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96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利用是生态型新农村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国内外经验,农村生活污水因其不宜运输、一般采取就地处理的方式;而我国在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上刚刚起步,许多未经任何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因其分散性、总量大、高氮磷,严重破坏了河流、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污染了大量耕地,制约了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时,我国乡村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污水一般都非常偏远、分散,这给集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有大型污水处理厂普遍应用的A2/O和SBR等技术存在工艺复杂、产泥量大、针对水量小、水质波动大的农村污水处理非常不适宜。

因此,如何对生化性好、水量小、水质波动大的分散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减轻后续污泥处理压力,提供一种效果突出的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是该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设计合理、管理简单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型工艺及设备,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一种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厌氧水解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循环水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连接进污口,中部设有格栅,末端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厌氧水解池内设第一布水板,污水、污泥和循环水分别经过管线进入厌氧水解池布水系统,厌氧水解池底部侧壁设排泥口;厌氧水解池与接触氧化池的隔墙中上部设第一导流口,接触氧化池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原水补碳阀门、风机、曝气器和填料,曝气器通过管路与风机连接,与沉淀池相连的第二导流口位于曝气器下方接触氧化池末端侧壁上,沉淀池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污泥斜管和污泥泵,沉淀池末端中上部设有第三导流口与循环水池相连;循环水池内设第二布水板,底部设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池末端中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污水提升泵管线分别进入厌氧水解池和接触氧化池,与接触氧化池连接的管线上设置原水补碳阀门,可根据监测的出水氨氮情况进行补碳量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适合各类可生化有机废水快速处理的新型装置。该装置可对废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通过对厌氧水解池和接触氧化池内的填料形式的改变,可以适应不同浓度的废水处理要求;特别是该装置中的与接触氧化池连接的管线上设置原水补碳阀门,可根据监测的出水氨氮情况进行补碳量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建设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稳定、操作简便、污泥产生量小、吨水处理成本低廉等特点,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且特别适用于自然村、旅游景点、农家乐等排放分散、水量水质不稳的污水处理;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对可生化性污水进行处理节能高效,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初沉调节池,2厌氧水解池,3接触氧化池,4沉淀池,5循环水池;

1-1格栅,1-2进污口,1-3污水提升泵;

2-1第一布水板,2-2填料,2-3第一导流口,2-4排泥口;

3-1原水补碳阀门,3-2风机,3-3曝气器,3-4填料,3-5第二导流口;

4-1污泥斜管,4-2第三导流口,4-3污泥泵;

5-1第二布水板,5-2循环水泵,5-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1、厌氧水解池2、接触氧化池3、沉淀池4和循环水池5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1前端连接进污口1-2,初沉调节池中部底端设格栅1-1,末端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1-3;厌氧水解池2首端上部设第一布水板2-1,被污水提升泵1-3、污泥泵4-3、循环水泵5-3提升的污水、污泥分别通过各自管线进入厌氧水解池2内,厌氧水解池2内填充填料2-2,厌氧水解池2底部侧壁设排泥口2-4;厌氧水解池2与接触氧化池3的隔墙中上部设第一导流口2-3,接触氧化池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原水补碳阀门3-1、填料3-4和曝气器3-3,曝气器3-3通过管路与风机3-2连接;与沉淀池4相连的第二导流口3-5位于曝气器3-1下方接触氧化池3末端侧壁上,沉淀池4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污泥斜管4-1和污泥泵4-3,沉淀池4末端中上部设有第三导流口4-2与循环水池5相连;循环水池5首端中上部设有第二布水板5-1,底部设有循环水泵5-3,循环水池5末端中上部设有出水口5-2。所述污水提升泵1-3管线分别进入厌氧水解池2和接触氧化池3,与接触氧化池3连接的管线上设置原水补碳阀门3-1,可根据监测的出水氨氮情况进行补碳量的调节。

所述循环水池5内设有循环水泵5-2,其工作启停与污水提升泵1-3相耦合,当污水提升泵1-3工作时,循环水泵5-2停止工作;当污水提升泵1-3停止工作时,循环水泵5-2启动。

所述沉淀池4设有污泥泵4-3,污泥回流时间根据出水水质进行设定。

所述厌氧水解池2和接触氧化池3内设有固定式填料,其中接触氧化池3水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mg/L-4mg/L之间。

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整个装置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全钢或其它材质的设计结构。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原理:分散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提升泵一次提入厌氧水解池,与循环水和回流污泥一同作用,在厌氧水解池的前段形成缺氧环境,提高装置的脱氮能力,混合污水继续以推流的方式前进,进入厌氧段进一步水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解后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与部分原污水混合,利用机械供氧提高接触氧化池内硝化细菌的绝对优势,为缺氧脱氮提供优质氮源,产生的污水与污泥一同进入沉淀池,经斜板沉淀后清水通过导流口进入循环水池,污泥沉入池底被回流入装置的进水端,循环水池中的清水一部分再次进入系统,达标水经出水口排入环境,处理后的清水直接进入农田灌溉系统或景观河道,完成水处理工作。该装置采用一体式构造,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一体式构造也解决了应用单体构造保温性能差的难题。

该装置可对分散、不定期排放、水质变化差异较大的低浓度、生化性好的污水进行快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用于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原水补碳生物膜装置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