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51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通常由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四大系列构成,大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才可能完成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其设备均以建筑构造物为主,机电设备为辅的单元单体为主,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运行费用高,抗负荷能力差,反应效率低、管理较落后、设备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对污水的处理一直沿用一条大同小异的工艺路线,如传统活性污泥法,发展到A/O工艺和A2/O工艺,实质是增加了厌(缺)氧生物处理和厌(缺)氧池,传统A2/0或倒置A2/0设备,其厌氧区、缺氧区、耗氧区是躺式布置(可以理解为厌氧区、缺氧区、耗氧区均占用水平面积),并且各区需加扰动(或搅拌)装置,以使淤泥不沉积,占地面积较大且耗能较高,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高效污水处理设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设备本体,所述处理设备本体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厌氧区、耗氧区和缺氧区,所述缺氧区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筒体与外部相连通,进水管端部设有污水进入口,所述耗氧区包括花瓣式旋流布水斗、泥斗和阻隔板,所述花瓣式旋流布水斗设于内筒上方,所述泥斗与阻隔板相连接,花瓣式旋流布水斗内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进气管端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厌氧区设于筒体与内筒间,内筒外部设有旋流布水管,所述筒体顶部设有中心筒,筒体内部位于泥斗上方的位置设有锥形导板,所述锥形导板与中心筒底部相连接,筒体底部与进水管对应的位置设有锥形反射板,所述泥斗底部通过排泥管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排泥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管和出泥管,回流管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排泥管、回流管、出泥管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蝶阀,出泥管端部设有排泥口,所述筒体侧壁设有排空口,筒体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口、卸料口。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设有汽提管,所述汽提管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外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曝气盘。

优选的,所述泥斗与花瓣式旋流布水斗间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下表面均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位于汽提管上方的位置设有陶粒填料,筒体上设有出水堰,所述内筒内部设有生物淤泥,所述耗氧区内设有悬浮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1、立式设计,占用水平面积少,空间利用率高;

2、各区不需要额外扰动(或搅拌)装置,并且厌氧区的流体动力可部分传递至耗氧区,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其中:1-底板,2-筒体,3-进水管,4-内筒,5-旋流布水管,6-进气口,7-进气管,8-花瓣式旋流布水斗,9-曝气盘,10-卸料口,11-导流筒,12-进料口,13-阻隔板,14-泥斗,15-锥形导板,16-汽提管,17-陶粒填料,18-出水堰,19-中心筒,20-出水口,21-排泥管,22-电动蝶阀,23-排泥口,24-污水进入口,25-排空口,26-锥形反射板,27-回流管,28-出泥管,29-悬浮填料,30-耗氧区,31-气液分离器,32-缺氧区,33-厌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设备本体,所述处理设备本体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的筒体2,所述筒体2内设置有厌氧区33、耗氧区30和缺氧区32,所述缺氧区32包括内筒4,所述内筒4内设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穿过筒体2与外部相连通,进水管3端部设有污水进入口24,所述耗氧区30包括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泥斗14和阻隔板13,筒体2、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泥斗14及阻隔板13围成耗氧区30,此区域内污水旋流上升,水流方向与厌氧区33相同,所述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设于内筒4上方,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下边缘与内筒4顶部焊接,所述泥斗14与阻隔板13相连接,阻隔板13在阻隔悬浮填料29的同时使耗氧区30不存在死角,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内设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进气管7端部设有进气口6,所述厌氧区33设于筒体2与内筒4间,筒体2、内筒4与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围成厌氧区33,水流由上而下环形上升,最后通过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的开口进入耗氧区30,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的开口方向与旋流布水管5出水方向相同,内筒4外部设有旋流布水管5,污水从进水管3进入内筒4后,从内筒4接近顶部进入旋流布水管5,所述筒体2顶部设有中心筒19,小部分气体沿中心筒19上升并排出筒体2,筒体2内部位于泥斗14上方的位置设有锥形导板15,所述锥形导板15与中心筒19底部相连接,污水从锥形导板15排出后向上流动,淤泥向下流动进入泥斗14,筒体2底部与进水管3对应的位置设有锥形反射板26,用于将水流向四侧发散,使淤泥浮动起来,如污水流量大,可将锥形反射板26去除,并将进水管3出水口20改为环形排水结构,所述泥斗14底部通过排泥管21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排泥管21上分别连接有回流管27和出泥管28,回流管27与进水管3相连接,内筒4、筒体2的淤泥也可以反向从进水管3排出,所述排泥管21、回流管27、出泥管28和进水管3上均安装有电动蝶阀22,使控制更加灵活,出泥管28端部设有排泥口23,所述筒体2侧壁设有排空口25,可排空筒体2内如淤泥、污水灯物质,筒体2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口12、卸料口1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筒体2内设有汽提管16,大部分气体沿此上升并排出筒体2,管内的流体流动除因增加污水具备的动力外,还具有汽提带来的动力,所述汽提管16通过气液分离器31与外部相连通,所述进气管7上设有曝气盘9,对耗氧区30供氧。

在本实施例,所述泥斗14与花瓣式旋流布水斗8间设有导流筒11,所述导流筒11上、下表面均设有开口,曝气盘9的空气经过导流筒11后到达阻隔板13,所述筒体2内位于汽提管16上方的位置设有陶粒填料17,用于阻隔悬浮物,如淤泥等,筒体2上设有出水堰18,所述内筒4内部设有生物淤泥,所述耗氧区30内设有悬浮填料29。

基于上述,该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立式设计,占用水平面积少,空间利用率高,各区不需要额外扰动(或搅拌)装置,并且厌氧区33的流体动力可部分传递至耗氧区30,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耗能低、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合理的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