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0379发布日期:2018-06-22 12:3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就是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既可以去除原水的浊度和色度等感官指标,又可以去除一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可以自成独立的处理系统,又可以与其它单元过程组合,用于预处理、中间处理和终处理。目前,混凝剂的发展趋势是从低分子向高分子即低聚度向高聚度、单一型向复合型、单功能型向多功能型发展。多功能是指混凝剂除混凝作用以外,还具有去除天然有机物、脱色、除藻或缓蚀等,达到一剂多用的目的,从而可以缩短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少设备等。混凝剂的种类繁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无机和复合混凝剂三大类。对于不同的原水或废水,为提高混凝处理效果,必须选择品质和性能优良的混凝剂,同时,混凝处理工艺应合乎客观规律。每种混凝剂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反复实验,慎重投入实际应用。

混凝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工艺环节,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天然有机物。混凝对不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是不一样的,例如,用硫酸铝混凝去除腐殖酸时主要是络合、吸附电中和及沉淀起主要作用,去除水杨酸时起主导作用的是吸附和诱捕。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及电荷密度等在混凝过程中均起了重要作用。混凝对水体中的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有很高的去除效率,但对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且不同的混凝剂对有机物有不同的去除效果,铁盐对水中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而铝盐对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所以制备一种对小分子杂质有效混凝的混凝剂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传统混凝剂对小分子杂质混凝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质量比1:10,将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冰水浴处理,离心分离,收集下层沉淀并洗涤,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超声破碎处理,离心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

(2)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酶解处理,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酶解分散液、1~2份维生素C、0.5~1.0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

(3)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去离子水、10~15份反应液、6~8份氯化铁、3~5份抗坏血酸和1~2份柠檬酸、6~8份明胶和3~5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筛,得改性粉末;

(4)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质量分数5%盐酸、6~8份粉煤灰、1.0~1.5份氯化钠和1~2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水浴加热,静置陈化,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步骤(1)中所述的柠檬酸三钠滴加时间为10~15min。

步骤(1)中所述的细胞破碎机处理条件为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25~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5000U/g。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猪血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多肽类材料,由于制备的血红蛋白肽具有优异的铁螯合性能,能有效螯合铁离子并形成多血红素肽-铁结构,通过螯合形成的铁盐结构,有效混凝介质中小分子量杂质,改善混凝剂材料在对小分子量杂质的混凝效果;

(2)本发明通过对猪血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制备血红蛋白肽,由于血红蛋白肽结构可通过静电吸引或氢键作用使胶体颗粒凝聚并再依靠逐渐形成的片状絮体自身的憎水、沉降性进一步将已形成的微絮体和尚处于分散态的胶粒及悬浮物网捕、卷扫下来,有效改善混凝剂混凝效果,改善混凝剂对小分子量杂质的混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按质量比1:10,将质量分数0.5%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控制滴加时间为10~15min,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置于0~5℃下冰水浴处理25~30min,再在1500~2000r/min下离心分离10~15min,收集下层沉淀并用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冲洗3~5次,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在250~300W下超声破碎处理,控制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25~30min后,再在2500~3000r/min下离心10~15min,收集上层清液并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控制加酶量为5000U/g,待酶解处理3~5h后,用质量分数5%柠檬酸溶液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并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酶解分散液、1~2份维生素C、0.5~1.0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去离子水、10~15份反应液、6~8份氯化铁、3~5份抗坏血酸和1~2份柠檬酸、6~8份明胶和3~5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10~15min,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200目筛,得改性粉末,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质量分数5%盐酸、6~8份粉煤灰、1.0~1.5份氯化钠和1~2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75~80℃下水浴加热5~6h,静置陈化20~24h,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100目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实例1

按质量比1:10,将质量分数0.5%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控制滴加时间为10min,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置于0℃下冰水浴处理25min,再在1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收集下层沉淀并用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冲洗3次,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在250W下超声破碎处理,控制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25min后,再在2500r/min下离心10min,收集上层清液并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控制加酶量为5000U/g,待酶解处理3h后,用质量分数5%柠檬酸溶液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并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份酶解分散液、1份维生素C、0.5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份去离子水、10份反应液、6份氯化铁、3份抗坏血酸和1份柠檬酸、6份明胶和3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10min,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200目筛,得改性粉末,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份质量分数5%盐酸、6份粉煤灰、1.0份氯化钠和1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75℃下水浴加热5h,静置陈化20h,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100目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实例2

按质量比1:10,将质量分数0.5%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控制滴加时间为12min,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置于2℃下冰水浴处理27min,再在1750r/min下离心分离12min,收集下层沉淀并用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冲洗4次,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在275W下超声破碎处理,控制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27min后,再在2750r/min下离心12min,收集上层清液并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控制加酶量为5000U/g,待酶解处理4h后,用质量分数5%柠檬酸溶液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并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7份酶解分散液、2份维生素C、0.8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7份去离子水、12份反应液、7份氯化铁、4份抗坏血酸和2份柠檬酸、7份明胶和4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12min,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200目筛,得改性粉末,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7份质量分数5%盐酸、7份粉煤灰、1.2份氯化钠和2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77℃下水浴加热6h,静置陈化22h,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100目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实例3

按质量比1:10,将质量分数0.5%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控制滴加时间为15min,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置于5℃下冰水浴处理30min,再在2000r/min下离心分离15min,收集下层沉淀并用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冲洗5次,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在300W下超声破碎处理,控制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30min后,再在3000r/min下离心15min,收集上层清液并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控制加酶量为5000U/g,待酶解处理5h后,用质量分数5%柠檬酸溶液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并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0份酶解分散液、2份维生素C、1.0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0份去离子水、15份反应液、8份氯化铁、5份抗坏血酸和2份柠檬酸、8份明胶和5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15min,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200目筛,得改性粉末,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0份质量分数5%盐酸、8份粉煤灰、1.5份氯化钠和2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80℃下水浴加热6h,静置陈化24h,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100目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将本发明制备得实例1,2,3和山东某公司生产的混凝剂进行脱色性能对比,通过对10mg/L亚甲基蓝进行脱色,性能对照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性能表征表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剂具有优异的混凝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