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砾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981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湖净化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砾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扩大以及面源污染的加剧,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体,河流、湖泊的污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对人类活动和水生生物构成潜在威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修复受污染河流、湖泊的研究。受污染河流、湖泊的修复治理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其中水质净化是重点和难点。一般应用在河流、湖泊水体中的净化技术,其根据处理位置的不同,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二者均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河流、湖泊的修复。基于水体现状及自然净化方法的应用原理,工程上主要有植生处理法、土地处理法和接触氧化法。砾间接触工艺作为接触氧化法的一项重要工艺,其优点是处理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持续效果好,生态效果好,与周边环境能够很好的相融合。因此,近年来砾间接触工艺相关研究、应用日趋广泛,但该工艺在河流、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CN201620067250.1公开了一种旁流式砾间接触氧化法河湖净化系统,该专利采用砾间接触氧化法对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了河流或湖泊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但是其并没有考虑砾石粒径、均匀曝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最后处理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适应性强、处理负荷高、处理效率高、持续效果好的砾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砾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设置在河、江中,包括沉淀区、溢流坝一、砾间接触氧化区、溢流坝二和净水区;所述溢流坝一和溢流坝二设置河道中,溢流坝一设置在溢流坝二上游,沉淀区设置在溢流坝一上游,溢流坝一和溢流坝二之间为砾间接触氧化区,溢流坝二下游为净水区,溢流坝一上设置有溢流堰一,溢流坝二上设置有溢流堰二,沉淀区和砾间接触氧化区之间设置有排污渠道连接,净水区和砾间接触氧化区通过水泵连接;所述沉淀区设置有旋转格栅、破碎机和刮吸泥机,所述破碎机设置在旋转格栅旁边,旋转格栅能连续自动拦截并清除水流中各种形状杂物,经旋转格栅拦截的垃圾则经过破碎机处理,所述破碎机入口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能根据进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对破碎机实现扭矩、转速的自动调整,对各种柔性、脆性垃圾物进行粉碎、剪切、挤压、撕扯,能和旋转格栅很好的配合;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包括砾石填料区和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送风管和鼓风机,所述送风管进风口与鼓风机连接,所述送风管出风口设置在砾石填料区底部。

进一步地,送风管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均匀分布在砾石填料区底部。在砾石填料区下均匀设置出风口,曝气过程更有利于砾石表面微生物的存活,提高净化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砾石填料区砾石粒径为50~100mm,填充空隙率为50~60%。砾石接触氧化法所填充的接触填料,是生物膜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膜的载体,作为接触氧化工艺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接触氧化法的效能,作为接触填料,其材质对生物膜应具有适当的附着性,若附着性太强,会使生物膜过厚而易造成阻塞,且不易反冲洗;接触填料同时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当砾石粒径为50~100mm,填充空隙率为50~60%时,更有利于高效率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中采用旋转格栅、破碎机和刮泥机,三者配合适应性更好,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也能够进行水下垃圾破碎并吸出外运,减轻后面工序处理的压力;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砾石粒径和填充空隙率更能科学、高效的进行河流的修复,对水质的适应性强、持续效果好;

(3)均匀的曝气系统:转移氧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产泥量较其它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少,且污泥含水率低、沉降性能好;能省略二次沉降过程,节省建造成本;微生物浓度更高,为微生物的生存与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微生物的浓度,有利于污水处理;

(4)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对污水处理的影响,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江、河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去除率可达到75%~95%,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达75%~80%,氨氮的去除率为85%~95%。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砾间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区1、溢流坝一2、砾间接触氧化区3、溢流坝二4和净水区5;溢流坝一2和溢流坝二4设置河道中,溢流坝一2设置在溢流坝二4上游,沉淀区1设置在溢流坝一2上游,溢流坝一2和溢流坝二4之间为砾间接触氧化区5,溢流坝二4下游为净水区5,溢流坝一2上设置有溢流堰一21,溢流坝二4上设置有溢流堰二41,沉淀区1和砾间接触氧化区3之间设置有排污渠道7连接,净水区5和砾间接触氧化区3通过水泵6连接;沉淀区1设置有旋转格栅11、破碎机12和刮吸泥机13,破碎机12设置在旋转格栅11旁边,破碎机12入口设置有感应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3包括砾石填料区31和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包括送风管和鼓风机32,送风管进风口与鼓风机32连接,送风管出风口321设置在砾石填料区31底部。送风管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21,出风口321均匀分布在砾石填料区31底部,在砾石填料区下31均匀设置出风口321,更有利于砾石表面微生物或者藻类的净化处理过程。砾石填料区31砾石粒径为50~100mm,填充空隙率为50~60%。

该处理系统设置在河、湖、江道中,首先利用溢流坝一2挡水形成水头,在溢流坝一2上游形成沉淀区1,水体中的颗粒物在沉淀区1进行沉降,95%以上的悬浮颗粒物在沉淀区1被去除。沉淀区1内设有旋转格栅11和破碎机12,旋转格栅11能连续自动拦截并清除水流中各种形状杂物,经旋转格栅11拦截的垃圾则经过破碎机12处理,所述破碎机12入口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能根据进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对破碎机12实现扭矩、转速的自动调整,对各种柔性、脆性垃圾物进行粉碎、剪切、挤压、撕扯;水流中的杂物经旋转格栅和破碎机处理之后沉降在沉淀区1底部,沉淀区1内的刮吸泥机13将沉降到底部的污泥吸出外运处理;水流通过溢流堰一21流入砾间接触氧化区3,砾间接触氧化区3内有砾石填料区31,水体在砾石填料区31中的砾石空隙内流过,砾石表面富集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砾间接触氧化区底部送风管向砾间接触氧化区3内补充氧气,以利于砾石表面富集的微生物生长。砾石填料区31表面富集的微生物死亡后形成的生物污泥和水流中未排尽的悬浮物和沉淀经过排污渠道7重新流入沉淀区1进行沉淀,最后通过刮吸泥机13吸出外运处理,水流通过砾间接触氧化区3处理之后,上部澄清水为净化过的河水或者湖水,流经过溢流坝二4的溢流堰二41流出到净水区5,通过净水区5流入河流中。

砾间接触氧化区3进行净化时,水中的悬浮固体物或者砾石表面上剥落的生物膜会沉淀至底部,如堆积过多,排污渠道7或不能及时输送至沉淀区1,将会造成堵塞,所以每隔60天左右要对砾间接触氧化区3进行冲洗,此时打开水泵6,同时对溢流坝一2和溢流坝二4进行限流,将净水区5的处理干净的水流抽吸到砾间接触氧化区3,在抽吸水流压力作用下对砾间接触氧化区3进行冲洗排泥,将积压在砾石中间、堆积在底部的淤泥经排污渠道7冲洗至沉淀区1进行沉淀,然后由刮泥机13吸出外运处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