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9235阅读:1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



背景技术:

三角烧瓶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是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该容器可以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有时可用由软木或橡胶制作成的塞子封闭。瓶身上多有数个刻度,以标示所能盛载的容量。

但是三角烧瓶在使用过程中内壁会产生沉积物,需要经常进行清除,但因为三角烧瓶是锥形的,清洗起来非常不便,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能够方便简捷地清洗三角烧瓶。

技术方案:

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包括底座、控制柜、导杆以及支杆;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控制柜固定在所述底座一端上,所述导杆竖立在所述控制柜边上,在所述导杆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杆水平放置,一端滑动固定在所述导轨上;

在所述支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固定块及清洗刷;所述固定块内设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杆与所述支杆连接;所述清洗刷的上部与所述固定块内的蜗轮连接;下部与上部倾斜成设定角度;

在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清洗单元相对应;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三角烧瓶的固定槽;

在所述控制柜内设有用于控制支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清洗刷转动的清洗电机、控制所述导轨运动的导轨电机。

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一转轴,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在所述控制柜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转轴转动的翻转电机。

在所述控制柜还设有水箱;在所述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出口通过水管别通向各个清洗刷的末端。

所述清洗刷下部与上部的倾斜角度与具体清洗的三角烧瓶瓶壁角度相对应。

所述固定槽为梯形结构。

所述清洗单元和固定座的数量均为三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可以自动清洗三角烧瓶,操作简便安全。而且可以进行批量清洗,高效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为底座,11为固定座,12为固定槽,2为控制柜,21为控制盒,22为清洗电机,23为导轨电机,24为翻转电机,25为水箱,3导杆,4为支杆,41为固定块,42为清洗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角烧瓶自动清洗机包括底座1,导杆3,支杆4以及控制柜2。所述底座1水平放置,所述控制柜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一端上,所述导杆3竖立在所述控制柜2边上,在所述导杆3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杆4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所述导轨上,可以沿着导轨上下滑动。在所述支杆4上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单元,每个清洗单元包括连接杆、固定块41以及清洗刷42;连接杆用于与支杆4或者前一连接杆连接,固定块41用于固定清洗刷42;在所述固定块41内设有蜗轮蜗杆机构,蜗杆与连接杆连接,清洗刷42上部分与蜗轮连接,下部分与上部分倾斜成一定角度,倾斜角度设计与具体清洗的三角烧瓶瓶壁角度相对应。在清洗刷42上设有刷毛。

在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转轴,至少一个固定座11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清洗单元相对应;在固定座11上开设有固定槽12,用于固定三角烧瓶;

在所述控制柜2里设有控制盒21、清洗电机22、导轨电机23、翻转电机24以及水箱25;清洗电机22电机轴与支杆4连接,用于控制支杆4转动;导轨电机23与导轨连接,用于控制导轨上下运动,从而控制支杆4上下滑动;翻转电机24与转轴连接,用于控制转轴转动,从而控制固定座11翻转;水箱25内设有水泵,水泵出口通过水管分别通向各个清洗刷42的末端,在清洗完三角烧瓶后,通过水泵将水箱25里的水泵入到三角烧瓶中,完成清洗;控制盒21分别控制清洗电机22、导轨电机23、翻转电机24以及水箱25中的水泵完成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清洗单元和固定座11均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清洗一个或者多个三角烧瓶时,根据需要清洗的数量安装固定座11及清洗单元;将清洗刷42伸入需要清洗的三角烧瓶内,控制盒21控制导轨电机23使得支杆4下降,三角烧瓶固定在固定座11的固定槽12上;控制盒2控制清洗电机22启动,清洗电机带动支杆4,从而通过固定块41内的涡轮蜗杆机构带动清洗刷42转动,对三角烧瓶进行清洗;在清洗完成之后,控制盒2控制水泵将水箱25里的水通过水管泵入三角烧瓶中;然后,将清洗刷42从三角烧瓶中拿出,控制盒2控制导轨电机23使得支杆4向上运动;最后控制盒2控制翻转电机24运动,使得固定座11反转,到处三角烧瓶内的水,即可完成清洗。另外,为了防止翻转时,固定槽12固定不稳,可以固定槽设为梯形结构,固定三角烧瓶时,可以从侧面推进固定槽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