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分离技术的新型磁种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03836发布日期:2019-03-14 00:4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磁分离技术磁种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磁分离技术的新型磁种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去除悬浮物、重金属等水中的污染物质,以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背景技术:

磁场本身是一种具有特殊能量的场,经磁场处理过的水或水溶液,其光学性质、导电率、介电常数、粘度、化学反应及表面张力和吸附、凝聚作用及电化学效应等方面的特性都产生了可测量的变化,并且当撤掉磁场后,这种变化能保持数小时或数天,具有记忆效应。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多年来磁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

磁分离技术是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该技术是利用元素或组分磁敏感性的差异,借助外磁场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从而达到强化分离过程的一种新兴技术。随着强磁场、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问世,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已经从分离强磁性大颗粒到去除弱磁性及反磁性的细小颗粒,从最初的矿物分选、煤脱硫发展到工业水处理,从磁性与非磁性元素的分离发展到抗磁性流体均相混合物组分间的分离。作为洁净、节能的新兴技术,磁分离将显示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近几年磁力分离法已成为一门新兴的水处理技术。磁分离作为物理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获得了许多成功应用,显示出许多优点。磁分离利用废水中杂质颗粒的磁性进行分离,对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颗粒,利用磁性接种技术可使它们具有磁性。借助外力磁场的作用,将废水中有磁性的悬浮固体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目前,磁分离技术在食品、含油废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取得相当的成果,对于重金属油类、极细悬浮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细菌、藻类去除有相当好的效果,有的已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磁分离技术处理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磁分离技术的新型磁种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为:骨料50-60%,钢渣30-40%,粘结剂5-20%,还原剂5-30%;所述骨料为过50目筛的天然玄武石;所述钢渣是含铁的质量百分比不小于20%的富含铁氧化物的物质;所述粘结剂为膨润土或任何可以提高成球颗粒强度的粘结剂;所述还原剂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一种新型磁种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首先将玄武岩用破碎机,破碎碾压成粉末,用50目筛子将大颗粒筛除。

用50目筛子筛除较大颗粒的钢渣,留下粉末状的钢渣粉。

量取骨料50-60%,钢渣30-40%,还原剂5-30%进行充分的混合。

取粘结剂5-20%加入加水量为混合料质量的40-50%,搅拌使粘结剂溶解得粘结剂溶液。

将混合料与粘结剂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造粒成型为3-12mm的粒料。

将所造颗粒干燥至含水率为小于10%。

将干燥好的颗粒于350-1300℃煅烧0.5-8.0小时即得磁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分离技术的新型磁种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磁性载体的原料为骨料,钢渣,粘结剂和还原剂;其制备方法是将骨料、钢渣和还原剂混合,破碎后过50目筛得混合料,向粘结剂中加水搅拌使粘结剂溶解得粘结剂溶液,加水量为混合料质量的40‑50%,然后将混合料与粘结剂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造粒成型为3‑12mm的粒料,将所述粒料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0%,于350‑1300℃煅烧0.5‑8.0小时即得磁种。本发明磁种可以应用于城市黑臭河道、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二级处理水深度处理,可以实现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花;傅汉文;傅太平;傅灿煌;刘端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天龙(厦门)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6
技术公布日:2019.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