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絮凝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148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新型絮凝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絮凝槽。



背景技术:

螺旋过滤机又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出现于德国,近年来更是在污泥脱水以及其它工业流程脱水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年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创新和推广,其工作原理是当螺旋推动轴转动时,设在推动轴外围的多重固活叠片相对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沿泥饼出口方向,螺旋轴的螺距逐渐变小,环与环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出口处背压板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螺旋推动轴依次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最终实现污泥的连续脱水。

在脱水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将污泥脱水,要在碟螺机工作前,向叠螺机内部增加化学药物,如絮凝剂等化学产品,以保证污泥能够更好地凝结,便于处理,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在絮凝槽上设置两个腔体,药剂混合槽和处理槽在顶部相通,通过人工或者简单的机械结构向药剂混合槽内喷洒药剂后,密度较小的污泥容易上浮,密度较大的污泥容易下沉,不同密度的污泥无法充分将絮凝剂和污泥混合。

针对以上,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非常有必要开发制作一种新型絮凝槽,以提高絮凝剂与污泥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絮凝槽,其包括一个槽体,所述的槽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混合槽,右侧为反应仓,所述的混合槽上设有两根输料管,一根为絮凝剂加入口,另一个为污泥加入口,所述的混合槽的中间顶端,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有一个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竖直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底部竖直设置有一根驱动绞龙,所述的驱动绞龙的搅动方向竖直向下;所述的混合槽的右侧为反应仓,混合槽与反应仓通过一片竖直设置的隔板隔开,所述的隔板的底部与槽体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的反应仓的顶部通过顶板封堵;反应仓的右侧设置有一个出料仓,所述的出料仓通过管道和外部叠螺机主体连接。

所述的反应仓的顶部设有一个泄压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采用在混合槽顶部设置竖直的驱动电机,同时在混合槽内部竖直向下设置驱动绞龙,通过驱动绞龙的下压搅拌作用将絮凝剂和污泥混合均匀,有效的防止密度较小的污泥上浮,再通过将混合槽和反应仓通过底部连接的方式连接,防止密度较大的污泥下沉堆积,进一步促进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絮凝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槽体,2、絮凝剂加入口, 3、污泥加入口,4、混合槽,5、驱动电机,6、支撑板,7、驱动绞龙,8、反应仓,9、顶板,10、泄压口,11、出料仓,12、管道,1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新型絮凝槽,其包括一个槽体1,所述的槽体1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混合槽4,右侧为反应仓8,混合槽4上设有两根输料管,一根为絮凝剂加入口2,另一个为污泥加入口3,所述的混合槽4的中间顶端,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有一个支撑板6,所述的支撑板6上竖直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底部竖直设置有一根驱动绞龙7,所述的驱动绞龙7的搅动方向竖直向下,其作用是将混合槽4内部的物料混合下压,使其混合均匀;所述的混合槽4的右侧为反应仓8,混合槽4与反应仓8通过一片竖直设置的隔板13隔开,所述的隔板13的底部与槽体1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的反应仓8的顶部通过顶板9封堵;反应仓的右侧设置有一个出料仓11,出料仓11通过管道12和外部叠螺机主体连接,将混合反应完毕的物料输送至叠螺机内部,为保证反应仓内不会出现顶部空气堆积,在反应仓8的顶部设有一个泄压口10,以此来均衡反应仓内外压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采用在混合槽4顶部设置竖直的驱动电机5,同时在混合槽4内部竖直向下设置驱动绞龙7,通过驱动绞龙7的下压搅拌作用将絮凝剂和污泥混合均匀,有效的防止密度较小的污泥上浮,再通过将混合槽4和反应仓8通过底部连接的方式连接,并在底部设置间隙将两者相通,防止密度较大的污泥下沉堆积,进一步促进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综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絮凝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