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38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餐饮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饮食行业所有的水处理大都采用原始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排水的不远处建有贮水池,贮水池内安装污水泵,把所有的废水排入贮水池,通过污水泵排出。

第二种方法:做一带有过滤框的无动力油水分离箱,经过滤后,油水进入油水分离舱,分离后的废水排入贮水池中,废水由污水泵排出。

第三种方法:做有不锈钢过滤框,经过滤后的油水进入不锈钢油水分离舱,油水经过分离后,废水进入不锈钢强排舱,废水由污水泵排出。

以上三种处理方法感觉很合理,理论上都可行,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污物残渣不能及时清掏,进入油水分离舱的沉渣无法及时排出,污物直接接触污水泵出现卡泵等严重问题,会造成污水泵频繁损坏,跑水、漏水现象的经常发生,难维修,维护成本高高等,污水此种处理设施,会出现大量细菌繁殖,出现腐烂发酵,长时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对污水预先进行除杂,集除渣、集油、收油、强排为一体,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

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包括第一油水分离仓与第二油水分离仓,第一油水分离仓通过第一过水阀与第二油水分离仓相连通,其中,第一油水分离仓上设置有用于对污水进行有预处理的除渣室,除渣室与第一油水分离仓相连通,污水内的固体污物随除渣室内螺旋送料器的转动自除渣室的出料口排出,固液分离后的污水自除渣室进入第一油水分离仓进行后续处理。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除渣室包括箱体,箱体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相连接,位于箱体内的出水口上布置有固液分离筛网,箱体内设置有倾向布置的上述螺旋送料器,螺旋送料器的一侧配置有驱动电机,螺旋送料器的出料部与上述出料口相适配,在污水自身浮力作用下,固体污物随螺旋送料器的转动自出料部进入出料口。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在与出料口对应处设置有残渣收集箱。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在与上述除渣室对应侧设置有缓流挡板,缓流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链条式机械刮油机构,链条式机械刮油机构一侧配置有第一集油槽,第一集油槽内配置有加热机构,第一集油槽上设置有第一放油阀;第一油水分离仓在与上述第一过水阀对应处设置有第一过水挡板。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底部设置有第一倒棱台状汇聚部,第一倒棱台状汇聚部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排渣电动阀门,第一自动排渣电动阀门用于排出第一油水分离仓内沉积的污物。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中部设置有第二集油槽,第二油水分离仓通过第二过水阀与一强排仓相连通。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底部设置有第二倒棱台状汇聚部,第二倒棱台状汇聚部上设置有第二自动排渣电动阀门,第二自动排渣电动阀门用于排出第二油水分离仓内沉积的污物。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强排仓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控制阀门,排水控制阀门与一排水泵相连通,排水泵通过相应管路与外界排污管道相连通,该相应管路上设置有球型止回阀。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在与第二过水阀对应处设置有第二过水挡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残渣的自动收集,对分离出的油及时进行的自动收集,结构末端为强排舱用于储存分离后的污水随着泵的启动污水排出室外,并对强排舱箱体内部进行反冲洗,免人工清掏,免人工清理油水分离仓等优点,集除渣、集油、收油、强排为一体,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油水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油水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除渣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排式自动螺旋除渣集油自冲洗的油水分离装置,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第一油水分离仓1与第二油水分离仓2,第一油水分离仓1通过第一过水阀16与第二油水分离仓2相连通,其中,第一油水分离仓2上设置有用于对污水进行有预处理的除渣室3,除渣室3与第一油水分离仓2相连通,污水内的固体污物随除渣室3内螺旋送料器5的转动自除渣室3的出料口6排出,固液分离后的污水自除渣室3进入第一油水分离仓1进行后续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上述除渣室3包括箱体7,箱体7下端设置有出水口8,出水口8与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1相连接,经除渣室3处理的污水可以通过出水口8进入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位于箱体7内的出水口8上布置有固液分离筛网9,固液分离筛网9用于使污水内的污物不能进入出水口8内,箱体7内设置有倾向布置的上述螺旋送料器5,螺旋送料器5为带有螺旋翅片的螺杆,当然螺旋送料器5可以向下倾斜布置也可以向上倾斜布置,但考虑到尽量避免污水从出料口6排除,故螺旋送料器5采用向上倾斜布置,螺旋送料器5的中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既能保证除渣室3内的污物被螺旋翅片裹挟向上移动,又能保证在污物到达出料口6的过程中,将污物中携带的污水在自重力下沿螺旋送料器5倾斜方向向下流淌,重新进入除渣室3内。而且螺旋送料器5上的螺旋翅片之边沿与除渣室3的内壁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当裹挟在螺旋翅片之间的污物体积过大时,在螺旋翅片与除渣室3内壁的共同挤压下,将污物中的污水挤出,更进一步的减少了污物携带污水的水量,避免了污物携带大量污水出现腐烂发酵的情况。螺旋送料器5的一侧配置有驱动电机10,螺旋送料器10的出料部与上述出料口6相适配,使污物从出料口6掉落至对应设备中。螺旋送料器5在除渣室3内兼具有搅拌的功能,在螺旋送料器5的转动下使污水始终处浑浊状态,暂时没有被螺旋送料器5裹挟的污物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同时避免了污物堵塞固液分离筛网9,悬浮的污物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逐步落到螺旋送料器5的螺旋翅片之间,随螺旋送料器5的转动自出料部进入出料口6,完成除杂。显然的,大部分碎小的食物残渣会附着在较大的固体污物上一起被螺旋送料器5排除,只有极小部分的碎小的食物残渣进入后面的工序中。

