、芬顿反应槽5、pH调节槽二6、助凝剂配药槽7、絮凝剂配药槽8上均设有加药泵。所述调节池1与pH调节槽一2之间设有进水泵;絮凝剂配药槽8与斜板沉淀池9之间设有进水泵;所述斜板沉淀池9 与污泥池11之间设有污泥泵,污泥池11与板式压滤机12之间设有污泥泵。搅拌器采用推进式搅拌器;加药泵采用计量泵;进水泵采用管道泵;液位计采用浮球液位计。所有的池(除斜板沉淀池9)/槽均采用PE材质,且均可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污染的地下水A集中收集至调节池1中,调节池1中的水经进水泵提升至pH调节槽一2,在pH调节槽一2中加入盐酸调节 pH值至5~6,经酸化的地下水靠水自重流入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中,在硫酸亚铁配药槽一3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水靠自重流入双氧水反应槽4,在双氧水反应槽4中加入双氧水,污染的地下水经芬顿反应后在芬顿反应槽5中超标的总石油烃被处理,经芬顿处理后的地下水靠自重流入后续pH调节槽二6中,在pH 调节槽二6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加过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地下水靠自重流入助凝剂配药槽7中,加完PAC后,水靠自重流入絮凝剂配药槽8 中,加入PAM进行混凝,混凝后的出水经泵提升至斜板沉淀池9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经溢流槽流入气浮池中,气浮池中的水靠自重流入回灌池10,在回灌池10中加入过硫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后进行回灌,回灌池10沉淀后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泵抽排至污泥池11中,随后经泵抽至板框压滤机12中进行脱水处理图中沉淀池。本装置运行全自动、设备操作简单、装置运行管理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