而且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1在与出料口6对应处设置有残渣收集箱11,以收集从出料口6掉落的污物。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1在与上述除渣室3对应侧设置有缓流挡板12,缓流挡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链条式机械刮油机构13,链条式机械刮油机构13一侧配置有第一集油槽14,通过链条式机械刮油机构13将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上层的污油收集起来,并导入第一集油槽14内,并且第一集油槽14的入油口高于第一油水分离仓1的水面,第一集油槽14内配置有加热机构,以保证了第一集油槽14内的污油不会凝固。第一集油槽14上设置有第一放油阀15,可以及时将第一集油槽14内的污油导出;第一油水分离仓1在与上述第一过水阀16对应处设置有第一过水挡板17,缓流挡板12与第一过水挡板17均是为了稳定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水面,避免了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水流太急,导致污水溅出。

更为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油水分离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倒棱台状汇聚部18,第一倒棱台状汇聚部18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排渣电动阀门19,第一自动排渣电动阀门19用于排出第一油水分离仓内沉积的污物,在保证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第一油水分离仓1内不多的碎小食物残渣会在自身重力下慢慢掉落汇集到第一倒棱台状汇聚部18底部,再通过第一自动排渣电动阀门19排出,实现了第一油水分离仓1的底部的杂物清理,免了人工清掏。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2中部设置有第二集油槽20,再将第二油水分离仓2的污油收集一遍,基本减少了污水中的污油,并且在第二油水分离仓2通过第二过水阀21与一强排仓22相连通。

更为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倒棱台状汇聚部23,第二倒棱台状汇聚部23上设置有第二自动排渣电动阀门24,第二自动排渣电动阀门24用于排出第二油水分离仓3内沉积的污物,而且上述第二油水分离仓2在与第二过水阀21对应处设置有第二过水挡板25。在保证第二油水分离仓2内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第二油水分离仓2内不多的碎小食物残渣会在自身重力下慢慢掉落汇集到第二倒棱台状汇聚部23底部,再通过第二自动排渣电动阀门24排出,实现了第二油水分离仓2的底部的杂物清理,免了人工清掏。

更进一步的,上述强排仓2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控制阀门26,排水控制阀门26与一排水泵27相连通,排水泵27通过相应管路与外界排污管道相连通,最终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该相应管路上设置有球型止回阀28,避免了污水回流。

强排仓22内装油主副两套液位传感器能有效的控制将废水排出室外,保证设备运行的情况下不出现溢水现象,副液位传感器有效的保证在主液位传感器不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显然的可以在上述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布置相应的传感器以及单片机,来实现油水分离装置的自动运行,并定期排杂,关于自动控制的技术手段与本发明相结合不属于本发明的论述重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